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一水草酸钙(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COM)晶体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的肾皮质原代培养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制成爬片,将爬片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A、B、C、D、E5组。A组不加COM(11例);B组1 mmol/L浓度COM(17例);C组3 mmol/L浓度COM(18例);D组5 mmol/L浓度COM(18例);E组10 mmol/L浓度COM(1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检测各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OPN的表达,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和各组间比较。结果 OPN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呈棕褐色。各组OPN阳性表达率:A组54.5%;B组64.7%;C组77.8%;D组88.9%;E组76.5%。随着COM浓度增加,OPN表达逐渐增强,到5 mmol/L浓度COM时OPN表达最强(P0.01),而10 mmol/L浓度COM时OPN表达反而下降,接近3 mmol/L浓度COM水平(P0.05)。结论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受COM刺激后OPN表达增强,但高浓度COM使OPN表达减弱,提示高浓度COM通过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使OPN表达下降,进而形成结石。  相似文献   

3.
李晓丹  王佳  吴晓英 《护理研究》2010,24(8):2074-2076
草酸钙肾结石治疗难度较大,易复发,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分析影响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饮食因素,为医护人员饮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草酸钙肾结石治疗难度较大,易复发,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分析影响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饮食因素,为医护人员饮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s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I/R)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切除一侧肾脏,夹闭对侧肾蒂45min的方法来建立大鼠I/R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给药组(NGAL组),对照组、I/R组、NGAL组实验结束时分别用HE染色观察3组动物肾组织病理变化;再灌注24h后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TUNEL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Bax与激活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C3)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蛋白Fas、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NGAL组Scr、Bun分别为(63.400±11.908vs121.857±17.151)μmol/L、(14.840±2.868vs28.557±6.434)mmol/L,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量减少(7.800±1.924vs15.400±3.049);NGAL组肾组织Fas mRNA(2.34±0.51vs6.84±2.34)表达降低、Bax蛋白[(7.440±1.640)%vs(15.456±1.955)%]表达降低、CC3蛋白[(3.171±0.321)%vs(7.291±1.059)%]表达降低、Bcl-2蛋白(6.91±1.64vs5.30±1.48)表达升高(P<0.05)。结论:NGAL对大鼠I/R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减少细胞凋亡、改变凋亡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组织损伤,发挥肾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能否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方法 雌性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大鼠随机分为OVX组、OVX+I/R组、...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N)发生肾纤维化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关键原因。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参与了DN肾组织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目前DN中EMT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尚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将对DN中参与RTEC的EMT的多重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通过抑制小管上皮细胞(TEC)的EMT治疗DN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尿毒症毒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毒症毒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无菌收集40份尿毒症患者血清和20例正常人血清,培养及鉴定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采用消化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ELISA方法检测纤连蛋白(FN)、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蛋白分泌量,RT-PCR方法检测MMP-1、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 5%-20%浓度尿毒血清组胶原蛋白、FN分泌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且随着尿毒血清浓度的升高而增高,以分子量〉10000ku的组分增高最为显著(P〈0.01)。各浓度尿毒血清组MMP-1/TIMP-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且随着尿毒血清浓度的增高而降低,以分子量〉10000ku尿毒血清组降低最为显著,而分子量〈5000ku尿毒血清组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蓄积的尿毒症毒素可能通过促进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减少其降解,加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其中以分子量〉10000ku的尿毒症毒素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9,MMP-9)作为肾小球硬化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近年来被证实与糖尿病肾小管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肾脏纤维化过程中转分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获得的组织干细胞潜能。方法体外建立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AngⅡ)系统炎性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分化的细胞模型,观察其胚胎肾发育基因 Pax2和组织干细胞表面标志 CD133分子的表达和变化情况。结果局部高浓度 AngⅡ可刺激 NRK-52E 细胞表达 Pax2和 CD133分子,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炎性损伤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后可获得组织干细胞潜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肾损伤后能够通过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而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其修复肾脏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能否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目前仍有争议.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急性肾衰竭小鼠肾功能改变,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的分布以及是否向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8~10周龄的健康雌性昆白小鼠90只随机随机分为3组.急性肾衰竭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顺铂建立急性肾衰竭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建模后24 h经尾静脉输注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建模后第1,4,7,14,28天测定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的分布,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顺铂注射4~14 d后,尿素氮、肌酐值比急性肾衰竭组明显降低(P < 0.01或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第4天肾组织中可见绿色荧光的绿色荧光蛋白细胞,分布在外髓质区肾小管,第7天仍可见少量荧光细胞,同时表达肾小管上皮特异性的功能蛋白megalin.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肾脏可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改善急性肾衰竭小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肾损伤后能够通过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而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其修复肾脏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能否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目前仍有争议。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急性肾衰竭小鼠肾功能改变,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的分布以及是否向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8~10周龄的健康雌性昆白小鼠90只随机随机分为3组。急性肾衰竭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顺铂建立急性肾衰竭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建模后24h经尾静脉输注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建模后第1,4,7,14,28天测定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的分布,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顺铂注射4~14d后,尿素氮、肌酐值比急性肾衰竭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第4天肾组织中可见绿色荧光的绿色荧光蛋白细胞,分布在外髓质区肾小管,第7天仍可见少量荧光细胞,同时表达肾小管上皮特异性的功能蛋白megalin。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肾脏可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改善急性肾衰竭小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纳米细菌肾结石是结石形成机制中的新学说。纳米细菌有肾趋向性(renotropic),可致肾慢性感染,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小管梗阻并介导磷灰石成核心,由于该菌具有独特的生物矿化能力使结晶生长形成肾结石,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目标是解决纳米级的生物矿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背景:体内实验证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有效保护庆大霉素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但对体外培养细胞的作用如何不多见.目的:在建立庆大霉素肾毒性体外细胞模型的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庆大霉素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酶加网筛方法分离纯化昆明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8L~(-1),将细胞悬液移入96孔细胞培养板,分组培养: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庆大霉素组:10,30,50 μL/孔(即400,1 200,2 000 U/孔)记为G1、G2、G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20,50,80μL/孔(HP 90,225,360 ng/孔)记为B1、B2、B3:庆大霉素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组:先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2 h后,再加庆大霉素12 h培养,分9个剂量组,即G1B1、G1B2、G1B3、G2B1、G2B2、G2B3、G3B1、G3B2、G3B3,每组4复孔.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与结论:庆大霉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呈剂量依赖性,中、高浓度组的上皮细胞皱缩,变圆,肿胀,贴壁差,内部胞质破坏严重,结构紊乱,低浓度组细胞数量改变不明显,并且开始有成纤维细胞出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各组细胞饱满、折光性强,数量明显增多,50 μL/孔浓度以上效果显著,与80 μL/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庆大霉素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组中低浓度庆大霉素组细胞未见明显损害,细胞数量反而增多,中浓度庆大霉素组损害的细胞崩解减少、细胞皱缩和贴壁差的程度有所减轻,高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后细胞形态良好,但高浓度庆大霉素所致细胞肿胀、坏死损伤任何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都无法改善.50 μL/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中、低浓度庆大霉素所致肾毒性有拮抗作用,对高浓度庆大霉素所致肾毒性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秦皮乙素(Esc)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高糖(HG)组,Esc低、中、高浓度(HG+ Esc-L、M、H)组,HG+ anti-miR-NC组,HG+ anti-miR-486-5p组,HG+ Esc+ miR-NC组以及HG+ Esc+ miR-486-5p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486-5p表达水平.结果 Esc低、中、高浓度处理后,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IL-6、TNF-α水平及miR-486-5p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凋亡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miR-486-5p表达后,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IL-6、TNF-α水平及细胞的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miR-486-5p和Esc同时处理后,IL-6、TNF-α水平及细胞的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c通过下调miR-486-5p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6.
王紫涵  何洋  王梦婷  王俭勤 《新医学》2021,52(12):897-90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近年多项研究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TEC)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在DN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EMT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存在于人类体内仍是正在讨论的问题,该文就TEC的EMT参与DN的分子机制以及目前对EMT参与DN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王艳玲  谭芳  游意莹  余小芳  黄菲 《新医学》2022,53(4):238-242
目的 探讨原钙黏附蛋白7(PCDH7)是否参与脂多糖(LPS)刺激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焦亡过程。方法 构建LPS刺激HK-2损伤模型,使用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PCDH7、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的表达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力,TUNEL法确定细胞焦亡率,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细胞生存率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升高,细胞损伤指标LDH含量明显升高,PCDH7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调,细胞焦亡指标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上调(P均< 0.05)。结论 LPS通过下调PCDH7的表达,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明显细胞焦亡损伤。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间质性肾炎(CTIN)又称为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是以肾小管及间质慢性损害为主的慢性肾脏病。病因多为感染性、免疫性、中毒性、代谢性等,临床起病隐匿,早期不易被发现而漏诊。CTIN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理变化主要以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等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RTECs)细胞外基质降解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表达及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fibronectin,FN)、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用去脂牛血清白蛋白(defatty bovine serum albumin,d-BsA)为油酸(Oil acids,OA)载体,用不同浓度OA刺激培养RTECs,以不加d-BSA及只加普通培养液的细胞作对照组,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RTECs TIMP-1mRNA、PAI-1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FLISA法)、羟脯氨酸消化法分别检测培养上清FN、胶原的蛋白水平。结果d-BSA组与空白对照组RTECs的细胞外基质降解酶抑制剂(TIMP-1mRNA、PAI-1mRNA)表达及细胞外基质蛋白(FN、胶原)分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不同浓度OA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着OA浓度增加,对RTECs TIMP-1mRNA、PAI-1mRNA表达以及对FN、胶原蛋白分泌的促进作用有增强趋势。结论FFAs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FN、胶原)的生成及抑制其降解,使其沉积在肾间质,进而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肾癌也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一种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1]。在中国,RCC的发病率位居泌尿系肿瘤第二位,仅次于膀胱癌,约20%~30%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2]。因RCC中有多种耐药蛋白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