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鼻声反射和鼻腔测压评价鼻中隔矫正术对双侧鼻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鼻中隔矫正术对双侧鼻腔的影响。方法:用鼻声反射和前鼻主动测压法对22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测试,其中3例行双下甲成形术,1例由于单侧鼻腔完全阻塞术前未能测出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数值,2例宽敞侧鼻腔行右下甲成形术,予以排除。最后纳入实验组狭窄侧鼻腔18侧,宽敞侧鼻腔16侧。记录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NMCA至前鼻孔的距离(DCAN)、0~5cm鼻腔容积(NCV)和鼻阻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鼻测压结果:偏曲侧鼻腔的吸气有效阻力术后比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宽敞侧吸气有效阻力术后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声反射结果:偏曲侧鼻腔收缩前,0~5cm NCV和NMCA术后比术前明显增大,DCAN明显前移,3项指标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宽敞侧鼻腔收缩前,0~5cm NCV术后比术前轻微增大,术后NMCA较术前轻微减小,DCAN较术前后移,3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收缩后,0~5cm NCV术后比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NMCA较术前轻微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对偏曲侧鼻腔的功能和几何形态有明显改善,对侧宽敞侧鼻腔的通气功能和几何形态无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声反射鼻测量计在鼻畸形患者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因鼻病引起鼻畸形患者(鼻畸形组)及无鼻病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15例进行声反射鼻测量计测试,记录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NCV),NMCA至前鼻孔的距离(distance of the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 to the nostril,DCAN)及鼻阻力(nasal resistance,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左、右侧鼻腔NMCA、DCAN、NCV、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畸形组阻塞侧与非阻塞侧NMCA、DCAN、NCV、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鼻畸形组阻塞侧NCV、NR、NMCA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NMCA和NCV与NR呈反比,而与DGAN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声反射鼻测量计在鼻畸形患者术前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鼻畸形患者鼻腔功能及几何形态的评估可为手术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声反射测量法( acoustic rhinometry)及鼻阻力测压法(rhinomanometry,RM)这2种鼻阻力客观检查法在鼻中隔黏膜下成形术及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手术疗效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48例鼻中隔偏曲和(或)下鼻甲肥大的患者,共96侧鼻腔,依据患者病情行相应的鼻中隔黏膜下成形术和(或)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对病变鼻腔进行鼻塞主观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价,并应用鼻阻力测压法及鼻声反射测量法检查获取鼻吸气相有效阻力(inspiratory effective resistance,IER)、鼻呼气相有效阻力(expiratory effective resitance,EER)、0~5 cm鼻腔容积(0~5 cm nasal cavity volume,0~5 cm 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及鼻腔最小横截面到前鼻孔的距离(distance of the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 to the nostril,DCAN)等空气动力学及鼻腔形态学资料,作为对鼻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周时采集资料.将术前及术后的检查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然后用Spearman秩相关对手术前后的VAS评分与各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前VAS、IER、EER、0~5 cm NCV、NMCA和DCAN平均((x)±s,下同)分别为(3.44±1.22)分、(0.66±0.27) kPa·s·L-1、(0.68±0.29) kPa· s·L-1、(3.98±1.30) cm3、(0.37±0.23)cm2和(2.42±0.34) cm,术后以上各指标分别为(1.20±0.80)分、(0.44±0.21) kPa· s· L-1、(0.46±0.23) kPa· s· L-1、(4.85±1.40) cm3、(0.53±0.44) cm2和(2.25±0.49)c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163、4.995、4.508、-4.204、- 2.203、2.924,P值均<0.05).手术前后VAS与IER、EER、0 ~5 cm NCV呈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386、0.343、-0.307,P值均<0.05).结论 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检查是客观评估鼻中隔黏膜下成形术及下鼻甲骨黏骨膜下切除术的良好指标,但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鼻声反射测试法在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声反射参数值。方法 :应用Eccovision型声反射鼻测量计对 6 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测试 ,记录鼻腔最小横截面积 (NMCA) ,鼻腔容积 (NCV) ,NMCA至前鼻孔距离 (DCAN)和鼻阻力 (NR)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MCA为 (0 .37± 0 .14 )cm2 ;NCV(12 .30± 2 .32 )cm3 ;DCAN (2 .10± 0 .15 )cm ;NR(0 .348± 0 .115 )kPa·L-1·min-1。经统计学分析提示 ,NMCA和NVC的大小与NR呈反比 ,与DCAN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鼻声反射可作为鼻腔通气功能评价的客观指标 ,且可以精确确定NMCA的位置 ,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中隔穿孔的鼻声反射特征并指导临床.方法 对18例鼻中隔穿孔患者穿孔术前、术后完全愈合后行鼻声反射检查并同时利用视觉评分系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鼻塞症状进行评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术前术后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VAS评分和鼻腔2~7cm容积(NCV2-7)、双侧鼻腔的最小横截面积( NMC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前NCV2-7、NMCA和VAS评分分别为(8.25±1.12)cm3、(0.54±0.08)cm2、3.46±1.02,术后分别为(6.45±0.98)cm3、(0.48±0.07)cm2、1.74±0.64,NCV2-7和VAS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CA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VAS评分和NMCA相关系数分别为0.762、0.814,VAS评分和NCV2-7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432,NCV2-7和NMC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4、0.316,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NMCA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和NCV2-7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NMCA和NCV2-7亦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 鼻中隔穿孔患者的鼻声反射图具有典型的特异性改变:对应穿孔部位的双侧鼻腔鼻声反射图呈对称性改变,且显著增高,对称性部分能间接反映穿孔的前后距离,鼻声反射检查对于判断鼻中隔穿孔的位置、大小,司法鉴定,疗效判定,隐匿性穿孔的发现,手术侧别、径路、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和鼻阻力(NR)检查作为鼻通气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鼻声反射仪和鼻阻力计对以持续性鼻阻塞为主要症状,经正规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或无效的106例(治疗组)中重度慢性鼻炎患者,于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在鼻黏膜收缩前和收缩后,进行鼻声反射及NR检查,记录NR、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距前鼻孔的距离(DCAN)、鼻腔平均横截面积(MNCA)及鼻腔容积(NCV)。另以3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同样在鼻黏膜收缩前和收缩后,进行鼻声反射及NR检查,应用SAS6.12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患者的主观症状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前治疗组NR明显高于对照组,NMC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NR较术前明显降低,NMCA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内鼻黏膜收缩前和收缩后,NR和NM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NR和NMCA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于中重度慢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疗效,鼻声反射和NR检杏能客观准确地评价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前后鼻腔阻力的变化,为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变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前鼻孔测压法对2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鼻腔阻力进行测试,并同时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采用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gu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鼻中隔成形术后,患者鼻腔阻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可达92%(23/25);②狭窄侧鼻腔术后鼻阻力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宽敞侧鼻腔术后鼻阻力较术前有所升高。结论鼻阻力测定作为鼻通气功能的检测手段,可用于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前后,以客观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8.
非洲黑人声反射鼻腔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洲黑人与国人之间鼻声反射参数、鼻阻力(NR)的差别。方法:应用声反射鼻测压计对46例正常成年非洲黑人(黑人组)进行测试,同时选50例正常国人(国人组)作为对照,测量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至前鼻孔的距离(DCAN)和NR,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鼻腔限流节段部位均位于鼻内孔稍后,经多元回归检验,NR与NMCA的相关性最大,与NCV的相关性次之,而与DCAN无明显相关性。2组之间的NR、NMCA、NCV及DCAN等声反射鼻腔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NR主要由NMCA和NCV决定,在同样的环境下种族差异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鼻声反射测量,寻找对鼻中隔偏曲诊断及手术效果评估的客观依据。方法 应用鼻声反射测量鼻腔不同部位的截面积和各段鼻腔的容积,分析鼻中隔偏曲患者与正常人、生理性偏曲者的各参数差异,结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分析手术前、后各组鼻声反射参数与主观鼻塞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鼻腔与生理性偏曲组中偏曲侧鼻腔的MCA2、MD3有统计学差异。病例组中鼻堵侧鼻腔与生理性偏曲组中偏曲侧鼻腔的MD2、V2~3有统计学差异。术前鼻塞症状的VAS评分与MCA2、MCA3、V2~3、V3~5、V0~7呈负相关。手术前后VAS评分的改变与MCA3、V3~5、V0~7的改变呈负相关。结论 鼻声反射检查可为鼻中隔偏曲的诊断提供客观量化依据,用于手术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中隔穿孔患者手术前后鼻腔主客观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 8例鼻中隔穿孔患者术前、术后分别行鼻阻力测量(Rhinomanometry,RM)、鼻呼吸量测量(Nasalspirometry,NS),并同时利用视觉评分系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鼻塞症状进行评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手术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VAS评分和RM、鼻呼吸量比率(nasal partitioning of airflow ratio,NP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RM、NPR和VAS评分分别为(0.365±0.124)kPa.s/L、0.28±0.14、3.46±1.02,术后分别为(0.32±0.112)kPa.s/L、0.18±0.1 2、1.7 4±0.64;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M、NPR无统计学意义(P〉0.0 5)。手术前后VAS评分和RM、NPR相关系数分别为0.638、0.687,但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手术前后RM、NPR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相关系数为0.864。结论鼻中隔穿孔患者鼻阻力、鼻呼吸量客观通气功能和主观通气功能VAS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选择手术侧别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东地区青年人鼻声反射正常参数的测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健康青年人鼻声反射参数;鼻限流节段的部位,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和鼻阻力(NR)的正常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声反射鼻测量计对276例该地区健康青年进行测试,同时对所得到的各种峰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局部麻醉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对鼻腔填塞或行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的对比,证明鼻中隔矫正术后行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更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科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成年患者分为甲乙对照组,甲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立即行鼻中隔缝合术不伴鼻腔填塞,乙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行双侧鼻腔膨胀海绵填塞。术后第1、2、3d对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并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并发症。所得数据应用SPSSl8.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乙2组患者在术后第1、2、3d的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两组术后\,AS在术后不同处理方法下随时间有交互作用。即鼻中隔术后鼻中隔缝合术的患者症状随时间减轻的更明显;术后3个月随访,甲乙两组均未发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塌鼻等并发症。结论:通过鼻中隔术后对鼻腔填塞或行鼻中隔缝合术的对比,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更能减轻鼻中隔术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鼻内镜鼻窦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气道阻力及鼻腔容积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5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接受鼻内镜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嗅觉功能、鼻腔容积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 结果 术后1、4、8、12周时,观察组鼻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嗅觉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8、12周时,观察组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面积(NMC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有助于增大鼻腔容积与鼻腔最小横截面面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纯行鼻腔扩容术对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  ①应用声反射鼻腔测量(acoustic rhinometry,AR)、鼻阻力(rhinomanometer,RM)测量检测30例OSAHS患者术前、术后0~5 cm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in 0-5cmvolume,NCV0-5)、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鼻气道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鼻堵塞程度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评价;②应用多道睡眠图(PSG)监测对30例OSAHS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3~5个月监测,使用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SaO2,LSaO2)进行评价,嗜睡程度使用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NCV0-5、NMCA、NAR、VAS评分、AHI、LSaO2、ESS评分分别为(4.83±0.08)cm3、(0.37±0.03)cm2、(0.437±0.012)kPa·s/L、7.5±1.4、(10.2±3.0)次/h,(77.3±7.2)%和11.2±2.6,与术后[(8.05±0.42)cm3、(0.58±0.04)cm2、(0.202±0.014)kPa.s/L、4.0±1.0、(5.4±1.9)次/h,(81.3±5.9)%和7.9±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结论 ①鼻腔结构异常为主要阻塞平面的OSAHS患者,手术处理鼻腔阻塞平面,矫正鼻腔结构,是去除鼻腔阻塞平面治疗OSAHS的有效方法;②通过术前、术后AR、RM、PSG监测,将有助于统一规范手术适应证和术后疗效评价标准,在术前、术后评估中有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有鼻塞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施行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研究鼻腔扩容术治疗OSAH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行个体化鼻腔扩容术治疗伴有鼻塞症状的成年OSAH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多导睡眠监测(PSG)、鼻声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