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患者,男,51岁。2005年3月5日初诊。有糖尿病史6年,使用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2年,血糖曾一度控制尚可,自测血糖示:空腹血糖在6.3~7.4mmol/L波动,餐后2h血糖在8.5~10.1mmol/L波动。一年前因饮食控制不佳,运动力度下降,血糖逐渐上升,随之自增胰岛素用量,且皮下注射胰岛素时间不固定,一度注射胰岛素(诺和灵30R),用量为早餐前30min 40u,午餐前30min35u,睡前35u,且睡前皮注后不进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后期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对空腹血糖(FBG)≥11.1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2hPG)≥14 mmol/L的1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和5例2型糖尿病3~5 a患者进行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治疗前后FBG、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时胰岛素及C肽分泌相。结果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得到良好控制,IVGTT时出现明显胰岛素及C肽分泌相,部分患者在停止治疗后仅依靠饮食控制和运动就可维持良好的血糖代谢至少1 a,1例继发性糖尿病患者3 a内停止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前多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来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常规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每天2次注射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0例均为2004—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及初发糖尿病患者采用单纯饮食控制及适当运动不能满意控制高血糖。病程2个月~16 a。随机分为2组,CSII组50例,男28例,女22例。30R组40例,男22例,女18例。2组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见表1。2组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夏立强  祖瑞环  张敏 《河北中医》2009,31(8):1274-1275
2008-03-2009-02,我们在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基础上行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阑尾炎手术53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糖尿病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 h血糖(2HPG)≥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失效后改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诺和锐30组为餐前立刻注射,诺和灵30R组为餐前15-30 min注射,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波动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能较好降低血糖水平,诺和锐30组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剂量及血糖的波动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P<0.05,<0.01)结论:T2DM患者采用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时,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为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少,血糖波动性小.  相似文献   

6.
夏红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8):38-38,92
目的:评价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诺和灵30R及普通胰岛素治疗,观察其血糖谱变化。结果:诺和灵30R在控制血糖方面,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下降两组差异明显(P〈0.05),而三餐后血糖下降两组差异不显著。结论:诺和灵30R在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方面效能优于普通胰岛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口服降血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96例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各48例,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7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平均FBG、2hPG和HbA1c的变化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 两组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结论: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和锐30和诺和灵30R均可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诺和锐30控制餐后血糖更具优势,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低,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中药联合诺和灵30R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诺和灵30R治疗,对照组采用护肝、抗病毒、降酶、诺和灵30R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但治疗组2 hPG、HbA1 c下降更明显,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诺和灵30R治疗肝源性糖尿病效果优于单用诺和灵30R。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导致口服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被迫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诺和灵30R(人胰岛素)以每日2次注射的易操作性受到了患者的欢迎。据估计,全世界40%的糖尿病患者正在使用预混人胰岛素,但此方案并不能提供接近生理的胰岛素分泌[1],而诺和锐30中的超短效胰岛素的优点是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吸收迅速,用药灵活,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2]。笔者比较了这两种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78例(不包含严重的晚期糖尿病并发症或其他严重疾病者),全部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拜糖平联合诺和灵30R对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2型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拜糖平)和对照组(诺和灵30R),两组患者的年龄、FPG、2hP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疗效均可,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两组达到相同血糖水平所需的治疗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拜糖平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拜糖平联合诺和灵30R能有效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化痰解瘀汤及胰岛素的疗效.方法:将43例空腹血糖(FPG)≥11mmol/L餐后2h血糖(2hPG)≥15mt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继续皮注胰岛素,治疗组在胰岛素基础上加用化痰解瘀汤,共用24周,观察疗前、疗后第2、12、24周血糖、HbA1c,疗前、疗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餐后血糖、HbA1c均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降糖效果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有降低血脂、C肽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且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化痰解瘀汤能降低血糖、HbA1c,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且有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MS)是指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低减和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有关MS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了一个适合中国人群特征MS的诊断[1]。①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5·0;②高血糖:空腹血糖(FBG)≥6·1 mmol/L及/或糖负荷后血糖≥7·8 mmol/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18·7/12·0 kPa)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三酰甘油TG≥1·7 mmol/L及/或空腹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与阿卡波糖(拜糖苹)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达标情况。方法:将确诊2型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患者60例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并根据餐后血糖灵活加用阿卡渡糖(拜糖苹)。对照组给予短效型正规胰岛素早、中、晚餐前皮下注射加睡前中效胰岛素,观察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结果: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间、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达标无差异。结论: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与阿卡波糖(拜糖苹)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90例单纯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诺和灵30R)而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加服津力达颗粒,观察2组治疗前后FPG、2h PG、Hb A1c、FINS、IRI、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等。结果治疗组FPG、2h PG、Hb A1c、FIns、IRI,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对于T2DM病患者,津力达颗粒与胰岛素联用可协同降低血糖,提高血糖达标率,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并有纠正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莫利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5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应用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莫利治疗。观察2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情况以及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抵抗情况以及达标时间。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每日胰岛素总剂量、胰岛素抵抗指数、达标时间和体质量指数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以及肌酐、尿素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联合亚莫利不失为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lAsp 30)和预混人胰岛素(BHI 30)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64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8mmol/l<空腹血糖<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8%)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BlAsp 30(诺和锐30),B组给予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进行治疗。用动态血糖检测仪(CGMS)监测患者血糖水平,计算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水平(MP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PG-CV)以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作为反映血糖波动指数。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后,A组空腹、早晚餐后、睡前血糖及HbA1c下降幅度均好于B组(P<0.01或P<0.05),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SDBG、MPG、MAGE、FPG-CV、MODD均低于B组(P<0.05);同时A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P<0.01)。结论:与BH I 30相比,BlAsp 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更有利于血糖稳定。  相似文献   

17.
甘精胰岛素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张晓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3924-3925,392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血糖控制差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年龄75~91岁,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乳酸、尿常规,作为对照组。停用对照组磺脲类及双胍类降糖药,改为甘精胰岛素治疗,对餐后2 h血糖控制不佳者,加用或保留阿卡波糖,作为治疗组。2组饮食、运动无变化,比较2组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为(13.20±7.59)mmol/L、餐后2 h血糖为(14.36±3.48)mmol/L;治疗组空腹血糖为(6.25±0.69)mmol/L(t=2.884,P=0.018)、餐后2 h血糖为(9.31±0.92)mmol/L(t=4.438,P=0.001),未见低血糖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咨询报告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符合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气阴两虚标准,并有血瘀表现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68岁,平均51·1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6年,平均7·2年。30例为口服降糖药疗效不稳定者,8例未服用任何降糖药物。空腹血糖7·5~9·2mmol/L,平均8·6mmol/L,餐后2h血糖11·8~13·2mmol/L,平均12·7mmol/L。合并高血压12例,周围神经病变3例,眼底病变4例,糖尿病肾病15例。2治疗方法以祝氏降糖基本方随证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7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短时间内强化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h血糖(2hPBG)、住院天数、低血糖发生情况. 结果(1)两组治疗后FPG,2hPBG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诺和锐30组住院时间较诺和灵30R组明显缩短,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3)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 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诺和锐30能更好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而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同时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长秀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60例口服降糖药物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长秀霖联合二甲双胍)和对照组(诺和灵30R)各30例.观察2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胰岛素日用量、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 2组的FPG、2hPG、HbA1c均明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低血糖事件、胰岛素日用量、体重指数(BMI)变化有差异(P<0.01).结论 长秀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控制体重,安全性及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