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探讨MMP-9、TIMP-1在11F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采用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动态观察组大鼠d7、d14、d21梗阻侧肾脏的组织学变化和MMP-9、TIMP-1在梗阻肾小管间质中表达情况。结果 各时间点假手术组TIMP-1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a〈0.01),MMP-9/TIMP-1表达量比值均高于模型组(P。〈0.01)。各时间点肾小管间质损害与TIMP-1表达量呈正相关(r=0.901P〈0.01),与MMP-9/TIMP-1比值呈负相关(r=-0.937 P〈0.01)。结论 TIMP-1可能是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促进因素之一,并参与纤维化形成的全过程。MMP-9/TIMP-1失衡参与TIF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心脏病患儿主动脉瓣病变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风湿性心脏病(RH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动脉瓣组织中水平,探讨MMPs在风湿性心瓣膜病儿童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即RHD组为RHD患儿的主动脉瓣18例,对照组为同期意外死亡的同年龄儿童,无心血管系统疾病正常主动脉瓣8例。经HE染色观察两组组织学变化,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两组主动脉瓣组织MMP2、MMP9表达情况。表达结果以平均灰度值表示。结果HE染色显示RHD组瓣膜结构不清,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钙化等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HD组主动脉瓣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MP2平均灰度值RHD组68.85±13.08;对照组为107.31±23.39;两组比较t=3.92 P<0.05;MMP9平均灰度值RHD组为64.35±9.59;对照组为116.28±6.99,两组比较t=10.18 P<0.05。结论MMP2、MMP9表达增强,可能参与RHD的主动脉瓣膜的重建,在风湿性心瓣膜病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C)和尿微量清蛋白(mA1b)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害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48例血清肌酐正常的HSP患儿作为观察组,3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均抽血后采用碱性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Scr)、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血清Cyst-C、免疫比浊法检测尿mA1b,同时对观察组做尿常规检测。并且随诊患儿1个月后复查血Cyst-C和尿mA1b含量。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血清Cyst-C为2.24±0.81 mg/L,高于对照组的0.85±0.20 mg/L,急性期尿mA1b为20.04±10.32 mg/L,高于对照组的2.30±1.38 mg/L。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SP患儿急性期血清Cyst-C和尿mA1b与恢复期血清Cyst-C(1.70±0.30 mg/L)和尿mA1b(13.20±8.16 mg/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SP患儿的尿常规异常率为33.3%(16/48),分别与尿mA1b异常率68.8%(32/48)、血清Cyst-C异常率72.9%(36/48)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SP患儿的尿mA1b与血Cyst-C异常率两者相接近,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Cyst-C联合尿mA1b检测是诊断HSP早期肾损害的灵敏指标,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可靠依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5):346-348]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物-1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例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MMP-9及TIMP-1的含量,并设置无热、发热对照组;同时检测KD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MMP-9血清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合并冠脉损害(CAL)者尤甚,治疗后降至正常;MMP-9的升高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呈正相关;KD患儿无论是否合并CAL,其急性期TIMP-1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虽有所下降,仍较对照组高;MMP-9/TIMP-1比值在KD组急性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无热对照组降低,与发热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P-9作为一种损害因素参与了川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TIMP-1可抑制其作用;MMP-9的水平可反映KD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在肾小球硬化大鼠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多柔比星诱导肾小球硬化大鼠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40只雄性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和模型组。将模型组大鼠麻醉,在无菌条件下背侧切口行左肾切除术,1周后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5mg/kg);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予以假手术,1周后尾静脉注射等容积9g/L盐水。造模12周末处死大鼠,取肾脏组织作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MMP-2、-9和TIMP-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MMP-2、-9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a〈0.01),Col—Ⅳ、FN、TIMP-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a〈0.01),TIMP-1/MMP-9和TIMP-1/MMP-2比值显著增高(Pa〈0.01)。肾组织TIMP-1、TIMP-1/MMP-9和TIMP-1/MMP-2比值与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呈显著正相关(Pa〈0.01)。而MMP-2、-9与GSI呈显著负相关(Pa〈0.01)。结论TIMP-1/MMP-2、TIMP-1/MMP-9比值失调,使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减少,导致ECM过度积聚,参与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它们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紫癜性肾炎(HSPN)的关系。方法2006-09—2007-0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住院的HSP患儿4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SP患儿急性期(46例)、缓解期(40例)及健康对照儿童(20例)血浆TM、vWF、MMP-9水平。结果HSP患儿急性期TM、vWF、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也高于缓解组(P均<0.05)。MMP-9下降较缓慢,在恢复期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伴肾受累组vWF、MMP-9高于非肾受累组(P均<0.05),而TM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M、vWF浓度之间成直线正相关,而TM、vWF分别与MMP-9之间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损伤在HS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浆TM、vWF、MMP-9水平测定有助于了解病情活动及判断是否合并肾脏损害,动态测定有助于观察病情演变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HF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MMP-2和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同时分析HF组血清MMP-2与血浆NT-proBNP之间相关性。结果HF组血清MMP-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1);MMP-2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78P〈0.01)。随访6个月发现,MMP-2〉600μg/L且NT-proBNP〉500pmol/L的HF患儿病死率和再入院率明显高于仅具二者之一者。结论血清MMP-2参与HF的左室重塑,其血清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动态评估HF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TIMP-1)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降低呼吸道重塑的机制.方法 哮喘患儿50例.给予糖皮质激素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每吸含布地奈德80 μg、福莫特罗4.5 μg,每日2次,疗程12周,采用ELISA法测定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的变化,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后,哮喘患儿血清MMP-9水平由吸入前的(43.25±13.26) μg?L-1下降至(29.62±12.47) μ.g? L-1,TIMP-1由吸入前的(119.88±32.56)μg?L-1上升至(143.15±45.36) 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PEF及FEV1变异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由吸入前的(76.15±3.26)%,(73.12±4.63)%,上升至(85.42±4.73)%,(86.49±3.72)%,PEF及FEV1变异占预计值百分比与MMP-9/TIMP-1比率均呈负相关(r=-0.402、-0.364,Pa<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调节MMP-9/TIMP-1的平衡,降低胶原沉积,从而干预呼吸道重塑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阶段铅暴露对孕鼠胎盘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铅的胎盘毒性机制.方法 10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7只(雌雄比为2:1)合笼饲养,于孕期不同阶段饮服0.025%醋酸铅.对照组孕期全程(1~20d)饮服蒸馏水;实验A组孕早期(1~10d)饮服醋酸铅,孕后期(11~20d)饮服蒸馏水;实验B组孕早期(1~10d)饮服蒸馏水,孕后期(11~20d)饮服醋酸铅;实验C组孕期全程(1~20d)饮服醋酸铅.孕末期腹腔静脉取血,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免疫组化法测定胎盘滋养层细胞MMP-9和TIMP-1的表达.,结果 (1)对照组孕鼠孕末期平均血铅水平为(0.04±0.01)μmol/L,实验组孕鼠孕末期平均血铅水平均高于0.483μmol/L,实验C组血铅水平最高;(2)MMP-9和TIMP-1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部位主要位于滋养层细胞胞质;(3)胎盘滋养层细胞MMP-9表达4组问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381,P<0.01),血铅水平最高的实验C组阳性表达率最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胎盘滋养层细胞TIMP-1表达4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77,P<0.05),表达强度以实验C组最高,实验A组次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MMP-9和TIMP-1的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胎盘滋养层细胞.铅中毒程度越重,MMP-9和TIMP-1的表达强度改变越明显.MMP-9和TIMP-I的表达失衡可能是铅致胎盘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心室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患儿心室重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0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20例EFE患儿(EFE组),同期选择门诊26例健康体检婴幼儿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预后将EFE患儿分组,死亡及病情无缓解者为危重组(n=5),病情缓解者为普通组(n=15).采用ELISA法测量各组血清MMP-9及TIMP-1水平.应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FE组和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2.27) kg vs (10.03±1.92) kg,P<0.01].EFE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568.1±349.2) μg·L-1 vs (446.4±239.8) μg·L-1]、TIMP-1[(342.6±114.2) μg·L-1 vs (313.3±60.5) μg·L-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1.8±1.3) vs (1.5±0.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健康对照组、普通组和危重组MMP-9[(446.40±239.80) μg·L-1 vs (552.11±404.12) μg·L-1 vs (559.59±205.35) μg·L-1]、TIMP-1[(313.30±60.50) μg·L-1 vs (323.30±118.37) μg·L-1 vs (381.87±121.06) μg·L-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1.5±0.8) vs (1.9±1.5) vs (1.5±0.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MMP-9/TIMP-1在EFE心室重构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尿液明胶酶活性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与尿液明胶酶A(MMP-2)与B(MMP-9)活性变化及意义。方法将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紫癜性肾炎组23例与单纯紫癜组12例,以健康16例儿童作对照组,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明胶酶谱法检测其血清与尿液明胶酶活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紫癜性肾炎组与单纯紫癜组血清除检测到非活化态明胶酶A与B活性外,还检测到活化态明胶酶B活性;与正常组与单纯紫癜组比较,紫癜性肾炎组尿液活化态明胶酶A与B表达明显增多,24 h蛋白尿>1 g组活性分别是<1 g组的2.9与2.5倍。结论紫癜性肾炎患儿尿液明胶酶A、B活性明显增加,其活性变化与尿蛋白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HSP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6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及160例HSP患儿急性期血浆TM、vWF、MMP-9水平.随访6个月~1a,发生肾损害62例,非肾损害98例,按肾损害临床表现分为A组:孤立性血尿(18例)或孤立性蛋白尿(3例);B组:血尿+蛋白尿(29例);C组:大量蛋白尿(12例).比较肾损害组、非肾损害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各数值变化及在肾损害不同组中的差异.结果 1.肾损害组TM[( 148.13±18.60) mg·L-1]、vWF[( 159.50±23.06)%]、MMP-9[( 36.53±7.86)mg·L-1]均高于非肾损害组[(129.49±21.22) mg·L-1、(136.98±25.48)%、(29.14±8.17) mg·L-1]及健康对照组[(113.63±20.88) mg·L-1、(121.83±24.69)%、(24.37±7.34) 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非肾损害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肾损害组:C组、B组TM[( 158.59±17.80) mg·L-1、(149.72±19.20) mg·L-1]、vWF[(169.45±23.36)%、(160.20±21.46)%]、MMP-9[ (42.66±6.31) mg· L-1、(35.88±7.33) mg·L-1]高于A组[(131.28±16.14) mg·L-1、(139.59±19.26)%、(30.16±6.89) mg· 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C组MMP-9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M、vWF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TM、vWF、MMP-9在HSP急性期升高,可作为早期预测肾损害的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预测肾损害的发生及肾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与病理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及疾病转归。方法分析42例HSPN患儿的临床和病理改变,其中40例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检测,并进行随访。结果病理表现Ⅰ级9例,Ⅱ级21例,Ⅲ级12例,未见Ⅳ级及Ⅳ级以上病例。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孤立性蛋白尿病理为Ⅰ、Ⅱ级,血尿和蛋白尿病理为Ⅰ~Ⅲ级,肾病综合征型病理为Ⅱ、Ⅲ级,且肉眼血尿多见于Ⅱ、Ⅲ级患儿;ACE基因DD型肾脏病理损伤重。结论HSPN临床表现不能预测肾脏病理形态改变,但病理损伤越重蛋白尿越重。肉眼血尿和蛋白尿可作为早期肾活检指征;ACE基因DD型肾脏病理损伤重;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肾囊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儿童难治性紫癜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囊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儿童难治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方法难治性HSPN患儿22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口服泼尼龙组;Ⅱ组,静脉注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Ⅲ组,肾囊内注射甲泼尼松组。连续观察8周,分别于0、4、8周检测患儿24 h尿蛋白量、血清清蛋白(Alb)、肌酐(Scr)、血浆胆固醇(Cho)。结果4周时3组24 h尿蛋白分别为(2.35±1.09)(、0.97±0.37)、(0.99±0.52)g,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8周时3组24 h尿蛋白分别为(2.13±1.68)(、1.57±0.89)(、0.19±0.11)g,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治疗期间肾囊注药组患儿血清Alb、血浆Cho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肾囊内注射甲泼尼龙可减少难治性HSPN儿童尿蛋白排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组织中的分布、表达变化及其与肾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探讨ET-1在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及病理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1例不同病理分级HSP患儿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肾组织ET-1蛋白及mRNA表达,10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组。结果1.正常肾组织及HSP患儿肾组织中均有ET-1表达。正常肾脏肾小球、系膜ET-1仅微弱表达;远端肾小管表达多于近端,间质无表达;HSP患儿肾组织ET-1表达信号明显增多,肾小管表达比对照组增多,主要见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P均<0.05);蛋白及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64 P<0.05);2.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不同病理分级HSPN患儿肾组织ET-1表达均存在明显差异,Ⅰ-Ⅳ级病理损害者ET-1表达水平随病理加重而表达增加,病理表现为Ⅴ-Ⅵ级者,ET-1表达与上述各组比较有所降低,但仍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急性期组相比,恢复期组ET-1表达明显减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4.尿常规检查正常组与异常组,ET-1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组织能通过自分泌方式产生ET-1;ET-1表达水平与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在HSPN发病及病理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临床上应积极行肾组织活检确立HSPN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盐酸贝那普利对紫癜性肾炎降低尿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紫癜性肾炎(HSPN)小儿降低尿蛋白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治疗效应与病理类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及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的关系。方法HSPN患儿9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对症处理;盐酸贝那普利组64例在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盐酸贝那普利,3.5~5.0岁3.5mg/d,5~7岁5mg/d,7~9岁7.5mg/d,9~16岁10mg/d,其中16例治疗1个月效应不佳,剂量增加至原剂量1倍。总疗程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0.5、2.0、3.0个月均监测血压、血清清蛋白、血BUN、Cr、电解质、24h尿蛋白定量等。治疗前用PCR法检测患儿ACE基因。结果盐酸贝那普利组降低尿蛋白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增加剂量降尿蛋白效应可增强。ACE基因DD型及Ⅱ型降低尿蛋白疗效高于ID型;病理类型Ⅱ级病例组降尿蛋白疗效高于Ⅲ级(P〈0.05);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轻中度组降尿蛋白疗效高于重度组(P〈0.01)。结论盐酸贝那普利可明显降低小儿HSPN蛋白尿,且有一定剂量相关性,安全可靠。治疗效应不仅与ACE基因多态性相关,更与病理类型及治疗前尿蛋白定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紫癜性肾炎患儿血、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检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例HSPN患儿,并以1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每例儿童均于同一时间点分别收集血、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尿MIF水平,比较并分析二组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结果HSPN患儿血清MI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MIF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HSPN患儿存在肾脏对MIF的异常分泌,后者很可能进一步促成HSPN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10、IL-13、IL-15、CRP水平变化及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5月确诊为HSP的住院患儿40例作为HSP急性期组研究对象,40例患儿经正规治疗2周左右,在皮疹、腹痛、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消失后作为缓解期组研究对象.采用EH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SP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10、IL-13、IL-15水平,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选取门诊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10、IL-13、IL-15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缓解期组血清仅IL-1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10、IL-15及CRP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10、IL-13、IL-15和CRP各项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HSP患儿存在IL-10、1L-13、IL-15及CRP的分泌紊乱,其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其中IL-10和IL-13可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