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化疗+G-CSF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动员效果,应用化疗+G-CSF作动员剂作了10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化疗方案:8例用CTX-Ara-C,1例用DNR+Ara-C.1例用CHOP+VP16。化疗结束后待外用血白细胞上升至1.0×109/L时,加用G-CSF5mg·kg-1·d-1,皮下注射5~7天。结果,采集的MNC为(2.1~5.0)×108/kg,CD34 细胞为(1.9~9.8)×106/kg。10例患者均获骨髓重建。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时间为10~24天。外周血小板>20×109/L,时间为11~25天。结果提示,化疗+G-CSF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有较好的动员效果。  相似文献   

2.
邓婷芬  李庆山  周铭 《海南医学》2011,22(12):26-29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简捷判断恶性血液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方法。方法 37例次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的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采集前进行外周血白细胞(WBC)、单个核细胞(MNC)比例测定及其绝对计数,以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应用流式细胞术(FCM)监测CD34+细胞计数。结果采集产品的MNC中位数为1.76×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1.35×106/kg;MNC绝对计数是产品MNC和CD34+细胞总量的唯一相关指标,而外周血WBC计数和MNC比例与采集产品MNC和CD34+细胞总量无关。进一步分析提示MNC绝对计数达10×108/L单次采集效率提高,中位CD34+细胞采集量达1×106/kg以上,可作为启动采集的阈值。结论外周血MNC的绝对计数能快速、简便地动态监测外周造血干细胞的变化,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判断提供了一种快捷、经济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法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难治性重症肌无力2例进行免疫磁珠法纯化的CD34 细胞移植,动员得CD34 细胞分别为1.7×106个/kg,2.4×106个/kg;纯化后CD34 细胞分别为1.02×106个/kg,1.68×106个/kg。纯度和回收率分别为:83.13%、60.04%:92.45%、70.15%。采用氟达拉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环磷酰胺组成预处理方案。结果2例患者均造血重建,肌无力症状1例消失,1例明显改善。结论免疫磁珠法纯化的自体外周血CD34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患者造血功能得到较快重建,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抗人T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联合环孢霉素A(CsA)、霉酚酸酯(MMF)、甲氨蝶呤(MTX)对促进移植植入和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作用。方法15例恶性血液病及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实施血缘相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8例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12例HLA配型为单倍体相合。在移植前5d至前2d应用ATG 10.0mg/kg。供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μg/(kg·d),连续应用5d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中位数为5.3×10^8/kg,CD3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6.0×10^6/kg。结果移植后所有受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和血小板(Plt)≥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12d和14d。出现aGVHD7例,其中Ⅰ度皮肤aGVHD 3例;Ⅱ度肠道aGVHD 2例;Ⅲ度及Ⅳ度肠道aGVHD各1例。结论ATG在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预防aGVHD的发生和降低其严重程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同期经冠状动脉移植血管及心脏外膜注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共入选心梗死患者76例,根据是否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分为移植组(46例)和对照组(30例).心梗患者入院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移植组CABG前5d动员及扩增自体外周血干细胞,CABG前24h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76例患者均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移植组在完成冠状动脉旁路血管吻合后,经移植血管及心脏外膜注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而对照组不注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左室形态、室壁节段运动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增高,WMS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移植组术后各项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近期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初期疗效。方法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浆细胞白血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动员方案为米托蒽醌+长春新碱+激素+依托波苷方案化疗(MOEP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经3-6d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为(7.23±2.27)×108/kg,CD34+细胞(4.37±2.72)×106/kg。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WBC〉2.0×109/L,PLT〉20×109/L,分别为(12.04±1.76)d,(16.55±2.31)d。4例在移植6个月内死于复发,其余16例均无病存活6-55个月。结论 APBSCT对恶性血液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86-89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选用经典BEAM预处理方案:卡莫司汀300 mg/m2(-6 d),依托泊苷200 mg/m2[(-5 d)~(-2 d)],阿糖胞苷400 mg/m2[(-5 d)~(-2 d)],马法兰140 mg/m2(-1 d)。结果 所有患者在移植后骨髓造血均获得重建,移植后达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0(9~22)d和15.5(10~28)d。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感染、腹泻、口腔黏膜炎、植入综合征。中位随访时间35.4(6~9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8.5(11~84)个月,预计2年总生存率(OS)为84.3%,2年无病生存率(DFS)为83.6%。结论 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造血重建快、安全、低毒。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低温保存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温保存造血于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的效率及冻存HSC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25例骨髓造血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以10%二甲基亚砜加10%自体血浆为冷冻保护剂,采用程控降温液氮保存。21例外周血于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采用CP1(cryopreservativesl)加4%人血白蛋白为冷冻保护剂,非程控降温后液氮保存或低温冰箱保存。检测复温后单个核细胞(MNC)回收率、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回收率、台盼蓝拒染率(TBR),并行细菌学培养,移植后观察输注反应及植入情况。结果BMSC冻存时间为1~3个月,中位时间1个月。复温后MNC回收率为(97.74±0.85)%,TBR为(96.74±0.91)%,CFU—GM回收率为(72.04±1.87)%。PBSC冻存时间为1~20个月,中位时间2个月。复温后MNC回收率为(97.75±1.34)%,TBR为(96.28±2.16)%。复温后46份标本细菌学培养均为阴性。实施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ABMSCT)25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的时间为(10.79±0.93)d,血小板计数(PLT)〉20×10^9/L的时间为(12.88±0.95)d。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21例,ANC〉0.5×10^9/L的时间为(10±1.14)d,PLT〉20×10^9/L的时间为(12.04±2.13)d。两组间MNC回收率和TBR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移植后APBSCT组ANC〉0.5×10^9/L的时间早于ABMSC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PLT〉20×10^9/L的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出院前所有患者复查骨髓均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BMSC输注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PBSC输注。结论采用联合冷冻保护剂、非程控降温后液氮保存或低温冰箱保存来冻存HSC是切实可靠的,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安全有效;建议今后冻存BMSC前应去除红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1例多发性骨髓瘤(MM)IgG型Ⅱa期患者,经联合化疗,成功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其治疗特点。方法:1例MM患者经过4次联合化疗、3次共2350ml的血浆置换等治疗,用CMOP方案加rhG-CSF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4.7X10^8/kg,CD3^4 细胞5.5X10^6/kg。经MC方案行预处理后,回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8d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结果:经上述治疗,患者的骨痛、贫血症状消失,血浆球蛋白由123g/L降至正常(24g/L),骨髓瘤细胞从0.505至完全消失,移植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检测指标正常。结论:本例患者经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获得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0.
4例ANLL患者中,3例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接受自体骨髓移植,均在初次化疗获完全缓解后经MAC(马法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方案领处理。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已分别持续完全缓解459、342、305和112天。3例虽然单个核细胞数(MNCs)较文献报道少.但CD34阳性细胞数却高于一般文献报道。认为CD34阳性细胞数较MNC。作为预测造血快速重建的指标更为可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裴仁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支持效果。方法 恶性血液病患者经预处理化疗及干细胞回输后,在骨髓“空虚”期当Hb< 80g/L 时,输注照射的浓缩红细胞;血小板< 20 ×109/L时,输注照射的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输注量3 .0 ×1011 。结果 输注血小板悬液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可提高(6 ~26)×109/L,维持时间为1 ~4 天,无1 例因血小板过低致颅内出血。结论 成份输血是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的强有力支持,其中血小板输注的数量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
You Y  Xia LH  Zhang C  Liu F  Chen ZC  Zou 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27-3129
目的 采用CD34+细胞体外分选技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5例NHL患者,女3例,男2例;中位年龄29岁;T细胞NHL 3例,弥漫大B细胞NHL 1例,真性组织细胞型NHL 1例;临床分期ⅡA 2例,ⅣB 3例;移植前4例处首次完全缓解,1例为部分缓解.采用Clini MACS临床型磁性细胞分离器收集CD34+和CD34-细胞组分,患者于预处理后输注分选的CD34+细胞.结果 Clini MACS体外分选可去除3.3个对数级CD34-细胞;回输CD34+细胞中位数为2.0×106/kg;CD34+回收率为52%,CD34+细胞纯度为86%;移植后白细胞恢复至>0.5×109/L和血小板>20×109/L天数(中位数)分别为12 d和19 d.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为4/5,1年生存率为4/5,估计5年生存率为75%.结论 NHL患者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后可获得迅速稳定的造血重建,体外CD34+细胞纯化富集后移植可望提高NHL患者自体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44例确诊为侵袭性或复发难治性 B细胞淋巴瘤并接受 APBSCT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治疗组(n=22):APBSCT前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或动员造血干细胞(2.9±1.1)次,移植后有条件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加白细胞介素-2(IL-2)维持治疗;对照组(n=22):除未使用利妥昔单抗,其余处理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采集单核细胞数分别为(13.01±4.22)×108/kg和(11.63±2.95)×108/kg(P=0.214)。两组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两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两组病例均达到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时间20(2~73)个月,治疗组2例复发,对照组5例复发。治疗组和对照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0%和7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9),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4%和7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 APBSCT治疗侵袭性和(或)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可行的,但是否能使患者长期获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利妥昔单抗的加入不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和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4.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难治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系统性硬化症(SSc)、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在内的21例常规治疗不能缓解病情的重症/难治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患者给予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采用环磷酰胺(CTX)3~4g/m^2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行干细胞动员,并行CD34^ 细胞分选。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200mg/kg 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90mg/kg或环磷酰胺200mg/kg 全身照射4~6Gy,之后进行分选后的造血干细胞回输。结果21例患者中2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分别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粒细胞缺乏时的严重肺部感染。1例于干细胞动员后等待移植前死于原发病。2例SLE患者分别于移植后26、37个月复发,1例RA患者于移植后15个月复发。其余SLE患者随访超过6个月者,其疾病活动评分(SLE—DAI)平均由移植前17分降至移植后2分,尿蛋白由6.7g降至2.3g;RA患者的简明疾病活动评分(DAS28)下降;pSS患者的症状改善,唾液流率等客观检查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难治性自身免疫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可使病情达到短期和中期缓解,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安全性。移植后有一定的复发率,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危重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体会。方法随访分析我单位危重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例,分析患者病情,体会护理的有效措施,从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皮肤护理、病情观察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五大方面进行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结果 5例患者都成功植入,中位随访62个月,所有患者病情缓解,受累器官功能恢复,能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无死亡病例。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危重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的配合治疗,正确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力  张诚  张曦  高蕾  刘嘉 《西部医学》2012,24(11):2072-2074
目的探索G-CSF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的方法。方法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1例,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方案预处理,供受者为同胞间HLA6/6相合,回输外周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8.69×108/kg,CD34叶。细胞6.69×106/kg。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骁悉(MMF)、环胞素A(CsA)联合短疗程甲氨蝶呤(MTX)方案。移植后125天,分子生物学复发。先后给予3次未经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细胞剂量分别为1×107/kg、1.5×107/kg和1.5×107/kg。移植后307天,给予G-CSF动员的DLI,MNC8.69×108/kg。结果ANC≥O.5×109/L的时间是移植后16天,PLT≥20×109/L的时间是移植后19天。移植后41天,FISH结果示Bcr/Abl融合基因阴性,XX染色体占59%,移植后125天分子生物学复发。3次DLI后患者Bcr/Abl融合基因逐渐下降,XX染色体的比例逐渐上升,但出现严重的全血细胞减少。在G-CSF动员的DLI联合CsA治疗后,患者造血恢复,完全供者型植入,没有出现GVHD的临床表现,并且达到了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结论GCSF动员的DLI和传统的较未经G-CSF刺激的DLI安全性高,且有较好的GvL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39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霍奇金淋巴瘤7例,移植前状态:移植前患者达CR1 21例,CR。9例,PR9例。结果:移植后CR32例,PR7例,无移植相关死亡。全部病例随访至2014年2月,随访时间6~105个月,3年以上23例,5年以上16例。1例霍奇金恶性淋巴瘤Ⅳb期患者(病理分型为混合细胞型)移植后11个月出现复发,移植后13个月死亡。1例弥漫大B淋巴瘤移植后6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8例NHL患者分别于移植后21,25,26,27,31,32,63,83个月死于复发或进展。其余29例存活至今(CR22例,带瘤生存7例),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78.3%(18/23)和;5年EFS为56.2%(9/16);总生存率74.4%(29/39)。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恶性淋巴瘤患者缓解后的巩固治疗比单纯化疗有更好的疗效,对提高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可能有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抗CD33单克隆抗体(GO)联合化疗药物对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GO联合化疗药物治疗16例复发或难治性AML患者。治疗方法:GO 9 mg/m2,第1天;联合FLAG、HAA、CAG、合用地西他滨等化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同时应用前列腺素E以及保肝药物保护性治疗。结果 16例中,难治性AML11例,复发性AML5例,白血病细胞CD33表达中位数为93.9%。GO联合化疗1个疗程后复查骨髓象,达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3例,CR率为43.8%,PR率为18.8%,总有效率为62.6%。随访截至2010年3月1日,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5(1.1~7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9(3~77)个月。在化疗过程中5例出现一过性高胆红素血症及转氨酶升高,化疗结束后有3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出现肝静脉闭塞综合征,1例经抗凝、溶栓、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2例死亡。结论 GO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可获得较高的CR率,为部分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契机,可作为伴有CD33高表达复发或难治性AML患者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单个核细胞计数与CD34~+细胞计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与CD34+细胞细胞计数之间的比较。方法 2006年4月-2012年8月,32例患者(男18例,女14例,中位年龄32岁)在我院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5例自体、7例异基因(5名父系供者,2名同胞供者,男5例,女2例,中位年龄28岁)接受统一的动员方案,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以MNC程序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32例患者均进行MNC计数及CD34+细胞计数,进行相关分析,比较两种计数指标对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①32例受者输入MNC的中位数为6.75(2.92-18.76)×108/Kg,输入CD34+细胞的中位数5.03(2.35-15.14)×106/Kg;②32例受者造血重建均达到了100%。。结论 MNC作为造血干细胞含量的计数依据,其植活率和植活速度与CD34+细胞作为依据的病例相似,结果表明:MNC计数完全可代替CD34+细胞计数,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造血干细胞含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以环磷酰胺(CTX)为预处理方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对1例SAA患者行同胞供者Allo—HSCT治疗。预处理方案为CTX 50mg/kg^-1·d^-1×4d;干细胞来源采用外周血+骨髓;输注单个核细胞数(MNC)为10.41×10^8/kg,CD34^+细胞计数为6.86×10^6/k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环孢素A(CsA)加短程甲氨蝶呤(MTX)加霉酚酸酯(MMF)。结果患者获得造血重建,第14天中性粒细胞数(ANC)≥0.5×10^9/L、血小板计数(PLT)≥20×10^9/L,第96天血型转变为供者型(B→O)。患者出现Ⅳ度急性GVHD(aGVHD),经积极治疗后控制。150d内患者出现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急性支气管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血症、肺炎,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随访24个月,患者无病存活。结论以CTX为预处理方案allo-HSCT是治愈SAA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