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抗血小板治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纳入因冠心病接受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患者50例,在接受氯吡格雷加量前后分别通过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对比两次TEG结果。结果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后,所有患者TEG结果较前均显示血小板抑制率明显增加[(60.02±3.12)%vs.(21.26±3.68)%,P〈0.05],反应时间和凝固时间较前延长,凝血酶形成速度减慢,血凝块稳定性降低。结论 TEG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抗血小板状态,可作为抗血小板治疗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和预后与患者全血凝血状态及对抗血小板药的反应性密切相关。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是检测全血凝血和纤溶能力的一种可靠手段,其整体评价结果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监测、抗血小板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近年来, T EG的检测方法不断改进,对其临床应用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文章对T EG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氯吡格雷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在应用TEG监测同时,用流式细胞术监测患者抗血小板效果,探讨更适用临床的检测模式.方法 同时应用TEG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PAC-1,观察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结果 TEG中ADP抑制率与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检测血小板功能,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DP抑制率为32.70%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的面积最大0.715(95% CI:0.609 ~0.822,P=0.001),MAADP为42.05 mm时ROC曲线下的面积最大0.869(95% CI:0.794 ~0.944,P=0.000),MAADP较ADP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抗血小板效果.结论 TEG检测的ADP抑制率在<32.70%与MAADP> 42.05 mm时可能反映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性低下,具有较好的缺血事件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识别阿司匹林抵抗与阿司匹林敏感,探讨阿司匹林抵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结果将其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和阿司匹林敏感组,评价其90天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对所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阿司匹林敏感者与阿司匹林抵抗者比较,治疗90天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常规凝血与TEG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糖尿病与阿司匹林抵抗有关(P<0.01).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其神经功能恢复有关,血栓弹力图有助于评价患者是否存在阿司匹林抵抗.  相似文献   

5.
<正>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栓粘弹力的变化并以图形的方式动态反映凝血、血小板聚集和纤溶功能的方法。与传统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聚集率等方法相比,TEG可对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功能及纤溶过程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对临床用药进行个体化指导[1]。2004年,作为TEG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小板图(Platelet Mapping)获得专利并正式上市,为临床带来了  相似文献   

6.
血栓弹力图是应用血栓弹力图仪动态检测凝血、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凝血块的黏弹性变化所绘制的一条时间与血栓弹力的变化曲线,常规凝血检测大多数仅能检测凝血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片段,而血栓弹力图可动态检测凝血全貌,这决定了血栓弹力图可作为检测血液凝固状态(高凝、低凝)和纤维蛋白溶解现象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近年来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指导术中输血、高凝状态的监测及纠正、创伤病人的救治及凝血机制的研究。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凝血监测、评估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比格雷等)疗效及抵抗进展等方面越来越多地应用,现就血栓弹力图的设计原理、参数解读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肺血管微血栓栓塞,导致病情加重及恶化,病死率很高,治疗过程中常予抗凝。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状物的坚固性,弹力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晚期肺癌初诊患者凝血功能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晚期肺癌初诊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凝血功能异常检出的差异。结果经TEG检测发现38例(42.2%)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经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发现85例(94.4%)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两种检测方法对晚期肺癌初诊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经TEG检测存在高凝状态的比例低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裕泽毅公司血栓弹力图仪(YZ)与美国血技公司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抑制率检测效果。方法抽取20例患者的静脉血,分别留取枸橼酸和肝素抗凝血样各2管,分别用YZ和乐普公司血小板检测仪及试剂与TEG血小板检测试剂进行血小板功能平行测定,观察其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检测同一血样测得的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分别为:YZ法(8.22±2.74)min,TEG法(8.05±2.97)min,P0.05;最大血块强度(MA)分别为:YZ法(66.00±7.66)mm;TEG法(65.68±7.62)mm,P0.05。通过秩和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检测AA抑制率:YZ法(72.97±24.78)%;TEG法(72.55±27.16)%,P0.05;ADP抑制率:YZ法(58.85±28.99)%;TEG法(58.43±29.37)%,P0.05。两种方法检测AA抑制率50%的患者比例均为80%,ADP抑制率50%的患者比例均为65%,通过秩和检验分析P0.05。结论使用裕泽毅血栓弹力图仪与TEG血栓弹力图仪及试剂检测血小板功能及抗血小板药物抑制率效果良好,结果具有相关性,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准确、有价值的诊断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1948年,Harber首次研制出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并开始应用于实验研究。TEG可动态监测从血小板-纤维蛋白相互反应开始,包括血小板聚集、血凝块强化、纤维蛋白交联以及血凝块溶解的全过程。直至20世纪80年代,TEG才开始在肝移植和心血管手术中应用。2004年推出的血小板图检测(platelet mapping)技术,基于不同凝血通路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上快速、准确监测血小板聚集过程和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法(TEG法)和光密度比浊法(LTA法)对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募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期间行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共93名。在患者经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稳定剂量后取血,分别采用LTA法和TEG法,检测腺苷二磷酸(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对不同方法的检测指标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在93名ACS受试者中,应用LTA法和TEG法检测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9.3±21.34)%和(63.67±28.15)%,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4(P〈0.0001),回归方程为^Y(燃)=0.2+0.617血栓弹力图法oLTA法和TGA法检测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0.87±35.16)%和(46.02±39.26)%,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65(P〈0.0001),回归方程为“Y(&{虫{击)=1.077Xm&#女目*+O.02。结论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中,采用TEG法和u.A法检测的血小板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改良的血栓弹力图技术(TEG)评估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凝血功能变化,探讨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TEG各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TEG、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87例,根据eGFR分为eGFR正常组(eGFR≥90ml· min 1·1.73m-2)52例,以及eGFR低下组(eGFR< 90ml·min-1·1,73m-2) 35例,比较两组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治疗后常规凝血功能和TEG指标的差异,分析eGFR与TEG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抗血小板治疗后,与eGFR正常组比较,eGFR低下组TEG; K时间[K值,(1.59±0.53) min比(1.35±0.48) min]显著减少(P=0.037),α角度[Angle值,(66.05±7,63)&#176;比(69.49±7.58)°、MA30min血块减少速度(Ly30):(0.99±1.88)%比(2.80±4.60)%]显著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2.96±0.65) mg/L比(3.60±1.08) mg/L]显著升高(P<0.05~<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ngle值(r=-0.308,P=0.008)、Ly30值(r=-0.258,P=0.03)均与eGFR呈负相关.结论:抗血小板治疗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损害患者血凝度仍高于肾功能正常患者;这些患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和血栓弹力图,以评估抗血小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栓弹力图指导下的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5年06月至2016年04月因冠心病(CHD)就诊并成功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168例,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24例。全部完成CYP2C19基因型及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正常代谢型(包括正常和超代谢型)和异常代谢型(包括中间和慢代谢型)2组。并采用改良(thrombelastography,TEG)法测定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为氯吡格雷正常反应型(NCR, 血小板抑制率≥30%)和氯吡格雷低反应型(LCR, 血小板抑制率<30%)。结合基因型及TEG的检测结果,将基因型为正常代谢型+TEG结果为NCR患者分为A组;正常代谢型+TEG结果为LCR或异常代谢型+TEG结果为NCR组归为B组;异常代谢型+TEG结果为LCR组为C组。A组及B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C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随访三组9~12个月内主要出血事件和不良心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多支病变、支架植入数量、辅助检查(总胆固醇、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A组及B组安全终点(主要出血事件)和疗效终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靶血管病变再狭窄、再发心绞痛)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组安全终点高于A组及B组。结论:根据CYP2C19基因型联合TEG指导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对于氯吡格雷基因型为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且同时合并ADP抑制率<30%的患者应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4.
血栓弹力图(thromdelastogram,TEG)是将血凝或纤溶过程中发生的凝块弹力变化通过仪器反映于摄影图像,绘制出一条时间与血栓弹力的变化曲线。TEG是观察和研究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辅助诊断手段,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对血液是否存在高凝状态有较准确的判断性。不仅对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而且对血栓栓塞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该文就TEG在血栓栓塞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仪(TEG)在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mergenc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ECABG)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外科行ECABG的46例患者。在本院或外院行冠脉造影术后,因病情危重,急诊转我院心脏外科拟行ECABG,术前行血栓弹力图检查,评价血小板及凝血情况,决定术前备血,指导术中及术后用血。结果 46例患者术前有针对性备血,及时补充血小板及相关血制品,手术平稳过度,术后早期出血3例。 结论 经过术前血栓弹力图检测,能明确患者血小板功能,基本血凝状况,根据情况,有的放矢,准备相应血制品及实施相应对策,从而提高手术质量,也避免不必要的血制品浪费。本文旨在为心外科医师在施行ECABG提供更多的临床输血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13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检测其凝血像(包括9种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指标)、血小板聚集率(腺苷二磷酸、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胶原诱导法)以及自然全血法血栓弹力图技术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液凝固性的改变。结果全组有20%~22%患者的凝血像呈高凝状态,与对照组100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2例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者占58.2%,与对照组100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55例自然全血血栓弹力图的r值和k值明显缩短、ma幅度明显增宽者占70.9%的病例,与对照组50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血小板聚集率和自然全血血栓弹力图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仪在监测重症患者凝血功能中的应用及对临床输血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4例术中及术后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TEG 5000型弹力图仪监测其凝血过程,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合理化治疗建议。结果:例1患者普通杯检测R值过高且其他参数均无法测出,追加肝素酶杯监测,提示患者体内肝素存留过量且血小板水平低下;其余3例患者均处于DIC的不同时期,血小板水平低下,存在严重的出血症状;且检测结果还显示3例患者的凝血因子活性偏强,多与临床输注大量血浆有关。结论:运用血栓弹力图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凝血现状,具有较高的临床相关性。同时可以针对不同患者实现个体化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共同通路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完成。目前缺乏准确灵敏判定血小板抑制程度的临床检测手段,为此我们比较了改良血栓弹力图法(TEG)和传统流式细胞术判断ACS中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与透光率比浊法(LTA)测定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相关的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的结果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DES术的患者264例,使用TEG检测二磷酸腺苷聚集幅度(MA-ADP),LTA检测二磷酸腺苷聚集(LTA-ADP)。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梗死、缺血性卒中、非计划的再次血运重建和因冠状动脉缺血导致的再次住院等缺血事件及出血事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两种方法对血小板高反应的诊断价值,同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阳性者在随访期间发生不良事件有无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对HTPR的诊断价值存在差异(AUCMA-ADP=0.771vs. AUCLTA-ADP=0.603;Z=2.246,P<0.05);TEG的诊断界值为49.1 mm,以此为诊断标准发现阳性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19.5%vs.3.7%,P<0.05), LTA的诊断界值为44.5%,以此为诊断标准发现阳性者与阴性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接近。结论 TEG测定HTPR的准确性较LTA更高,且TEG检测对判断预后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0.
<正>该文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监测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氯吡格雷对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5'-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在应用TEG监测的同时,用流式细胞术监测患者抗血小板效果,探讨更适用临床的检测模式。方法:同时应用TEG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