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的重要毒力因子vacA,cagA,iceA及插入序列IS在中国香港地区分离菌株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Southern blot方法,对72例证实为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黏膜标本直接进行检测。结果:72例患者中,69例(95.8%)感染的Hp菌株为vacA sIc型,3例(4.2%)为sIa型;23例(31.9%)为vacAm1b型,46例(63.9%)为vacAm2型;6例(8.3%)为混合型。63.9%(46/72)的患者感染菌株为iceA1型,29.2%(21/72)为iceA2型。CagA的阳性率为88.9%(64/72)。结论:Hp毒力因子vacA,cagA和iceA在香港菌株中的分布有自己的特点;未发现特定cagA,vacA和iceA基因型别与DU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镇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基因(ureA)、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空泡细胞毒素基因(vacA)及vacA基因亚型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84株从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窦黏膜中分离获得的Hp的ureA基因、cagA基因、vacA基因、vacA基因亚型。结果84株Hp中,ureA、cagA、vacA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90.48%、95.24%,cagA、vacA在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阳性率高于胃癌(P<0.05);vacAm2基因的阳性率为79.76%,明显高于vacAm1a(20.24%)、vacAm1b(8.33%)及vacAm1bm2(4.76%),vacAm2在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阳性率高于胃癌(P<0.05),其余3个基因亚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镇海地区Hp相关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感染Hp以ureA阳性、cagA阳性、vacAm2亚型占优势,且均在消化性溃疡及胃炎中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4.
作为少年儿童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因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一种称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ri,Hp)的细菌被发现是潜在性的致病因子,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造成感染,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现就该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Hp的生物学特性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螺旋杆菌属。长2一3微米,呈S形成弧型,有鞭毛。寄居于人体的胃粘膜,以胃小凹、上皮皱折的内析及腺腔内为多。在扫描电镜…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十二指肠溃疡 (DU)患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 (DGM)关系的研究 ,进一步阐明DU的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 12 1例患者的内镜、病理、Hp感染和DGM情况。结果 胃内、十二指肠球部的Hp检出率在DU组分别为 90 4%、40 4% ,非DU组分别为 60 9%、2 9% ,P 均 <0 0 0 1;DGM的检出率在DU组为 92 3 % ,非DU组为 42 0 % ( P <0 0 0 1) ,且前者的DGM程度更重 (P <0 0 0 1) ;胃部Hp阳性者DGM的发生率 ( 73 0 % )显著高于胃部Hp阴性者 ( 3 7 5 % ,P <0 0 0 1) ,DGM( ++)及以上者在Hp阳性组发生率 ( 4 7 2 % )也高于Hp阴性组 ( 2 1 9% ,P <0 0 5 ) ;在十二指肠 ,Hp多定植于DGM区 ,且随着DGM程度的加重 ,Hp检出率呈递增趋势。结论 Hp感染特别是十二指肠Hp定植及DGM是影响DU发生发展的两大危险因素 ;Hp感染与DGM的发生及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7.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根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1896年,Salomon首先在人类胃粘膜中发现螺旋型微生物,直到1982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出该菌以来,其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现已基本确定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 相似文献
8.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首先从人胃黏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并确定它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有关。有关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HP是一种呈螺旋状或S形、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专一性定居于人胃,是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主要病因。HP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而且一经感染,若不根除治疗,将终生携带,携带者是HP的传染源。HP感染的诊断方法分为两大类,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侵入性方法通过胃镜活检胃黏膜组织做细菌培养、组织病理学和快速尿素酶试验。非侵入性方法有血清学检查,13C、14C尿素呼气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粪便HP抗原试验和尿液HP抗体试验等。HP相关疾病的治疗普遍采用2003年安徽桐城共识意见及2005年第4次全国HP学术会议上推荐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毛旭虎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9,(5)
幽门螺杆菌有一个长约40kb的毒力岛,名为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编码CagA等毒力因子。具有Cag毒力岛的幽门螺杆菌在临床上表现出与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更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幽门螺杆菌的Cag毒力岛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细菌感染之一,有近一半以上约44亿人口感染,影响着不同年龄层的群体。而老年人群往往因为根除治疗效果不理想,从而导致长期定植,与年龄相关的生理改变又大大增加了病理改变的风险。在引起胃内病理改变的同时,也易引起一系列胃外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呼吸和肾脏功能障碍等。本文将重点介绍Hp感染作为危险因素与一些最常见的老年相关疾病的关系,并了解其中的潜在发病机制(全身性炎症反应、改变胃内微生物群等),以更好地帮助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检测分离株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方法 采集患者胃黏膜,分离Hp并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相关基因23S rRNA、gyrA及毒力基因cagA、vacA、iceA,测序并分析23S rRNA和gyrA扩增产物的突变位点。分析慢性胃炎类型与Hp的分离率、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的关系。结果 120例患者共分离获得45株Hp(37.5%)。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8%、28.9%、28.9%、4.4%、0和0。在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中,23S rRNA、gyrA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分别为A2143G(76.9%)和N87K(38.5%)。cagA、vacA s1a、vacA s1b、vacA s1c、vacA s2、vacA m1、vacA m2、iceA1、iceA2阳性率分别为97.8%、97.8%、0、95.6%、0、37.7%、62.2%、71.1%、24.4%。在不同类型慢性胃炎组间,Hp的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299,P<0.05),分离株的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eA1、iceA2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患者Hp的分离率不同,Hp感染治疗可选呋喃唑酮和四环素,iceA1和iceA2毒力基因可能与胃炎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于1995年通过卫生部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但目前还有近370名治愈残疾者寄养在省内各地的麻风院或村中(即麻风休养员).浙江省皮肤病医院麻风病区共有休养员120余人,约占全省休养员的1/3.麻风休养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部分都反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不适症状,现有资料证实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该群体Hp现时感染的情况及相关流行特点,于2007年8-12月开展此项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与食管癌及其临床特征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卵白素-生物素-酶复合物(ABc)法和链霉素-过氧化物酶(S-P)法分别检测40例食管癌和30例正常食管粘膜(癌旁正常组织)中HLA-DR抗原的表达情况和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所有标本常规HE染色进行病理诊断。应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LA—DR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45.0%,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3%(X^2=7.977,P〈0.05),且HLA-DR抗原在食管上皮内癌中的表达为71.4%,高于浸润性食管癌中的表达30.7%(X^2=6.078,P〈0.05)。HLA-DR抗原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无相关性。食管癌组织中Hp的感染率为95.0%,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X^2=41.302,P〈0.05)。Hp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即年龄、性别、生长部位、侵袭程度、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HLA-DR抗原表达和Hp感染与食管癌发生密切相关;HLA-DR抗原表达有益于防止肿瘤侵袭;HLA-DR抗原在食管癌中表达并不增加Hp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人群及不同胃部疾病病例来源的幽门螺杆菌致病相关基因cagA、iceA、vacA及HP0519的分布.方法采用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分析150株幽门螺杆菌上述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特点,并对其分布作初步统计分析.结果93%(139/150)中国菌株cagA基因3′端重复序列的PCR产物具有东方菌株特征.75%(113/150)菌株iceA基因为iceA1,19%(29/150)为iceA2,不同地区间iceA基因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云南菌株iceA1、iceA2的分布与菌株分离个体的种族特点及临床疾病类型无显著关系.96%中国菌株(144/150)vacA基因s区的等位基因为s1;m区等位基因m2、m1b和m1b-m2的比例分别为57%(85/150)、27%(41/150)和11%(16/150),仅2株福建菌株为m1a.不同地区间vacA s1、m2、m1b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云南菌株m1b-m2的分布高于福建和北京菌株.云南菌株vacA s区等位基因的多样性与分离个体的种族及临床疾病类型无显著关系.vacA m区等位基因的多样性与分离个体的临床疾病类型无显著关系,但不同民族间m2的分布有显著差异,白族人群m2的分布显著少于汉族和纳西族.93%(140/150)的中国菌株HP0519基因具有24 bp和15 bp DNA插入和缺失的多态性特点.不同地区间HP0519基因的多态性无显著不同.云南菌株HP0519的多态性与菌株分离个体的临床疾病类型无显著关系,但来源不同民族菌株的HP0519基因存在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中国菌株cagA 3′端JF/TR特异引物的扩增结果具有东亚菌株特点.中国菌株vacA基因多为s1,其分布与菌株分离个体的临床疾病类型无关.中国菌株vacA基因m区的分布具有多样性.中国菌株HP0519基因具有24 bp和15 bp插入和缺失的多态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胃肠道疾病患者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的感染状况。方法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结合革兰染色法判断所选组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比较不同病变类型、性别、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结果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86.42%(70/81)、94.12%(64/68)和80.36%(45/56),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病变组织间、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肃省武威市胃肠道疾病患者中存在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性别无关;幽门螺杆菌在该地区的致癌作用与感染部位及所致胃癌的组织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7.
1442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性疾病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了解天津市儿童幽门螺杆菌染状态,探讨儿童Hp感染状况与相关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1442例儿童进行血清抗Hp-IgG检测,对其中有消化道症状的916例行胃镜检查,同时取胃窦粘膜3块分别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改良Giemsa染色找Hp菌,取胃液检测Hp-PCR。 相似文献
18.
104株幽门螺杆菌插入序列IS605、IS606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筛查中国5地区幽门螺杆菌(Hp)插入序列IS605、IS606的分布。方法 选取来自北京、福建、云南、沈阳、香港等地共104株Hp,用PCR及染色体打点杂交的方法筛查IS605、IS606的分布,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5地区Hp菌株IS605的阳性率为40%,IS606的阳性率为18%。云南菌株IS605的阳性率有高于其他地区的趋势,不同地区IS606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临床诊断结果分离的菌株IS605、IS606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IS605的两个开码读框ORFA、ORFB共存。结论 中国5地区Hp菌株广泛存在IS605、IS606,且IS605的分布可能与菌株分离个体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苏北地区农村居民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现状,分析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控制Hp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年1-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苏北地区的6个村,现场对该地区35~7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进行ABO血型鉴定,通过14C呼气试验(14C-UBT)的方法诊断Hp现症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2 570人,Hp粗感染率为56.15%,其中男性为53.15%,女性为57.96%;标化感染率为56.15%,其中男性为52.84%,女性为58.1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经常食用干硬食物、不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者Hp感染率较高,有胃炎病史者Hp感染率较低,AB型血者较A型血者不易感染Hp。结论苏北地区农村居民Hp感染率高于中国自然人群,性别、血型、干硬食物、NSAIDs、胃炎病史是影响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武汉市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炎症性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间抽取武汉市7个区3162例学龄前童进行炎症疾病问卷调查。通过收集医疗档案选取其中670名确认为Hp感染儿童作为感染组,其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炎症性疾病(包括哮喘、肺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食物过敏)患病情况,运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共回收2886份有效问卷,应答率为91.27%。与未感染Hp儿童相比,Hp患儿与炎症性疾病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发生哮喘、肺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食物过敏的风险均增加,OR值分别为2.09(95%CI:1.31~3.20)、1.66(95%CI:1.41~2.00)、1.58(95%CI:1.31~1.94)、1.83(95%CI:1.51~2.22)、1.99(95%CI:1.61~2.51)。多因素分析控制了性别、年龄、被动吸烟、炎症家族史之后,Hp与炎症性疾病仍有关联(P值均<0.05)。结论 儿童Hp感染是炎症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提示应加强对儿童Hp感染的风险防范意识,合理制定相关防治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