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行性腰椎滑移手术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理选择退行性腰滑移的手术方案。方法:对46例退行性腰椎滑移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减压方法、腰椎融合术及内固定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①与双侧扩大开窗加融合术比较,全椎板切除加腰椎融合能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②滑移后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的类型可影响双侧椎板扩大开窗术的手术效果;③融合术再加内固定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总之:应根据受压病理状态来确定手术指征及手术中减压的范围,融合指数则有助于确定是否行腰椎融合术,在行融合术的病例应同时行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术、Cage置入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上述手术方法治疗的56例D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获6~12个月随访,植骨融合率达100%。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RR:91.03%。结论采用手术方法治疗DLS,可获得到较为确实的复位和固定,脊柱融合率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艾滋病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4—2019-04采用开窗法、半椎管切开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椎间盘摘除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0例艾滋病合并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结果 8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1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局限于皮下筋膜外,未波及椎管,做细菌培养为白色链球菌感染,给与敏感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应用,换药处理后切口愈合;1例出现皮下、筋膜外血肿,经多次抽吸加压包扎后切口愈合良好。75例术后原有症状基本解除或者明显减轻,3例症状改善情况较差,2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但半年后症状又突然加重,甚至出现双上肢麻木、进行性肌无力等症状,经联合多学科会诊,确定由艾滋病病毒及所服用的抗病毒药物损害神经系统引起。结论艾滋病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非手术治疗无效后,采取手术治疗,能切实解除患者痛苦,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小切口极外侧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 X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8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MIS-TLIF组43例,XLIF组37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31个月、平均26.3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疗效,以及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对上述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综合分析各自的优劣。结果 与XLIF组患者相比,MIS-TLIF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而且术中失血量显著增加(P<0.05);但MIS-TLIF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XLIF组(7.0%vs. 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JOA评分则显著升高(P<0.05),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接受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骨 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与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PLIF术治疗 的69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资料。根据腰椎BMD,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T ≥-1.0)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 (56.5±9.0)岁;L4,5滑脱20例,L5S1滑脱13例]和骨量减少组(T<-1.0)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60.5±7.8)岁; L4,5滑脱21例,L5S1滑脱15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等。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手术前、后腰腿痛情况;应用Roland-Morris(RM)量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术中出血量、VAS改善、RM改善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骨量与性别、年龄、椎弓根螺钉松动、融合器沉降、融合率及病变节段的相关性。结果 骨量正常组患者术后VAS和RM评分分别为(2.42±0.83)分和(4.06±1.34)分,骨量减少组VAS和RM评分分别为(2.61±1.02)分和(4.61±2.39)分,与各自术前VAS和R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量正常组平均出血量(415.5±105.8)ml,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528.3±128.7)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骨量正常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69.7±44.3)min,骨量减少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76.4±42.6)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骨量正常组的VAS和RM改善与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出血量与BMD呈负相关(r=-0.407,P=0.001),BMD越低,手术出血量越多。而BMD与手术时间、VAS改善、RM改善、融合器沉降、不融合、螺钉松动等无明显相 关性。结论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PLIF术治疗时,BMD与出血量呈负相关,BMD越低,手术出血量越多;其他手术 指标和并发症与BMD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退行性腰椎滑脱后路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后路手术治疗,比较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及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内固定(A组21例)和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B组16例)手术,对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和JOA评分评价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平均随访42个月.A组骨融合率为86%,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A组JOA评分优良率为90%,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后路后外侧植骨内固定和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术均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的骨融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滑脱ugh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横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32例,Ⅱ度滑脱3例.28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7例采用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椎间融合器加植骨融合术.结果:35例中,30例术后2周内神经受压症状消失,X片显示内固定器械位置良好.5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神经根刺激症状加重者4例,其中3例经治疗症状于3个月内缓解,1例症状未缓解者于术后8个月将内固定钉棒取出后症状缓解;不全瘫者1例,经二次手术探查后症状减轻.29例获得连续随访,随访时间2~3.5年,1例于术后6个月发现滑脱椎体再次轻度滑脱.1例因跌倒致椎弓根螺钉位置改变,伴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将椎弓根螺钉取出后症状缓解,其余27例椎体滑脱完全复位,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临床疗效按照邹德威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估:优20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1%.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老年腰腿痛患者单纯开窗减压与开窗减压椎间植骨结合内固定2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老年腰腿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腰椎椎管狭窄。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 2组。A组28例,单纯开窗减压手术,患者一般合并普通疾病2或3个,手术节段3.26±0.42;B组42例,采用开窗减压椎间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患者一般合并普通疾病2或3个,手术节段2.44±0.63。分析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1年以后症状改善情况,结合问卷调查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比较老年腰腿痛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术后腰腿痛均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组患者的满意率分别为82.2%和71.5%。但是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方面,2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单纯后路开窗减压、后路开窗减压内固定手术后腰腿痛均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单纯开窗减压手术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引流量,手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的疗效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行后路手术治疗的12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资料,分析性别、年龄、融合节段、体质量指数、ASA分级、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伤口感染、基础疾病、术后并发症、非计划再次手术等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采...  相似文献   

10.
退行性腰椎滑脱手术治疗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arative Spondylolisthesis简称DS)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也是中老年人腰腿痛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其主要特征是一个腰椎体于下位椎体之上发生向前或向后移位,伴有腰椎退行性改变或椎管狭窄,一般滑脱椎体椎弓峡部是完整的.临床上以L4-5滑脱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手术治疗效果及疗效影响因素,为提升腰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手术疗效提高理论依据。方法 2012-04-2016-04于我院治疗96例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患者,均采用单侧TLIF手术治疗,随访24个月,以胫前肌肌力恢复4、5级为足下垂治愈。将所有患者分为治愈组与未治愈组,调查性别、年龄、病程等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jistic回归分析探究腰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手术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术后2年,胫前肌肌力4级37例、5级13例,治愈50例,治愈率52.08%;治愈组与未治愈组年龄、术前胫前肌肌力、足下垂病程、足下垂数量、退行性疾病类型、受累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胫前肌肌力≤2级、足下垂病程≥6周、腰椎间盘突出症、双侧足下垂,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LIF手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的疗效有限,年龄≥60岁、术前胫前肌肌力≤2级、足下垂病程≥6周、腰椎间盘突出症、双侧足下垂均会增加足下垂不愈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Topping-off手术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12月,35例连续双节段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其中上位病变节段为轻或中度退变)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62.6±18.9岁(30~7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单节段融合(PLIF)+上位节段棘突间动态稳定(置入Coflex)手术(Topping-off手术),其中L4/5置入Coflex+L5/S1融合14例,L3/4置入Coflex+L4/5融合2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上Coflex置入节段及其上位相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椎体偏移、椎间隙角及腰椎前凸角;在MRI上对Coflex置入节段和其上位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进行改良Pfirrmann分级。结果: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12±21min(95~155min),出血量为403±111ml(300~520ml)。均未出现硬脊膜破裂、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随访24.8±12.8个月(11~65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Coflex置入节段及其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椎间隙后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置入节段椎间隙角较术前显著性增大(t=-1.8,P0.05);Coflex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活动度(过伸位角度-过屈位角度)、椎间隙角及腰椎前凸角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随访2年以上患者MRI检查显示Coflex置入节段及其上位相邻节段椎间盘的改良Pfirrmann分级情况与术前相同。结论:Topping-off手术可以保持Coflex置入节段良好的稳定性,并保留该节段部分运动功能及其上位相邻节段节段正常活动,减少了上位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Coflex与传统融合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手工检索骨科相关杂志,纳入关于Coflex与传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研究共684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oflex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较,前者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短于后者,失血量少于后者,手术节段的ROM大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后背VAS和JO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达到相同治疗效果的情况下,Coflex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而且可以保持手术节段腰椎存在一定活动度,避免了邻近节段的退变,术后短期内随访显示了其生物力学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扩大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cage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1月采用扩大PLIF、cage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51(35~8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腰椎滑脱13例,腰椎管狭窄症32例,行单节段融合48例,行双节段融合18例。通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对比,对融合率、对JOA评分及椎间高度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本组6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7)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63例发生椎间融合,融合率达95.5%,其余3例未获得融合。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月以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3.4±3.2)分、(21.2±3.5)分及(23.3±3.8)分,融合节段椎间隙平均高度分别为(7.6±2.8)mm、(11.0±1.6)mm及(10.3±1.5)mm,术后1周及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融合节段椎间隙平均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不同时点间JOA评分、椎间隙平均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PLIF避免了过度牵拉可能造成神经根和硬膜囊的损伤,cage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有效恢复椎间高度,提高融合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聚醚醚酮(PEEK)棒杂交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PEEK棒杂交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上测量相关参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60~89(77.2±9.8)个月。27例患者共59个节段行手术治疗,其中非融合节段32个,融合节段27个。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ODI及影像学指标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7个融合节段中有23个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85.2%。27例患者共置入172枚椎弓根螺钉及54根PEEK棒,1例发生L5左侧椎弓根螺钉断裂,其余未发生螺钉松动或PEEK棒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PEEK棒杂交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满意,更好地保留了固定节段活动度及非融合节段的椎间高度,融合率高且并发症少,可有效保...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和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1999年8月至2005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42例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6~72个月),侧弯矫正率为55.9%,疼痛缓解率86.5%,无假关节形成,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4例出现下肢痛症状,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期间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结论 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和椎间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代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更倾向于微创的方式 ,以减少传统手术技术的损伤。单纯支撑椎体间融合笼架并未获得广泛的临床成功 ,而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其它技术 ,如椎间盘内电热纤维环形成 ,髓核置换和椎间盘置换现正在进行评价 ,以确定它们是否适合腰椎退变的治疗。进一步的研究毫无疑问将涉及组织工程学 ,改变椎间盘再生的自然史。1 椎体间融合1.1 前路或后路椎体间融合技术自 1997年FDA批准BAK笼架后 ,各种椎体间融合笼架和异体骨块已得到广泛应用 ,这是基于认为它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脊柱疾病的一种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24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22例行减压+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观察手术前后Cobb角、腰背痛和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结果: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疼痛改善率83.3%,间歇性跛行改善率91.6%。术前Cobb角平均22.7°(17°~42°),术后Cobb角平均8.3°(0°~32°),改善率63.4%;腰椎前凸角术前平均-19.1°(-45°~11°),术后平均-34.4°(-60°~-16.2°),改善率80.1%。随访14~50个月,平均21个月,未见矫正明显丢失,无断钉及螺钉松动。结论: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畸形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7):1614-1617
[目的]比较Topping-off和PLIF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腰椎退行性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患者60例,对其中30例采用Topping-off技术和传统技术各30例,分别对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前及术后1年的ODI功能指数、JOA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组患者腰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0个月。Topping-off组与PLIF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5.5±1.6)cm和(6.3±2.1)cm,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22.5±30.6)ml和(150.5±20.2)ml。手术时间分别为(85.0±20.4)min和(92±23.8)min。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ODI功能评分和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ODI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两组患者症状较术前均得到有效缓解,Topping-off手术技术应用于腰椎退行性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PLIF手术比较,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