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及其与个性特征、心理症状的关系。 方法:在2004-05采用随机群体抽样抽取广州中山大学3年级理工类专业、文科类专业和计算机系共28个班11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男生605名,女生507名,平均年龄(21.50&;#177;1.00)岁。使用杨氏互联网成瘾测试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评定被试者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焦虑的主观感受、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一般情况。 结果:共发放问卷1137份,收回问卷1137份,剔除资料不全问卷25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112份,有效率为97.80%。①互联网成瘾测试量表测定结果:符合网络成瘾判断标准的有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占1.53%;准成瘾者291例,占26.17%,男性网络成瘾发生率高于女性。②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成瘾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140.3&;#177;143,8,44.6&;#177;41.83),(P〈0.025)];艾森克个性问卷中成瘾者的精神病质分与神经质分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53.9&;#177;9.6,45.3&;#177;8.7),(59.7&;#177;11,8,46,2&;#177;11.5);P〈0.05],而说谎分则较低[(34.4&;#177;8.3,44.9&;#177;22.0)P〈0.05]。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为网络成瘾者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62.63&;#177;20.29,41.43&;#177;9.61),(46.50&;#177;14.74,38.51&;#177;8.28),(P〈0.025)]。 结论:高校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53%;网络成瘾者有更多的心理症状,其中焦虑、抑郁症状比普通网络使用者为重;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较正常使用者不稳定,并缺乏感情,且较不会掩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600名中学生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进行网络成瘾筛查,得分≥5分判定为网络成瘾。将网络成瘾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予以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本组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3.7%。治疗前两组网络成瘾学生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虽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治疗后研究组脱瘾率为53.6%,对照组为7.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显著提高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成瘾行为,降低网络成瘾性,有利于网络成瘾的矫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网络成瘾相关因素,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体抽取某市3所城区中学1080名学生,采用网络成瘾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试分析。结果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占0.97%,网络成瘾倾向者占5.41%,成瘾倾向及成瘾者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χ2=2.79,P>0.05);初中学生发生率为2.33%,高中为4.09%(χ2=5.17,P<0.05);单亲及其他家庭学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双亲家庭(χ2=35.77,P<0.01);成瘾倾向及成瘾学生网络成瘾量表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成正相关(r=0.150,0.129,0.443,0.30,P<0.05)。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多因素有关,而与其单双亲家庭及心理特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状及人群特征,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广州市14所中学3000名中学生采用线上游戏成瘾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广州市中学生网络游戏轻度成瘾检出率为12.4%,重度网络游戏成瘾检出率为3.1%;男生轻度、重度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χ^2=128.38,P〈O.01);不同年级与网络游戏成瘾存在显著关联(χ^2=26.13,P〈0.01),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网络游戏成瘾率呈显著降低趋势;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与网络游戏成瘾存在显著关联(χ^2=40.40,P〈O.01),其中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的中学生轻度成瘾和重度成瘾检出率最高;不同学习成绩与网络游戏成瘾存在显著关联(χ^2==122.56,P〈0.01),学习成绩很差的中学生轻度成瘾和重度成瘾检出率最高。结论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者数量较大,男生、初中阶段、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是发生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林碧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9):3505-350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0例CHF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CHF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6.67%、53.33%。病程、职业性质、经济状况与焦虑、抑郁发生相关(P〈0.05),文化程度与焦虑发生相关(P〈0.05)。心功能分级是抑郁、焦虑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β=-1.005,-0.855,P〈0.05;95%CI1.236—6.035,1.075—5.139)。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6.
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对253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253名大学生中57名(22.5%)存在焦虑症状,87名(35.2%)存在抑郁症状。高领悟社会支持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状态问卷评分显著低于低领悟社会支持组(t=-2.62,-5.21,P〈0.05~0.01)。领悟社会支持和焦虑状况、抑郁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r=-0.257,-0.257,P〈0.01)。结论大学生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领悟社会支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超重、肥胖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3期)、CNKI、VIP、CBM和WanFangData,查找关于超重、肥胖与T2DM发病风险相关性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5月。南2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和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研究,共10186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超重和肥胖人群的T2DM发病风险均明显增高[超重:RR=2.59,95%CI(2.11,3.19),P〈0.00001;肥胖:RR=6.28,95%CI(4.99,7.91),P〈0.00001]。西方肥胖人群的T2DM发病风险[RR=6.91,95%CI(5.59,8.56)]高于东方人群[RR=4.19,95%CI(2.93,5.99)10将超重和肥胖对T2DM发病影响的研究按GRADE系统推荐分级,质量分别为低级和中等。结论超重、肥胖均能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且女性肥胖人群比男性发病风险高,西方肥胖人群比东方肥胖人群发病风险高。  相似文献   

8.
南昌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因素的Logisti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大、中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分析与网络成瘾相关的因素。方法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3666名大、中学生,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及自行编制的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分校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大、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1.6%,其中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4.1%,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9.5%,男性、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网络成瘾与一些负性的情绪、态度以及行为有关,如长时间上网、性别、沉迷于网络游戏、家庭关系不和谐、对生活不自信、有焦虑、抑郁情绪等。结论大、中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而导致网络成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盐酸曲唑酮与阿普唑仑治疗成人广泛性焦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2012.5)、CBM(1990~2012.5)、VIP(1989~2012.5)、CNKI(1990~2012.5)币口Wanfang Data(1990~2012.5),收集盐酸曲唑酮与阿普唑仑治疗成人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对照试验,南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个RCT,共403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治疗4周后,盐酸曲唑酮组与阿普唑仑组的HAMA评分和治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I.04,95%CI(0.95,1.13),P=0.38;RR=I.05,95%CI(0.75,1.48),P=0.76]。②盐酸曲唑酮组的嗜睡发生率低于阿普哗仑组[RR=0.42,95%CI(0.25,0.72),P=0.001],但两组在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发生牢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2,95%CI(0.27,1.01),P=0.05;RR=0.10,95%CI(0.01,1.41),P=0.09;RR=2.82,95%CI(0.28,28.23),P=0.38]。结论盐酸曲唑酮和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无差异,但盐酸曲唑酮不良反应较少,而阿普唑仑更易引起嗜睡。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且方法学质量不高,本研究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蒋颖  赵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0):2447-2449
目的调查护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实习前的心理与精神状况,了解护生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并分析社会适应能力与焦虑、抑郁发生的关系,以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法,采用自评焦虑量表(SDS)、自评抑郁量表(SAS)、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即将实习的510名护生进行评定。结果被调查的510名护生中有194人(38.04%)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有116人(22.75%)焦虑自评分大于50分,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低于17分的共有292人,占57.26%;护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差,则越易产生焦虑(β=-0.21,t=-4.95,P〈0.01),也越易引起抑郁(β=-0.37,t=-9.11,P〈0.01)。结论护生社会适应能力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有相关性,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我国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预后、干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方法以"抑郁"、"焦虑"、和"心衰"、"心力衰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PubMed,收集36篇关于心力衰竭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的有关研究,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心衰患者抑郁与焦虑的发病率均为40.1%,且心功能级别与抑郁的发生呈正向关系;通过亚组分析,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心衰伴抑郁焦虑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抑郁焦虑组(OR=0.55,95%CI=0.390.76),而再次入院率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OR=0.74,95%CI=0.540.76),而再次入院率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OR=0.74,95%CI=0.541.01);对抑郁焦虑干预有助于心衰患者预后,其死亡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7,95%CI=1.361.01);对抑郁焦虑干预有助于心衰患者预后,其死亡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7,95%CI=1.362.87;OR=3.14,95%CI=1.432.87;OR=3.14,95%CI=1.436.92)。结论我国心衰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较高,且与性别、心衰严重程度、调查量表等因素有关;抑郁焦虑不利于心衰患者的预后,通过人为干预,可降低心衰伴抑郁焦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引发口干、失眠、焦虑的差异。方法对国内文拉法辛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EM)法对符合标准的10项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引发口干的出现率显著低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RR=0.20,95%CI(0.14~0.30)],P<0.01。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引发失眠、焦虑的出现率显著低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RR=0.34,95%CI(0.21~0.56)],P<0.01。结论在治疗抑郁症中,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引发的口干,焦虑和失眠副作用的出现率显著低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抗抑郁疗效优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6例allo—HSCT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了ARF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Cox回归法分析了ARF与allo—HSCT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RF发生率为31.40%,发病中位时间为allo—HSCT后59.5天。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移植前肾脏疾病、败血症或感染中毒性休克、高胆红素血症为allo—HSCT后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ARF是影响allo—HSCT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后ARF发生率高;败血症或感染中毒性休克、高胆红素血症、既往肾脏病史是allo—HSCT后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RF是影响allo—HSCT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ALL病儿75例,在诱导缓解治疗第19、33天及维持治疗过程中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MRD水平,根据MRD水平分为A组(MRD≤10 -4)、B组(MRD介于A组与C组间)、C组(MRD≥10 -2),根据Kaplan-Meier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诱导缓解治疗第19天,A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C组(X2=6.435、19.795,P〈0.05);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C组病儿的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X2=5.057、8.346,P〈0.05)。维持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时MRD不同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133~22.558,P〈0.05);治疗3年时MRD水平对生存率无影响(P〉0.05)。根据维持治疗过程中MRD≥10 -2出现在不同时间点分3组:半年内出现(I组)、半年到1年出现(Ⅱ组)、1年后出现(Ⅲ组),Ⅲ组的生存率高于I、Ⅱ组(X2=6.226、7.018,P〈0.05)。1年内出现MRD≥10 -2的病儿中高危型、T细胞系、融合基因阳性的生存率显著降低(X2=5.661~10.68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缓解治疗第19天MRD水平是影响病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4.01;95%CI=0.968~8.995,P〈0.05)。1年内出现MRD≥10 -2 的病儿,高危型(RR 4.73;95%CI—1.316~14.624,P〈0.05)、T细胞型(RR1.78;95%CI=0.101~6.014,P〈0.05)、融合基因阳性(RR0.08;95%CI=0.008~0.801,P〈0.05)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动态监测MRD对ALL病儿预后有极大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初发性肩关节脱位保守治疗外旋位和内旋位固定,以及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9期)、MEDLINE(1966年至2011年9月)、EMBase(1966年1月~2011年9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2011年9月)、PubMed(1966年6月~2011年9月)、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手工检索中文骨科期刊的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保守治疗外旋位和内旋位固定比较组纳入5个RCT,包含467例患者;手术和保守治疗组纳入4个RCT和2个CCT,包含2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保守治疗外旋位和内旋位固定术后复发率比较,术后复发率在总体组别(RR=0.77,95%CI0.58~1.02)、完成术前治疗计划组别(RR=0.76,95%CI 0.51~1.13)、〉30岁组别(RR=0.79,95%CI0.29~2.11),3个组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在〈30岁组别(RR=0.52,95%CI0.36~0.76)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和保守治疗术后复发率比较在各亚组内分别为(RR=0,22,95%CI0.12~0.40)和(RR=0.11,95%CI0.04~0.30),亚组合并后(RR=0.17,95%CI0.10~0.29),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预防初发性肩关节脱位复发,与传统内旋位固定相比较,外旋位固定在年轻患者(≤30岁)有一定优势;与保守治疗相比较,手术治疗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Prolonged sitting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 among adolescents. However, the impact of prolonged static sitting on musculoskeletal pain among South Af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uncertain.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sitting postural alignment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upper quadrant musculoskeletal pain (UQMP) in grade ten high school students working on desktop computers. The sitting postural alignment, depression, anxiety and computer use of 104 asymptomatic students were measured at baseline. At three and six months post baseline, the prevalence of UQMP was determined. Twenty-seven students developed UQMP due to seated or computer-related activities. An extreme cervical angle (<34.75° or >43.95°; OR 2.8; 95% CI: 1.1–7.3) and a combination of extreme cervical and thoracic angles (<63.1° or >71.1°; OR 2.2; 95% CI: 1.1–5.6) were significant postural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QMP. Boys with any extreme angle we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pain compared with boys with all middle range angles (OR 4.9; 95% CI: 1.0–24.5). No similar effect was found for girls. There was no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xiety, computer exposure and UQMP among South Af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相似文献   

17.
持续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多变量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其独立的预后因素,观察腹膜转运特性及相关临床特点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随诊腹膜透析患者232例,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透析开始时各临床指标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CAPD患者1年、2年、3年及4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1%、77.7%、68.7%及55.8%;单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腹膜高转运状态、年龄增加、血浆白蛋白低于3.0的患者预期生存率均降低(P〈0.05)。232例患者中180(78%)位患者在开始透析的前6个月完成腹膜平衡实验(PET),其中高转运状态与死亡显著相关(与低于平均转运患者相比,RR2.70;95% CI 1.03 to 7.05;P=0.043)。经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糖尿病和年龄是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96倍(95% CI 1.62 to 5.38;P〈0.0001);年龄每增加10岁,相对危险度增加0.31(P=0.039)。结论根据透析前年龄、原发病、血清白蛋白和腹膜的转运状态可以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8.
针灸与西药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与西药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1979~2009)、CNKI(1979~2009)、VIP(1989~2009)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1998~2009)、PubMed(1966~2009)、EMbase(1980~2009)和Cochrane Library(Issue4,2008),并手工检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收集针灸和西药比较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而后按照Cochrane Handbook5.0进行质量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0.2软件。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率:针灸与黛立新比较:在第20天时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95%CI(0.82,1.23)];针灸与氯西汀比较:在第8周时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6,95%CI(0.82,1.37)],但在第12周时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5,95%CI(1.07,1.22)]。②HAMD评分情况:针灸与黛立新比较:在第20天时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45,95%CI(-2.47,3.37)];针灸与阿米替林比较:在第1、2周两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67,95%CI(-4.38,-0.96);WMD=-2.18,95%CI(-3.28,-1.08)],在第6周时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学意义;针灸与氯西汀比较:在第30天、4周、8周、12周时两组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SDS评分情况:针灸与氯西汀比较:在第6周时两组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26,95%CI(-6.67,-1.85)],但在第4、12周时两组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不良反应:4个试验报道了不良反应,1个试验TESS评分显示:针灸组未见明显副作用,西药阿米替林组患者有口干、便秘、视力模糊、震颤、心动过速、肝功能及心电图改变等;2个试验的SERS评分显示:针灸组SERS计分较低,与西药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还有1个试验描述西药氯西汀组有4例出现胃肠道不适(腹泻、腹隐痛等),试验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与西药比较尚无差异,但针灸的不良反应较少。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针灸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汶川大地震后都江堰某镇中学学生的心理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9月下旬,对极重灾区都江堰某镇中学150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98份。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13)、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该中学学生灾后4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检出率29.71%(445/1498),抑郁症状检出率23.10%(346/1498),焦虑症状检出率33.11%(496/1498),PTSD症状伴随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3.62%(204/1498),PTSD症状伴随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7.16%(257/1498),PTSD症状同时伴随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22%(198/1498)。创伤后应激反应指数与抑郁总分、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32,r=0.298,P均<0.001)。经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出PTSD、抑郁、焦虑症状的共同影响因素有:绝望感、年龄、性别、是否目睹死亡、家人情况、地震时是否受伤。结论汶川大地震后,应该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持续给予心理干预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