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CD38及CD56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38及CD56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上的表达。方法采用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1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表型。结果13例MM标本的CD38均为强阳性;70%(9/13)骨髓瘤标本CD56和CD38双阳性。结论CD38及CD56有助于对MM的诊断,并且为MM亚型的分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国内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10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表型。结果10例删标本的CD38均为强阳性;70%(7/10)骨髓瘤标本CD56和CD38双阳性,CD19^ 、CD10^ 、CD20^ 、CD22、CD33^ 、CD34^ 、HLA-DR均未见表达。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删患者的骨髓进行免疫表型的分析是确诊删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免疫表型表达特点。方法: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P-FCM)测定30例MM患者和8例继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结果:骨髓瘤细胞CD138和CD38均阳性,86.7%CD56阳性,而CD45阴性或弱阳性,93.3%CD19阴性;继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CD19、CD38、CD138、CD45均阳性,CD56阳性率12.5%。结论:应用MP-FCM同时检测细胞表面CD38、CD138、CD19、CD56、CD45表达情况,可方便区分骨髓瘤细胞与良性浆细胞,是MM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MM患者确诊时临床分期多为Ⅲ期,分型以IgG为主,占42.75%,其次为IgA、轻链型,分别占27.5%、30%;②大多数患者以骨痛、贫血最常见;③8例行骨髓免疫表型检查显示骨髓瘤细胞CD38阳性(荧光强度高),CD56阳性,而CD45及CD19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5.
邢健  刘国强  徐敏  耿丽 《疑难病杂志》2012,11(2):115-11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及意义。方法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PFCM)测定多发性骨髓瘤30例和反应性免疫球蛋白增高症患者15例(对照组)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 MM组CD138和CD38阳性率均为100%,CD56阳性率86.67%,CD117阳性率33.33%,CD19阳性率仅3.33%;对照组CD38、CD138阳性率均为100%,CD19阳性率93.33%,CD56阳性率6.67%,CD117不表达。MM组浆细胞比例及CD138、CD56、CD117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CD19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MP-FCM同时检测细胞表面CD38、CD138、CD19、CD56、CD117等抗原表达情况,可方便区分骨髓瘤细胞与良性浆细胞,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依据.方法 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通过CD45/SSC设门的方法.分析118例MM骨髓标本的免疫表型,并选取15例正常人浆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 118例MM患者中CD138、CD38、CD117、CD56、CD33、CD13、CD9、Lambda、Kappa、HLA-DR的阳性率依次为91.53%、94.92%、44.07%、72.03%、25.42%、17.80%、29.66%、39.83%、30.51%和62.71%,其他抗体阳性率极低或均不表达.结论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是检测MM细胞的有效方法,MM细胞的免疫分型有助于MM的准确诊断及预后监测.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中骨髓瘤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瘤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7例MM患者骨髓瘤细胞(CD19-CD38+)表面分化抗原CD56、CD117、CD138的表达特点。结果 17例MM患者中有13例(76.47%)CD56表达阳性,15例患者中有5例(33.33%)CD117表达阳性,9例患者中有4例(44.44%)CD138表达阳性;CD56、CD117、CD138的表达率与形态学骨髓瘤细胞比率之间无相关关系;CD117表达与患者贫血程度有关(P<0.01),CD117阴性时,患者贫血程度较重;而CD56表达与贫血程度无关;CD56、CD117的表达与不同的临床分期、疗效和是否有骨破坏无关;在对抗原表达情况与M蛋白分型关系的分析中发现在CD56阴性的4例患者中,有3例为不分泌型。结论骨髓瘤细胞免疫表型具有一定特点,并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ZAP-70、CD38探讨免疫表型在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B-CLL患者CD5、CD10、CD19、CD20、CD22、CD23、FMC7、CD38及ZAP-70的表达。结果 45例B-CLL均高表达CD19、CD20,其中有43例(95.6%)表达CD5,42例(93.3%)表达CD23,30例表达CD22(66.7%),无一例表达FMC7和CD10。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ZAP-70^+CD38^+/ZAP-70^-CD38^-组占84.4%(38/45).ZAP-70^+CD38^-/ZAP-70^-CD38^+占15.6%(7/45),两组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时表达CD5、CD23、CD19是诊断B-CLL的特征性免疫表型,CD5^-见于不典型B-CLL,CD38和ZAP-70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5和CD43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非特指)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DLBCL(非特指)病例81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D20、CD3、CD5、CD43、CD10、Bcl-6、Mum-1和Ki-67在该组淋巴瘤中的表达,同时分析CD5和CD43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81例DLBCL病例中,CD5阳性表达7例(8.64%),CD43阳性表达26例(32.01%),CD5和CD43同时阳性表达6例(7.41%),CD5和CD43均为阴性54例(66.67%),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53,P<0.05)。 CD5表达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B症状、免疫表型分型( Hans分型)、部位和是否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无关;CD43表达与免疫表型分型和HBV感染相关,而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B症状和部位无关。 CD5阳性DLBCL患者的EFS和OS显著低于CD5阴性者;CD43阳性DLBCL患者的EFS和OS显著低于CD43阴性者。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临分期外,年龄、性别、部位、B症状、免疫表型分型和HBV感染情况对患者生存期均无影响。结论 CD5、CD43和临床分期与DLBCL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T亚群及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28、CD8o的变化,探讨其表达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4例MM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4+ CD8+T细胞比例及CD4+CD28+、CD8+CD28+、B7-1(CD80)的表达水平.结果 Ⅰ期、Ⅱ期MM患者CD4+CD28+、CD8+CD28+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MM患者CD4+CD28+、CD8+CD28+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及Ⅰ期、Ⅱ期MM患者(P<0.05).Ⅰ期、Ⅱ期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o较对照组增高(P<0.05),CD8o在MM患者各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MM患者CD4+ CD28+、CD8+CD28+细胞比例均低于稳定期及对照组(P<0.05),两者在对照组和稳定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及进展期患者CD8o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进展期患者CD8o表达低于稳定期(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 +CD28+、CD8+ CD28+表达水平降低而CD80表达水平增高,这些变化与MM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存档5例FDCS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分析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FDCS分别发生在左锁骨上淋巴结、鼻腔、扁桃体、小肠、空肠系膜,发病年龄31~60岁,中位年龄45岁。3例表现为增大的肿块伴有局部不适,2例表现为腹部不适及腹痛。大体上肿瘤呈灰白色,质地中等。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成片状、束状、席纹状或漩涡状,间质中见呈簇状分布的小淋巴细胞,发生于鼻咽者可呈上皮样形态,具有明显多形性,核分裂像易见。5例病例中CD21阳性率100%,CD23阳性率60%,CD35阳性率80%,上皮样类型还可表达CK与EBER等。随访4例,随访9~44个月。2例经手术切除并辅以化疗后一般状况良好,1例行手术活检后未行治疗,1例于确诊28个月后死于全身转移。结论 FDCS是一种发生于淋巴结内外的少见病例。虽然诊断困难且组织形态容易与其他肿瘤混淆,但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可予以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毛母细胞瘤(TB)的病理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 TB 临床病理特点、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以及与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另选择5例基底细胞癌行免疫表型检测并重点与 TB 相鉴别诊断。结果镜下可见,3例中肿瘤均位于皮下,不与表皮相连,单一的基底样细胞构成肿瘤主体,肿瘤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例1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及色素沉积,诊断为色素性 TB;例2可见原始毛乳头样结构,诊断为 TB;例3肿瘤中的基底样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形成波纹状结构,诊断为波纹状 TB。3例雄激素受体(AR)及2例 B 淋巴细胞2(Bcl-2)阴性表达,1例细胞角蛋白(CK)20散在阳性,3例 CD10间质及毛乳头样结构阳性;5例基底细胞癌周边栅栏状排列的肿瘤细胞 CD10阳性,4例 AR 阳性,3例 Bcl-2阳性,5例CK20阴性。结论 TB 是来源于毛囊生发上皮的良性肿瘤,完整切除预后良好,需重点与基底细胞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流式细胞术测定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妮  李山  秦雪 《广西医学》2007,29(7):953-956,F0002
目的通过CD38/SSC设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表面的相关抗原分子,探讨改善MM检测的方法,为临床提供更加正确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依据。方法MM患者37例,另取20例浆细胞反应性增多症(RP)患者为对照组,检测骨髓瘤细胞表面的免疫表型。结果所有标本经流式细胞术CD38/SSC设门后可见到一群CD38阳性细胞,比例为0.5%~80.0%;多数MM细胞表型为CD38 CD19-CD56 (89.2%),且CD56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恶性程度密切相关;骨髓瘤细胞CD40、CD138明显比对照组的正常浆细胞高表达;CD45与CD49 e结合,根据表型不同可判断细胞的成熟度。结论利用CD38/SSC设门方法的流式细胞术对MM进行免疫分型,根据细胞表面抗原的异质性,可鉴别良、恶性浆细胞,为判断预后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4例)予VAD方案化疗结合康莱特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35例)予VAD方案化疗,每4周重复一次该化疗方案,2次化疗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69例患者均在开始化疗前及2次化疗疗程结束后采集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结果实验组中CR26例,总缓解率8513%;对照组中总缓解率88.6%,两组比较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细胞数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及实验组治疗后比较外周血中CD3+、CD4+细胞数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结合VAD方案化疗能降低化疗副反应,同时能增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和5例艾滋病未合并肺结核病人(仅用于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对照)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中青壮年占90%(9/10),半年内病死4例(40%,4/10);HIV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1例(10%,1/10),输血或血液制品3例(30%,3/10),性接触6例(60%,6/10);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100%),咳嗽、咳痰(70%,7/10),明显消瘦(80%,8/10),淋巴结肿大(40%,4/10),皮肤溃烂(20%,2/10),X线表现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80%,8/10),合并淋巴结结核(20%,2/10);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1例(10%,1/10);经抗结核及抗HIV治疗,病人多数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发病急,症状重,多见高热不退及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死率高。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相关。10例病人治疗前CD^+4明显低于5例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病人(P〈0.05);而10例中,4例病死病人治疗前CD^+4也较存活病人明显降低(P〈0.05)。PPD试验阳性率低,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临床应尽可能同时进行抗结核与抗HIV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价值,以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分析在2008年7月-2013年7月人该院治疗的经过骨穿或是通过病检被证实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20例患者的不同影像技术资料,X线片、CT以及MRI,得出相应的影响诊断学特点。结果20例患者经过X线检查,其中15例(75%)患者出现了各类型的溶骨性损害,其损害部位主要在头颅(18例)、胸椎(16例)、腰椎(16例)、肋骨(10例)以及骨盆(10例),其中12例的患者还伴有骨质疏松的并发症;而CT检查12例,不仅对于X线片的影像学诊断有检视,得出骨破坏,还有5例,检测出X线片未能明确显示、检出的肋骨、骨盆、椎体附件破坏和一些软组织破坏等问题;最后的脊柱MRI检查8例,其中正常型1例,其中灶型3例,弥漫型3例,灶型+弥漫型1例,椒盐型1例(阳性率90%)。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有利于影像诊断的特征,影像学的判断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在进行X线检测确诊需要治疗或是未显示但临床可疑的患者可疑采取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的CT检查,作为x线片的补充,而有条件的或情况较复杂需要观察病变的采取MRI检查。通过临床、影像、实验室和病理资料的多方联合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及分析应用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痛及高钙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4月我科应用伊班膦酸钠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每21天应用伊班膦酸钠4 mg静点,观察使用伊班膦酸钠前后骨痛缓解率及血钙浓度变化,判定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结果:30例患者应用伊班膦酸钠前血钙浓度为(3.22±1.2)mmol/L,用药后血钙浓度为(2.42±0.57)mmol/L,用药后血钙浓度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骨痛缓解总有效率达80.00%。结论:伊班膦酸钠能有效缓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痛,降低血钙,治疗高钙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PST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表达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1982年~2006年住院治疗的5例PSTT,对其临床特征、病理诊断要点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结果进行分析,抗体包括CK8、胎盘催乳素(hP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Mel-CAM(CD146)及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对照组为20例附有底蜕膜的早期绒毛及20例葡萄胎.结果平均年龄28.4岁;症状主要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和闭经;术前检查hCG呈正常-轻度-中度增高趋势,1例血睾酮明显增高.5例术前行刮宫及宫腔镜切取标本之确诊率为60%.镜下瘤细胞呈单个、条索状或片状浸润于肌纤维间,将单个或一束肌纤维分离.治疗手段以子宫切除术后辅以化疗为主.随访时间3~14a,均无复发.结论PSTT发生于着床部位的中间型滋养细胞(IT),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性表达可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