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抑制了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有较强的抗血小板作用。现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证据,对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据最近的Neurosurgery,报道,对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nPA)溶栓和球囊血管成形术机械溶栓无效的大血管闭塞和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能够增强其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脑血栓形成是在颈部大血管和脑内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发生的,当斑块破裂时,损伤的血管内膜激活血小板,血小板、血管内皮下组织和血液中多种成分结合形成血栓,由此可见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各种诱导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通路不同。但是,所有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因素均依赖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Ⅱb/Ⅲa)的活化,活化的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血小板膜GPⅡb/Ⅲa基因发生变异时,有可能改变血小板膜GPⅡb/Ⅲa结构和表达水平,进而影响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影响血栓形成。本文将对GPⅡb/…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有特异、高效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很有潜力。有一些类别在临床试验评价阶段取得了积极结果,其中C7E3已被联邦食品药品管理署批准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念了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及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形成在急性冠状动脉血管闭塞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新一代的强力抗血小板制剂———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此类药物在临床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房颤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含量明显增加,提示血小板激活是其发生血栓栓塞的因素之一.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对于评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指导抗凝及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栓形成在急性冠状动脉血管闭塞中起关键作用。而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的靶点即是各种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途径。现就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糖蛋白 b/ 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冠心病的 PCI治疗可以引起强烈的血小板活化 ,而血小板糖蛋白 b/ a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滞血小板活化的“最后共同途径”,因而可以减少PCI术后血栓引起的并发症。迄今 ,已有多个大规模的试验研究血小板糖蛋白 b/ 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心肌梗死 PCI治疗中的应用 ,其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0.
正血小板的黏附、活化和聚集与血栓事件形成直接相关,而血栓事件形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键。目前,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拮抗血小板膜受体如二磷酸腺苷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冠脉综合症(acuteischemiccoronarysyndrome;AI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和冠状动脉重建术后缺血性并发症,是一组严重的临床症候群,是发达国家死亡的主要原因。AICS主要发病机制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动脉...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途径,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明显改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成功率。拟对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阻断血小板凝集的最后共同通路,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功能,可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本文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抗血小板治疗是严重心肌缺血(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治疗原则之一,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抗血小板药物,其通过与Ⅱb/Ⅲ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替罗非班是近年来开发的血小板受体拮抗剂,属非多肽类;临床中常用的还有Abciximab、Lamifiban、Eptifibatide等。现将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首先在血管壁损伤部位黏附、激活,随后通过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使相邻的血小板连在一起,这是血小板聚集的共同最后通路。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被认为是目前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杂志》1998,6(3):155-156
血小板参与血管内血栓形成过程,其主要作用有三:1)粘附在内皮受损的血管内壁;2)活化;3)聚集。抗血小板疗法的药物,也都从这3个方面来起着手。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虽然作用不太强,也不特异,但在临床已应用多年,卓有成效。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国产替罗非班组34例,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普通肝素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影响,并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结果用国产替罗非班组达到TIMI2~3级血流的患者为97.1%(33/34),达到3级血流的患者为91.2%(31/34);用普通肝素组达到2~3级血流的患者为76.7%(23/30),达到3级血流的患者为70.0%(21/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产替罗非班组的患者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特异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流再灌注及临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靶向超声造影剂,探讨其体外寻靶的作用。方法:将6-氨基肽与脂质体采用交连法合成GPⅡb/Ⅲa受体靶向微泡,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微血栓的黏附效应。体外实验分2组,将靶向微泡滴加于健康人新鲜血凝块上,光镜下观察微泡与血凝块的黏附情况。对照组采用普通造影剂。结果:体外实验:靶向微泡在血凝块外围形成凝聚带,并能延伸到血凝块内部,对照组均未见微泡与血凝块的结合。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特异性靶向微泡在体外对人新鲜血栓有趋附作用,且能特异结合。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通过占据GP Ⅱb/Ⅲa受体的结合位点,阻碍纤维蛋白原与其结合,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是迄今最强、最具应用价值的抗血小板药物。本文综述其在ACS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房颤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含量明显增加,提示血小板激活是其发生血栓栓塞的因素之一。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对于评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指导抗凝及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