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非放射性标记的寡聚核苷酸探针(GTG)5进行近交系小鼠的DNA指纹分析。方法用非放射性标记的寡聚核苷酸探针(GTG)5制作BALB/c、C57BL/6J、DBA/2、C3H近交系小鼠的DNA指纹图,对这四个品系的小鼠进行遗传检测,分析各品系内和品系间的遗传变异性。结果(GTG)5探针可产生具有良好多态性的DNA指纹图,平均图带数为8~12条。各品系内的DNA指纹图平均相似系数(-x)在0.96~1.00的范围内,具有相同指纹图的概率(P)均在3.1×10-1以上,极显著地高于品系间的相似系数(0.22~0.39)和相同指纹图的概率(P<1.07×10-4)。结论(GTG)5可用于制作近交系小鼠的DNA指纹图以对其进行遗传检测。  相似文献   

2.
现在似乎已发现一种技术,即控制细胞内任何特定基因表达的一般方法,它是用“反义”RNA来阻断基因的表达。大多数细胞,仅仅有一个或两个特定基因的复制物。一种名为启动子的DNA小片段位于基因前部,并且“开动”基因的转录,产生几个信使RNA复制物。然后这种信使RNA又被细胞中的核糖体用来作为一套确定如何组合蛋白的编码指令。为了产生大量特定蛋白,必须将此基因插入一个小的多复制的DNA分子(质粒或病毒)中,这将以几百个夏制物的形式存在干细胞中。为了进一步增加基因的表  相似文献   

3.
从两例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变异型——台湾客家型[Gd(-)Taiwan-Hakka]患者基因组DNA中,回收经EcORⅠ完全酶解的3~5 kb片段,与载体λgt10插入重组,用SMR10单菌种系统制备包装提取物,对重组的λgt10进行体外包装,构建成两个基因组基因文库。用~(32)P中标记的G6 PDcDNA成功地从文库中初选出12个阳性克隆,挑选其中4个阳性克隆再次杂交予以证实,提取其中2个克隆DNA,经限制酸酶切电泳及斑点杂交鉴定,分离到该变异型基因的插入片段,并将其克隆到M13 mP19噬菌体,完成Gd(-)Taiwan-Hakka型部价基因克隆化分离与鉴定,为DNA序列分析寻找突变部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验证肝细胞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表达的相关mRNA.方法 通过慢病毒介导的方式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核因子I/B(NFIB)及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转入HepG2.2.15及HBV全基因组1.3倍体HepG2(HBV1.3P-HepG2)细胞模型中,以空白对照(NC)组为对照,转染48 h后采用qPCR检测mRNA表达及HBV DNA复制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HBsAg的表达.结果 在HepG2.2.15和HBV1.3P-HepG2细胞模型中,PPARα能够促进HBV DNA复制和HBsAg表达,其HBV DNA的表达分别是NC组的1.46倍和1.27倍(P<0.05).NFIB可以抑制HBV DNA复制和HBsAg表达,其HBV DNA的表达分别是NC组的0.76和0.55倍(P<0.05).IL-8能够促进HBV DNA复制和HBsAg表达,其HBV DNA的表达分别是NC组的1.54倍和1.62倍(P<0.05).结论 肝细胞内PPARα和IL-8能够促进HBV复制与表达,NFIB可以抑制HBV复制与表达,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5.
过量的自由基特别是活性氧自由基(ROS),可以攻击包括DNA、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分子,产生多种不同氧化产物,对机体造成各种不良后果.DNA对活性氧特别敏感,ROS能引起DNA的多种类型损伤,可形成种类繁多的具有致DNA突变作用的碱基氧化产物,其中鸟嘌呤8位碳原子的氧化最常见,其氧化产物8-羟基鸟嘌呤被视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机体具有多种途径修复DNA氧化损伤,对于这种DNA损伤修复的主要代表酶有MutT同源酶即8-羟基鸟嘌呤核苷酸(MTH1)和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1),MTH1能够分解核苷酸池中的8-羟基鸟嘌呤,可以减少8-oxodGTP结合到DNA上,而OGG1则是能切除DNA中被氧化的碱基.本文将阐述氧化损伤的种类、危害及其修复的途径,着重于氧化损伤修复中的主要修复基因OGG1和MTH1的结构功能、表达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因组结构的相对稳定是生物种系得以维持和延续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细胞内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机制以保证遗传信息稳定而真实地代代相传。本文就基因组不稳定性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肿瘤细胞表现突变子表型据估计,正常人约有10~(14)个细胞,在人的整个一生中约进行10~(16)次分裂。人体细胞自发突变的频率约为1.4×10~(-10)。假定发生于人细胞基因组中的任何一个核苷酸的显性突变均能产生一个潜在的肿瘤细胞,那么,人整个一生中可能产生的潜在肿瘤细胞的数目为2.8×10~(15)个,为整个  相似文献   

7.
用基于EB病毒的穿梭质粒载体pMCi5转染小鼠3T3细胞,建立一种能在DNA水平上检测化学物对哺乳动物细胞诱变作用及其机理的快速实验系统。该质粒带有诱变作用靶基因LacI,用甲基磺酸乙酯(EMS)作诱变剂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自发突变率小于1.21×10~(-4),而EMS(300μg/ml)的诱发突变率为3.8×10~(-3)。7个突变子经EcoRI酶切证明,质粒上无大片段插入或缺失,6个EcoRI位点上没有点突变。  相似文献   

8.
曾报道一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β地贫基因的克隆化分离与DNA序列分析。发现分离的β地贫基因在β珠蛋白基因密码子41-42中缺失四个核苷酸(TCTT)。它应导致β°地贫,但临床资料表明患者属β~+地贫。因此另一个β地贫基因必定是β~+地贫基因.经过RFLP分析,发现这个未知β地贫基因的染色体属单体型2,而与单体型2相关的β地贫基因可以是β~(41-42-TCTT)、β~(17)(A→T)‘β~(-28)(A→G)β~(71-72)(+A)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单顺反子表达人 GM- CSF和 B7.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方法 应用巨引物 PCR技术对 h GM- CSF基因 c DNA进行定点突变 ;应用 PCR重叠延伸法 ,将 h GM- CSF和 h B7.1基因的 c DNA编码序列通过一 linker序列拼接 ,构建 h GM- CSF与 h B7.1融合基因 h GM- B7.1,将其插入 pc DNA3真核表达载体 ,测定核苷酸序列。 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 :(1) h GM- CSF突变体基因 c DNA编码序列的 178位核苷酸由 C变为 A,其余核苷酸序列均未发生变化 ;(2 ) h GM- CSF、linker、h B7.1的连接顺序、方向及序列完全正确。 结论 构建 pc DNA3- h GM- B7.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P83中插入片段ISSA1的特征与分布。方法:根据曼尼阿蒂斯方法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P83的染色体DNA,利用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ISSA1,并通过Southern印迹法对其检测。结果:ISSA1是属于IS30家族的一个新的插入元件,并广泛存在于葡萄球菌中。结论:在细菌中ISSA1能够水平转移。  相似文献   

11.
在2.1kb的E·coli复制起始范围(oriC)及其近旁,用内切酶HalⅢ切成若干片断。诸片断修饰后具有EcoRI末端,分别以单链噬菌体flR199为载体进行基因克隆化。对新生DNA有否插入片断、插入片断的方向和长短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检查。在定性检查中,探针DNA用微小球菌核酸酶(M、N)处理后,作5’-末端的r(-32)P[ATP]标记。  相似文献   

12.
UDS试验是检测DNA损伤的短期试验之一.用UDS试验检测三种不同来源的氰戊菊酯,氰戊菊酯№1和№2浓度在5×10~(-8)~10~(-5)mol/L,有或无代谢活化系统时,都无诱发UDS作用.氰戊莉酯№3在不和体外活化系统,浓度为5×10~(-5)mol/L时结果为阳性,并能获得剂量效应关系.加有大鼠肝微粒体制剂时,氰戊菊酯№3浓度在5×10~(-8)~10~(-5)mol/L,无诱发UDS作用.比较三种氰戊菊酯制品的纯度后认为,№3的DNA损伤作用可能是样本中之杂质所引起.  相似文献   

13.
通过Bal-31外切酶剪切及T4 DNA连接酶平端连接等DNA重组技术,将αB型干扰素基因切成长度不一的平末端片段,插入pUR222运载体的乳糖启动子下游的β半乳糖苷酶结构基因中,经转化大肠杆菌BMH71-18,共挑选了766个转化子,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试验进行快速筛选,获得15个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阳性株,其中pSM2317菌株经14次培养检测,干扰素的平均表达放价为1.1×10~8U/L。  相似文献   

14.
抗病毒新药     
联合王国最近批准9种抗病毒新药用于临床:无环鸟苷(acyclovir)、金刚烷胺(amantadine)、Ganciclovir、碘苷(Idoxuridine)、Tribavirin、阿糖腺苷(Vidarabine)和Zidovudine有直接抗病毒复制作用;Inosine和干扰素-α有调节免疫系统作用。除金刚烷胺外,具有直接抗病毒活性的药物均为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病毒DNA即RNA复制,并可能影响哺乳类动物的核酸。  相似文献   

15.
张艳 《吉林医学》2008,29(19):1693-1694
肿瘤形成过程中包含两大机制,一个遗传学机制,即通过DNA核苷酸序列改变而形成突变,这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已经得到证实;另外就是拟遗传学或表遗传学(epigenetics)机制,即DNA突变时核苷酸序列不变,通过碱基修饰的改变导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这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两种机制相互交叉存在,共同促进肿瘤的形成。在拟遗传学中,一个重要机制就是DNA甲基化。DNA甲基化就是在DNA复制后,  相似文献   

16.
从1例广东籍重型β地贫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中分离基因组DNA。回收用HindⅢ完全酶解产生的6~9kb长度的DNA片段,与λCharon 28噬菌体DNA插入重组,构建基因文库。用~(32)P标记的βIVSⅢ(0.9kb)DNA片段作为探针,从1.4×10~5噬菌斑中筛出3个带有β地贫基因的阳性克隆,对其中一个阳性重组体DNA进行限制酶谱分析,进一步分离得到带有β地贫基因的3.7kb DNA片段,与噬菌体M13mp19重组,采用斑点杂交法筛选出阳性次级克隆。制备阳性M13mp19单链重组体DNA,用作DNA序列分析。在国内完成了首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克隆化分离。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 (HBV)属于嗜杆DNA病毒科。在感染的肝细胞中 ,HBV主要以RNA为中间体逆转录复制 ,复制时利用的是病毒本身的DNA聚合酶 ,此酶缺乏校对修复活性 ,发生变异后难以修正 ,所以造成复制过程中的反转录失真。HBV基因的突变率较一般DNA病毒为高。据估计 ,嗜杆DNA病毒的突变率接近于 2× 10 - 4·位 - 1·年 - 1[1] ,这比RNA病毒的突变率低 1~ 2个数量级 ,但却比一般的DNA病毒高出 4个数量级[2 ] 。S基因编码的HBsAg可以诱导保护性抗体的产生 ,是乙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分 ,也是诊断HBV感染的主要依据之一 ,所以S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18.
三、基因的化学本质和作用染色体的主要化学组成是 DNA 和组蛋白,染色体上的基因带有遗传信息,从各方面的资料来看,基因的化学成分就是 DNA。(一)DNA 的结构与遗传信息DNA 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链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每条链都由多个核苷酸相连而成。每个核苷酸由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一个碱基所构成。构成 DNA 的碱基包括两种嘌呤和两种嘧啶,即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G)和胸腺嘧啶(T)。因此,依所含碱  相似文献   

19.
基因     
基因是具有形成原生质、复制和突变能力的物质。构成基因的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仅存在于染色体上。基因以其特定的碱基序列为特征。形成原生质的信息存在于碱基的序列之中。DNA的复制能力是以其二重螺旋的核苷酸解链,并以每个单链作为模板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RFLP)是一种模拟体内DNA复制过程的体外酶促合成特异性核苷酸片段技术,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它以待扩增的两条DNA链为模板,由一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作为介导,通过DNA聚合酶反应,在体外进行特异DNA序列扩增.扩增后,将PCR产物直接酶切、电泳、显色,即可对目的基因进行分类分型.现将我做PCR-RFLP的体会简要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