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足月新生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因子(TIMP)-1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别测定30例颅内出血患儿在生后1 d内,3、7、15天血清MMP-9、TIMP-1水平及其两者比值,并与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颅内出血足月新生儿血清MMP-9、TIMP-1及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出生后3 d内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最高,7 d后开始下降,随病情恢复其水平缓慢下降,15 d部分患儿恢复正常,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中、大量出血患儿血清MMP-9、TIMP-1及MMP-9/TIMP-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内出血足月新生儿血清MMP-9、TIMP-1及MMP-9/TIMP-1水平均明显增高,可作为判定病情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出血足月新生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因子(TIMP).1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别测定30例颅内出血患儿在生后1d内,3、7、15天血清MMP-9、TIMP-1水平及其两者比值,并与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颅内出血足月新生儿血清MMP-9、TIMP-1及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出生后3 d内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最高,7 d后开始下降,随病情恢复其水平缓慢下降,15 d部分患儿恢复正常,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中、大量出血患儿血清MMP-9、TIMP-1及MMP-9/TIMP-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颅内出血足月新生儿血清MMP-9、TIMP-1及MMP-9/TIMP-1水平均明显增高,可作为判定病情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患儿血清MMP-9与TIMP-1质量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特异性组织抑制剂1(TIMP-1)质量浓度的变化在预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风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为2003~2004年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与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的KD患儿32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前后各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1次,同时抽取20名正常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ELISA双抗体法测定血清MMP-9与TIMP-1质量浓度。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冠状动脉病变。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血清MMP-9、TIMP-1质量浓度及MMP-9/TIMP-1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显著增高(P<0.01);IVIG干预前CAL组患儿血清MMP-9质量浓度及血清MMP-9/TIMP-1显著地高于非CAL组患儿(P<0.01);IVIG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血清MMP-9质量浓度与MMP-9/TIMP-1显著降低(P<0.01);IVIG干预后CAL组患儿血清MMP-9质量浓度及血清MMP-9/TIMP-1仍显著高于非CAL组患儿(P<0.05),而后者MMP-9/TIMP-1基本降至正常儿童水平;观察组患儿血清TIMP-1质量浓度在IVIG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MMP-9与TIMP-1可作为KD合并CAL的一种关联因素,动态监测血清MMP-9质量浓度和(或)MMP-9/TIMP-1比值对预测KD并发CAL具有较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患儿心室重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0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20例EFE患儿(EFE组),同期选择门诊26例健康体检婴幼儿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预后将EFE患儿分组,死亡及病情无缓解者为危重组(n=5),病情缓解者为普通组(n=15).采用ELISA法测量各组血清MMP-9及TIMP-1水平.应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FE组和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2.27) kg vs (10.03±1.92) kg,P<0.01].EFE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568.1±349.2) μg·L-1 vs (446.4±239.8) μg·L-1]、TIMP-1[(342.6±114.2) μg·L-1 vs (313.3±60.5) μg·L-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1.8±1.3) vs (1.5±0.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健康对照组、普通组和危重组MMP-9[(446.40±239.80) μg·L-1 vs (552.11±404.12) μg·L-1 vs (559.59±205.35) μg·L-1]、TIMP-1[(313.30±60.50) μg·L-1 vs (323.30±118.37) μg·L-1 vs (381.87±121.06) μg·L-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1.5±0.8) vs (1.9±1.5) vs (1.5±0.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MMP-9/TIMP-1在EFE心室重构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表达水平及其变化。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1例,按治疗前肺动脉收缩压(SPAP)分为4组:非肺动脉高压(PH)组16例(SPAP<30mmHg),轻PH组21例(30mmHg≤SPAP<40mmHg),中PH组21例(40mmHg≤SPAP<70mmHg)和重PH组23例(SPAP≥70mmHg)。其中19例接受前列腺素E1(PGE1)治疗,24例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为21例为同龄正常体检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2、MMP-9和TIMP-1含量,计算MMP-2/TIMP-1、MMP-9/TIMP-1。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先心病各组MMP-2均显著增高;在各PH组MMP-9、TIMP-1均显著增高;在非PH、轻PH、中PH组MMP-2/TIMP-1均显著增高;在轻PH、中PH组MMP-9/TIMP-1显著增高。19例经PEG1治疗14d后,MMP-2、MMP-9和TIMP-1均显著下降。24例在手术治疗1周后,MMP-2、MMP-9、TIMP-1和MMP-2/TIMP-1均显著降低。结论(1)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血清存在MMP-2、MMP-9的显著增高,MMP-2、MMP-9可能协同参与肺血管重构,MMP-2对触发肺血管重构可能起着更积极的作用;(2)PGE1可有效降低先心病血清MMP-2、MMP-9和TIMP-1,这可能是PGE1逆转肺血管重构的机制之一;(3)介入封堵术和外科手术均可有效降低轻、中PH患儿血清MMP-2、MMP-9、TIMP-1和MMP-2/TIMP-1,其机制在于这两手术都阻断了先心病异常的血流动力学这一肺血管重构的始动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急性期外周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婴幼儿重症肺炎20例(重症肺炎组)和同期在本院呼吸病区住院的婴幼儿轻症肺炎25例(轻症肺炎组),依据病原学分为病毒性肺炎组(24例)和非病毒性肺炎组(21例),2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中MMP-9和TIMP-1水平,并行潮气肺功能检查.结果 所有肺炎患儿血清MMP-9、TIMP-1和MMP-9/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肺炎组高于轻症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高于非病毒性肺炎组(均P<0.05);重症肺炎组和轻症肺炎组患儿恢复期肺功能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TEF/V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重症肺炎组明显低于轻症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低于非病毒性肺炎组(均P<0.05);但患儿潮气量(VT/kg)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清中MMP-9水平及MMP-9/TIMP-1比值与肺功能TPTEF/TE、VPTEF/VE均呈负相关(r1=-0.459、-0.376;r2=-0.413、-0.327;均P<0.05).结论 急性期血清中MMP-9及 MMP-9/TIMP-1与婴幼儿肺炎严重程度和恢复期肺功能损伤有关,在病毒性肺炎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例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MMP-9及TIMP-1的含量,并设置无热、发热对照组;同时检测KD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MMP-9血清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合并冠脉损害(CAL)者尤甚,治疗后降至正常;MMP-9的升高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呈正相关;KD患儿无论是否合并CAL,其急性期TIMP-1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虽有所下降,仍较对照组高;MMP-9/TIMP-1比值在KD组急性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无热对照组降低,与发热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P-9作为一种损害因素参与了川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TIMP-1可抑制其作用;MMP-9的水平可反映KD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将81例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按治疗前肺动脉收缩压(SPAP)分为4组:非PH组16例(SPAP<4.0 kPa)、轻度PH组21例(4.0 kPa≤SPAP<5.33 kPa)、中度PH组21例(5.33 kPa≤SPAP<9.33 kPa)、重度PH组23例(SPAP≥9.33 kPa).中、重度PH组19例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轻、中度24例接受手术治疗.选21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用ELISA检测其血清MMP-1、2和TIMP-1水平,并计算MMP-1/TIMP-1、MMP-2/TIMP-1比值.结果 CHD组MMP-1、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并PH后TIMP-1显著增高(Pa<0.05).非PH、轻和中度PH组MMP-2/TIMP-1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a<0.05);MMP-1/TIMP-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19例经PGE1治疗14 d后,MMP-1、2和TIMP-1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a<0.01).24例手术治疗1周后,MMP-1、2 、TIMP-1和MMP-2/TIMP-1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a<0.05).MMP-1与TIMP-1、MMP-1与MMP-1/TIMP-1、MMP-2与MMP-2/TIMP-1均呈显著正相关(Pa<0.05).结论 1.MMP-1、2参与肺血管重构的全过程;2.PGE1可逆转肺血管重构;3.介入治疗、外科手术阻断了CHD异常的血流动力学这一肺血管重构的始动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原蛋白-2(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物-1(TIMP-1)和TIMP-2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维甲酸(RA)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高氧(FiO285%)暴露早产SD大鼠肺损伤模型,应用RT-PCR法检测MMP-2、MMP-9、TIMP-1和TIMP-2mRNA表达,采用明胶酶谱检测MMP-2和MMP-9酶原及活酶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气组比较,高氧暴露4、7、14d,MMP-2、MMP-9和TIMP-1 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1),MMP-2活酶、MMP-9酶原及活酶和TIMP-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RA对空气暴露下它们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均>0.05),但不同程度下调高氧暴露后MMP-2、MMP-9、TIMP-1mRNA的表达和MMP-2活酶、MMP-9酶原及活酶的表达,进一步提高TIMP-1蛋白表达;高氧、RA对TI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均>0.05)。结论高氧暴露明显改变MMPs/TIMPs的表达,在肺泡形成关键时期,MMPs/TIMPs之间平衡关系的破坏是造成肺发育受阻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协调MMPs/TIMPs之间的表达,改善肺泡结构,降低肺纤维化程度,从而逆转高氧所致肺损伤,是RA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它们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紫癜性肾炎(HSPN)的关系。方法2006-09—2007-0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住院的HSP患儿4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SP患儿急性期(46例)、缓解期(40例)及健康对照儿童(20例)血浆TM、vWF、MMP-9水平。结果HSP患儿急性期TM、vWF、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也高于缓解组(P均<0.05)。MMP-9下降较缓慢,在恢复期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伴肾受累组vWF、MMP-9高于非肾受累组(P均<0.05),而TM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M、vWF浓度之间成直线正相关,而TM、vWF分别与MMP-9之间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损伤在HS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浆TM、vWF、MMP-9水平测定有助于了解病情活动及判断是否合并肾脏损害,动态测定有助于观察病情演变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探讨MMP-9、TIMP-1在11F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采用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动态观察组大鼠d7、d14、d21梗阻侧肾脏的组织学变化和MMP-9、TIMP-1在梗阻肾小管间质中表达情况。结果 各时间点假手术组TIMP-1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a〈0.01),MMP-9/TIMP-1表达量比值均高于模型组(P。〈0.01)。各时间点肾小管间质损害与TIMP-1表达量呈正相关(r=0.901P〈0.01),与MMP-9/TIMP-1比值呈负相关(r=-0.937 P〈0.01)。结论 TIMP-1可能是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促进因素之一,并参与纤维化形成的全过程。MMP-9/TIMP-1失衡参与TIF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例HSPN患儿,并以1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每例儿童均于同一时间点分别收集血、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尿MIF水平,比较并分析二组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结果HSPN患儿血清MI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MIF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HSPN患儿存在肾脏对MIF的异常分泌,后者很可能进一步促成HSPN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对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 分离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于不同浓度atRA下培养。采用明胶酶谱法测定其MMP-9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MMP-9和TIMP-1蛋白水平;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MMP-9和TIMP-1mRNA表达水平。结果 atRA能在转录水平显著抑制KD患儿急性期单核细胞表达MMP-9和促进TIMP-1表达,引起细胞培养上清MMP-9/TIMP-1蛋白比值和MMP-9活性明显下降(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下降趋势与atRA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atRA能选择性调节KD患儿急性期单核细胞表达MMP-9和TIMP-1,从而抑制MMP-9活性的过度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过敏性紫癜(HSP)及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1例HSP患儿为HSP组,28例HSPN患儿为HSPN组,另选取31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标本的IGF-1及IGFBP-3浓度,全自动生化仪检测HSPN组24 h尿蛋白定量;各组儿童均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水平、补体C3、全血细胞计数检测和尿液分析。结果:HSP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HSPN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均高于HSP组和对照组(均P<0.05);在12例进行肾穿刺活检的HSPN患儿中,随着HSPN病理分级的加重,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有增高趋势;有蛋白尿的HSPN患儿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均高于无蛋白尿的HSPN患儿(均P<0.05);HSP和HSPN患儿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补体C3、IgG和IgA水平以及IgA/C3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HSP急性发作期IGF-1和IGFBP-3水平升高,可能与蛋白尿的程度及肾脏损害程度有关,提示IGF-1和IGFBP-3水平可能是肾脏受累的指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两者在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4例过敏性紫癜初期患儿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IL-17与MMP-9的水平。结果(1)过敏性紫癜组患儿血清 IL-17[(86.59±35.50) fg/L ]高于健康对照组[(62.38±14.65) fg/L](P<0.01)。(2)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MMP-9[(201.82±105.87) pg/L]高于健康对照组[(89.27±27.99) pg/L](P<0.01)。(3)密切随访过敏性紫癜组患儿6个月。6个月时,根据是否有肾脏受累分为非紫癜肾组和紫癜肾组,紫癜肾组在病初血清IL-17[101.67±39.55] fg/L]高于非紫癜肾组[(81.38±32.79) fg/L](P<0.05);紫癜肾组在病初血清MMP-9[(249.63±97.57) pg/L]高于非紫癜肾组[(185.30±104.39) pg/L](P<0.05)。(4)过敏性紫癜组血清IL-17与MMP-9无相关性(r =0.184,P>0.05)。结论 IL-17与MMP-9均参与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110例过敏性紫癜(HSP组)汉族儿童进行TNF-α-308G/A基因型分析,包括紫癜性肾炎52例(HSPN组),无合并肾炎58例(单纯HSP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NF-α水平。90例健康汉族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HSP组TNF-α-308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GA基因型(29%)、A等位基因频率(18%)均明显高于单纯HSP组(分别为10%和7%,P<0.05),其中GA+AA 基因型患儿血浆TNF-α水平(7.1±2.3 pg/mL)较GG基因型患儿(5.7±1.5 pg/mL)明显升高(P<0.05)。结论TNF-α-308G/A 基因多态性与HSP儿童肾脏损害的发生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儿童HSPN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表皮生长因子(EGF)质量浓度检测及其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91例HSP患儿为山东省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03-01—2004-12住院确诊患儿,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HSP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尿EGF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质量浓度,同时采用全自动特殊蛋白分析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质量浓度。结果(1)HSP患儿尿EGF质量浓度[(78.59±18.0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30±13.92)ng/mL],差异有显著性(t值为13.64,P<0.01)。HSP各临床分型间比较发现紫癜肾型尿EGF质量浓度[(98.31±17.68)ng/mL]分别高于其它临床型:皮肤型[(78.76±12.66)ng/mL]、腹型[(77.16±11.77)ng/mL]、关节型[(76.49±17.45)ng/mL]、混合型[(77.71±13.49)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而其余各临床分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2)HSP患儿尿MA质量浓度为(43.21±10.23)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41±2.86)m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5.91,P<0.01)。(3)HSP患儿尿RBP质量浓度为(46.8±20.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8±4.8)ng/mL],差异有显著性(t′=11.98,P<0.01)。(4)91例急性期受检患儿中尿常规异常者14例(15.38%),尿MA升高者37例(61.67%),尿RBP升高者45例(75%),尿MA和(或)RBP升高者51例(85%),尿EGF升高者84例(92.3%),尿EGF阳性率与文献报道肾活检的相仿。结论HSP患儿尿EGF、RBP、MA质量浓度均明显增高,EGF在HSP伴有肾损害者早期升高尤为明显,考虑EGF增高可能与HSP病理改变程度有关,因此,EGF增高可作为HSP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血中VEGF、ET-1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内皮素-1(ET-1)的变化,探讨其与HSPN肾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 检测58例HSPN患儿血中VEGF和ET-1的浓度,对其肾病理与肾血管损害进行半定量评分;另设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HSPN患儿在轻到中度肾损害时,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肾损害时,则低于对照组(P均〈0.01)。血清VEGF浓度随着血管损害程度加重而下降(P均〈0.01)。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着肾血管与肾病理损害的加重而递增(P均〈0.01);血清VEGF与肾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及血浆ET-1明显负相关(P均〈0.01);ET-1与肾病理损害和血管损害明显正相关(P均〈0.01)。结论 VEGF和ET-1在儿童HSPN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血VEGF和ET-1浓度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价HSPN患儿肾组织及肾血管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4-1BBL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发过敏性紫癜无肾炎(HSP组)、初发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组)患儿各20例(其中15例进行了肾脏病理检查),2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离培养PBMC。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并比较三组PBMC中4-1BB m RNA和4-1BBL m RNA的变化,分析4-1BB/4-1BBL m RNA变化与肾脏病理的关系。结果HSPN、HSP患儿PBMC中4-1 BB m RNA、4-1 BBL m 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SPN患儿的病理积分与4-1BB/4-1BBL m 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70、0.515,P均0.05)。PBMC中,加入植物血凝素后,HSPN组、HSP组和对照组4-1 BB/4-1 BBL m RN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HSP、HSPN组增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HSPN组增高幅度较HSP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入地塞米松后,HSPN组、HSP组4-1 BB/4-1 BBL m RNA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HSPN患儿PBMC中共刺激分子4-1BB/4-1BBL m RNA的表达显著增高,植物血凝素能诱导其高表达,而地塞米松能抑制其表达,提示4-1BB/4-1BBL可能参与HSPN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