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120例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个人信息骨、密度检测、中医症型分布信息等资料作为研究资料。有本院中医医师辨证分型,分类统计脾肾阳虚证、肾精不足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百分比,总结该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气滞血瘀证患者百分比(36.67%)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精不足证百分比(28.33%)第二,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百分比(18.33%)第三、肝肾阴虚证百分比(16.67%)为第四。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肾精不足证为主,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相对较少,可为中医骨质疏松症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黄姿英  何攀  姚梦  刘岩 《新中医》2023,55(12):91-9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 患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 原降解产物(β-CTX) 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的差异。方法:将72 例PMOP 患者纳入PMOP 组,根据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3 个证型,另选择年龄段、 绝经年限与体质量同PMOP 组相近的70 例绝经期非骨质疏松女性纳入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检测血清 PINP、β-CTX、25-(OH) VD 水平,分析不同中医证型PMOP 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PMOP 组血清 PINP、β-CTX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25-(OH)VD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中医证型 PMOP 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 型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 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均低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肝肾阴虚型与脾 肾阳虚型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 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CTX、25-(OH)VD 水平总体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低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 型(P<0.05)。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PMOP 患者血清PINP、β-CTX 呈高表达,血清25-(OH)VD 呈低表达。不同中医证型PMOP 患者中,气 滞血瘀型患者骨密度值与血清PINP 表达水平均低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而血清β-CTX、25-(OH)VD 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进行临床观察,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线索。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诊治并且同意参加本项研究的1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拟"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内容包括:舌苔、脉象、年龄、身高、体重、饮食习惯等。参考《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血瘀证诊断标准》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数据,探索出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包括主证、兼证。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0例患者中,23例肝肾阴虚,占23%;77例脾肾阳虚,占77%;7例脾肾阳虚兼气虚血瘀,占7%;3例脾肾阳虚兼心阳虚,占3%;1例脾肾阳虚兼气血亏虚,占1%。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与年龄、体重、锻炼、日照、营养因素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有两个主证和一个重要兼证。围绝经期女性以肝肾阴虚为主证,其余绝经时间较长、年龄较大女性以脾肾阳虚为主证,高龄女性合并严重的脆性骨折多以脾肾阳虚兼气虚血瘀。由于3例兼有心阳虚患者合并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1例兼有气血亏虚患者合并有左股骨颈骨折并进行全髋置换,术后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故心阳虚及气血亏虚不作为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兼证。  相似文献   

4.
邵念方教授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主要与肝、脾、肾相关,其分别从肝肾亏损、脾肾阳虚、肾阳虚、肾精不足、气滞血瘀五个证型进行治疗,多采用滋补肝肾,补脾益肾,温补肾阳,滋补肾阴,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方法来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对761例大骨节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运用非参数多个样本比较的K-W秩和检验和Rx2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的统计方法调查大骨节病不同性别、体重、年龄、病程及临床分度方面的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在761例大骨节病患者中,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157例(占20.63%),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214例(占28.12%),痰瘀互结型390例(占51.25%),以痰瘀互结型最多,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最少;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和痰瘀互结型患者随着年龄、病程的延长及临床分度的加重,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患者随着年龄、病程的延长及临床分度的加重,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不同中医证型的变化不取决于性别的不同及体重的变化。结论:大骨节病3个证型的分布与性别、体重的关系不大,但与年龄、病程及临床分度密切相关。其中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患者年龄偏小、病程偏短、临床分度偏轻;而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及痰瘀互结型的患者年龄偏大、病程偏长、临床分度偏重。  相似文献   

6.
ET、NO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ET、NO在PMOP不同证型间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在130例PMOP患者中,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分为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四种不同证型.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E2、ET,硝酸还原酶法测量NO的含量,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PMOP患者ET-1、NO、BMD、E2在不同证型间的关系.结果:ET-1、NO、BMD、E2在气滞血瘀组与肾阳虚衰组中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气滞血瘀组ET-1与其余三组比较明显增高,且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肾阳虚损,瘀血阻滞"病机转变可能是PMOP病理演变的一个重要环节,肾阳虚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早期阶段,程度较轻,而气滞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则多发生在晚期阶段,程度相对严重.ET可作为区别气滞血瘀型PMOP与其它三型的客观物质指标,因此在进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过程中,可把ET-1作为气滞血瘀证的微观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该次实验将着重探究骨质疏松症中医类型之间的本质区别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实验选取2016年1—12月于该院就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50例,并根据中医辨证类型进行分组,具体而言可分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气滞血瘀证,每组50例。与此同时,选择了50名非骨质疏松症的健康人群(气血平和证)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在实验中将对患者mtDNA拷贝数及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骨密度与mtDNA拷贝数及8-OHdG的相关性。结果在mtDNA拷贝数结果上,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均低于气血平和组,但是,气滞血瘀组则表现出最高值,与其他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8-OHdG的浓度对比上,骨质疏松症组各个中医证型的患者其数值均低于气血平和组,且脾肾阳虚组数值最高,肝肾阴虚组和气滞血瘀组则无明显差异。在相关性分析上,mtDNA拷贝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而8-OHdG与骨密度则呈负相关性。结论线粒体DNA相关因子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脾肾阳虚组与8-OHdG的相关性最高,肝肾阴虚组则与mtDNA拷贝数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及中医证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中医证型。方法:对中山地区250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250名非骨质疏松症者进行腰椎双能X线扫描测定骨密度,利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调查表和中医证侯调查表进行了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调查。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非骨质疏松症志愿者,在中医证型的调查中发现,肾阳虚和脾肾阳虚发病率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较高,肾阳虚型、肾精不足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正常同龄人相比下降,该病患者中医证型以肾阳虚、脾肾阳虚为主,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患者的骨密度,还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中医证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为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中医证型诊断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90例,按照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气滞血瘀证,同时测定腰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以及测定ALP、TRACP-5b、PINP、β-CTX水平,并探究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间的水平。结果:(1)气滞血瘀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INP、β-CTX、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及脾肾阳虚证组(P0.01),肾阳虚证组PINP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0.05),肝肾阴虚证组β-CTX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组(P0.05);(2)气滞血瘀证组L1-4椎体骨密度值明显低于肾阳虚证组(P0.05)。结论:PINP、β-CTX、TRACP-5b水平可作为鉴别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气滞血瘀证与其他证型的客观检测指标,推测中医证型存在客观的现代医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测本病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和非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各120例,分别调查两组骨密度、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既往病史、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体重指数及日常生活方式等相关情况,并辨证分型。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各危险因素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归纳,总结不同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孕产个数、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既往冠心病史、骨折史,牛奶、浓茶饮用情况及户外运动、吸烟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心病史、骨折史、常饮浓茶及吸烟OR值1.0,都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孕产个数、骨密度、性别、骨折病史、常饮浓茶,其中骨密度(低)、体重指数(低)、绝经年龄(低)及常饮浓茶(有)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病例组120例的中医证型,肾阳虚型23例,占19.2%,肝肾阴虚型12例,占10.0%,脾肾阳虚型61例,占50.8%,气滞血瘀型24例,占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规律,了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权重,并分析各相关发病因素与证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发病中居首位(44.6%),其次为肾阴亏虚证类(8.6%),瘀血阻络证类(7.2%),气血亏虚证类(5.8%),风痰上扰证类(4.4%),阴虚血瘀证类(3.8%),气虚血瘀证类(3.4%),阳虚血瘀证类(2.4%),阳虚痰瘀证类(2.4%),气阴亏虚证类(2.2%),肾阳不足证类(2.0%),阴亏痰瘀证类(1.8%),肝郁痰瘀证类(1.6%),肝阳上亢证类(1.6%),气虚痰瘀证类(1.2%)和阴阳两虚证类(0.4%)。同时,除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外,男性更易患肾阴不足证类,女性更易患瘀血阻络证类和气血亏虚证类;中青年患者肾阴不足证类患病率明显高于老年患者;病程延长则患瘀血阻络证类和肾阳不足证类的机率增加;超重者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的整体机率增加;高脂血症者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风痰上扰证类和肝阳上亢证类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为高血压病的主要多发证类;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饮酒、吸烟、病程、血压控制情况与中医的证类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并对相应证素赋值,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 2005 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运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肾〉肝〉心〉肺〉脾,虚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病位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肝肾同病〉心肾同病〉肺肾同病〉心肺同病〉心肝同病;虚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亏,实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热互结,虚实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夹痰〉阴虚阳亢〉阳虚夹痰〉气虚夹痰.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单一证素;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相似文献   

13.
廖怀章  孙江波  刘绪银 《中医正骨》2010,22(12):16-20,22
目的:探讨湖南邵阳地区汉族人群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按事先确定的病例选择标准选择患者,对其进行辨证分析,所得结果采用统计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①464例患者共有83种症状和异常舌脉,其中腰背酸软、腰背酸痛、肢酸软痛、腰背冷、疲乏少力、动作迟缓、反应迟钝、齿松、健忘、目干涩、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舌质暗红、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舌苔少、脉细弱、脉弦、脉细涩聚为1类,其余为2类。②对各复合证候进行聚类分析:阳虚血瘀、阳虚寒凝、阴虚髓亏、阴虚血瘀、阳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聚为1类,其余为2类。③男性患者较早出现湿阻、寒湿、阳虚证,女性患者较早出现气滞与阴虚证。④对脏腑定位进行聚类分析,肾、肝肾、脾肾为1类,其余为2类。⑤主要证候出现频次依次是:肝肾(包括心)阴虚血瘀105例、阴虚髓亏81例,肾(包括脾、肺、肝、心)阳虚髓亏73例、气虚血瘀73例、阳虚血瘀51例,痰湿瘀阻27例,气滞血瘀54例。结论:湖南邵阳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以虚、瘀为主,病位主要是肾、肝、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规律及证素提取。方法:例原发性血脂异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因子分析寻找中医辩证规律,证素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6种证候分布情况:痰瘀互结证占20.9%,脾气虚证占18.8%,其余依次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分别占17.8%、16.3%、13.8%和12.3%。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位证素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为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结论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类型有6种,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所占比重最大。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证素为脾、肝、肾,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证候分布规律,规范本病的中医临床辨证。方法:对209例PID反复发作患者及82例PID非反复发作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类证型的效果最好,分别是肝郁肾(气)虚血瘀夹湿热证、肾(阳)虚血瘀证、肝郁肾(阳)虚证、气虚、寒湿凝滞证,两组证候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D反复发作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肝郁、血瘀,由于感受“寒”、“热”、“湿”邪之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兼夹症,形成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近10年文献中内服方药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文献,整理、归纳和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内服方剂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结果:491篇有效文献中共有491个方剂,统计的方剂功效共有12个,总使用频次为1965次。所列的中医证型共有18个,总使用频次为2973次。结论:近10年来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是应用补法(补益肝肾、补益脾肾、强筋壮骨),泻法(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活血行气、散寒除湿、祛风除湿),补泻兼施法(益气活血、扶正驱邪)。现代膝骨关节炎的潜在中医分型是:虚证(肝肾亏虚型、肾虚髓亏型、脾肾亏虚型),实证(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壅盛型、筋脉淤滞型、风湿痹阻型),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型、气虚湿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2011年11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早发CHD患者660例,按不同民族分为两组,汉族384例,维吾尔族276例。结果维吾尔族早发CHD组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超重等方面与汉族早发(H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汉族早发(H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中最常见证型依次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痰阻心脉、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阳气虚衰。汉族中最常见证型依次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阴寒凝滞、阳气虚衰。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是两组最主要中医证型(维吾尔族67.8%,汉族63.0%),其次是心血瘀阻、气滞血瘀和痰阻心脉,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早发CHD患者超重、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高LDL-C、Fib水平等与汉族早发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有多种危险因素。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是两组最主要的中医证型,其次是心血瘀阻、气滞血瘀和痰阻心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诊胸痹患者的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情况,提高急诊胸痹患者的危险度辨识水平。方法对67例胸痹患者进行辨证,根据不同证型分为气滞血瘀组、痰浊闭塞组、阴血虚证组和阳气虚证组4组.登记4组患者的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中的相关项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血瘀组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为(129.17±42.32)分,痰浊闭塞组为(124.41±32.24)分,阴血虚证组为(130.43±43.17)分和阳气虚证组为(180.00±26.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气虚证组的高危组构成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气虚证组的心电图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可增加胸痹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诊断的科学性。阳气虚证的胸痹患者的GRACE积分较高,预示着其死亡率也较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