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评价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4例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 ,前 5 0例的消融靶点为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的起源部位 ,消融终点为自发和诱发的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消失 (终点 1) ;后 2 4例的消融靶点为致心律失常性肺静脉的开口部 ,消融终点为该肺静脉的肺静脉电位消失 (终点 2 )。结果 共发现 111个异位灶 ,行76次消融术 ,有 5 8例 (78 4% )达到消融终点。随访 1~ 31(12 9± 6 6 )个月 ,2 3例 (31 1% )消融成功 ,可以无需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术中达到消融终点者的成功率为 39 7% (2 3例 / 5 8例 ) ,其中达终点 1者为 34 1% (15例 / 44例 ) ,达终点 2者为 5 7 1% (8例 / 14例 )。并发症 :无症状的单支肺静脉狭窄 5例(6 8% )、气胸 1例 (1 4% ) ,均发生于本组的前 30例中。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较为安全 ,但成功率尚待提高 ,目前可用于部分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而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是2种常见的伴随高发病率、死亡率和健康经济负担的心脏疾病。两者常常共存,心衰患者中房颤的患病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5%,Ⅱ~Ⅲ级10%~26%,Ⅳ级可达50%~([1])。虽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很多大型队列研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发生与维持机制研究的深入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逐步进入临床。为提高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 ,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作者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临床研究的充分证据,导管消融治疗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治疗相关指南中的推荐级别越来越高。文章从房颤导管消融的最新临床证据、消融策略和工具进展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对临床医务人员和读者有所普及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二者关系密切并可相互影响.近年来,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其在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也日益提高.现结合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阐述导管消融在不同条件下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导管消融能够有效地使药物治疗无效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对减少包括严重症状、脑卒中、起搏器需求、心力衰竭等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导管消融的方法也因房颤类型和医院的不同而异,虽然仍存在争议,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这些争议逐渐会被共识所替代。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是唯一有望根治房颤的疗法,但目前主流的肺静脉大环隔离术主要适于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的消融需要结合线性消融、碎裂电位消融,但难以实现透壁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有学者试图寻找新的机制理论来实现突破,转子学说应运而生但未得到检验。冷冻消融主要为不熟练的术者提供了简便的手段但只限于阵发性房颤。压力感知导管有望改善消融效果和安全性。分期或同期的内外科联合消融是值得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 )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特点 ,评估心脏起搏和导管射频消融进行心房 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结果。 方法  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年龄 (6 0 7± 6 8)岁 ,5例有黑、 1例有晕厥发作史 ,病史 1~ 2 0 (7 6±6 0 )年。全部病例完成各项临床常规检查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作心房 肺 (或上腔 )静脉电隔离治疗。 结果  8例患者中 ,房颤每天均有发作的 5例 ,每周发作数次的 3例 ,有 4例植入心脏起搏器后不能控制发作。动态心电图示房颤终止后的平均窦性停搏时间为 (5 0± 1 9)s。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与房颤相关的靶静脉为上腔静脉 2例 ,左上肺静脉 3例 ,有 3例未能确定起源点。作射频消融电隔离大静脉共 2 2根 ,平均随访 (2 78±15 9)d ,无房颤发作 6例 (75 % ) ,2例复发病例行第 2次电隔离后分别随访 2个月和 2 5个月 ,均再无房颤发生。其中未植入起搏器的 4例多次动态心电图复查无窦性停搏发生 ,2 4h总心率均在正常范围。 结论 部分阵发性房颤伴病窦综合征的患者 ,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大静脉能够完全消除房颤的发作 ,窦房结功能可以恢复 ,这一现象说明部分慢 快综合征患者的病窦综合征表现可能是继发性和可逆性的  相似文献   

9.
导管射频右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报道导管射频右房双线性消融临床试验性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结果。10例特发性房颤的患者接受治疗 ,用 8mm大头电极温控导管完成下腔静脉口至三尖瓣口的线性消融 ,用连续 4个大头电极的温控导管完成从下腔静脉口经界嵴至上腔静脉口的线性消融。术中及术后无 1例发生并发症 ,术后恢复过程无异于一般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 1~ 10月 ,其中 6例无房颤发作、2例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此 8例中 ,6例在术中诱发房颤时房颤是由 b型心房扑动转变而来。另 2例房颤发作次数无明显变化。初步结果表明 :导管射频右房双线性消融对 b型心房扑动启动的阵发性房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仍需积累更多病例和做更长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环状电极 (Lasso电极 )标测指导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与结果  2 0 0 1年 5~ 12月 ,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 8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47 8± 14 9)岁 ,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在Lasso电极指导下标测肺静脉 ,以确定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起源处。确定房性早搏的消融靶点后 ,在有房性早搏或冠状窦远端起搏或右心耳起搏下寻找优势肺静脉电位 (PVP)放电消融 ,或肺静脉口环状消融。消融终点设定为 :①肺静脉电位振幅明显减低或消失 ;②肺静脉自律性电位与心房电活动无关 ;③诱发房颤的房早消失。结果成功隔离 2 6条肺静脉 ;其中左上肺静脉 12条 ,右上肺静脉 8条 ,左下肺静脉 5条 ,右下肺静脉1条。有 2例仅消融 1条肺静脉 ,均为左上肺静脉 ;8例消融2条肺静脉 ,消融 3条与 4条肺静脉者各 1例。术程 (196 4±6 5 8)min ,X线曝光时间 (5 2 0± 14 4 )min。术后随访 2~ 8个月 ,有 1例频发房早发生 ,经口服胺碘酮后房早消失 ;4例有房颤短阵发作 ,其中 3例接受口服药物 (2例服用胺碘酮 ,1例服用索他洛尔 ) ,1例植入有抗房颤程序的DDDR起搏器 ,能够有效抑制房颤发作。术中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发现 6例有轻度肺静脉狭窄 ,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远期的成功率、抗凝或抗栓治疗和栓塞事件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连续住院的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并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在环状标测电极(Lasso)引导下进行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术后通过24 h的Holter、体表心电图、话和书信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房颤复发、抗凝或抗栓治疗和栓塞事件、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成功随访97例,失访9例.随访病例中,男性65例,年龄(54.8±11.2)岁.平均随访(60.7±11.8)个月,3例因恶性肿瘤死亡.其余94例中,68例(72.3%)维持窦律(窦律组),26例(27.7%)房颤复发(复发组),其中8例(8.5%)为晚期复发.窦律组56例(82.4%)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没有发生栓寒事件.复发组中仅1例华法林抗凝,11例服用阿司匹林,其中2例发生脑栓塞;其余14例(53.8%)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1例发生脑栓塞.复发组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窦律组(P<0.01).窦律组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比率明显高于复发组(80.9%比56.0%,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有较高远期成功率,远期复发率低;房颤根治者远期可以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且明显减少栓塞风险,并通过减少该类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窦房结功能障碍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心电图记录判断房颤复发率与起搏器程控记录模式转换事件判断房颤复发率有无差别.方法 所有患者因阵发性房颤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因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导管消融前后植入双腔起搏器治疗.消融术后3个月随访开始记录房颤发作情况.分别通过传统记录方式(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和起搏器程控记录(模式转换事件)判断房颤复发情况.结果 共40例(男28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6.00±9.37)岁,左心室射血分数0.52 ~0.73 (0.61±0.03),左心房内径31.00 ~38.00(34.00±6.56)mm,随访4.5~42.0(25.0±8.2)个月.随访结束时,38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房颤复发10例(25%);根据起搏器程控记录房颤复发16例(40%).结论 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导管消融术后根据心电图和起搏器腔内电图判断房颤的复发率有无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快慢综合征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心率的变化,探讨心房颤动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以及心房颤动治愈后窦房结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16例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终止后伴有窦性停搏[最长间歇(MRRI)>3 s]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CARTO系统指导下进行电隔离消融,术后1周及3个月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MRRI>2 s的次数(NP>2 s)、最慢心率(MIHR)、最快心率(MAHR)、平均心率(MEHR)以及患者临床症状,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行左心房肺静脉前庭+左心房后壁+二尖瓣峡部消融后治愈,2例行左心房消融后仍可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在上腔静脉补充电隔离后治愈。与术前MRRI(5.6±1.6)s、NP>2 s(152.5±67.3)次、MIHR(36.4±8.6)次/min、MAHR(91.4±18.7)次/min和MEHR(57.2±10.4)次/min相比,术后1周及3个月的MRRI[(2.4±1.3)s,(1.7±0.5)s]和NP>2 s[(32.7±11.5)次,(2.2±1.3)次]明显降低(均为P<0.05),MIHR[(45.3±11.3)次/min,(53.6±9.5)次/min]、MAHR[(103.2±14.5)次/min,(122.5±15.8)次/min]和MEHR[(66.5±8.6)次/min,(75.3±12.7)次/min]明显增加(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与1周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11例患者伴有头晕、黑矇等症状,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这些症状。结论快慢综合征心房颤动患者在心房颤动终止后而非发作前出现窦性停搏。心房颤动经射频消融治愈后,窦房结功能在术后3个月可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环肺静脉电极指引下的肺静脉前庭导管消融与单导管技术隔离肺静脉前庭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方法学和疗效的差异.方法 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共有13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分为环肺电极组54例和单导管消融组81例,行三维标测系统(CARTO)下房颤导管消融.行双侧肺静脉前庭隔离后,比较两组的安全性、时效性和临床效果.结果 环肺电极组肺静脉前庭隔离52例(96.3%),单导管消融组78例(96.3%),两组隔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操作时间上,单导管消融组明显快于环肺电极组[(76±41) min比(101±32) min,P<0.05].单导管消融组X线曝光时间明显少于环肺电极组[(12±6.1) min比(24±6.5) min,P<0.05].随访8个月,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成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环肺电极组43例(79.6%),单导管消融组67例(8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肺电极组有2例肺静脉缩窄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消融,单导管消融优于环肺静脉电极指引下导管消融,应用单导管技术定位缝隙实现肺静脉前庭的完全隔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方法 1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导管联合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其中17例(14.2%)合并典型房扑(房扑组,其余作为对照组),行三尖瓣环峡部消融,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终点为三尖瓣环峡部双向阻滞.房颤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后发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结果 房扑组房颤病程(9.8±10.7)年,长于对照组(5.9±6.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房扑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1~401(237±79)d,房扑组房颤复发率为47.1%,对照组房颤复发率为1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校正年龄、房颤病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直径等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消融术前合并房扑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3.52,95%可信区间1.32~9.34,P=0.012).结论 典型房扑可能增加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房颤导管消融前应对患者是否合并典型房扑进行认真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同时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对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7例老年房颤患者在长征医院接受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同时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及术后随访平均(7.7±4.9)月时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患者术后心悸、气短、头晕、胸痛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分别提高120%、104%、94%和25%(P均0.01);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P0.01)。与术前相比,7例患者术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11.6±2.3)mm∶(9.1±1.4)mm]、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Ts)[(17.1±5.1)mm∶(11.8±1.2)mm]、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11.0±2.1)mm∶(9.1±1.4)mm]、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Ts)[(16.3±1.9)mm∶(12.2±0.8)mm]显著减小(P均0.05)。3例植入房室全能型起搏器(DDD)的患者,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无明显变化。心室按需型起搏器。6名患者术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较术前显著增大[(30.0±6.4)mm∶(34.0±6.4)mm,P=0.01]。无起搏失灵、起搏电极脱位、囊袋感染及起搏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对于症状严重、药物疗效差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同时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能显著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14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连续1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方法包括点状消融(53例)、肺静脉开口部节段性消融(41例)和肺静脉开口部超声球囊消融(47例)3种。结果 总计1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主要并发症9例(6.4%),包括2例急性心包填塞、5例无症状的肺静脉狭窄(>50%直径)和2例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的发生均与高功率(30—50W,55—60℃)消融或在肺静脉深部放电有关。其它并发症包括肺静脉夹持导管2例、严重迷走神经反射3例、一过性ST段拾高2例、气胸1例。2例心包填塞均发生于本组的前21例中。结论 阵发性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心房穿孔和肺静脉狭窄,肺静脉造影、以低功率(20—30W,50℃)在肺静脉开口部消融以及术者是否已通过学习曲线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随访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伴长间歇的临床转归.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共入选18例(男12例,女6例)阵发性房颤伴发作终止时窦性停搏≥3 s的患者,年龄37~72(56.8±11.7)岁,病程2~276(69.6±71.3)个月.所有患者均有房颤终止时窦性停搏≥3 s的临床资料,平均长RR间期3.1~8.0(4.5±1.6)s,部分患者伴有黑矇、晕厥先兆或者晕厥症状.首次消融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肺静脉前庭隔离术达到肺静脉-左心房电学隔离;术后常规程序刺激诱发,若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或者非肺静脉触发灶,同时消融.术前,术后3d,1、3、6个月分别常规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 18例患者共进行了27次消融,8例1次手术成功,5例行2次手术,2例行3次手术,3例复发未再行手术治疗.首次消融术中,3例诱发典型心房扑动,同时行后位峡部消融,达到双向阻滞;3例术中出现显性去迷走[血压< 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0次/min].10例复发患者中,1例合并左心房后壁的局灶房颤,第3次消融时成功.平均随访(34.1±7.5)个月,术后2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3例房颤复发,其中1例为起搏器植入术后,1例房颤复发患者终止后有10.4 s的长间歇,植入单腔起搏器,另外1例房颤复发但无症状,未作特殊处理,临床密切随访.共12例完成6个月动态心电图随访的患者符合分析要求.术前反应迷走神经功能的HRV指标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高频(HF),低频(LF)/HF分别为(42.0±11.1)ms,(136.0±24.9)ms,12.5±3.9,1.32±0.26.术后随访发现其指标均下降并持续至少3个月,但在6个月时恢复.结论 房颤发作时能够抑制窦房结功能,导致长间歇;射频消融治疗祛除房颤这一原始因素后,窦房结功能常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食道调搏检查、了解阵发性房颤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到200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33例阵发性房颤病人食道心房调搏检查的结果。结果:2例因心率过快停止测试,余31例根据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可明确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6例(51.6%)窦房结功能低下8例(25.8%),隐匿性旁道1例(3.23%)。结论:食道心房调搏对临床病窦综合征诊断有较大作用,可作为不明原因阵发性房颤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