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型PHILOS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伴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应用长型PHILOS锁定加压接骨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伴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12月,应用长型PHILOS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伴肱骨干骨折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29~68岁,平均54.5岁.新鲜闭合性骨折3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 d;T型接骨板加重建钢板固定术后5个月松动、骨折延迟愈合1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Neer分型,其中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9例;肱骨干骨折采用AO分型,A1型3例,A2型5例,Bl型lO例,B2型3例,B3型6例,C1型7例,C3型1例.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肘关节功能采用HSS评分.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18.2个月.术后出现桡神经麻痹症状2例,3周内自行恢复:术后6个月出现肱骨头坏死1例,二期行肱骨头置换;出现肱骨头均匀缩小1例,肩关节慢性轻度疼痛2例,未行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愈合29例,1例行肱骨头置换;术后12个月29例全部达骨性愈合.无退钉或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6例,良19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83.3%;按肘关节HSS功能评分优16例,良14例,优良率100%. 结论 长型PHILOS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伴肱骨干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2.
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治疗伴桡神经麻痹的肱骨干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微创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ing osteosynthesis, MIPO)技术治疗伴桡神经麻痹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4月-2006年10月,收治10例伴桡神经麻痹的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8岁.开放骨折2例,其中Gustilo Ⅱ型和Ⅲ型各1例.根据AO/ASIF分型,B1型4例,B3型2例,A2、A3、B2和C3型各1例.经上臂前侧远、近端小切口植入厚4.5 mm动力加压钢板,置于肱骨前方.于骨折部位另作外侧小切口,探查桡神经后复位骨折,螺钉固定.记录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桡神经功能恢复时间、肩关节和肘关节屈伸范围.采用UCLA肩关节和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10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获随访9~36个月,平均15.7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于12~16周愈合,平均13.6周.9例桡神经功能术后12~36周完全恢复,平均17.8周;1例尚在恢复中.肩关节外展150~170°,平均165°;肘关节活动范围130~140°,平均135.5°.根据UCLA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优9例,良1例;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10例患者肘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 采用MIPO技术治疗伴桡神经麻痹的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6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46 7岁(19 ~63岁).骨不连类型:肥大型17例,萎缩型7例,假关节型2例.患者本次手术与上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9.3个月(9.1~9.6个月).22例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行原内固定物取出、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4例带外固定支架患者先去除外固定支架,行石膏固定1个月后再行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后肩关节及肘关节功能评估分别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结果 2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5.6个月(25~33个月)随访.25例患者术后骨折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 2个月(4 ~9个月);1例因术后伤口感染致骨折不愈合,经抗感染治疗5个月后骨折获愈合.2例发生桡神经不全损伤.Constant肩关节评分平均为(79.1±0.1)分,Mayo肘关节评分平均为(85 7±0 8)分.结论 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关键是尽量彻底清理骨折断端、加压、充分有效的自体髂骨植骨.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获得较好的肩、肘功能.  相似文献   

4.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6年6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6~71岁,平均42.3岁.根据Neer分型,3部分骨折15例,其中5例伴前脱位,6例伴有原发性骨质疏松;4部分骨折6例,其中3例伴肱骨头前脱位,2例伴后脱位.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将锁定钢板置于结节间沟后缘10mm,近端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 mm的位置,复位后骨折断端如有骨质缺损,进行自体或异体骨植入,骨折远近端分别用锁定及非锁定螺钉固定.术后第3 d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开始主动活动,2周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1例手术患者均获得10~14个月的随访,平均12.5个月,骨折12个月内全部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7例,可3例,全组优良率85%.[结论]锁定钢板的螺钉锁扣于接骨板上,能够提高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效果,做到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但应注意对锁定接骨板的合理操作,尽量避免锁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徐德利  林浩  李驰 《骨科》2012,3(1):24-26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49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2例,四部分骨折17例.结果 术后有47例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无严重并发症.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7例;满意26例,优良率达91.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有效方法,术中注意保护肱骨内侧软组织链完整和肱骨内侧柱有效支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2006年4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33例闭合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2例,女21例;年龄66 ~82岁,平均71.2岁;左侧13例,右侧20例.骨折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11例.患者术后3d开始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行X线检查及肩关节旋转等活动度检查.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4个月(平均6.5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8~14周,平均10.2周;无骨不连、内固定松脱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7.6分. 结论 应用MIPPO技术及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PHILOS),经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技术,即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伴肱骨干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应用长型PHILOS结合MI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伴肱骨干复杂骨折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8~69岁,平均58.5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5~10 d。肱骨近端骨折中Neer分型2部分骨折2例,3部分骨折12例,4部分骨折4例;肱骨干骨折中AO分型A1型3例,A2型1例,B1型5例,B2型2例,B3型3例,C1型2例,C3型2例。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价采用Neer评分,肘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1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出现桡神经麻痹症状1例,12周内自行恢复;出现肩关节慢性轻度疼痛2例,予以对症治疗后逐渐缓解。术后12个月18例全部达骨性愈合,无退钉或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按Neer评分,肩关节功能优7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为88.9%;按HSS评分,肘关节功能优16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长型PHILOS结合MIPO技术,具有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肱骨近端伴肱骨干骨折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 26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标准:优17例,良7例,可2例.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损伤小、固定可靠,可提供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黄朝靖  张佑平  孟山明 《骨科》2014,5(4):235-237
目的 观察并探讨近端改良切口,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17例成人肱骨干骨折,并改良其近端切口,观察治愈率、平均愈合时间等.结果 17例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均愈合,未发现相关并发症,愈合时间10.0~27.0周,平均13.1周.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定疗效,本组患者均为优.结论 近端改良切口,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能有效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合适的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32例行解剖型钢板固定。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Neer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锁定加压钢板组25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解剖型钢板组29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7~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锁定加压钢板组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良率优于解剖型钢板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 vs 90%,P>0.05)。解剖型钢板组1例患者发生肱骨头坏死、吸收,2例出现螺钉松动、部分拔出。两组均未出现断钉、再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桡神经损伤、腋神经损伤等术后并发症。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但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少,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肱骨中下段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肱骨中下段C型骨折患者通过闭合牵引复位,经小切口插入锁定钢板(LCP),钢板置于肱骨前侧,一期内固定.术后分别以UCLA和Mayo评估肩、肘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2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1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桡神经损害症状;1例因钢板过高产生肩关节撞击症状.参照UCLA肩关节评分:优 12例,良 11例,差 5例;Mayo肘关节评分:优 6例,良 14例,可 6例,差 2例.结论 MIPPO技术治疗肱骨中下段C型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与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功能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1例老年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肱骨近端解剖钢板组(A组,65例)和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组(B组,86例),在随访过程采用Constant评分及Neer评分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B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两组的术后1年和术后2年功能比较:B组Neer评分的疼痛、功能、活动度及总分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Constant评分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主动活动及总分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钢板与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均可用于老年Neer三、四部分骨折,但解剖锁定钢板愈合更快,功能恢复更好,临床推荐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三切口双钢板固定技术治疗累及肱骨远端特别是肱骨远端、关节面的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9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6例累及肱骨远端的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经肘关节内侧切口复位关节内骨折,空心螺钉固定.肱骨远端与骨干复位后,内侧柱用1/3管型钢板固定.肱骨干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于上臂前侧三角肌和肱二头肌之间另做小切口,制备此小切口与肘关节外侧切口之间的肌下隧道.将塑形的4.5 mm动力加压钢板经上臂小切口肌下插入,至肘关节外侧切口.钢板近端置于肱骨于前缘,远端置于外侧柱前外侧面,各至少3枚螺钉固定.术后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结果.结果 6例患者术后获13~36个月(平均22.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24周(平均19周).无医源性桡神经麻痹及内固定失败病例发生.肘关节活动度为110°~140°,平均130.8°.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全部为优.结论 采用微创三切口双钢板技术治疗累及肱骨远端关节面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操作简单,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58例,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38例,良92例,可24例,差4例。4例出现肱骨头坏死,但肩关节活动度尚好。优良率达82.28%。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用AO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室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外翻嵌插四部分骨折的术后疗效.方法 对11例平均年龄42岁的肱骨近端外翻嵌插四部分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注意保护小结节内侧的骨膜连续性,仅在结节间沟外侧进行显露,肱骨头复位后骨缺损处行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PImDS接骨板板内固定.结果 经平均20个月的随访发现1例肱骨头坏死,坏死率为9.1%.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150°、外旋20°、内旋Th12,JOA评分平均91分.结论 利用PHILOS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外翻嵌插四部分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熊国胜  林焱斌  林任 《骨科》2014,5(4):232-234,243
目的 探讨肩关节脱位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及不可吸收线缝合固定的疗效.方法 35例肩关节脱位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及不可吸收线缝合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根据CMS(Constant-Murley score)评分系统评分:优32例,良3例.结论 肩关节脱位伴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及不可吸收线缝合重建肩袖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分析自2008—01—2012—10收治并随访的52例肱骨近端二部分以上骨折。采用有限切开、透视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骨缺损患者采用自体髂骨及人工骨植骨。结果本组获得随访8—25个月(平均15个月),肱骨近端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1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2.7%。未发生断板、断钉,无肱骨头缺血坏死及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骨缺损者取髂骨、人工骨植骨,根据骨折类型及稳定性等指导功能锻炼,骨折愈合良好、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8.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合理治疗策略,明确治疗方法和具体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总结32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病例资料。按Neer四部分骨折分类:一或二部分骨折8例采用保守治疗,18例[三部分骨折14例(其中4例伴肩关节脱位并有3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四部分骨折4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LC—DCP钢板内固定,6例(四部分骨折伴脱位)采用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术。结果32例均获随访,时问6~36个月,平均16个月。Constant Functional Score总体平均评分80.7分,总体优良率75%。无一例肱骨头坏死和关节脱位发生。结论对于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只要根据骨折具体情况严格分型并选用合理治疗手段,术中充分保留肱骨头血供,有效修复肩袖和大小结节,坚强骨折内固定,尽早合理的关节功能锻炼,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with increasing incidence are common over the past decades. Among them, the complicated and displaced ones, especially combined with the proximal third humeral shaft fractures, need to be treated surgically. Humeral intramedullary nail and locking plate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options. However, few studies address the application of nail-plate combination for management.

Case presentation

A 49-year-old man struck by a car was referred to our emergency trauma center. The X-ray and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howed a complex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with proximal third shaft fracture. No evidence of other associated injuries and neurovascular symptom of the injured left upper limb was shown by physical examination. Nail-plate fixation was performed to restore the anatomic integrity of proximal humerus. The injured arm was maintained in a broad arm sling for 14 days after surgery. The active as well as positive movements under the instruction were encouraged as long as the pain could be tolerated from postoperative day 2. One year after the surgery, the fracture was healed, and the patient regained normal shoulder motion. The good clinical outcomes were obtained by application of nail-plate fixation to treat complex proximal third humeral shaft fractures. Thus, this surgical intervention could be performed as an alterna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