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86只,体重270~330 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Ⅰ组,n=19)仅实施手术,不行缺血再灌注;缺血再灌注组(Ⅱ组,n=19)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1.5 h,再灌注24 h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Ⅲ组(n=16)再灌注前脑缺血30 s,再灌注30 s,重复3次;Ⅳ组(n=16)再灌注前右侧股动脉缺血5 min恢复灌注;V组(n=16)再灌注前行缺血后处理及远隔缺血后处理.于再灌注2和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再灌注24 h时断头取脑,测定脑梗死面积,检测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水平;股静脉注射异硫氰酸,右旋糖酐,断头取脑,行共聚焦扫描,以对侧作为对照.结果 与l组比较,Ⅱ组、Ⅲ组、Ⅵ组和V组NDS评分和缺血侧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升高,缺血侧脑组织MAP2表达水平、血浆容量、微血管直径和长度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Ⅳ组和V组NDS评分和缺血侧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缺血侧脑组织MAP2表达水平、血浆容量、脑微血管直径和长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效果与两者单独应用时相似.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7组(n=6),心肌缺血前24 h,Ⅰ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分别腹腔注射舒芬太尼1、5、10、20 μg/kg,Ⅵ组和Ⅶ组分别接受与Ⅴ组、Ⅰ组相同的处理,注射舒芬太尼前15 min均腹腔注射非选择性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1 mg/kg.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 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 min,再灌注120 min.于缺血前、缺血期每隔15 min、再灌注期每隔15 min监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计算HR与MAP的乘积(RPP);于缺血前即刻、缺血45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抽取右颈内动脉血样,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再灌注120 min时取心脏,测定左心室面积(LVA)、心肌梗塞区面积(LA)及缺血危险区面积(AAR),计算AAR/LVA和IA/AAR.结果 与Ⅰ组比较,Ⅲ组再灌注120 min、Ⅳ组和Ⅴ组缺血45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CK-MB活性降低,Ⅲ组、Ⅳ组和Ⅴ组IA/AAR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缺血45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CK-MB活性及IA/AAR均降低(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和Ⅴ组缺血45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CK-MB活性及IA/AAR均降低(P<0.05);与Ⅴ组比较,Ⅵ组缺血45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CK-MB活性及IA/AAR均升高(P<0.05);各组AAR/L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预处理可通过激活阿片受体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延迟性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具有封顶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仅暴露颈动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线栓阻断人脑中动脉1.5 h,再灌注6 h;肢体缺血后处理组(IC组)阻断大脑中动脉1.5 h,再灌注前30 min时捆绑双下肢5 min,松开5 min,反复3次后恢复灌注,于脑再灌注6 h时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断头处死大鼠取脑,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计算脑梗死体积卣分比,TUNEL法检测凋亡神经元,计算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与C组和S组比较,IR组和IC组再灌注6h时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及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IC组再灌注6 h时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及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 肢体缺血后处理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重260~31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脂微球溶剂组(LM组)和氟比洛芬酯10 mg/kg组(FB组).I/R组、LM组和FB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 h;S组仅分离血管.再灌注即刻FB组尾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 mg/kg,LM组尾静脉注射脂微球溶剂1ml/kg,S组和I/R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然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计数缺血侧凋亡神经元,计算神经元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计算Bcl-2/Bax比率.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LM组和FB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神经元凋亡指数升高,I/R组和IM组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比率降低(P<0.05);与I/R组土土比较,LM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神经元凋亡指数降低,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比率升高(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后处理通过调节Bcl-2与Bax的失衡,抑制神经元凋亡,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BK通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和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S组,n=36)、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6)、脑缺血再灌注且脑室内Iberiotoxin(IBTX)处理组(IBTX组,n=36),分别比较各组在不同再灌注时间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测定各组[Ca2+]i浓度,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法分别检测BK通道表达和神经元细胞凋亡。结果 IBTX处理组在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17±0.44)明显高于IR组(1.83±0.42,P<0.05);脑梗死体积(27.97±5.84)%明显大于SS组(22.83±4.74)%(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IBTX处理组24h点[Ca2+]i为(914.50 ±86.57) nmol/L较SS组(732.09 ±51.30) nmol/L明显升高(P<0.01),TUNEL细胞凋亡检测显示IBTX处理组24h神经细胞凋亡率为(15.20±6.11)%,与IR组(10.49±1.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K通道的表达增加,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缺血状态下,BK通道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很可能是通过降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减少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预先给药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沙土鼠54只,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C组,n=6)、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NGF预先给约低剂晕组(L组,n=12)、中剂量组(M组,n=12)、高剂量组(H组,n=12).除C组外,其余各组在行脐缺血20 min后据再灌注至取标本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24 h和72 h两个亚组.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后去除动脉夹使血流再通的方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UNEL法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凋亡神经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结果 I/R组及NGF预先给药各组的72 h亚组沙土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蛋白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24 h亚组、而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24 h亚组(P<0.05或P<0.01);I/R组脑皮层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蛋白的阳性细胞指数均明显高于NGF预先给药各组(P<0.05);在NGF预先给药各组中以H组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蛋白阳性表达最低、Bcl-2蛋白阳性表达最高.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不同剂量的NGF预先给药均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冉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且随剂量增加细胞凋亡进一步减少;其机制可能与NGF预先给药诱导Bcl-2的表达,同时抑制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对全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全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缺血加氯胺酮组(A组)、缺血组(B组)、假手术组(C组)。以Pulsinelli-Brierley方法为标准建立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模型,A、B组行全脑缺血15min后再灌注,其中A组于全脑缺血5min时腹腔给氯胺酮100mg/kg,B组相同时间腹腔内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C组分离椎动脉及颈总动脉后不行全脑缺血。再灌注3d后经心脏灌注固定后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行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和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结果C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部分存活,少量神经元凋亡;B组神经元很少存活,大量凋亡,细胞计数明显少于C组(P<0.01);A组神经元存活数目明显少于C组,但多于B组(P<0.01),凋亡数目明显多于C组,但少于B组(P<0.01)。结论氯胺酮对脑缺血大鼠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产生延迟性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250~300 g,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 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随机分为6组(n=6):Ⅰ组、Ⅱ组和Ⅲ组心肌缺血前24 h时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5 min,重复3次,间隔5 min,Ⅱ组心肌缺血前10 min时尾静脉注射iNOS抑制剂Smethylthiourea(SMT)10 ms/kg,Ⅲ组生理盐水输注结束后尾静脉注射SMT 10 ms/ks.Ⅳ组、Ⅴ组和Ⅵ组心肌缺血前24 h时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2 μg·kg-1·min-15 min,重复3次,间隔5 min,Ⅴ组心肌缺血前10 min时尾静脉注射SMT 10 mg/kg,Ⅵ组瑞芬太尼预处理结束后尾静脉注射SMT 10 mg/kg.于心肌缺血前、缺血期每隔15 min、再灌注期每隔30 min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心率血压乘积(RPP).于缺血前即刻、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抽取右颈内动脉血样,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于再灌注120 min时处死大鼠,取心脏,测定左心室面积(LVA)、心肌梗死区面积(IA)和缺血危险区面积(AAR),计算AAR/LVA、IA/LVA和IA/AAR.结果 各组问HR、MAP、RPP和AAR/L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Ⅱ组和Ⅲ组比较,Ⅳ组和Ⅵ组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血浆CK-MB活性、IA/LVA和IA/AAR降低(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血浆CK-MB活性、IA/LVA和IA/A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Ⅳ组比较,Ⅴ组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血浆CK-MB活性、IA/LVA和IA/AAR升高(P<0.05);与Ⅴ组比较,Ⅵ组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血浆CK-MB活性、IA/LVA和IA/AAR降低(P<0.05).结论 iNOS是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产生延迟性心肌保护效应的介导因子,而非触发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应激的关系。方法实验Ⅰ SPF级雄性C57BL/6小鼠18只, 8~12周龄, 体质量28~30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艾司氯胺酮+脑缺血再灌注组(E+IR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1 h, 再灌注24 h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组造模前20 min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采用Zea Longa评分及平衡木实验(Feeney评分)评估小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实验Ⅱ将原代皮层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42):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OGD/R组)和艾司氯胺酮+OGD/R组(E+OGD/R组)。采用氧糖剥夺1 h, 复氧复糖24 h的方法制备OGD/R模型。E+OGD/R组加入25 μmol/L艾司氯胺酮处理40 min后制备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活力, 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 检测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MDA的水平, 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TUNEL染色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通道)在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产生延迟性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6组(n=12),Ⅰ组~Ⅲ组心肌缺血前24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Ⅳ组~Ⅵ组心肌缺血前24 h腹腔注射舒芬太尼20μg/kg;Ⅱ组和Ⅴ组心肌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 5 mg/kg;Ⅲ组和Ⅵ组心肌缺血前10 min经右侧股静脉注射选择性mito-KATP通道阻断剂5-羟葵酸(5-HD)10 mg/ks.各组随机取6只大鼠,于心肌缺血前即刻处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COX-2表达,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PGE2及PGF1α含量.各组其余6只大鼠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缺血前即刻、缺血15、30、45 rain、再灌注30、60、90、120 min时的HR及MAP,计算二者乘积(RPP);于缺血前即刻、缺血45 nfin及再灌注120 rain时取右颈内动脉血样0.5 ml,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于再灌注120min时取心脏,测定左心室面积(LV)、缺血危险区面积(AAR)和梗死区面积(LA),计算AAR/LV及IMAAR.结果 各组缺血再灌注期间HR、MAP和RPP逐渐降低,再灌注期间HR、MAP和RPP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各组间HR、MAP、RPP及AAR/L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Ⅳ组血浆CK-MB活性降低,LA/AAR降低,心肌COX-2表达上调,PGE2及PGF1α含量升高(P<0.05),Ⅱ组和Ⅲ组血浆CK-MB活性、IA/AAR、心肌COX-2表达、PGE2及PGF1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Ⅳ组比较,Ⅴ组和Ⅵ组血浆CK-MB活性升高,IMAAR升高,Ⅴ组心肌PGE2和PGF1α含量降低(P<0.05),Ⅴ组心肌COX-2表达、Ⅵ组心肌COX-2表达、PGE2及PGF1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和mito-KATP通道共同介导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30~270 g,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组)、氯胺酮+假手术组(KS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氯胺酮预处理组(K组)、锌原卟啉Ⅸ+氯胺酮预处理组(KZ组)和锌原卟啉Ⅸ组(Z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1 h后再灌注的方法 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模型.于麻醉前30 min时,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K组和KS组均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g/kg,KZ组依次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s/kg和锌原卟啉Ⅸ5 mg/kg,Z组腹腔注射锌原卟啉Ⅸ5 mg/kg.S组、KS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结扎.于再灌注6 h时处死大鼠,取肠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病理学结果 并采用Chiu评分评价损伤程度.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KZ组和Z组肠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K组MDA含量升高(P<0.05或0.01),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K组、KZ组和Z组肠组织HO-1和iNOS表达上调(P<0.05或0.01),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与I/R组比较,K组肠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肠组织HO-1表达上调,iNOS表达下调(P<0.05),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KZ组和Z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氯胺酮上调肠组织HO-1表达,下调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浓度二氧化碳(CO2)预处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孔,对照组(C组)常规培养;缺氧复氧组(MR组)缺氧4 h、复氧24 h;缺氧预处理组(APC组)缺氧10 min、复氧10 min,重复2次后缺氧4 h、复氧24 h;HCA.组、HCA2组和HCA3组分别于50%N-20%02-30%CO2培养箱中行30%CO2预处理10、30、60 min后常规培养10、20、30 min,缺氧4 h、复氧24 h.于复氧24 h时采用MTY法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力,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MR组、APC组、HCA1~3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力降低,ICAM-1表达上调(P<0.05);与A/R组比较,APC组和HCA2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力升高,APC组及HCA1,2组ICAM-1表达下调(P<0.05).结论 高浓度CO2预处理可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13.
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50g~28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组)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10μl后,吸人1.4%异氟烷5 min,不制备模型;切口痛组(IP组)、加巴喷丁50μg组(G组)、吗啡2.5μg组(M1组)和吗啡5μg组(M2组)于制备切口痛模型前30 min分别鞘内注射ACSF10μl、加巴喷丁50μg、吗啡2.5μg和5μg;加巴喷丁50μg+吗啡2.5μg组(G+M1组)于制备模型前30 min鞘内注射加巴喷丁50μg和吗啡2.5μg.模型制备后2 h时测定术侧机械缩爪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TWL).结果 与S组比较,IP组、G组、M1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G+M1组和M2组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组比较,G+M1组和M2组大鼠MWT升高,TWL延长(P<0.05),G组和M1组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M1组比较,G组和M1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结论 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可增强吗啡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2只,体重250~280g,采用结扎肝蒂3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n=6)仅分离肝门,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酚组(P组,n=30)缺血前10 min股静脉注射异丙酚12 mg/k异的负荷剂量,随后以30 m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直至处死;异丙酚+PI3K抑制剂组(P+LY组,n=18)缺血前10 min股静脉注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 1.5mg/kg(溶于二甲亚砜0.5 ml);溶剂对照组(P+DMSO组,n=18)缺血前10 min股静脉注射二甲亚砜0.5 ml.I/R组和P组于再灌注即刻、30、60、120和240 min(T1-55)时,P+LY组和P+DMSO组于T3-5时取6只大鼠,处死后快速取左心室壁心肌组织,测定总Akt(t-Akt)和磷酸化Akt(p-Akt),并于T3时测定Bcl-2的表达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取肝左外叶组织,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S组于T1相应时点处死大鼠,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心肌p-Akt表达水平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P+LY组心肌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心肌Bcl-2表达均上调(P<0.05);与I/R组比较,P组和P+DMSO组心肌p-Akt和Bcl-2表达上调,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LY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P+LY组心肌p-Akt和Bcl-2表达下调,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P+DMS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心肌t-Akt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P+DMSO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较I/R组和P+LY组减轻.结论异丙酚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该作用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活性氧簇(ROS)/GADD153蛋白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9组(n=5),Ⅰ组(C组)常规心肌细胞培养,不予其他处理;Ⅱ组(AngⅡ6组)给予100 nmol/L AngⅡ,孵育6 h;Ⅲ组(AnsⅡ12组)给予100 nmol/L AngⅡ,孵育12 h;Ⅳ组(ArtsⅡ24组)给予100 nmol/L Ang Ⅱ,孵育24 h;V组[N-乙酰-L半胱氨酸(NAC)+AngⅡ组]预先给予抗氧化剂NAC 5 mmol/L,2 h后给予100 nmol/L Ang Ⅱ,孵育24 h;Ⅵ组(NAC组)仅给予NAC 5 mmol/L,孵育24 h;Ⅶ组(anti-ODN组)GADD153反义寡核苷酸10 μmol/L转染24 h后,加入100nmoFL AngⅡ,孵育24 h;Ⅷ组(mis-ODN组)GADDl53错义寡核苷酸10 μmol/L转染24 h后,加入100nmol/L Ang Ⅱ,孵育24 h;Ⅸ组(脂质体对照组)加入等容量转染试剂,孵育24 h.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内ROS产量、细胞凋亡率及GADD1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AngⅡ6组、AngⅡ12组、AngⅡ24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ROS产量及GADD153蛋白表达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与AngⅡ24组比较,NAC+AngⅡ组和anti-ODN组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ROS产量及GADD15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AugⅡ通过增加ROS产量,诱导GADD153蛋白表达上调,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时DAPK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月龄3~4月,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6组(n=10):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TVI组、生理盐水组(NS组)、脂肪乳剂组(FE组)及异丙酚组(P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于制备模型成功后以2 ml·kg-1·h-1的速率经尾静脉分别输注生理盐水、10%脂肪乳剂、1%异丙酚4 h.于模型制备成功后24 h断头处死大鼠取脑,采用细胞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计数凋亡神经元,计算神经元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DAPK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和S组比较,TBI组模型制备成功后24 h时损伤区及损伤边缘区神经元DAPK mRNA表达上调,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0.05);P组DAPK mRNA表达水平及神经元凋亡率较TBI组、NS组和FE组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可能通过抑制DAPK mRNA表达上调减少脑神经元凋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高危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寻找提高长期存活率的方法.方法 将1991年4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治疗的921例高危.肾移植病例分为儿童组(34例)、再次移植(再植)组(169例)、高敏组(35例)、高龄组(297例)、糖尿病组(112例)和肝炎病毒感染或携带(肝炎)组(274例),并以807例普通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对受者和移植.肾(人/肾)存活率、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AR/CR)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植组、高敏组以及肝炎组人/肾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仅患者生存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对照组相比,儿童组和高敏组等免疫性高危受者AR/CR发生率高(P<0.05);高龄组、精尿病组以及肝炎组等非免疫性高危受者并发症的种类多,且发病率高.结论 减少AR发生,有利于提高免疫性高危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非免疫性高危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不周时期给药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35只,体重20~24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7):假手术组(Ⅰ组)、肠缺血再灌注组(Ⅱ组)、地塞米松缺血前给药组(Ⅲ组)、地塞米松缺血期给药组(Ⅳ组)和地塞米松再灌注即刻给药组(Ⅴ组).采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30 min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Ⅰ组只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阻断;Ⅱ组和Ⅲ组分别在缺血前30 min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10 mg/kg;Ⅳ组于缺血5 min时、Ⅴ组于再灌注即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kg.再灌注3h时处死小鼠,取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小肠粘膜病理学结果,采用Chiu评分法对小肠病理损伤进行评分;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iNOS的活性.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Ⅴ组肠组织Chiu评分、Ⅱ组、Ⅳ组和Ⅴ组肠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升高(P<0.05),Ⅲ组肠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肠组织Chiu评分、iNOS活性和NO含量降低,Ⅴ组肠组织Chiu评分、iNOS活性和NO含量均升高,Ⅳ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缺血前给药可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期给药对损伤无明显影响,再灌注即刻给药可加重损伤,可能与地塞米松不同时期用药对iNOS活性影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