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丁质膜引导兔桡骨缺损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原理进行长管状骨缺损修复实验。取兔10只,造成双侧桡骨8mm节段性骨缺损,一侧采用几丁质膜覆盖成管室状,另一侧作为空白对照。术后6周,对愈后情况进行X线及组织学检查,对照侧均呈骨不连,骨端圆纯、髓腔闭合,治疗侧在膜表面形成薄形骨痂使骨缺损取得愈合。结果表明,几丁质膜具有引导骨组织再生、防止骨不连作用。而膜管内骨痂稀少可能与膜管阻碍了一些成骨因子进入膜管内有关,在膜管中植入BM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 (MSCs)与几丁质复合移植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分离兔骨髓基质细胞并体外培养增殖后 ,与几丁质无纺网复合培养 ;制作兔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模型 ,分别用MSCs 几丁质复合物移植、单纯几丁质移植及空白对照组 ,术后第 4、 8、 12、 16周处死动物 ,大体观察并做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几丁质 MSCs组术后 16周关节软骨缺损其修复组织表面与正常软骨完全相同 ,软骨及软骨下骨修复 ;单纯几丁质移植组为透明软骨修复 ,表面不平整 ,细胞排列不规则 ,软骨下骨基本修复 ;空白对照组术后各期均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MSCs与几丁质复合移植对关节软骨缺损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矿化蚕丝基骨材料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仿生制备矿化蚕丝基骨材料在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骨缺损模型的设计为:在兔双侧桡骨上各做一个大约1.5 cm的骨缺损,在一侧植入矿化蚕丝基骨材料,另一侧作为对照,未植入任何材料.观察时间阶段为术后4、8、12周.[结果]在术后4、8、12周,分别行大体观察、放射线,组织学切片观察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术后12周植入矿化蚕丝基骨材料的一侧兔桡骨缺损完全愈合.对照组缺损处未见骨愈合.[结论]矿化蚕丝基骨材料是比较理想的骨缺损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复合脱钙骨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裸大鼠颅骨标准缺损.方法 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人UCB-MSCs,采用Alizarin Red染色和钙离子半定量的方法测定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将第2代细胞接种在脱钙骨支架材料上继续诱导培养,扫描电镜检测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制备裸大鼠双侧颅骨全层标准缺损(直径5 mm),一侧以细胞材料复合物修复作为实验侧(n=8);另一侧以单纯脱钙骨材料修复作为对照侧(n=8).术后6、12周取材,分别通过大体形态观察、显微CT(Micro-CT)、组织学方法检测颅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UCB-MSCs体外能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且在脱钙骨支架材料上生长良好.Micro-CT检测显示术后6周实验侧有部分新生骨组织形成,12周时骨缺损修复率达(78.19±6.45)%,脱钙骨材料降解完全;对照侧6周时无明显新骨生成,12周时材料完全降解,骨缺损未修复.组织学检测显示12周时实验侧有较多成熟骨生成,为骨性愈合;对照侧骨缺损为纤维愈合.结论 成骨诱导的人UCB.MSCs复合脱钙骨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修复裸大鼠颅骨全层标准缺损,有望成为新的组织工程骨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级复合人类基因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合称CCPC,在修复股骨假体翻修时骨缺损的成骨作用。方法选择8只健康成年杂种犬,每只犬双侧股骨通过配对,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一侧为实验组,即CCPC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即同种异体颗粒性松质骨组(MCA组)。术中按临床上AAOS分型Ⅱ型Ⅱ度行股骨近端骨缺损造模,然后分别应用CCPC和MCA两种材料填充股骨近端骨缺损区,同时固定股骨假体。术后3、6个月分别取出各组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及组织学切片观察,了解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CCPC组与MCA组骨缺损区均见有新骨形成,术后6个月两种植入材料基本被吸收替代,骨一材料结合良好,骨缺损修复良好。结论纳米级复合rhBMP-2/CPC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与MCA相似。  相似文献   

6.
自体成骨细胞--nBGC复合物修复犬胫骨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搭载自体骨细胞的纳米仿生材料在体内的组织反应性和骨修复作用。方法:4只犬的双侧胫骨各制作一直径l0mm的单侧皮质骨缺损,一侧骨缺损植人复合自体成骨细胞的仿生生物材料作为实验组,另一侧植人自固化磷酸钙(CPC)作为对照组。于术后8周取材,观察各组X线片、组织学、四环素荧光标记变化,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X线检查显示nBGC支架与周围骨组织很快融合,界限模糊;而对照组骨缺损界限仍清晰。nBGC支架内大量新骨组织形成,而在CPC植人组新生骨只沉积于植入物的表面,CPC周围有厚纤维组织条带包裹。结论:nBGC支架在体内既能降解又具有生物活性,能融入骨重塑过程,具有良好的组织反应性和骨修复作用,是一种皂好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了对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在兔双侧股骨髁间窝造成骨软骨缺损.一侧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另一侧作对照。术后3个月.利用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两侧骨软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修复3个月后.对照侧软骨缺损难以完全修复.修复细胞形态多样,似成纤维细胞。蛋白多糖颗粒较少。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删软骨缺损基本修复.修复细胞似软骨细胞.有较多的蛋白多糖颗粒与胶原纤维结合。缺损修复组织评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骨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猕猴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目的 探讨用生物衍生骨材料和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复合后构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对异体猕猴长段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于猕猴胫骨结节抽取MSCs并使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培养后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料体外复合构成组织工程化骨,植入15只异体猕猴修复桡骨2.5cm长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修复对侧同样骨缺损作为对照组;另取2只猕猴双侧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1、2、3、6和12周时各处死3只动物取材,空白组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2和3周移植物周围组织反应较明显,6周后明显减轻,12周时基本消失。实验组标记成骨样细胞于术后6周仍存在,术后12周基本消失;骨缺损部位骨样组织、软骨、编织骨和板层骨出现时间均较对照组早,且骨愈合时间提前3~6周。实验组骨缺损以多点方式直接成骨,对照组则从两端以“爬行替代”方式成骨。空白组术后12周骨缺损均无愈合。结论 生物衍生骨材料和MSCs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异体植入修复猕猴长段骨缺损可超越骨段移植的“爬行替代”过程,使骨缺损能较快愈合。生物衍生骨材料和同种异体MSCs复合组织工程化骨可作为构建骨组织工程的一种较好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影像学方法观察纳米人工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缺损动物模型修复的效果.方法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并分为3组,A组为制作缺损而不填充任何材料作为对照,B组为单纯填充纳米人工骨,C组填充纳米人工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材料.对植入后4、8、12周的股骨头行普通X线片和高分辨聚焦CT检查.结果影像学上观察到B组和C组在股骨头缺损修复成骨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C组差异性更大.结论纳米胶原基骨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作用,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加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骨膜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为探寻大块骨缺损修复方法的新途径,进行了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实验用42只兔,于双侧胫骨作人工骨缺损模型(6mm×18mm×5mm)。一侧随机植入自体游离骨膜片,另一侧不植入,作为对照。以组织学、X线和放射性同位素为观察指标,研究成骨过程。结果表明,骨膜植入侧骨缺损的愈合比对照侧缺损的愈合快一倍。原因可能是骨膜提供了大量成骨细胞并直接呈膜内成骨而非软骨内化骨。在此基础上,为21例骨缺损患者应用自体胫骨骨膜片植入治疗骨缺损,面积最大10.5cm×4cm×4cm,最小2cm×2cm×2cm;其中17例为良性骨肿瘤,4例为骨慢性感染。骨缺损均得到修复,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为腔洞性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影像学方法观察纳米人工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缺损动物模型修复的效果.方法: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并分为3组,A组为制作缺损而不填充任何材料作为对照,B组为单纯填充纳米人工骨,C组填充纳米人工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材料.对植入后4、8、12周的股骨头行普通X线片和高分辨聚焦CT检查.结果:影像学上观察到B组和C组在股骨头缺损修复成骨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C组差异性更大.结论:纳米胶原基骨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作用,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加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纳米陶瓷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纳米陶瓷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为其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青紫兰兔45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然后用纳米陶瓷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植入陶瓷人工骨为对照组,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X线检查、扫描电镜(SEM)测试,比较三组间骨缺损区的成骨情况。结果纳米陶瓷人工骨成骨作用明显优于陶瓷人工骨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纳米陶瓷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降解率,是一种替代自体骨修复骨缺损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人工骨与自体骨移植用于修复兔股骨缺损,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材料:新西兰健康成年大白兔24只,4个月龄,体重1.5~2.0 kg,雌雄不限。[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均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A)实验组:植入nHA/CS材料;(B)对照组:缺损处植入自体髂骨;(C)空白组:骨缺损旷置,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第8、12周末取材,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并对8周、12周末标本缺损修复区行X线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评估该复合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2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线片检查实验组与修复疗效较满意,12周末组织学检查实验组有明显新骨形成。X线评分显示实验组与自体骨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新型可注射性nHA/CS骨修复材料能明显促进兔股骨骨缺损的修复,与自体骨移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可注射性nHA/CS骨修复材料具有确切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成年狗股骨微波灭活骨缺损模型的建立及其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成年狗股骨经微波灭活造成骨缺损的实验动物模型,并用复合骨形成蛋白材料修复。方法:用自制的骨肿瘤微波治疗仪,以1.5kHz,70W功能加热至50℃-55℃,维持20min,造成狗股骨中段骨缺损,术后不同时段观察愈合情况,制备复合骨形成蛋白材料,经评价后植入骨缺损处修复并观察结果。结果:在保持狗股骨连续性的前提下,长2.5cm,宽1.0cm的骨缺损9个月的无愈合倾向。复合骨形成蛋白材料具有成骨诱导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有粘合性和可塑型性,具备有利于新生血管长入的空间,可与宿主骨“生物铆定”。结论:成年狗股骨微波赞赏成的骨缺损实验模型,长2.5cm,宽1.0cm9个月不能自愈,适宜于各种骨修复材料填充。复合骨形成蛋白材料修复微波灭活骨缺损效果良好,可作修复骨缺损的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5.
生物衍生骨材料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追溯不同种类生物衍生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期相关文献,综述不同种类生物衍生骨制备方法.以及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不同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的异体骨或异种骨不仅是天然的骨替代材料,还可作为支架材料与种子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结论目前组织工程生物衍生骨是骨缺损治疗的新突破点。  相似文献   

16.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复合活性多肽修复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复合活性多肽P19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在10只杂种犬肱骨近端制作骨缺损动物模型,采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复合活性多肽P19修复骨缺损,并以单纯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作为对照,在修复骨缺损后5d,4、8、12、16周处死动物,通过X线和组织学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修复材料均能完全充填骨缺损,界面与骨组织结合紧密,生物相容性良好,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实验组修复材料可逐渐降解并被新生骨爬行替代,而对照组降解和新生骨替代速度相对较慢。结论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是一种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活性多肽P19后可以促进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成骨和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影响β-磷酸三钙(β-TCP)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体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从兔股骨粗隆部抽取骨髓,体外培养扩增,取第3代BMSCs接种于β-TCP培养1周,分为两组,一组予以LIPUS作用,另一组作为对照。以20只成年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制作双侧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一侧桡骨骨缺损处植入LIPUS作用过的细胞支架复合体做为实验组,另一侧植入LIPUS未作用过的细胞支架复合体做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处死新西兰兔,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X线片上骨痂的灰度密度,行组织学切片检查骨痂生长情况。[结果]X线片骨痂灰度密度测量提示实验组骨痂较对照组生长明显增多。组织学切片显示实验组血肿机化、吸收、骨小梁和骨基质形成早于对照组。[结论]在骨缺损修复早期,LIPUS对BM-SCs与β-TCP复合体修复兔骨缺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骨缺损修复晚期,LIPUS的作用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利用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骨髓基质细胞(BMSCs)修复兔颅骨缺损,评价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经穿刺抽吸兔骨髓,培养BMSCs,离心制备PRP.利用1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直径5mm、每只兔4个全层颅骨缺损.收集原代培养的BMSCs接种于PRP或全血中.用小牛凝血酶激活接种后的复合物及PRP,而后分别植入颅骨缺损区,余下的骨缺损区作为空白对照.术后8周检查缺损区骨修复并利用X线分析成骨情况.结果 在PRP/BMSCs材料植入8周后,缺损区有大量的新骨生成,而以PRP 修复的缺损区有较少的新骨形成.与此相反,在空白对照组及blood/BMSCs植入的缺损区未见新骨形成.结论 PRP/BMSCs复合物可成功修复兔颅骨缺损,表明PRP 能够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修复骨缺损。方法 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大量培养MSCs。在 12只MSCs供体兔的两侧桡骨中段造成 1 5cm缺损 ,一侧植入自体MSCs、 15mg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 (B +M +F) ,另一侧植入自体MSCs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 (M +F)。另一组等数量实验兔造成相同缺损后 ,一侧植入 15mgBMP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 (B +M ) ,另一侧留作空白对照。术后第 2 ,4 ,8周做放射学、组织学和ECT检查。结果 B +M +F组在术后 2周即产生填满缺损区的骨痂影 ,8周时骨缺损得到良好修复。B +M组所产生骨痂量和修复效果均不如B +M +F组 ,但优于M +F组。结论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是一种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修复骨缺损。方法 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大量培养MSCs。在12只MSCs供体兔的两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缺损,一侧植入自体MSCs、15mg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B M F),另一侧植入自体MSCs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M F)。另一组等数量实验兔造成相同缺损后,一侧植入15mgBMP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B M),另一侧留作空白对照。术后第2,4,8周做放射学、组织学和ECT检查。结果 B M F组在术后2周即产生填满缺损区的骨痂影,8周时骨缺损得到良好修复。B M组所产生骨痂量和修复效果均不如B M F组,但优于M F组。结论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是一种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