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国外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能。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1~2007年,有关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资料。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死亡率、脱位、关节翻修率、关节功能。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OR值和95%CI。结果共纳入10篇相关的、以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研究结果提示两者的死亡率之间无明显差异;脱位率和翻修率之间Q值分别为4.03和2.78,P0.1,不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脱位率高,但是翻修率低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Q=23.94,P0.1,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RR=0.79,OR=0.35,95%CI(0.23,0.5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选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时候,尽量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不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和预期寿命低于3年的患者,则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世界每年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约1000000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约25000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假体周围感染。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关节疾患,首先从髋关节起步,以人工股骨头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开端。进入21世纪,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普及到全国大多数县级医院,每年为数以万计的髋关节病患者置换了关节,重建了功能。但由于现行应用在临床中的国外髋关节假体品种多,规格各异,手术操作缺少规范性,而国外假体的设计和构型并不能很好的适合中国人的髋关节结构,致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也出现了较多的并发症,走了一些弯路。有关学术组织曾召开过十数次国内、国际的人工关节学术会议,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工髋关节外科的发展迅速,模型设计、假体材料、生物力学、部件可调换性、手术器械、手术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手术效果和假体存活率令人鼓舞,其中主要的进步之一就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开展。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包含软组织的微创和骨的微创,而后者就是指髋关节的表面置换。  相似文献   

5.
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74年~1991年对2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髋人工关节置换,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150例,全髋关节置换114例。术后因假体松动、下沉、脱位,髋臼磨损等原因,引起患者疼痛,功能障碍而行翻修术15例,翻修率为5.7%,翻修时间为术后5年~16年,平均7.4年。翻修手术为人工股骨头再置换术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翻修术后随访2年~6年,平均4.7年。按Jacobs法评价,优11例,占73%;良3例,占20%;可1例,占7%。翻修原因主要与假体松动、下沉,髋臼磨损,髋臼软骨切取不彻底,臼窝太浅,植入假体时存有血迹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重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登记随访与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各级医院和更多的骨科医生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我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例数逐年增长,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一些病例在较短时间内由于脱位、假体位置不良、假体松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不得不在初次置换术后近期接受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7.
改良小切口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理念的更新和完善,人工关节材料、工艺的改进和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克服原有术式切口长、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瘢痕影响外观的缺点,笔者对传统的手术切口进行了改良并将其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15例15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80岁以上高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1例为全髋关节置换,18例为全膝关节置换。研究两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生化指标TP、ALB降低;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TP、ALB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B增高、A/G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和CRP在术前和出院时变化不大(P>0.05)。疼痛、功能、下肢畸形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1、6个月评分逐渐增加,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肌力状态、屈膝畸形、稳定性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1、6个月评分逐渐增加,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皮肤坏死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深静脉栓塞1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80岁以上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Super 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Super 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文献,对其发展历史、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以及疗效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Super 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从臀中肌与梨状肌间隙进入,不切断任何肌肉和肌腱,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期疗效较好。但是存在手术适应证较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窄、手术依赖特殊器械、术后假体错位率较高等不足。结论 Super 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术后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风险,达到早期快速康复目的。但该技术临床应用时间短,其中远期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09,8(1):F0004-F0004
1、开展复杂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西北地区较早开展包括对难度极大的CroweⅣ度先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疗效满意,省内领先水平。2、开展膝关节单髁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陕西省内率先开展该类手术并取得满意的疗效。3、开展人工髋关节松动的翻修术 包括因为各种原因如假体设计因素、医源性因素、使用年限等造成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需行第二次、第三次难度较大的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