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患者4637例变应原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近5年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变应原分布状况,为AR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间,针对有AR症状的患者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分析各种变应原的致敏阳性率,以及致敏患者在年龄、性别、检测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全部4637例患者中SPT阳性率为62.84%,屋尘螨、粉尘螨为主要变应原;不同季节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3.581,P<0.01),其中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各月份变应原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2.001,P<0.01),其中10月份阳性率最高;变应原阳性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792,P<0.01),屋尘螨和粉尘螨的反应强度均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弱(x2 =122.513,P<0.01;x2=138.475,P<0.01).结论 尘螨为近5年来上海地区AR患者的主要变应原,年龄较小者变应原阳性率及阳性反应强度均较高.尘螨阳性率在季节分布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具有变应性鼻炎症状、行皮肤点刺试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分布特征。结果 ①2991例患者总阳性率为82.0%,主要变应原是粉尘螨和屋尘螨;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于食入性致敏原(χ2=2006.557,P<0.01);变应性鼻炎患者以双重过敏者为主;粉尘螨、屋尘螨反应强度均以(++++)为主,二者间反应强度差异无显著性(Z =-0.391,P =0.696)。②不同季节变应原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4.254,P<0.01)。③不同病程组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6.102,P =0.065)。④不同年龄组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223.317,P<0.01),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在10~12岁年龄段达高峰,之后减小。结论  尘螨为温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主要变应原,季节和年龄是影响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及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变应原阳性率与年龄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厦门地区变应原阳性率的变化,探讨不同年龄组变应原阳性率的变化特点。方法 利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832例疑似变应性鼻炎(AR)患者 进行18种标准化的变应原检测。结果 832例AR患者中,阳性率为79.45%,吸入性变应原是主要的变应原;粉尘螨(77.16%)和户尘螨(76.56%)是两种最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级别多为(+++)以上,且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海蟹(2.40%)和海虾(2.04%)是两种主要的食入性变应原;患者在不同年龄组间(≤17岁、18~39岁、≥40岁)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2.8976,P <0.01);除粉尘螨、户尘螨、蟑螂、蒿属花粉及海蟹的阳 性率在不同年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4.2015、11.6840、23.1979、11.6527、7.5970,P 均<0.05),其他变应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尘螨是厦门地区主要的变应原,≤17岁是患者高发年龄段。  相似文献   

4.
湖北地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年龄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临床上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分布情况.以及变应原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性.方法:对2 808例确诊为AR患者,应用本地区常见的变应原标准化试剂行皮肤点刺试验,结合年龄及变应原分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本地区AR患者中,屋尘螨和粉尘螨是最主要的变应原(91.03%、86.47%),其次分别为蟑螂(19.55%)、豚草(15.63%)和艾蒿(14.13%).不同年龄人群中主要变应原并不完全一致.真菌Ⅰ在3~9岁儿童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豚草、艾蒿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蟑螂阳性率则在30~39岁年龄组最高.AR患者中单一变应原过敏者随年龄增长其比例不断下降.结论:尘螨为本地区最重要的变应原,阳性变应原分布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患者10030例吸人性变应原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不同年龄和性别的10 030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吸入性变应原谱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21组共43种标准化变应原对54 813例慢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诊断AR 10 030例,男性和女性均按年龄(以周岁记)分为4组,分别是:3~17岁、18~39岁、40 ~59岁以及≥60岁组(共8组),分析各组患者变应原分布状况.结果 ①不同年龄组患者对不同变应原反应呈阳性的例数分析显示,男性占前4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德国小蠊,女性依次为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和藜.②患者阳性变应原个数的分布显示,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患者,双重变应原阳性均位列首位,其次是三重变应原阳性或单一变应原阳性.③单一阳性变应原分析显示,男性3 ~17岁患者前4位是粉尘螨、屋尘螨、交链孢霉菌、艾蒿,其余年龄组男性患者阳性变应原前4位均是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和德国小蠊;女性3~17岁患者阳性变应原前4位是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和交链孢霉菌,18 ~39岁组是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和蒲公英,40~59岁组是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和混合树1,≥60岁患者前4位变应原是粉尘螨、屋尘螨、混合动物毛和艾蒿.④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双重阳性变应原占首位的均是粉尘螨+屋尘螨.在3 ~17岁的患者中,对交链孢霉菌的双重阳性患者例数排在粉尘螨+屋尘螨之后,高于其他变应原组合.18岁以上的患者,交链孢霉菌双重阳性患者比例下降,而花粉类变应原、德国小蠊、粉尘螨或屋尘螨的双重阳性率上升.⑤不同性别患者三重阳性变应原居首位的是粉尘螨+屋尘螨+德国小蠊,其次是粉尘螨+屋尘螨+混合动物毛和粉尘螨+屋尘螨+艾蒿,其余组合少见.结论 尘螨、夏秋花粉及杂草花粉、交链孢霉菌和德国小蠊是导致我国北方地区AR的主要变应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的患者,致病变应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福建漳州地区变应性鼻炎(AR)的常见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采用10种标准化变应原对漳州地区917例拟诊AR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test,SPT)。并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和病情轻重程度不同的患者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SPT阳性率前4位的变应原分别为屋尘螨(67.0%)、粉尘螨(64.9%)、蟑螂(32.6%)、艾蒿(20.9%)。未成年组中尘螨和艾蒿的SPT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5),不同性别之间变应原分布无差异。结论尘螨、蟑螂和艾蒿是福建漳州地区AR的主要变应原,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致敏变应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各变应原阳性率变化情况,从而为AR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同顾性分析2006-2010年5年间武汉地区2707例确诊为AR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比较各变应原阳性率在这5年间里分布上的差异及变化趋势.以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屋尘螨与粉尘螨5年间阳性率呈增加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11、11.11,P值均<0.05),其中屋尘螨由2006年的84.5%增加到2010年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8,P<0.05);粉尘螨由2006年的81.5%增加到2010年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P<0.05);艾蒿、豚草、真菌Ⅰ和真菌Ⅱ5年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4.10、67.06、18.95、36.62,P值均<0.05),且艾蒿、豚草变应原致敏呈下降趋势,真菌Ⅰ和真菌Ⅱ呈现增长趋势.结论 尘螨依然是武汉地区近5年来AR患者最常见的变应原,并有增长的趋势;真菌过敏在AR患者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豚草和艾蒿过敏在AR患者中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太原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 对2017年1月~2019年9月就诊的1827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比较主要变应原阳性率在性别、季节、年龄上的分布差异。结果 前3位变应原依次为艾蒿(58.24%)、豚草(29.45%)、室内尘螨组合(24.58%),男性比女性更易对花粉过敏(P <0.05)。艾蒿、豚草、树木组合、葎草、德国蟑螂、海洋鱼类组合、黄豆的阳性率在不同季节间有显著差异(P <0.05),而室内尘螨、猫毛、屋尘阳性率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艾蒿是引起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发生过敏性鼻炎最主要的变应原。结论 引起太原地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是花粉,应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尤其重视未成年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1~12岁儿童变应性鼻炎(AR)患者吸入组变应原的分布。方法 采用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Allergy Screen)及其专用体外变应原诊断试剂测定663例1~12岁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吸入组变应原的sIgE,并比较北京地区不同年龄段吸入组变应原阳性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①所有患者吸入组变应原均呈阳性反应,首要变应原为混合真菌(61.4%),其次为户尘螨(32.6%)、屋尘(28.2%)、艾蒿(23.8 %)等;各类变应原sIgE≥Ⅲ级占相应变应原阳性例数百分率前三位依次为艾蒿(70.9%,112/158)、混合真菌(63.9%,260/407)、户尘螨(56.5%,122/216);②随年龄增长,混合真菌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户尘螨阳性率呈增高趋势;户尘螨阳性在A~D组中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χ2=17.757,P<0.001);③艾蒿(χ2=10.636,P=0.014)、混合真菌(χ2=8.298,P=0.040)及屋尘(χ2=11.681,P=0.005)sIgE≥Ⅲ级在A~D组的相应变应原阳性病例中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④属牧草类的葎草和矮豚草变应原sIgE≥Ⅲ级占相应阳性例数百分率的变化曲线在艾蒿的变化曲线之下,但又高于木本植物树花粉的变化曲线;⑤单一混合真菌变应原阳性最常见;其次为双重变应原阳性,最常见双重阳性组合为混合真菌+户尘螨。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AR患儿主要吸入组变应原以混合真菌为主;随年龄增长,各类变应原阳性率有趋势性变化;秋季杂草花粉的致敏性强于牧草,牧草的致敏性则强于木本植物树花粉;单一变应原阳性最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四川宜宾、云南昭通及部分长江上游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行变应原检测及分析,筛查本地区常见变应原,了解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3年3月~2015年6月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61例经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诊断明确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资料,对所测定的致敏变应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61例患者的SPT中,阳性率最高前5位为粉尘螨(76.55%)、屋尘螨(72.01%)、蟑螂(35.85%)、猫毛(11.35%)、狗毛(8.62%);不同季节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8,P=0.206);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四川宜宾、云南昭通及部分长江上游地区中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占主导地位的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对于儿童的变应性鼻炎防控应尤为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近年天津市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变应原分布。方法使用标准化皮肤点刺原液阿罗格试剂,对527例拟诊AR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吸入性变应原:粉尘螨(58.7%)、屋尘螨(56.0%)、白色念珠菌(31.7%)、胶乳(23.6%)、烟曲霉(19.5%)、特异青霉(18.8%)、霉菌I(17.5%)、艾蒿(17.5%);食物性变应原:小虾(9.1%)、鲤鱼(8.4%)、大鳌虾(8.2%)、柑橘(5.4%)、核桃(4.8%)、花生(4.5%)、欧芹(4.1%)、桃子(4.1%)。患者以19~59岁居多,持续性中重度型占59.0%。"+++"级占39.9%。有家族史、哮喘组变应原阳性率及阳性强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尘螨是近年天津市AR的首要变应原,其次是真菌、乳胶,花粉排序相对靠后;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低,海产品排序靠前。AR患者以青中年、持续性中重度为主,阳性等级以"+++"为主,阳性强弱与家族史、哮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AR)儿童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了解常见变应原的分布。方法对AR患儿进行SPT,描述变应原的分布特征,根据年龄和季节分层分析,同时对尘螨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74.67%患儿对2~4种变应原过敏。阳性率前三位的变应原分别是屋尘螨(93.16%)、粉尘螨(86.23%)、热带螨(40.73%)。屋尘螨、猫毛和德国小蠊在学龄组和学龄前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德国小蠊在春、夏、秋、冬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尘螨强阳性率在学龄组、学龄前组及春、夏、秋、冬季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尘螨是广州地区AR患儿的主要变应原。屋尘螨、猫毛和德国小镰在学龄组阳性率较高。德国小蠊为常年致敏变应原。尘螨过敏有强阳性倾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昆明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患者的变应原谱。方法将具有典型AR临床症状的567例患者按年龄分为9组,采用13种当地常见变应原对不同性别年龄组患者进行变应原分布情况分析。结果①女性患者粉尘螨、户尘螨、蒿属花粉和法国梧桐的过敏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t=2.701,P=0.012)。②不同年龄组中,过敏原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93.5%患者检测出过敏原,其中2.1%患者对一种过敏原过敏,91.4%患者为多重过敏。在粉尘螨与户尘螨两种过敏原中,5.46%仅对其中一种尘螨过敏,85.4%同时对两种尘螨过敏。④平均过敏原的个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多(F=8.738,P=0.012),而各年龄组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73,P=0.400)。结论尘螨、蒿属花粉和法国梧桐是昆明地区最常见的过敏原,随年龄增长,患者的人均变应原个数增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配合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方法,比较39例7~60岁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治疗前及免疫治疗1年、2年后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以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评分及药物评分分别为(3.22±0.66)、(3.09±1.01)分,治疗后1年分别为(1.68±0.61)、(1.89±0.64)分,治疗后2年分别为(0.61±0.22)、(1.49±0.38)分。结果表明通过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和用药情况均显著改善(P值均<0.01),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显著。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部分患者表现为口腔不适感。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疫苗加用氟替卡松是一种治疗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采用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变应原的相关性与优化的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sIgE的诊断能力,为AR患者的实验诊断提供更好的变应原检测手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诊治的AR患者289例,采用SPT及优化的ELISA检测方法对珠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变应原屋尘螨、粉尘螨、蟑螂、霉菌、猫毛、狗上皮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检验方法对此6种变应原阳性诊断的一致性较高(66.44%-95.16%),除狗上皮外,其中屋尘螨、粉尘螨及猫毛的血清sIgE的检出率高于SPT,蟑螂、霉菌的血清sIgE的检出率则低于SPT。两种检测方法对此6种变应原阳性强度分级别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差(r=-0.053-0.383)。优化ELISA检测的诊断效力波动在96.42%-50.67%。结论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阳性强度分级一致性稍差,优化ELISA检测AR患者血清sIgE的诊断能力较强,综合运用两种检验方法可获得更为准确的变应原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江苏省常州市变应性鼻炎(AR)患者16种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比较本地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致敏的特点。方法 4383例(3~75岁)临床疑似AR的患者被分为未成年人组(3~17岁)及成年人组(18~75岁),其中未成年人组又细分为三组(3~5岁组,6~14岁组,15~17岁组)后进行SPT结果分析。结果 未成年人组SPT阳性1063例(78.9%),其中男717例(67.5%),女346例(32.5%);成年人组SPT阳性1687例(55.6%),其中男715例(42.4%),女972例(57.6%)。未成年人组与成年人组均以粉尘螨、户尘螨为最主要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92.9%、90.8%及81.0%、78.9%。主要变应原第3~5位者,未成年人组为猫毛(7.2%)、蟑螂(6.9%)、葎草花粉(5.8%),成年人组为蟑螂(14.2%)、葎草花粉(13.0%)、海虾(6.4%)。经χ2检验,未成年人组与成年人组的SPT阳性率,SPT阳性男女比例,粉尘螨、户尘螨、蟑螂、葎草花粉及猫毛变应原阳性率,单一尘螨阳性率,单一尘螨阳性男女比例,粉尘螨及户尘螨阳性等级中+++及++++构成比与++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细分的未成年人三组间,除6~14岁组SPT阳性率与3~5岁组和15~17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上述各项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AR患者的主要变应原存在显著差别。未成年人组中,男性SPT阳性率及单一尘螨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未成年人更适合特异性免疫治疗(SIT)。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同一地区人群,比较2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剂阳性率的差别。方法:收集2005-06-2013-02期间上海地区9 233例被拟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分别使用阿罗格(阿罗格组)和安脱达(安脱达组)试剂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分析2种试剂在检测阳性率方面的差异。结果:阿罗格组总体阳性率(62.90%)高于安脱达组(5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粉尘螨、屋尘螨为2组患者的主要变应原,在阿罗格组和安脱达组中粉尘螨的阳性率分别为55.23%和45.57%,屋尘螨分别为54.83%和47.89%,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同一地区拟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中,使用不同变应原点刺试剂进行SPT,其总体阳性率有所不同,变应原种类较多者更易于提高检出阳性率;尘螨均为主要变应原,但不同试剂检出的阳性率不同,在决策特异性免疫治疗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