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来势凶猛 ,病情险恶。笔者根据姜春华教授“先证而治 ,截断扭转”之法则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12例 ,特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2 8~ 50岁 ;从发病到收治最短 3天 ,最长 5天 ;发病季节以冬春为主。2 诊断标准依据 1986年南京会议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标准进行分期分型。其中发热与少尿期重叠并见 5例 ,发热与低血压休克、少尿期三期重叠者 7例 ,收治时伴有上消化道大出血者 1例 ,伴 DIC者 1例。化验尿蛋白 ( )者 8例 ,( )者 4例 ,全部病例均有“三红”、…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90 年代以 前多数地区报导病死率高达 20—30%。90 年代后期由于治疗方法的改进,病死率已降至 10%左右,我院以中西两法治疗 186 例,治愈 180 例,死亡 6 例,病死率为 3.2%。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86 例,男性 138 例,女性占48 例。年龄最大 68 岁,最小 8 岁,以青壮年居多,18—55 岁计 167 例,占 89.7%。186 例中农民计 178例,占 95%。余 8 例分别为炊事员、工人、干部共占5%。186 例中发热期入院者 115 例。占 61.8%。低血压休克期入院者 35 例,占 18.8%。少尿期入院者 33 例,占 17.7%。多尿期入院者三例,占 1.7%。入院前的病程平均为 3.8 天,最长 10 天,最短一天。1.2 诊断标准:流行病学方面:流行季节、流行性出血热疫区者。临床有发热、出血、肾脏损害等表现。有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多尿、恢复等五期经过,或其中有 1—2 期较为明显者。病原学检查: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者。 以上四条有三条阳性者...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多见 ,我院自 1995年至2 0 0 0年用连翘双花饮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现取 70例病人进行观察 (将其分为两组 ) :治疗组 35例、对照组 35例 ,现将其效果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35例 ,其中男性 2 5例、女性 10例 ;年龄在 18~ 6 0岁。对照组也为 35例 ,其中男性 2 8例、女性 7例 ;年龄为 2 0~ 5 7岁。1 2 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具有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酒醉貌 ;眼球结膜、咽部及软腭充血 ;腋下前胸均可见出血点(点状、条状 ) ,肾区有叩痛 ,舌苔薄白或…  相似文献   

4.
郝玉巧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0):630-630
流行性出血热 ,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全身性、广泛性、小血管损害特别是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临床一般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5个阶段。笔者就其分期辨证施护 ,试析如下。1 发热期此期在临床上分为气分证及气血两燔证。病毒侵入机体 ,传入气分 ,正  相似文献   

5.
自 1 995年以来 ,我院对流行性出血热消化道出血者采用生大黄粉治疗 ,取得了一定疗效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选我院 1 995年 1 0月至 1 998年 1 0月收治的住院病人 ,均为临床确诊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诊断符合 1 998年全国出血热临床专题学术会制定的标准 ,出血热特异性抗体 ( IFAT)检测阳性 ,大便隐血 ~ 。入院不足 2 4小时死亡及年龄≥ 70岁者均未列入观察。1 .2 分组方法 :由住院处随机将 1 68例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 78例 ,男 66例 ,女 1 2例 ;年龄 1 6~ 30岁2 5例 ,31~ 49岁 45例 ,50~ 69岁 8例。对照组 90例 …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骨伤科常见多发病 ,是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为腰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 ,遇寒和劳累加重 ,病程日久可致下肢肌肉萎缩。笔者对近年来 4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辨证施护 ,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4 0例中 ,男性 2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2 0~30岁者 5例 ,31~ 5 0岁者 2 6例 ,5 0岁以上者 9例 ;病程最短者 10余天 ,最长 8年 ,平均 2年。2 辨证施护2 1 一般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 ,一般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慎起居、贯彻于治疗和护理全过程。始终卧硬板床 ,以减轻疼痛 ,缓解肌肉痉挛 ,发病三周之内绝对…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发热期、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3年中我院共收治了8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患者入院时往往发热期已过,而休克期常越期而过,临床表现不是非常的明显。人们往往重视少尿期的观察及护理而对多尿期却放松了警惕,导致了并发症的发生,故加强多尿期的治疗与护理同样重要。1 临床资料8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男51例,女33例,年龄12~55岁,平均32岁,多尿期持续7~13天,尿量2000~7400mL/天。结果:治愈82例,转上级医院2例。并发症:低血钾症4例,低血钠症3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2 护理体会2.1 准确记录出入量…  相似文献   

8.
白虎汤为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4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丽芝 《河北中医》2003,25(8):599-600
流行性出血热以发热、出血、低血压、急性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 ,是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 ,临床以青壮年居多。 1 9990 8~ 2 0 0 1 1 2 ,笔者以白虎汤为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47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7例 ,男 3 6例 ,女 1 1例 ;年龄 1 2~ 2 0岁 6例 ,2 0~ 40岁 41例 ;病程最短 1日 ,最长 1 3日。所有病例均符合 1 987年卫防字 4号文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 。其中出现肾损害 3 6例 ,心肌损害 2 3例 ,肝脏损害 2 5例 ,低血压 3 2例。血小板 (3 0~ 5 0 )×…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及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为4~45天,一般为1~2周。200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758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5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男性690例,女性68例,年龄4~82岁。住院时间2~31天,发病季节为春秋两季。轻型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辨证施护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少珊 《河北中医》2001,23(10):781-782
上消化道出血属祖国医学的血证范畴。大多为脾虚不能统摄或湿热下注大肠损伤血络所致。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症。 1993~ 2 0 0 0年 ,我科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 10 6例 ,经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辨证施护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不同证型的辨证施护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6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 87例 ,女 19例 ;<2 0岁 6例 ,2 0~ 4 0岁 5 5例 ,4 0~ 60岁 2 9例 ,>60岁 16例 ,年龄最大 83岁 ,最小 11岁 ;出血量 4 0 0~ 15 0 0ml。辨证分型 :脾胃虚寒型 5 4例 ,胃热型 2 2例 ,肝胃郁热型 2 2例 ,气滞血瘀型 8例。2 一般护理病室保…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三大特征。目前尚无治疗本病的中医治疗方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33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中的某些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所引起的肾损害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2 0例 ,采取血液透析为主的综合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 1 4例 ,女 6例 ;年龄 1 9~ 60岁 ,平均 3 0 .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发热伴头痛、眼眶痛、腰痛 ;球结膜、面额及上胸部充血 ;发热患者早期出现蛋白尿、血小板减少 ,血白细胞升高 ;出血热抗体阳性。按卫生部1 987年卫防字 4号文件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13.
发热的病因较复杂 ,对病因不明者 ,除病情严重外 ,一般尽量不用抗生素、激素及退热药 ,以免造成症状不典型延误治疗。中医有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 2大类 ,现将中医对发热的辨证论治和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1999— 2 0 0 2年共收治持续发热患者 4 7例 ,男 18例 ,女 2 9例 ;年龄 19~ 4 3岁 ;病程 3~ 36d ;体温持续 38.5~ 39.2℃。经中医辨证论治和辨证施护 ,患者均康复出院。2 辨证论治和辨证施护2 1 外感发热 是指人体感受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之邪所致的一些疾病 ,以发热为常见症状。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4.
3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嗜睡、头痛、抽搐、昏迷为主要证候特点 ,常流行于夏秋季 ,以 10岁以下小儿多见。属于中医的“暑温”范畴。我院儿科自1994年 7月~ 1997年 10月共收治乙脑患儿 30例 ,运用辨证施护方法 ,配合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中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最大 9岁 ,最小 2岁 ;病程最长 4 0天 ,最短 16天 ,平均 2 8天 ;按中医辨证分型 :邪在卫气型 10例 ,邪入气营型 18例 ,邪在营血型 2例。2 辨证分型施护2 .1 邪在卫气型。主证 :发热、…  相似文献   

15.
<正> 1979—1981年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中,遇有热入血室者8例。其中7例为正值月经期,1例为孕妇早产后,出现热入血室证。一般资料年龄:16—20岁4例,21—40岁3例,46岁1例。体温36.9—39℃者3例,39.1℃以上者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球结膜充血水肿及胸腋部出血点。尿蛋白(+++)2例,(++++)6例。血小板3—5万者6例,6—7万者1例,10万者1例。出血热分期分度及诊断按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标准,在发热期入院者1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虫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骤起发热、休克、出血和肾脏损害等为特征,按病情发展,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两组病例...  相似文献   

17.
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具有发病急、传变快、病情危笃、死亡率高的特点 ,目前尚缺乏特殊治疗方法。1 993~ 1 998年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重型流行性出血热 40例 ,与单纯西药组 2 0例相比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二组 60例患者均按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1 992年版“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确诊。结合组 40例 :男 2 9例 ,女 1 1例 ;年龄 2 0岁以上 3例 ,2 1~ 40岁 3 0例 ,40岁以上 7例 ;发热与休克二期重叠1 6例 ,发热、休克、少尿三期重叠 2 4例。对照组 2 0例 :男 1 5例 ,女 5例 ;年龄 2 0岁以下 4例 ,2 1~ 40岁 9例 ,40岁以上 6…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虫媒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骤起发热,休克、出血和肾脏损害等为特征,按病情发展,一般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迄今尚无特效疗法。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疗...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本病多见于儿童 ,好发于夏秋季。我院自 1 996年 7月—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 3 8例 ,笔者根据发病期的不同临床特点 ,进行细致观察 ,对症治疗 ,精心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本组 3 8例 ,男 2 2例 ,女 1 6例 ;年龄最小 1 .5岁 ,最大 1 2岁 ,其中 3~ 7岁者 3 0例。1 2 临床分型 :极重型 2例 ,占 5 % ,表现为昏迷、惊厥不止、脑疝、循环衰竭 ;重型 1 8例占 47.4% ,体温 >40℃ ;…  相似文献   

20.
<正>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由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休克、出血、肾功能不全为主要特征。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治疗出血热,临床观察中发现,蓄血与休克、急性肾衰关系密切。临床资料低血压休克期患者12例,其中危重型5例、重型5例、中型2例。低血压2例(收缩压低于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