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垂体腺瘤进行激素定位和功能分类的基础上,随机选择14例标本进行电镜观察,按超微结构分型的标准,查见生长激素(HGH)腺瘤4例,催乳素(PRL)腺瘤3例,HGH和PRD混合性腺瘤2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促甲状腺素(TSH)腺瘤、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瘤样细胞型无功能细胞腺瘤及非瘤样细胞型无功能细胞腺瘤各1例。电镜观察可准确判断颗粒的大小和多少,估计腺瘤的功能状态,了解分泌过程。观察结果表明,垂体腺瘤的细胞形态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不同分化状态和各种类型细胞按不同比例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陈宁益  陈益民 《西部医学》2022,34(9):1396-1400
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s)是常见的鞍区良性肿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无过量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且大部分病例属于大腺瘤并可向鞍外侵袭,故症状多由于肿瘤压迫视觉通路、海绵窦、硬脑膜及垂体腺体所致,如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头痛及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长期激素缺乏会导致其他系统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风险,常需临床干预及长期后续管理。本文就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手术、放射、药物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内动脉的峰值流速与心率乘积在诊断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高功能性腺甲状腺瘤术前进行彩超检查,测量并计算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内动脉的峰值流速与心率乘积(PBVH),同时与非高能性的甲状腺腺瘤组相比较。结果高功能性腺瘤组的PBVH与非高能性的甲状腺腺瘤组的PBVH所测算出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BVH为高功能性腺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A1(the high mobility group A1,HMGA1)在垂体腺瘤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腺瘤侵袭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HMGA1蛋白在侵袭与非侵袭性腺瘤、复发与非复发性腺瘤表达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52例腺瘤HMGA1均呈阳性表达,信号定位细胞核分布较均匀。 HMGA1蛋白的表达率,在功能性与非功能性腺瘤间( P=0.79),不同免疫表型腺瘤间(P=0.2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与非侵袭性腺瘤((0.50±0.20) vs(0.24±0.17),P =0.000)),复发与非复发性腺瘤((0.60±0.20)vs(0.24±0.18),P=0.000)),微腺瘤、大腺瘤与巨大腺瘤((0.18±0.17)vs(0.40±0.23)vs(0.52±0.20),P=0.03)),HardyⅠ级、Ⅱ级与Ⅲ-Ⅳ级腺瘤((0.18±0.17) vs(0.30±0.20) vs(0.50±0.20),P=0.00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MGA1预测腺瘤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0.90)。当HMGA1表达率49.2%时,对腺瘤复发预测的特异性达90.5%,敏感度71.4%。结论 HMGA1表达水平与腺瘤的体积、侵袭性及复发显著相关,其预测腺瘤复发风险的准确度较高;HMGA1表达特点有利于病理医师对其准确与可重复性判读。  相似文献   

5.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是非常少见的肿瘤之一,不足所有胰腺恶性肿瘤的5%,估计总发病率为1/10万。PNET广义上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腺瘤。功能性PNET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胰高血糖素瘤及生长抑素瘤。  相似文献   

6.
垂体腺瘤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0%,老年垂体腺瘤通常定义为年龄大于65岁的垂体腺瘤患者,其发病比例约占所有垂体腺瘤的4—5%,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检查技术的提高,这个比例在将来可能还会更高。老年垂体腺瘤多数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功能性垂体腺瘤只占20%,功能性腺瘤中生长激素腺瘤稍占多数。促性腺激素腺瘤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升高,  相似文献   

7.
脑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为良性缓慢生长的肿瘤。目前,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激素将其分为两类;即分泌性腺瘤和无分泌腺瘤。前者又分为营养激素腺瘤(包括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促激素腺瘤(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根据瘤体大小,将直径大于1cm者称为大腺瘤,小于1cm者称为微腺瘤。  相似文献   

8.
陈汉文  孙冰  孙海玲  张丽  徐璐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1):1296-1299
目的 探讨垂体瘤患者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的439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型、本次是否复发、侵袭性、垂体卒中、手术方式、肿瘤是否全切、术前垂体功能减退、肿瘤复发等,分析术后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39例垂体瘤患者中,微腺瘤17例,大腺瘤356例,巨腺瘤66例。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拐点为22 mm。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2 mm〔OR=1.23,95%CI(1.15,1.31)〕、术前垂体功能减退〔OR=3.91,95%CI(1.64,9.09)〕是影响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因素(P<0.001)。结论 肿瘤直径和术前垂体功能减退是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清连  张灌生  钟跃 《西部医学》2010,22(6):1109-1109,1112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的价值。方法对经核医学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进行了彩超检查,测量并计算了高功能性腺瘤内动脉分支的峰速与心率乘积(PBVH),并与甲状腺腺瘤组进行对照。结果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组的PBVH测值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1)。结论 PBVH诊断甲状腺高功能性腺瘤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因本文样本量尚少,还需扩大样本量,不断总结、完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10.
路亮  许建明  韦俊超 《安徽医学》2008,29(1):29-30,36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癌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总结高危性腺瘤的内镜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6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的相关因素,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结果266例大肠息肉中,增生性息肉38例、炎性息肉64例,均未发现癌变病例,腺瘤性息肉164例,其中癌变21例,直径1.1-2.0cm及〉2.0cm的腺瘤癌变率高于直径≤1.0cm的腺瘤(P〈0.0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于混合性腺瘤(P〈0.05)及管状腺瘤(P〈0.05),颗数≥3的腺瘤癌变率高于1颗及2颗的腺瘤(P〈0.05),有蒂腺瘤、亚蒂腺瘤及无蒂腺瘤的癌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1.0cm的腺瘤、绒毛状腺瘤和颗数≥3的腺瘤为高危性腺瘤,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直径≤1.0cm腺瘤、管状腺瘤、1颗及2颗的腺瘤为低危性腺瘤,可根据肠镜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可不常规随访。  相似文献   

11.
翟会侠  冯涛 《中原医刊》2003,30(23):39-39
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又称甲状腺毒性腺瘤或毒性结节,是甲状腺腺体内有一个或多个有功能的腺瘤而引起甲亢症状的一类疾病。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措施。我院从2000年6月—2003年5月共收治11例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患者。术前只准备三天且不用碘剂。手术方式采用:患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术中术后无一例出现甲状腺危象,术后无一例复发,无一例甲状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11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0.65%,临床表现无特诊性。免疫表型:AE1/AE3、vimentin和calretinin(+),CEA、ER、PR和CD31(-)。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和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彭凤英 《浙江医学》2010,32(3):407-408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合并泌乳、不育临床上比较少见。部分患者可继发垂体腺瘤,容易造成误诊、漏治。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肾上腺腺瘤样瘤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肾上腺腺瘤样瘤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浸润周围组织、腺瘤样结构及印戒样细胞,可能考虑侵袭性肿瘤,免疫表型Calretinin、CK(pan)、D2-40、MC(HBME1)及WT(Wiilm's Tumor)阳性.结论 根据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辅助鉴别,可以明确肾上腺腺瘤样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3月期间行内窥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67例,对肿瘤切除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垂体腺瘤67例,肿瘤全切47例,次全切19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视力好转46例,头痛减轻38例,月经紊乱好转6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崩13例(19.4%,13/67);垂体功能低下8例(11.9%,8/67);视力减退4例(6%,4/67);脑脊液鼻漏4例(6%,4/67);顽固性低钠血症2例(3%,2/67);颅内感染3例(4.5%,3/67);瘤腔出血2例(3%,2/67);空蝶鞍1例(1.5%,1/67);嗅觉减退1例(1.5%,1/67);脑梗塞1例(1.5%,1/67)。无死亡病例。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15例,对瘤体大小、内分泌类型、肿瘤切除范围等与临床效果的关系,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年,治愈81例,缓解未复发20例,复发12例,病死2例;微腺瘤的治愈率均高于大腺瘤和巨大腺瘤(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混合腺瘤的治愈率均高于无功能腺瘤的治愈率(P〈0.05);全切和次全切的治愈率均高于部分切除患者的治愈率(P〈0.05);具有基础内分泌功能性腺瘤是术后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非功能性腺瘤(P〈0.01)。结论: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临床效果好,其临床疗效与肿瘤的大小、功能类别、切除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新分类的垂体腺瘤的病理诊断现状,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34例垂体腺瘤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 134例垂体腺瘤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60例,中位年龄51岁。其中24.6%(33例)的病例为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表现出肢端肥大、泌乳或激素水平异常等功能性表现。75.4%(101例)的静止性垂体腺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压迫症状。影像学提示微腺瘤7例,大腺瘤120例,巨大腺瘤7例。依据2017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垂体腺瘤分类,其中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68例(50.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25例(18.7%),生长激素细胞腺瘤17例(12.7%),泌乳激素细胞腺瘤11例(8.2%),静止性Pit-1阳性垂体腺瘤4例(3.1%),双激素细胞腺瘤3例(2.2%),多激素细胞腺瘤3例(2.2%),零细胞腺瘤2例(1.5%),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1例(0.7%)。本研究中共有13例高风险垂体腺瘤,其中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细胞腺瘤2例、男性泌乳激素细胞大腺瘤6例、静止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2例及多激素Pit-1阳性腺瘤3例。结论 新的分类系统根据转录因子的不同将垂体腺瘤进行了更为科学的分类,能够更好地反映肿瘤特征及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近10年来44例肾上腺皮质外检组织切片及资料。结果:①2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平均年龄40.8岁,其中大部分(占82%,18/22)为单侧肾上腺皮质腺瘤(醛固酮瘤)。醛固酮瘤瘤细胞主要为所谓的杂交细胞和类似于束状带细胞的瘤细胞,见个别核大甚至怪异的细胞;除1例外,其余均小于2.0cm.②10例内源性皮质醇增多症,平均年龄25.7岁,其中7例为肾上腺皮质增生(占70%,7/10),皮质增生细胞主要为浅染富含脂质的细胞和少脂质的致密细胞。③12例无功能性皮质病变,平均年龄60.0岁,其中9例为无功能性皮质腺瘤(占75%,9/12)。无功能性皮质腺瘤均大于2.0cm,除l例嗜酸性腺瘤外,8例无功能性腺瘤的瘤细胞类似正常的皮质细胞,间变性不明显。结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瘤细胞间变程度是区分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有价值的参考指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多由单侧皮质腺瘤引起,而内源性皮质醇增多症多由双侧皮质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19.
王亚宁  时高峰  杜煜  王琦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1):1311-1313
目的 探讨双源CT对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就诊的50例肾上腺结节患者均使用双源CT对病灶进行平扫。测定融合图像中病灶的CT值;选择“mono energy”软件测量后得到能谱曲线,并计算其斜率。同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手术或病理确诊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22例,肾上腺转移瘤28例。经双源CT检查,50例患者中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14例(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组),肾上腺转移瘤36例(转移瘤组)。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组与转移瘤组的融合图像平均CT值分别为(30.6±15.8)HU和(37.3±16.5)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P>0.05);两组能谱曲线平均斜率分别为(-0.23±0.12)、(0.37±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以能谱曲线斜率0.04为诊断阈值鉴别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与转移瘤时,曲线下面积为0.901、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1.8%。结论 双源CT诊断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和转移瘤的结果,与手术或病理确诊结果的符合程度较高,且经双源CT检查时,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的能谱曲线斜率高于转移瘤,因此双源CT能谱成像可能成为鉴别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与转移瘤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特征。方法对10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10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1.25%,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及近浆膜的子宫肌壁间,内膜下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组成,伴有间质平滑肌增生。免疫表型:Vimentin(+),Calretinin(+)。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漏诊。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