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选择具有明确诊断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痘的患者,治疗组予活血通脉方剂,水煎服,配合血栓通、前列地尔静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其中Ⅰ级占13例,Ⅱ级占20例,Ⅲ级占2例,Ⅳ级0例。结果:临床治愈12例,占34.29%,显著有效16例,占45.71%,好转6例,占17.14%,未愈1例,占2.8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共收治10例11条肢体,其中9例10条肢体急诊行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及中医辨证施治;1例因左髂股动脉栓塞14d,广泛侧支循环形成,未行手术而以中西医结合进行保肢治疗。[结果]6例痊愈出院,1例非手术治疗保肢成功;3例分别于术后第2、3、6d死亡,是由于术后脑梗塞及心脏疾病加重而致。[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的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是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围手术期中医药的使用,不但能提高患者耐受手术的能力,而且能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检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的踝/肱指数对其下肢缺血程度进行评估。方法:采用以色列Flo-link 500T血管多普勒诊断仪对我院50例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进行了分组踝/肱指数的检测。结果:踝/肱指数在0.5—0.9之间,常提示下肢动脉或近端有单水平阻塞;踝/肱指数在0.45以下常提示患下肢缺血程度严重,为坏疽前期静息痛表现;踝/肱指数在0.30以下多伴有缺血性溃癌或坏死。结论:踝/肱指数的检测可以反映下肢缺血程度,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判断愈后及疗效,其无创性、可重复性、价格低康,更易被患接受。  相似文献   

4.
商广芸  王宏宇  刘金波  付晓葆 《中外医疗》2013,32(7):123-123,125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给予脉血康胶囊治疗后2个疗程末对自觉症状、疼痛程度、超声测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踝肱指数进行测评,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疼痛程度减轻、足背动脉血流量增加、踝肱指数升高。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介入球囊扩张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并观察治疗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18例,采用常规或者内膜下成形技术对完全闭塞性病变进行扩张,根据扩张后病变变化选择性使用支架植入.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技术有效率和临床有效率,通过随访,判断治疗的初始通畅率、救肢率和生存率.结果:18例患者早期技术性的并发症1例(5.6%),为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动脉闭塞性病变再通的技术有效率髂、股、腘动脉为11/12,胫前动脉为6/14,胫后动脉为9/16,腓动脉为4/11,总的技术有效率为30/53,临床有效率为17/18.髂股段再通后支架植入16枚.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 d.术后6个月初始通畅率、救肢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7/30、16/18和17/18.结论:对于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患者,采用介入方法治疗的技术有效率与病变部位有关,可以达到理想的救肢率和生存率,操作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比较低,是一可用的、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ASO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活血通脉方剂,水煎服,1剂/d,配合凯时10 μg/d,静点;对照组仅行凯时静点治疗.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42.55%,总有效率95.74%;对照组治愈率26.09%,总有效率86.96%,两组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ASO行之有效,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夹脊穴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临床症状(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跛行指数,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增加程度及踝肱指数、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升高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增加患者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小腿远端动脉逆行穿刺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对7例腘动脉及膝下动脉闭塞患者采用导丝顺行开通失败,同期采用经小腿远端胫后、足背动脉逆行穿刺引导导丝逆行开通闭塞段动脉,然后对病变段进行球囊扩张.术中经胫后动脉穿刺5例,经足背动脉2例.观察远端动脉逆行穿刺的成功率、闭塞段病变的逆行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踝/肱指数(ABI).结果 本组7例患者小腿远端动脉逆行穿刺均获成功,其闭塞段腘动脉及胫前或胫后动脉均获逆行开通,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得到缓解,未出现相邻神经、血管损伤等围术期并发症.术后ABI由术前的(0.32±0.13)升至(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复发.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尤其是腘动脉及膝下动脉病变,如常规顺行开通失败,可采取小腿远端动脉穿刺逆行开通技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2例(24条肢体)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经导管动脉内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选择性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除2例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失败外。其余病例经综合介入治疗后均开通,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由0.17~0.72(平均0.41±0.15)上升为0.55~0.95(平均0.76±0.18),随访6个月~3年,6个月、1年、2年、3年累计初次开通率分别为95.0%、85.0%、75.0%、65.0%。结论:经导管动脉溶栓、PTA及选择性支架置人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CD). Methods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9 cases suffering from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on and CD was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the cases were less than 50 years old and the most were females (8/9). Arterial occlusions occurred in either active (5/9) or inactive (4/9) stage of CD. Besides the arteries of lower extremities, other arteries could also be involved such as aorta, iliac artery, renal artery or mesentery artery. Seven cases had atherosclerotic imaging findings (4 had aortic plaques and 6 had iliac artery stenoses). Embolectomy or thromboendarterectomy were mostly performed. Four (44.4%) cases had recurrent lower limb ischemia. Conclusions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is a rare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 of CD. A thorough inspection of aorta is necessary. Embolectomy is mostly preferred.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is highly recommended after th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2.
李斌  钟志雄  张奇峰 《河北医学》2013,19(3):365-367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期间患有下肢动脉闭塞症的38例患者,根据其病程和病变血管的具体情况,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分期观察患者术后血管通畅性及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38例患者介入治疗通畅率分别为:髂动脉血管96%,股动脉血管97%,腘动脉及以下血管96%;随访后发现术后下肢血管通畅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P﹤0.05);独立影响介入手术后复发的因素是糖尿病(OR=2.75,95%CI:1.43-3.88)和高血压(OR=1.96,95%CI:1.27-2.68)。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术后注意控制血糖与血压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结合西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在服用迈之灵治疗同时,给予中药汤剂八珍汤口服并外敷消炎止痛膏,对照组仅给予西药迈之灵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溃疡及下肢肿胀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内服外用结合西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可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可改善血循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应用顺行穿刺腔内治疗技术对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4例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肢动脉硬化手术方式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顺行穿刺腔内治疗技术实施治疗,穿刺成功后将6F血管鞘置入,并外接压力袋,加入肝素的平衡液灌注线持续高压滴注,通过造影进一步明确动脉狭窄的实际程度和具体部位,外周静脉给予5000IU肝素,用超滑微导丝配合微导管插入病变血管狭窄段的远端,对狭窄段进行扩张处理,扩张时间应该持续60s左右,尽量进行一次性扩张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下肢功能复常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下肢功能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顺行穿刺腔内治疗技术对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水飞蓟素、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戒酒、营养调整及体育锻炼,对照组给予水飞蓟素及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健脾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疏肝中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理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盆腔包块大小与血清CA125水平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Cr)、钙磷乘积、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肾脏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b和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结论健脾益气方辅助用于尿毒症患者治疗可有效提高透析效果,改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哮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哮喘治疗效果优于西医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9.
程瑞雪 《中外医疗》2013,32(16):10-1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该院收治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静脉注射前列地尔。4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下降,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以消化道不适、头晕、心悸、注射部位疼痛等为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闭塞症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按摩、针灸及中药袋热敷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14及28d,治疗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病情,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