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集的NICU中患者分泌物、物表及医务人员手标本,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并按2007年CLSI标准采用K-B纸片法检测耐药性,同时对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共12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41株,耐亚胺培南菌株可能来源于同一菌株。结论手传播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播散感染中具有主要地位。提高手卫生的重视,可预防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降低该菌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索适于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分型的最佳实验条件,并对我院临床分离到的3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型研究。方法从随机引物筛选、镁离子浓度、模板量、引物浓度4方面对RAPD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不同病区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指纹图谱互不相同;从烧伤病房分离到的8株高度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其中7株为同一指纹图谱,另外1株为独特的指纹图谱,而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肺科病房、干部病房同一病区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同一指纹图谱。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病区内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但未出现病区间感染同一流行株。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24孔板静置孵育24 h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再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底部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将未加哌立福新的孔设置为对照组;通过玻璃试管静置孵育24 h构建气-液交界面生物膜,并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与急性发作期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状况,为COPD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医院内诊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伴感染患者设为急性期组与COPD稳定期设为稳定期组,各60例,采集患者痰液行细菌培养、分离及菌种鉴定,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状况,同时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急性期组患者痰液均培养出感染病原菌,稳定期组患者中24例培养出感染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期组37例患者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37株),检出率为61.67%,稳定期组患者8例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8株),检出率为13.33%,两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急性期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中24例患者为多药耐药株感染(24株),稳定期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中2例患者为多药耐药株感染(2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氯霉素的耐药率均>9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耐药率介于50%~90%间,对妥布霉素较敏感。结论引起COPD急性发作的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急性发作期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及多药耐药株检出率均高于稳定期患者。  相似文献   

5.
血液科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调查血液科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的情况.方法 对血液内科病房3例白血病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进行临床资料及危险因素调查,并行环境微生物监测、分子流行学调查.结果 环境微生物采样中48份标本共榆出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患者口腔溃疡面1株,治疗窒水龙头1株,拖把池排水口1株;对分离出的3株铜绿假单胞菌和1例患者的血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另两例患者的血培养标本未保留)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显示2株为Ⅰ型,Ⅱ、Ⅲ型各1株,1例患者口腔溃疡面和血培养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型相同,而与拖把池排水口和治疗室水龙头的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型都小相同.结论 该次血液科病房3例白血病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不能断定为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目的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情况及对12种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方法将分离培养的细菌经V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确诊的95株铜绿假单胞菌,记录其感染部位,标本来源,采用GNS-QB卡的12种药物进行耐药性统计分析. 结果9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67株(70.5%)来自于上呼吸道(痰液及咽拭),其次是伤口分泌物21株(22.1%);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具有较高的敏感率.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上呼吸道为主,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其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耐药性,应引起临床与实验室人员的重视,选择敏感药物或采取联合用药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临床标本经24 h分离培养,采用BD公司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的鉴定板,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4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96株来源于痰液,占67.6%;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98.6%、100.0%、76.8%,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73.3%、78.9%、80.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2.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0.6%.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机制复杂;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应选用耐药率低的药物,避免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广泛耐药.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日趋增多,由于广泛耐药,使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为了判断患者是否为院内感染,指导流行病学调查,对某院131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和耐药性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l。菌株来源:临床各科患者创面分泌物、痰、血培养确定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临床各科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手、咽试培养、泡手液、氧气湿化瓶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2.分型血清;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4种高价血清,20个分型血清。3.血清学分型采用玻片凝集法。4.药敏试验:按Beener…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皮肌炎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皮肌炎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典型皮疹,其中5例合并间质性肺炎.并发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部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结节状浸润影.痰培养药敏试验检测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培养耐药率高.结论 对于皮肌炎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选择敏感抗生素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4种方法对1起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感染的分型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外科某病区6名患者的血、大静脉插管、腹腔引流液中分离出的14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方法用生化反应分型、抗生素分型、血清型分型与PCR分型方法对这起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进行了比较。结果生化反应分型与抗生素分型间的相关性较差,而血清型分型与PCR分型一致。血清分型14株菌均为PA1型;基因分型我们采用单引物PCR指纹图分型方法,此法操作简便、快速。结论14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由同一血清型、同一基因型菌株所致。  相似文献   

11.
长期住院老年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聚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 探讨长期住院老年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老年病房8位患者不同时期的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分离的32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RAPD基因遗传聚类分析。结果 长期住院的同一患者不同时期分离的6株菌分为4个类群,相异指数最小为零,最大为89.47%;不同患者同一时期分离的24株菌分为3个类群,相异指数最小为11.11%,最大为87.50%。结论 同一患者长期住院反复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存在不同型别的侵入和增殖,或者是治疗过程中不易被清除的菌体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同患者相同时期的感染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在老年病房有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小学饮水机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方法 2015年10月采集徐州市市区5所小学50个饮水机内的水样50份,按照《2015年江苏省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4.00%(12/50);定量结果最高为510 cfu/mL,最低为1 cfu/mL;合格率为76.00%(38/50)。同一学校不同饮水机检出的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相似系数为100.00%,距离相近学校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相似系数达60.00%~80.00%;距离相对较远的学校饮水机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相似系数为60.00%;不同学校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比同一所学校不同饮水机水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相似系数高;不同学校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比同一所学校不同的桶装水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相似系数高。结论 小学饮水机桶装水中有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应提高中小学生桶装水卫生知识,并定期对饮水机进行消毒,建立监管制度,防止校园内学生腹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与下呼吸道反复感染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探讨生物膜与感染反复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痰液标本,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得到28株铜绿假单胞菌;应用微孔法测定28株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应用硅胶薄片法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1%复红染色后观察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物膜形态变化情况,同时应用平板培养法测定生物膜内活菌数目。结果28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22株形成生物膜,生物膜阳性率为78.57%(22/28);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体外生物膜成熟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1d为黏附阶段,第2 d为过渡阶段,第3-6d为成熟阶段,第6-10 d为解体阶段;在生物膜成熟过程中,生物膜内活菌数量可发生周期性改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是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汉中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为有效控制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和Etest法对汉中地区3201医院2006年1月-2008年3月临床分离的7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双纸片协同法和Etest法检测金属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和oprD2基因;用实时定量PCR方法(qRT-PCR)检测oprD2、ampC基因的表达;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7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氨曲南、头孢他啶的有较高的敏感性;仅1株产IMP-9型金属酶;65株菌未表达oprD2;4株菌过表达ampC基因;基因测序分析62株菌的oprD2基因均在同一位点正向插入序列ISpa1328;PFGE分型显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以单克隆流行为主.结论 7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同一所医院多个科室的单克隆播散,是汉中地区近两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插入序列ISpa1328引起的OprD2的缺失,是汉中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压电免疫传感器微阵列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压电铜绿假单胞菌免疫传感器,并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以探索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免疫传感器微阵列表面固定铜绿假单胞菌单克隆抗体,对铜绿假单胞菌菌液进行检测,绘制用于检测的标准曲线并进行曲线拟合,并对50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与传统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菌液的浓度在103~109细胞/ml范围内,菌量与传感器频率的变化之间呈良好的指数线性关系,指数式回归方程为△F=12.6625×C01757,r=0.9949;通过对未知浓度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液进行检测,定量结果与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的相关系数r为0.973;50例临床标本检测结果与常规培养检测法高度符合(P>0.05).结论应用压电石英晶体铜绿假单胞菌微阵列免疫传感器能够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该技术应用于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时间短、结果准确、无需长时间培养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migula,PM)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生长于土壤、淡水和海水等环境中。它们的活性在有机物的矿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了解 PM细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特点 ,在正确开发应用 PM细菌的工作中有重要意义。1 铜绿假单包菌与人体健康1.1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性状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sa,PA)为 PM细菌的代表株 ,能产生蓝绿色的水溶性色素 ,感染伤口时形成绿色有臭味的脓液 ,故又名绿脓杆菌。该菌 1.5~ 3.0× 0 .5~ 0 .8μm大小 ,成对或短链排列 ,菌体一端有 1~ 3根鞭毛。革兰氏阴性染色 ,运动活泼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颅脑外科感染假单胞菌培养及其药物敏感性(药敏)情况.方法 调查经病原学检查所证实的医院感染病例56例:细菌鉴定采用由英国制造的细菌鉴定药敏仪;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微量测定法.结果 培养出的13株假单胞菌中铜绿假单胞菌6株,占46.15%;产碱假单胞菌6株,占46.1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占7.6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83.33%;产碱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66.67%.均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有较高耐药率.结论 颅脑外科感染假单胞菌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严重问题;细菌耐药和交叉耐药的日趋普遍是当前抗感染治疗的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方法进行分子流行病学检测.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27.3%)、其次为头孢吡肟(45.5%);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达100.0%、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60.0%;ERIC-PCR结果显示,有5株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同一型别.结论 ICU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显著,仅对头孢他啶较为敏感,菌株间存在克隆传播、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19.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流行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9月3~4日,连续2 d我室从神经内科送检的3份痰液标本中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在短时间内同一病原菌在同一病区出现数例,已构成流行趋势.对此,我们分析了可能引起的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在抗生素压力下各药物耐药动态改变,了解其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6月某三甲医院520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并对其中同一患者不同时间段检测的具有2次药敏结果的50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头孢噻肟、氯霉素、米诺环素耐药率均8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25.0%,可作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经验用药。50例铜绿假单胞菌在抗生素使用后各药物耐药率除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耐药率未发生变化,其余各药物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治疗过程中容易获得耐药变异,有必要实施持续性监控,获得可靠的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