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扬  沈洪  刘全达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791-792,795
目的总结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我院诊治的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其中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结果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因分别为急性胰腺炎(7例)、慢性胰腺炎(13例)和胰腺肿瘤(8例);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分别为1例、5例和3例,表现为反复呕血、血便/黑便,伴有出血性休克,平均单次出血量>1000ml。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和内镜,彩色Doppler可以发现脾静脉主干栓塞,增强CT可以明确胃底周围静脉扩张和/或脾静脉主干栓塞,胃镜检查显示主要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3例行内镜下硬化治疗,成功1例;7例脾脏切除后成功止血。结论对于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若无出血症状,只需治疗原发疾病;脾脏切除术是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确切治疗措施,内镜硬化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3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其中左侧门静脉高压症16例,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5例。其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多普勒超声,CT和MR等影象学检查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有时须行MRA或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治疗左侧门静脉高压症可行脾切除术,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有出血史者可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必要时加行脾切除术。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患者恢复良好,脾亢纠正,15例行上消化道内镜复查,曲张静脉消失或仅有轻度曲张,10例有出血史者未再发性出血。结论:注意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治疗的同时应注意SMV—PV阻塞所致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3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其中左侧门静脉高压症16例,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5例。其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多普勒超声.CT和MR等影象学检查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有时须行MRA或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治疗左侧门静脉高压症可行脾切除术,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有出血史者可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必要时加行脾切除术。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患者恢复良好.脾亢纠正,15例行上消化道内镜复查,曲张静脉?肖失或仅有轻度曲张。10例有出血史者未再发性出血。结论:注意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治疗的同时应注意SMV—PV阻塞所致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乔军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3):123-124
目的 提高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认识和重视.方法 通过对7例病人诊治的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加以讨论.结果 本组7例病人在处理原发病同时行脾切除术,近远期疗效良好. 结论 脾切除是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首选,但应用时应对原发胰腺疾病做有效处理.如能早期有效地治疗胰腺疾病,有可能使脾静脉再通,避免脾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及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1994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病因:慢性胰腺炎17例,胰腺肿瘤4例.21例患者经胃镜、B超、CT等检查得到了准确及时的诊断.行手术治疗15例,单纯脾切除6例,其中脾切除加断流术8例,脾切除加胰体尾切除1例.余者行脾动脉栓塞2例,单纯内镜血管结扎2例.结论 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认识并采用合理的诊断方法;对本病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胰源性门脉高压(PPH)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9 年8 月-2017 年5 月在洛阳市第二中医院诊治的12 例PPH 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 例PPH 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4 例,胰腺假性囊肿引起3 例,慢性胰腺炎引起2 例,胰腺癌引起2 例,胰腺结核引起1 例。4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并脾动脉栓塞后暂时止血,病情稳定后接受手术治疗,其余8 例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症状缓解。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2 ~ 99 个月,2 例胰腺癌患者于术后15 个月内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脾脏切除是治疗PPH 并发消化道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9年共39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的病因诊断治疗措施及结果和随访。结果:39例中,4例失访,33例术后随访1~10年,除7例患者死于原发恶性疾病外,余未发生消化道再出血,脾功能亢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以胰源性疾病引起门静脉或脾静脉的梗阻为最常见原因,在诊断上关键在于提高对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治疗上在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行脾切除手术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朱军  曹跃勇  黄勇  李钰  陈忠华 《吉林医学》2012,33(3):572-573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门静脉穿刺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术后短期观察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统计再出血率、死亡率。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性门脉断流术,术后均无腹腔出血、脾脓肿、门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手术安全、微创、止血率高,是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宁东  谢春明  杨敏玲 《当代医学》2009,15(23):402-40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3例门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患者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后未出现肝功能衰竭。3例患者在栓塞术后3~7天内成功施行肝肿瘤切除术。13例患者明胶海绵栓塞术后,根据病情多次行介入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结论TA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可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同时可为肝癌后续血管内治疗提供途经。  相似文献   

10.
胰源性门脉高压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源性门脉高压是一种由于胰腺疾病导致脾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区域性门脉高压症"[1].胰源性门脉高压是一种少见的肝外型门脉高压,据文献报道,约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的5%[2].由于该病较少见和容易忽视,常常危及病人生命.现在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的重视,胰源性门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往往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大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此病及其诊断和治疗的文献逐渐增多,而相关护理方面的报道却见之较少.我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胰源性门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人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管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价值。方法:35例均行动脉造影,灌注凝血酶针+明胶海绵栓塞,确诊有门静脉高压者21例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不明原因出血6例,单纯动脉内灌注凝血酶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结论:经动脉灌注凝血酶、灌注+栓塞、PTVE及PSE为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胃左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5例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资料,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确认胃左静脉后经导管注入无水酒精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用钢圈栓塞胃左静脉主干。采用Seldinger’s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行部分脾栓塞术。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外周血象、门脉压力变化和有无并发症等。结果25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即时止血率达100%,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临床症状减轻,外周血象改善,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增加,门脉压力减低,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胃左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创伤较小,即时止血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各种肝脏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疗效,评价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2005~2011年收治的因不同肝脏疾病行动脉内介入术(t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的患者378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保证恒定栓塞面积的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行脾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周进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和Child分级,统计并计算出血率。结果①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门静脉血流明显减少,Child分级明显较差,出血率明显增加,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的门静脉血流明显降低(P〈0.05),出血率明显下降,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与TAE前比较无明显变化。③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的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升高,出血率明显降低,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与TAE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在肝脏疾病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TVE)联合选择性脾红髓小动脉栓塞(PSAE)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 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出血的患者,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造影后找到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并栓塞该静脉;再择期行选择性脾红髓栓塞,以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脾功能亢进.并术后随访15月,同时胃镜复查. 结果 术后26例患者当时急性出血均被控制,术后造影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闭塞,随访期间,22例(84.62%)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19例(73.08%)胃底静脉曲张完全消失,3例(11.54%)胃底静脉曲张复发,4例(15.38%)再发食道胃底破裂出血.但所有患者脾功能亢进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选择性脾红髓小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不但可以控制消化道出血,还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脾功能亢进,且复发率低,长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The experie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 in 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 (SAP) by transe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was summarized. The elinieal data of 19 SAP patients eomplicated with intra-abdominal bleeding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2000 to Jan. 2003 were analyzed retrospeetively and the therapeutie outeome of TAE was evaluated statistically. The resuits showed that the short-term sueeessful rate of hemostasis by TAE was 89. 5% (17/19), the incidence of re-bleeding after TAE was 36.8% (7/19 ) and the successful rate of hemostatis by second TAE was 71.4 % (5/7). It was eoneluded that the intra-abdominal bleeding in SAP was mainly eaused by the rupture of erosive/infeeted pseudoaneurysm. Mostly, the broken vessels were splenic artery and gastroduodenal artery. In terms of ernergenee hemostatis, TAE is the most effeetive method. Surgieal hemostasis is neeessary if hemostasis by TAE is failed or re-bleeding oeeurs after TAE.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经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PSE)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桂东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采用以5%鱼肝油酸钠(或无水乙醇)和弹簧钢圈为栓塞剂行食管胃静脉栓塞术联合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32例食管胃曲张静脉超选择插管栓塞后均成功止血。术后1周27例患者胃镜复查显示食管胃曲张静脉完全消失,4例明显改善。其中1例患者因全身状况差,术后第7天出现肝性脑病死亡。术中及术后未出现重大手术并发症。31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6~24个月,再出血3例,死亡2例。结论经皮经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操作安全,加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了单纯性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 C级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总结经手术的16例肝功能Child C级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疗效、住院费用等进行讨论.结果:本组16例病人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加做脾动脉结扎术,手术止血率100%.1例术后12d死亡,15例肝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本组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较高.结论:部分肝功能Child C级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时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GC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在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01~2011-12我科共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0例。其中27例患者为消化内科经食管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内科对症治疗后再次出血,13例患者急诊行介入断流术。40例患者中A组25例行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后,病情稳定后再次行经股动脉穿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B组15例单纯行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曲张出血静脉全部得到栓塞,A组25例患者门静脉管径变小,流速减低,流量下降,奇静脉内径变小,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减低;脾功能亢进症状得到缓解。B组15例患者门静脉管径、血流速、血流量无明显改变,奇静脉内径变小,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减低。40例患者胃冠状静脉超选择插管、栓塞成功。胃短静脉超选择栓塞成功95%。术后随访6~18个月,40例患者出血静脉完全栓塞,其中B组有2例患者2个月后再次出血,再次栓塞后无再出血。结论: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GC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在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操作简单,创伤小、止血效果肯定,在急诊止血方面更具有优势,尤其在肝功能较差难以耐受外科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止血治疗中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0年12月~2005年12月间12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随访2个月~5年,无再出血,肝功能正常或好转,无肝性脑病发生,无死亡.结论 对于部分肝功较差,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者行急诊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止血效果确切,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王秀敏  董洪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8):2840-2841,284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原发性肝癌258例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入化疗药及碘油(10~30mL)混悬剂。结果 27例介入治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经降低门静脉压等治疗,19例出血停止,8例死亡。结论 碘油逆流入门静脉引起门静脉压升高和加重原有门静脉高压是出血的主要原因,降低门静脉压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