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及循证证据表明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疗效明确、副作用小,但其机制尚未系统阐明。通过文献分析,笔者发现针灸能够通过促进脑肠轴相关脑区功能正常化,调动脑肠轴相关NEI网络中自主神经、HPA轴,调节下游免疫网络及肠道菌群促使胃肠道稳态恢复。此外,针灸可通过抑制痛觉信号传递减轻功能性胃肠病内脏超敏反应。本研究对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基于“脑-肠”整体水平的效应机制进行了综述,为针灸临床应用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
刘莉云  李明 《内蒙古中医药》2021,(1):146-147,168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难治病,致病因素多样,脑肠轴学说的提出为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对通过脑肠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从脑肠轴学说出发,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机理,以期将现代理念与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的活动异常可影响消化道的功能,同时功能性肠病中很多都和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有关.随着神经胃肠病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试图把中枢系统和胃肠道系统通过脑肠相关及脑肠轴相联系.中风病患者多合并有消化道症状,脑肠肽可能是两者相互联系的关键.本研究试图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胃动素的变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胃肠病(fune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s)是临床上一组常见的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的疾患,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胃肠运动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脑轴及粘膜免疫等诸多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属脾胃气机升降失调,病位在肠,且言"大小肠皆属于胃".胃经循行分布广泛,过腹...  相似文献   

5.
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理论可通过脑肠轴理论阐述。中医健脾宁心可起到调节胃肠功能及精神心理的双重作用,这与脑肠轴理论相符。本文通过脑肠轴理论探讨并进一步深化心脾相关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症状显著的FD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针刺疗法是目前一种治疗FD有效的干预措施.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脑肠肽、脑肠互动机制在F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从脑肠轴理论探讨针刺治疗FD的研究思路,并为针刺治疗FD提供更确切的临床理论依据和诊断依...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无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综合征,其多种临床症状有一定特异性且有重叠现象,机制尚不明确。中医学认为精神因素是其重要病因,情志不遂可通过肝、心直接或间接影响脾胃功能。目前,精神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公认的精神因素可能相关机制有脑肠轴功能紊乱、肥大细胞活化、肠道菌群失调等。本文从上述机制分别进行阐述,并综述近年来中医药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干预进展。  相似文献   

8.
黄绍刚 《新中医》2015,47(9):19-20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 el syndrom e,IB S)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国际上通用的IB S诊断标准是2006年提出的罗马Ⅲ诊断标准[1]。IB S的发病机制尚未能完全阐明,大部分研究认为IB 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脑-肠轴失调、肠道感染、肠道菌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以胃肠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患者症状重叠现象极为常见。目前多数认为FGIDs与脑—肠轴的异常、胃肠运动障碍、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及肠道微环境失调等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理论在FGIDs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临床具体从气血、风湿、五脏相关角度出发,从脾论治FGIDs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胃肠病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一类具有消化道症状而不能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指标异常来解释的疾病,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和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笔者用刺络法加背部走罐法治愈了1例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秦浪  孙林梅  孙慧  高壮  韩焱 《世界中医药》2022,(4):579-582,589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导致功能性便秘(FC)和焦虑、抑郁的患者越来越多,且二者常相互影响.临床发现FC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状态,脑肠轴在二者共病基础上伴有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基于上述将从神经胃肠病学、脑肠肽、肠道微生物、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中医药治疗方面探讨FC伴情...  相似文献   

12.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主要表现为胃痛、烧心、餐后不适和胃部饱胀感等上腹部区域的不适症状~([1])。随着"神经胃肠病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脑-肠轴理论在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胃肠道动力改变和疼痛、腹胀为主要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脑肠轴功能紊乱所导致,因此FD的发生发展亦认为与此密切相关~([3])。FD应归属中医学"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虽然其发病与胃腑失调密切相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胃肠病的本质为"脑肠互动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同属功能性胃肠病范畴,迟莉丽教授基于"脑肠互动紊乱"理论,认为这与中医"七情内伤致病"理论不谋而合,虽外感六淫、饮食内伤均可致病,但是情志因素为主要致病因素,"肝为万病之贼",功能性胃肠病病机初期表现为肝胃不和,多因医者对本病的识别率低、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率低等原因,常导致本病失治误治、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其病位虽在胃、肠,但与肝、心、脾三脏相关,其病机又因肝之疏泄太过或不及而演变不同,终致肝郁脾虚、心胃不和、心脾失养,故治疗上以疏肝宁心、和胃理脾法为辨治大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根据胃肠道症状分类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其主要类型。FGIDs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中医治疗有特色,但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RomeⅣ将FGIDs定义为"脑—肠互动异常",结合"调枢通胃"理论,以前期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脑肠同调"治疗两种常见FGIDs(FD、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即用"辛开苦降调枢法"治疗FD,"温肾健脾调枢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常见FGIDs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功能性胃肠病,国内患病率为0.82%~5.67%~([1]),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2]),便后腹部症状多有缓解,夜间多无症状,胃肠道无器质性改变。其发病与社会心理、胃肠因素、脑-肠轴异常、内脏高敏感有关~([3]),有腹泻型、便秘型及混合型~([4])。腹泻型表现为腹部不适,大便不成形,偶夹黏液、泡沫,属中医"泄泻"  相似文献   

16.
宋玉琳  李巧华  刘珍 《河北中医》2008,30(7):768-769
功能性便秘属于功能性胃肠病,包括一组表现为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少或好象未排尽感等的功能性疾病,人群中患病率高达20%,多见于妇女.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肠动力异常、内脏(肠)感觉高敏感性、感染等,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  相似文献   

17.
范明明  李元  白妍  孟祥蕾  王顺 《河南中医》2019,39(4):640-64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功能疾病,其中脑肠轴的异常是FD发生的本质原因,而脑肠肽作为脑肠轴的分子基础,在调节脑及胃肠功能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针刺治疗FD,可改善患者胃肠动力障碍、降低内脏敏感性、良性调节胃肠功能紊乱,还可促进胃肠动力型脑肠肽的增加,对脑肠肽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对调节FD症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紊乱性身心疾病,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脑肠互动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广泛而深刻的联系,笔者试从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脑肠轴、脑肠互动和脑肠肽的关系以及脑肠互动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等角度进行探讨,以揭示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思路,亦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脑-肠-菌”轴为切入点,结合中医“脑肠相通”理论,以现代医学中的“脑-肠”轴、肠道菌群两方面进行佐证,梳理其对功能性便秘的影响,探讨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理,以期从中寻找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新方向,为将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有关。严重便秘造成的腹痛、排便困难甚至于大便失禁,不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其精神健康也会造成进一步伤害。肠脑轴是肠道微生物群与大脑之间的一个双向沟通网络,近年研究发现,肠脑轴在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疾病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微生态疗法有望通过影响肠脑轴调节肠道功能,改善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