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群  沈素 《中级医刊》2013,(12):26-28
维生素D为类固醇类衍生物,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其与健康有关的主要成员有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人皮下含有7-脱氢胆固醇,是维生素D3原,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维生素D3,维生素D进入人体后在肝脏形成25-(OH)D3,至肾脏经1α羟化酶作用,转化为1,25-(OH)2D3,是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代谢衍生物.近年来,维生素D被越来越多地证实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除对钙、磷和骨的作用外,还参与调节肌力、调节平衡功能、介导免疫反应、抑制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调节多种内分泌腺激素.本文就相关研究报道汇总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住院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的现状与原因.方法 在广州地区202例年龄在> 40岁的住院患者中,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 (25 (OH) D)、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CN)水平.所有研究对象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T值,同时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 202例住院患者25(OH)D平均水平为(19.28±6.25) ng/ml.25 (OH)D水平与PTH、OCN呈负相关,而腰椎T值、股骨T值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p<0.05).VitD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的25 (OH)D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在202例患者中,VitD正常者仅占3.5%,VitD不足者约有96%,其中不足者占40.6%,缺乏者占49.5%,严重不足者占6.4%.结论 住院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低下,绝大部分患者存在VitD不足,需要重视及积极治疗.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补充足量维生素D,有利于增加骨密度,维持骨骼健康,注意监测25 (OH)D水平.  相似文献   

3.
早在19世纪,研究人员就已发现太阳光或鱼肝油能预防代谢性骨疾病,即佝偻病。鱼肝油中所含有的抗佝偻病物质被称之为维生素D,亦被称作日光维生素(sunshine Vitamin)。尽管维生素D的典型作用在于帮助吸收和利用钙和磷酸盐,但对其在细胞分化、增殖以及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的认识导致人们将其看作为一种可预防某些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保护剂。  相似文献   

4.
<正>维生素D(vitamin D,VitD)缺乏现象普遍存在,全球有1亿多的人口存在VitD缺乏的风险[1-3]。VitD缺乏在儿童导致佝偻病,在成人加速骨质疏松和骨折。VitD缺乏还导致很多疾病的风险增加,包括常见的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1,4]。肝脏产生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相似文献   

5.
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诊治中的比较王冬梅刘淑媛贾春梅(包头市第四医院儿科,包头014030)佝偻病在小儿中(尤其在婴幼儿)发病率很高,影响机体多系统的功能。被WHO列为四大防病之一。过去对佝偻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测定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6.
1,25(OH)2维生素D3和塞莱昔布协同对5-FU化疗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塞来昔布(特异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联合1,25(OH)2维生素D3增强5-FU对结肠癌化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种药物用单药、两药和3药联合干预结肠癌细胞株HT29 48h,用ELSA法观察干预后结肠癌细胞抑制率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变化及联用5-FU后溶解型Fas受体(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 单药、两药和3药联合干预结肠癌细胞株HT29后抑制率增加,MMP-7表达减少及s-Fas表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塞莱昔布和1,25(OH)2维生素D3协同对5-FU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MMP-7表达,降低其对细胞表面Fas的酶解作用,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93)是维生素功经肝、肾代谢后的主要活性形式,有着重要的生理生化活性。研究发现,1,25(OH)2D3不仅参与钙、磷代谢与骨质钙化,还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等过程,其对机体的非钙调效应十分广泛,最重要的是调节免疫、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促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 近几年来全球维生素D营养状况备受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可能存在差异,我国关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营养状况。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收集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地区(南/北)、样本量、性别、年龄、结局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血清25(OH)D水平缺乏(<20 μg/L)率}等信息,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04-08。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2以及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文献,133 441例健康儿童青少年,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29.62±12.45)μg/L。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95%CI(17.5%,25.4%)〕,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17.5%〔95%CI(13.1%,22.0%)〕,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9.0%〔95%CI(19.4%,38.6%)〕。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OR=0.99,95%CI(0.95,1.03),P=0.71〕、血清25(OH)D水平〔SMD=0.01,95%CI(-0.24,0.26),P=0.9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0.16,95%CI(0.06,0.27),P=0.002〕、学龄前组〔SMD=0.77,95%CI(0.55,1.00),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65,95%CI(0.27,1.04),P=0.000 1〕,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1.51,95%CI(0.31,2.72),P=0.01〕、学龄前组〔SMD=6.22,95%CI(3.97,8.47),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6.80,95%CI(2.95,10.65),P<0.000 5〕,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1.23,95%CI(0.33,2.12),P=0.007〕、学龄前组〔SMD=8.41,95%CI(2.04,14.79),P=0.01〕。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0.61,95%CI(0.43,0.80),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65,95%CI(0.27,1.04),P=0.001〕,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5.53,95%CI(3.57,7.49),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6.07,95%CI(3.04,9.10),P<0.000 1〕,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6.56,95%CI(1.19,11.92),P=0.02〕。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33,95%CI(0.15,0.51),P=0.000 4〕,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1.89,95%CI(0.58,3.21),P<0.005〕,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4.94,95%CI(1.51,8.38),P=0.005〕。结论 中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仍较严峻,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儿童维生素D水平和年龄密切相关,但是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CTD-ILD)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CTD-ILD患者为CTD-ILD组,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CTD-ILD患者的血清25(OH)D浓度,评价25(OH)D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TD-ILD组25(OH)D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9,P<0.05)。25(OH)D水平与CTD-ILD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沉(ESR)呈负相关(r=-0.374,-0.372, P<0.05),与患者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呈正相关(r=0.352,P<0.05)。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ILD与系统性硬皮病(SSc)-ILD组的FVC%水平低于其他类型CTD-ILD的FV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P<0.05)。根据肺功能水平高低,分为肺功能正常组、轻度肺功能损伤组、中度肺功能损伤组及重度肺功能损伤组,4组间的25(OH)D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且相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轻度损伤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及重度肺功能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D-ILD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下,且与肺功能的减退有关,在CTD-IL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单独或联合使用1,25-二羟维生素D3[1,25-dihydroxy vitaminD3,1,25(OH)2D3]和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inoic acid,ATRA),研究其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生长、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 VDR)及维甲酸α受体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α,RARα)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人卵巢癌细株HO8910在体外进行培养,培养时分别添加1,25(OH)2D3、ATRA或二者联合,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进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分析,用RT-PCR检测VDR及RARαmRNA的表达。结果:结果是单独或联合使用1,25-二羟维生素D3和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后,HO8910细胞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P〈0.05),并呈时间依赖关系;能够引起细胞周期时相的改变,G1细胞增多(P〈0.05);能够诱导细胞产生细胞凋亡(P〈0.05);能够上调VDR及RARαmRNA的表达(P〈0.05),进而抑卵巢癌细胞增殖,其中以联合用药组最为显著。结论:说明1,25-二羟维生素D3和全反式维甲酸能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生长;诱导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同时产生细胞凋亡作用;通过上调VDR及RARα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增当1,25-二羟维生素D3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用药时,能够对HO8910细胞生长产生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1,25-(OH)2D3对1型糖尿病(T1DM)小鼠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 mg/kg STZ腹腔注射C57BL/6小鼠连续5 d建立T1DM模型,5μg/kg 1,25-(OH)2D3隔日腹腔注射,监测血糖、体质量、饮水及饲料消耗,分析各脏器的病理及超微结构。结果 1,25-(OH)2D3治疗14 d后,T1DM小鼠的血糖、饮食、饮水量显著下降(均P〈0.05);1,25-(OH)2D3可减轻胰岛炎症状及各脏器的超微结构病变,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并在胰腺中可见典型自噬现象。结论 1,25-(OH)2D3可诱导胰腺细胞的自噬,同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减轻T1DM症状。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D)缺乏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记录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及喘息持续的时间。结果:(1)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ECP水平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itD治疗后患儿血清25-(OH)D3增高,血清ECP水平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itD治疗组1年内哮喘发病次数较常规治疗组少,发作时喘息持续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补充VitD可减少哮喘发作,缩短喘息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王鹰 《华夏医学》2004,17(6):955-956
检测婴儿肝炎综合征 (简称婴肝 )患儿血清 2 5 -羟维生素 D[2 5 - (OH) D3]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婴肝组患儿血清 2 5 -(OH) D3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肌肉注射维生素 D310万 IU后 ,大部分婴肝患儿血清2 5 - (OH) D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仅少数 2 5 - (OH) D3浓度无变化 ,提示婴肝患儿主要存在维生素 D吸收障碍 ,少数存在肝内维生素 D羟化障碍。  相似文献   

15.
吴旭  王小芳  陈宗涛  王瑞  刁丽萍 《西部医学》2019,31(8):1228-1231,1236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人群血清25(OH)D、跌倒风险及肌力等与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收治的126例老年骨质疏松人群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血清25(OH)D、血钙等指标,同时采用站起实验(CRT)、日常步速(NGV)、站起步行实验(TGUG)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手握式测力仪(HHD)等进行肌力水平测试,并分析老年骨质疏松人群血清25(OH)D、跌倒风险以及肌力等与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 结果 按年龄分组,25(OH)D水平随着年龄越大,水平越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越大,肌力越小、跌倒风险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25(OH)D检测水平分组,三组患者中,年龄越大,25(OH)D缺乏越严重(P<0.05)。年龄矫正后,患者25(OH)D水平由低到高,肌力水平逐渐升高,跌倒风险逐渐降低(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肌力水平与TGVG、NGV、CRT成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发现,25(OH)D水平与TGVG、NGV、CRT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0.53、 0.44、 0.46( 均P<0.05);与肌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患者跌倒风险明显增加,25(OH)D与得到评分呈负相关,握力减退与维生素D缺乏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活性维生素风水平以及探讨25(OH)D,缺乏的原因。方法:对174例住院C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血清25(OH)D,水平、空腹血糖f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C肽(CP),并常规检测Scr、BUN、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C反应蛋白(CRP)、24h尿蛋白等。根据25(OH)D,水平将CKD患者分三组,A组25(OH)D,〈25nmoL/1(n=47)、B组25(0H)D325~50nmol/L(n=115)、C组25(0H)D3〉50nmol/L(n=12),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CKD患者25(0H)D,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非透析患者25(0H1D,水平不足占93.3%,其中25(0H1D,严重缺乏占24.2%。透析患者25(OH)D3不足的占95.8%,严重缺乏占39.1%。c组Alb和Ca^2+明显高于A、B组,C组尿蛋白和Scr与A、B组有明显减低(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Alb(r=0.435)、eGFR(r=0.256)正相关(P〈0.01),和Scr(r=-0.284)、尿蛋白(r=-0.383)、CP(r=-0.208)负相关(P〈0.01),与年龄、BMI、iPTH、ALP、CRP、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正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0I-I)D,与尿蛋白、Scr和CP呈负相关,与Alb呈正相关。结论:慢性肾脏病中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普遍存在,大量蛋白尿和高C肽是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高危因素。Alb、尿蛋白、高C肽是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22-24
目的 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婴儿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婴儿肺炎320例,根据血清25-(OH)D_3水平是否正常分为观察组[血清25-(OH)D_3水平低下]和对照组[血清25-(OH)D_3水平正常],比较两组肺炎病情严重度、炎症指标水平、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重症肺炎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 血清25-(OH)D_3水平与婴儿肺炎关系密切,当血清25-(OH)D_3水平低下时,更容易导致重症肺炎,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及产生不佳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治疗婴儿肺炎时应加强对血清25-(OH)D_3水平的监测并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的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25(OH)D3 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 年5 月—2018 年8 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71 例T2D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病程分为T2DM-1 组、T2DM-2 组及T2DM-3 组,分别测定TBIL、IBIL、DBIL、25(OH)D3 等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上述各指标与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R 的危险因素。结果 T2DM-3 组病程、SBP、DBP、LDL、FPG、2hPG、HbA1c、HOMA-IR 及CRP 较T2DM-1 组和T2DM-2 组高(P <0.05),FINS、TBIL、DBIL、IBIL 及25(OH)D3 较T2DM-1 组和T2DM-2 组低(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HOMAIR与BMI、CRP 呈正相关(r =0.199 和0.178,P <0.05),与25(OH)D3、DBIL 呈负相关(r =-0.373 和-0.346,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5(OH)D3、DBIL 是影响HOMA-IR 的独立因素(P <0.05)。结论 病程5 ~ 10 年的T2DM 患者存在IR、血脂及血压紊乱,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DBIL、维生素D 水平下降,CRP 升高,机体慢性低度炎症水平升高,且25(OH)D3、DBIL 是影响该类患者IR 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探讨活性维生素D[1,25(OH)2D3]缓解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分析炎症表型,检测杯状细胞变化情况及肠道通透性的改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及免疫荧光分析各组小鼠结肠组织连接蛋白的表达差异。利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检测1,25(OH)2D3对连接蛋白的保护作用。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讨1,25(OH)2D3调控Claudin 4表达的机制。结果:1,25(OH)2D3可明显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症,其可能通过增加连接蛋白表达,维持杯状细胞结构,提高肠道上皮屏障作用,减轻肠道通透性,进而减少炎症反应发挥保护作用。结论:1,25(OH)2D3可在小鼠急性结肠炎中发挥抗炎作用,维持肠道通透性稳定,增强细胞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通过维生素D受体转录调控Claudin 4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在抗皮肤衰老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和生化指标检测的方法比较同窝10周龄25-羟化维生素D1α-羟化酶基因敲除纯合子[1α(OH)ase-/-]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皮肤表型的差异。结果:1α(OH)ase-/-小鼠皮肤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增强,出现皮肤变薄、表真皮交界平坦、皮下脂肪和毛囊数目减少等衰老表型;通过细胞增殖性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检测,发现1α(OH)ase-/-小鼠皮肤中PCNA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而TUNEL阳性细胞则显著增多;免疫印迹结果显示p16、p27、p53、NF-κB、活化型Caspase-3在1α(OH)ase-/-小鼠皮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生化检测显示1α(OH)ase-/-小鼠皮肤活性氧(ROS)水平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高。结论:1,25(OH)2D3能够通过促进皮肤细胞增殖、抑制皮肤细胞凋亡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发挥抗皮肤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