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皮下注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92例单一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治疗组(46例)和药物治疗组(46例).通过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和屋尘螨特异性皮肤反应指数评价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血清中屋尘螨特异性IgE、特异性IgG4的水平.结果 经过3年治疗后,免疫治疗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和屋尘螨特异性皮肤反应指数(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32 [2.49;5.12]分、0.31[0.28;0.45]分、1.34 ±0.29,较治疗前的9.20[7.50;11.13]分、0.72[0.47;0.83]分、1.71±0.53,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值分别为-5.13、-5.78、6.37,P值均<0.05),以上3项指标免疫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E水平治疗前为16.32[4.34;38.65] kU/L,免疫治疗3年后为15.85[4.93;46.27] k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P>0.05);免疫治疗组患者血清中螨特异性IgG4治疗后为8387[ 7732;16 634]AU/L,较治疗前的486[ 319;1439] AU/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P<0.05).7.5%(3/40)的免疫治疗组患者在3年后出现了哮喘症状,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哮喘症状的发生率(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P<0.05).15.0% (6/40)的免疫治疗组患者在3年后出现了新的过敏原反应,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2,P<0.05).结论 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而言,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减少药物使用及降低特异性皮肤反应,升高血清中特异性IgG4水平,有效减少哮喘和新的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年期标准化皮下尘螨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0例经皮肤点刺、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诊断为螨过敏的AR患者,采用标准化特异性变应原剂量递增治疗方案完成3年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年后对鼻塞、鼻涕、鼻痒和喷嚏进行主观症状评分(0~3分),同时达到维持剂量后每4个月记录鼻腔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药物评分.观察剂量递增期和剂量维持期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免疫治疗前鼻塞、喷嚏、鼻涕和鼻痒等主观症状评分(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下同)分别为2[2;3]、2[2;3]、2[2;3]、2[1;2]分;完成3年免疫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为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8.310、-8.408、- 8.377、-8.287,P值均为0.000).免疫治疗前各种鼻部症状VAS评分及药物评分分别为8.00[7.00;8.85]、2.00[1.50;2.00]分,完成3年免疫治疗后分别为1.00[1.00;1.5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8.287、-8.248、P值均为0.000),并在维持剂量注射过程中保持稳定(F值分别为2.483、0.296,P值分别为0.086、0.744).64.47%(98例次)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在免疫治疗的剂量维持期;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结论 尘螨标准化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A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CD45RA及CD45RO的表达及其与AR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AR患者PBMC中CD45RA及CD45RO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①AR...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集群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应用标准化螨变应原集群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4例螨变应原导致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的剂量累加阶段采用集群注射方案,6周达到维持剂量,继续治疗1年.治疗期间通过鼻部症状总评分、药物用量评分、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导致的全身不良反应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在6周左右达到剂量维持阶段,缩短剂量累加阶段疗程60%以上的时间.经过1年集群免疫治疗后,鼻部症状总评分(5.43±1.31)和每日药物用量评分(0.44±0.12)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值均<0.01),总体生活质量和7个分项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值均<0.01).154例中共9例(26次)出现全身反应,全身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占注射例数的5.9%(9/154)和注射针数的0.75%(26/3464).其中Ⅰ级反应10次,Ⅱ级反应12次,Ⅲ级反应4次,无Ⅳ级不良反应.结论 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而言,集群免疫治疗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immunotherapy,SIT)前、后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黏膜和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变化.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对照组35例和SIT前、后AR患者30例鼻黏膜中ICAM-...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tis,AR)患者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1年前后外周血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水平、外周血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 cell receptor,TCR)Vγ和Vδ亚家族谱系以及TCR Vγ Ⅰ~Ⅲ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10例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1年有效的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治疗前后的血清sIgE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基因扫描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 Vγ Ⅰ~Ⅲ和Vδ 1 ~8亚家族谱系表达情况,分析T细胞的克隆性;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治疗前后TCR Vγ Ⅰ~Ⅲ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1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AR患者免疫治疗前血清sIgE平均((x-)±s,下同)为(22.89±9.60)kU/L,治疗后为(19.62±7.63)kU/L,sIgE水平不随症状的改善而下降(Z=1.051,P>0.05).TCR Vγ Ⅰ~Ⅲ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79、-0.516、-0.808,P值均>0.05),而治疗后则出现明显的下降,其中TCR Vγ Ⅰ、Ⅱ亚家族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04、-2.217,P值均<0.05).AR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中TCR Vδ 1~8亚家族谱系表达个数分别为(5.30±0.82)、(4.90±0.57)和(5.20±1.40)个亚家族,以TCR Vδ 1、2、3和6亚家族多见;其中TCR Vδ6亚家族在AR患者治疗前以及健康对照组以多克隆或双克隆增殖为主,少量寡克隆增殖(1/10),而治疗后则以寡克隆增殖为主(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结论 AR患者免疫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患者外周血TCRVγⅠ~Ⅲ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以及TCR Vγ和Vδ基因谱系分布和T细胞克隆性增殖情况存在差异;免疫治疗早期鼻炎症状的改善可能与sIgE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TCRγ δ T细胞有关,尤其是TCR Vδ 6 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集群免疫治疗和常规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80例屋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接受集群免疫治疗,每周就诊1次,每次就诊注射2~3次,6周后达到维持剂量.另一组接受常规免疫治疗,每周就诊1次,每次就诊注射1次,14周后达到维持剂量.达维持剂量后两组病例继续以维持剂量治疗1年,治疗期间通过症状评分、药物评分,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G4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接受集群免疫治疗的患者更早出现症状评分的改善和对症药物使用的减少(第6周),更早出现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G4的升高(第6周).在剂量递增阶段,集群免疫治疗组进行534次注射,有3例出现6次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6/534);常规免疫治疗组591次注射,共3例出现5次全身反应,全身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85%(5/59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3,P>0.05).结论 对治疗变应性鼻炎而言,集群免疫治疗与常规免疫治疗相比,可以更早地实现症状的改善和药物使用的减少,且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是由于Thl/Th2失衡引起的。近年来研究表明Thl7与调节性T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时Th2反应占优势。研究还表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是降低的,且在进行免疫治疗后,其外周血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细胞表达较之前增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治疗组30例和药物治疗组30例.通过症状评分、药物评分、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分级评价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经过1年治疗后,免疫治疗组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与药物治疗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免疫治疗组患者的鼻炎相关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所有免疫治疗病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标准化螨变应原免疫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疫苗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变应性鼻炎1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比较97例粉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接受1年免疫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评价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疗效;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1年后,97例患者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有效率79.4%;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5例(5.15%)出现局部不良反应,5例(5.15%)轻微全身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化变应原免疫滴剂舌下含服是治疗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集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60例螨过敏变应性鼻炎(AR)患者分为集群免疫治疗组(n=30)和药物治疗组(n=30)。检测基线和治疗1年后受试者血清中总IgE、螨特异性IgE、特异性IgG4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h1、Th2、天然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 T细胞)和I型调节性T细胞(Tr1细胞,CD4^+IL-10^+IL-4^-T细胞)在CD4^+T细胞中百分比。结果经过1年治疗后,总IgE和螨特异性IgE水平未见明显改变,但免疫治疗组患者血清中螨特异性IgG4水平明显升高(P〈0.0001)。Th1、Th2型细胞和天然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ns),而Tr1细胞在免疫治疗1年后明显增高(P〈0.001)。结论特异性IgG4和Tr1细胞增高可作为产生免疫耐受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变应原类型及免疫治疗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纯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哮喘患者变应原阳性率及变应原免疫治疗情况,分析机体对变应原反应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单纯性变应性鼻炎和100例哮喘患者行皮肤点刺试验,根据变应原类型从中挑选各30名符合混合螨免疫治疗条件者进行变应原免疫治疗.标准化皮肤点刺液和脱敏制剂均由阿罗格公司提供.结果 单纯变应性鼻炎组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和摄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哮喘组,且主要吸入性变应原屋尘螨和粉尘螨的强阳性率亦明显低于哮喘组.变应原免疫治疗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机体对变应原的反应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对变应性鼻炎的早期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依从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248例AR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进行分析,并就其与年龄、性别、不同治疗方式以及引起中断治疗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总依从率为60.48%,其中皮下注射为92.19%,舌下含服为49.4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儿童组与成人组依从率,皮下注射分别为97.78%与78.95%,舌下含服分别为90.41%与22.52%,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中断原因,对治疗缺乏信心占64.29%,因工作、学习及事务繁忙等因素占25.51%。结论皮下注射患者依从率明显高于舌下含服患者,儿童患者依从率明显高于成人。医护人员指导不力、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自觉疗效不好是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变应性鼻炎(AR)小鼠模型,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和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在建立AR模型中的作用,并探讨小鼠鼻黏膜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变化。方法将40只6~8周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OVA组(A组)、SEB组(B组)、OVA+SEB组(C组)、生理盐水组(D组),建立小鼠AR模型。采用析因设计分析各组小鼠临床症状评分及Foxp3阳性细胞数。结果 A、B、C、D组症状评分分别为0.90±0.99、0.70±0.82、6.80±1.03、0.60±0.70,C组造模成功,OVA与SEB交互效应,P〈0.01;与其他三组相比,C组Foxp3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OVA、SEB交互效应,P〈0.01。结论只有SEB和OVA协同作用后可致小鼠AR,即SEB可以提高机体对OVA的易感性,发挥免疫佐剂的作用;小鼠鼻黏膜中Treg水平下降,不能有效抑制鼻Th2细胞反应,可能是AR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Alutard(R))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对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伴轻-中度哮喘患者37例,进行SIT3年.SIT采用以浓度、剂量逐渐递增的皮下注射方法,从100SQ-U 0.2 ml/次/周的初始量至100 000 SQ-U1.0ml/次/6周的维持剂量.应用UniCAP system免疫荧光法和瑞氏染色法分别测定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lgE)、总IgE(total IgE,tlgE)、IgG、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和外周血嗜酸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j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年后上述各种参数、肺功能指标、症状评分和皮肤反应指数(skin index,SI)的变化.结果 经过3年SIT后,患者血清ECP水平和血Eos计数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SIT后IL-4和IL-5降至正常水平,而IgG和IFN-γ分泌增加;血清tlgE水平降至正常,slgE有所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临床完全控制率64.86%,良好控制率35.14%;所有患者肺功能指标和症状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62.12%的患者不用任何药物,78.4%的患者SI明显降低.3年SIT后无新的过敏症状的发生.结论 坚持长期SIT能明显缓解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抑制Eos的聚集,降低血清ECP水平,增强对变应原的耐受性,从而达到调节免疫细胞Th1和Th2分泌的平衡,以维持长期、稳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引起变应性鼻炎(AR)患者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方法 螨过敏AR患者50例,分为免疫治疗组30例和药物治疗组20例,设正常对照组20例.免疫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1年、2年采集血清标本.药物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集血清标本;正常对照组入组后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