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对吲达帕胺和钙通道阻滞剂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比较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吲达帕胺组、非洛地平组、硝苯地平组),各45例。吲达帕胺组患者口服吲达帕胺2.5 mg/d,非洛地平组患者口服非洛地平10 mg/d,硝苯地平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20 mg/d。疗程为8周,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压谷峰比、心率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结果表明3种降压药物在降压效益上无显著差异,总有效率基本持平,但非洛地平组和硝苯地平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吲达帕胺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且具有安全可靠,疗效持久平稳,经济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 (IFG)诊断点从 6.1mmol/L下调至 5 .6mmol/L的合理性。方法对1986年入选的 468名非糖尿病人群〔3 41例正常糖耐量 (NGT) ,12 7例糖耐量受损 (IGT)〕在 1988年 ,1990年和 1992年分别进行OGTT复查 ,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 2h血糖 (2hPG)。以COX模型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结果  (1) 10 9例 6年后发生糖尿病。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影响后发现FPG与 2型糖尿病发病显著相关 (P =0 .0 0 0 1)。基线FPG 5 .6~ 6.0mmol/L组糖尿病发病危险性比FPG <5 .6mmol/L组已显著增加 ,RR为 3 .3 (95 %CI 2 .0~ 5 .3 ,P =0 .0 0 0 1)。 (2 )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是 5 .6mmol/L ,以FPG 5 .6mmol/L为诊断点IFG预报糖尿病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45 .0 % ,92 .8%和 65 .3 %。 (3 )NGT个体中COX成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后显示 ,FPG分组 (5 .0~ 6.0mmol/L与 <5 .0mmol/L)与糖调节受损 (IGR ,包括IFG或IGT)发生显著正相关 (P =0 .0 0 7)。ROC曲线显示 ,FPG预测糖耐量恶化而进展为DM或IGR的最佳阈值为 5 .3mmol/L。结论  (1)本组非糖尿病人群中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为 5 .6mmol/L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吲达帕胺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将两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肾功能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BUN、Scr、mAl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厄贝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用药方案取得的疗效确切,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良好,肾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蒙恩绩 《内科》2007,2(4):561-562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治疗Ⅰ、Ⅱ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治疗Ⅰ、Ⅱ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8例,吲达帕胺2.5mg/d,每日清晨8时服药,总疗程8周。结果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65.79%,血压由治疗前的(162.21±10.36)/(79.76±4.68)mmHg降至(138.03±11.87)/(74.16±4.52)mmHg,心率由(78.34±6.68)次/min降至(75.24±4.73)次/min,血钾由(4.37±0.27)mmol/L降至(4.23±0.26)mmol/L,其他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吲达帕胺2.5mg/d8周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但必须注意对血电解质等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的降血压作用、不良反应、对代谢的影响及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合用的疗效.方法按1999年WHO标准选取原发高血压病例,分为吲达帕胺组(66例,吲达帕胺2.5 mg,每日一次)与吲达帕胺+培垛普利组(33例吲达帕胺2.5 mg/d+培垛普利4 mg/d).由固定医生每周随访一次,测坐位血压,并于冲洗期末和降压治疗2周后测动态血压,冲洗期末及治疗4周后检查空腹血糖、血脂、血钾及尿白蛋白排泄量.结果吲达帕胺组服药后4周、8周、12周,总有效率分别达72.7%、77.3%和81.8%,降压的T/P比在60%以上,对糖代谢、脂代谢和血钾无明显影响,尿白蛋白排泄量减少(P<0.01).吲达帕胺+培垛普利组治疗4、8周后,总有效率分别达72.7%、 84.8%.仅个别病人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吲达帕胺对高血压患者单药降压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对糖代谢、脂代谢和血钾无明显影响,并能减少尿白蛋白排泄量.与ACEI合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0号)与吲达帕胺治疗高危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整群随机、活性药对照、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入选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全国10个地区13家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随访2年。观察降压0号(1片/d)与吲达帕胺(2.5mg/d)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入选不同区域高血压患者4062例,降压0号组2324例,吲达帕胺组1738例。治疗2年后,降压0号组和吲达帕胺组收缩压明显降低,但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2±17.2)比(29.1±19.6)mm Hg,P=0.053];降压0号组的血压达标率(140/90mm Hg)高于吲达帕胺组(62.6%比56.6%,P0.05)。随访2年,降压0号组新发低血钾(1.8%比3.5%)、血肌酐增加(49.5%比61.1%)和尿酸增高(50.2%比57.2%)的比例低于吲达帕胺组(均P0.05);降压0号组药物相关或可能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吲达帕胺组(2.45%比3.22%,P=0.046)。两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38%和0.46%。结论降压0号和吲达帕胺治疗高危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安全有效,适宜在基层长期应用,降压0号有更低的低血钾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口服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896,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受的6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及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及血浆内皮素-1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使用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加用吲达帕胺。3个月后,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降低血压以及改善内皮素-1方面显著较好(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无显著变化。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以依那普利为基础治疗方案,对患者加用吲达帕胺,临床效果显著,不但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率,还能够减缓甚至逆转左心肥厚现象,提升患者心肌功能安全性强,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内分泌科室联合检测HbA1c与FPG筛查高血糖的最佳方法. 方法 选取心内科和骨科新入院,且随机血糖≥7.0 mmol/L或FPG≥5.0mmol/L的非糖尿病患者,检测FPG、HbA1c、糖化血清蛋白(GA),评估患者糖代谢状态. 结果 (1)心内科IGR、糖尿病和糖耐量正常(NGT)者分别为185例、178例、163名,骨科分别为116例、130例、107名.(2)75 g OGTT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以FPG为诊断糖尿病切点,心内科为5.81 mmol/L,骨科为6.24 mmol/L;以HbA1 c为诊断切点,心内科为6.15%,骨科为5.75%;以GA为诊断切点,心内科为254.50μmol/L,骨科为250.89μmol/L.(3)FPG和HbA1c联合诊断价值与75 g OGTT比较有效性更高[曲线下面积(AUC>0.8)]. 结论 HbA1c与FPG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高血糖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发病24 h内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 338例。测量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检测患者的FPG、餐后2 h血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糖化血红蛋白(HbA1c)、FPG、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尿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根据患者入院FPG水平分为3组:血糖正常组(FPG<6.1 mmol/L, 且无糖尿病病史, 1 507例), FPG受损组(6.1 mmol/L≤FPG<7.0 mmol/L, 1 002例), 糖尿病组(FPG≥7.0 mmol/L或既往有糖尿病病史, 829例)。根据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  相似文献   

12.
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别予口服伊贝沙坦和吲达帕胺治疗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和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发现,治疗前所有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与血清hsCRP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6、0.093和0.237,P均<0.05。伊贝沙坦组和吲达帕胺组治疗后血压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21±0.41)和(1.50±0.56)m g/L,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伊贝沙坦能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这种作用部分不依赖于其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吲达帕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降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92,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以起到降压和改善各项临床指标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口服氯沙坦50mg,1次/d,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吲达帕胺2.5mg,1次/d;治疗12周,观察血压、血尿酸、血肌酐和血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降血尿酸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吲达帕胺具有良好的降压、降血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已经使用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个临床研究中心的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44.4%的病例以往使用一种口服降糖药,55.6%的病例以往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平均HbA1C(8.60 ±0.67)%.试验为多中心、单组、开放性研究,由筛选期、剂量调整期和剂量维持期组成,根据瑞格列奈治疗剂量将治疗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3组.观察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0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与基线数据比较,使用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后,总体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水平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0.96±0.88)%、(1.75±2.03)mmol/L、(2.89 ± 3.67)mmol/L(均P<0.01).不同剂量级各组HbA1C、FPG、PPG下降情况分别为:剂量Ⅰ级(1.39±0.79)%、(1.49 ±1.53)mmol/L、(3.35 ±3.21)mmol/L;剂量Ⅱ级(0.97 ±0.92)%、(1.80 ±2.35)mmol/L、(2.58 ±4.71)mmol/L;剂量Ⅲ级(0.76 ± 0.86)%、(1.87±2.10)mmol/L、(2.90±3.36)mmol/L.试验期间共发生轻度和重度低血糖事件各1例,其余均仅有症状表现.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治疗结束后患者体重略有下降.结论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降低使用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FPG、PPG水平,有利于帮助和促进患者实现HbA1C达标  相似文献   

16.
吲达帕胺致双下肢疼痛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2岁,患高血压病20余年,糖尿病8年,冠心病7年,长期口服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合心爽、肠溶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卡托普利等药物,病情控制平稳。近半月来因劳累诱发血压波动,高时达180/100mmHg(1mmHg=0.133kPa),并伴双下肢水肿。查体:血压160/100mmHg,双肺(-)。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62次/分,无杂音。肝未触及,双下肢皮温正常,轻度指凹性水肿。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心室肥厚劳损。化验:血尿酸0.42mmol/L(正常0.15~0.42mmol/L),血钾、钠、氯、肌酐、尿素氮、血糖、血脂等均正常。尿常规(-)。在原基础上加服吲达帕胺(…  相似文献   

17.
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吲达帕胺(indapamide)是90年代提倡使用的降压药物。它具有降压效果肯定、作用维持时间长、副作用轻等优点。我们采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期患者30例,并与单服硝苯地平(nifedipine)组30例进行对照观察,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我院1996年6月~1998年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5~72岁,病史3~25年。均符合WHO高血压病期的诊断标准。部分病例已接受复方降压片、卡托普利、氨酰心安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前停用药物2周以上。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它心肾疾患。60例随机分成吲达帕胺组(A组)和硝苯地平组(B…  相似文献   

18.
20051904 阿米洛利或吲达帕胺对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影响/ 吴小庆…∥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13(6).-342~345 3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成阿米洛利组及吲达帕胺组各15例,以自身前后对照,每2周为1个阶段。第1阶段为对照期,服地高辛0.25mg,qd;第2、3阶段分别加用阿米洛利5、10mg,qd;吲达帕胺2.5、5 mg,qd,分别于每一阶段的d 7、14血清地高辛浓度。结果:联用阿米洛利后第  相似文献   

19.
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的超声改变和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干预作用并观察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方法: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5mg/d,服用1周,无效者在第2周开始将依那普利加大剂量至10~15mg/d,患者出院后,每1周门诊随访1次,共6个月;对照组给予吲达帕胺2.5mg/d,随访同上。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记录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并观察生化指标的改变,服药6个月后复查12导联同步ECG及心脏彩超。结果:(1)治疗后两组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但无显著差异(P〉0.05);(2)治疗6个月后,①窦性心律时,吲达帕胺组治疗前后Pmax,Pd无显著性差异(P〉0.05);依那普利组则Pmax,Pd均显著降低(P〈0.05);②LAD:吲达帕胺组较治疗前明显扩大(P〈0.05),而依那普利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3)在随访的6个月中,依那普利组平均每例房颤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吲达帕胺组(6.1±2.5)次∶(7.6±2.8)次,P〈0.05;平均每次房颤发作的时间(min)明显短于吲达帕胺组(146.8±39.4)min∶(197.2±43.7)min,P〈0.05。结论:依那普利治疗房颤优于吲达帕胺,其可能机制为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改善心房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吲达帕胺对中青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疗效以及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缬沙坦,另一组服用吲达帕胺,观察治疗8周前后血压及性功能变化.结果缬沙坦和吲达帕胺均能显著降压(P<0.01).缬沙坦治疗后明显增加了勃起功能指数(17.7±4.6 vs14±5.6,P<0.01)和每周性交次数(3.2±1.2次/周vs2.2±1.1次/周),两者差异显著(P<0.01);而吲达帕胺治疗前后患者性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能显著改善男性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