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冠脉搭桥合并严重左室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植入,探讨积极植入IABP能否减少此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0的冠脉搭桥患者给予IABP辅助治疗,分为术前植入和术后植入两组,术前植入14例,术后植入12例,并对这两组进行术后心脏指数及各种术后并发症等重要指标监测。结果:在术后心脏指数、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脱机时间、术后ICU时间,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发生率则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冠脉搭桥合并严重左室功能低下患者应积极植入IABP,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方法  10例高危因素患者术前选择性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其中 70岁以上者 3例 ,急性心肌梗死 4例 ,3支血管严重病变 10例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17%~ 3 0 %6例 ,心脏明显扩大LVDd >65mm 2例 ,均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结果 无手术死亡 ,无IABP并发症 ,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3例 ,均治愈出院。与同期术前无IABP辅助的高危因素患者相比 ,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高危的OPCAB病例术前应用IABP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行心脏手术的EuroSCORE高危患者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评价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回顾我科2000年3月~2009年3月共58名EuroSCORE评分大于6分在围术期行IABP支持的患者既往资料。有29例患者于术前应用IABP支持,21例患者术中应用IABP支持,8例患者术后应用IABP支持。对于术后生存的患者进行常规随访。结果 IABP并发症发生2例(3.45%);院内死亡患者4例(6.89%),54例患者完成了1年随访,并且记录到4例患者死亡,1年生存率为86.21%。术前应用组患者有更多的急诊、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近期心梗;术中应用的患者更多表现为心功能NYHA3-4级及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及术后应用组在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明显长于术前应用组;1年生存率在术中及术后应用组明显低于术前应用组。结论高危心脏病患者围术期接受IABP支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应用IABP不会额外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及其中期风险,术中计划预防性应用IABP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早期在EuroSCORE的指导下预防性应用IABP支持作为外科治疗的一部分可以提高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820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共发生心律失常178例,其中≤ 65岁者的发生率为14.53%,>65岁者为27.08%;术前合并有心血管者为78.16%;颈部及弓上吻合者为24.76%,弓下吻合者为1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术前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术式等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可以预防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时机对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HR-PCI)术患者近期(术后30 d)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行IABP辅助治疗的HR-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时机将患者分为A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置入组]46例和B组(PCI术后置入组)34例。比较两组合并疾病、冠心病类型、冠脉病变部位及合并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支架置入个数、无复流率、IABP辅助时间、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病死率等,分析IABP置入时机对HR-PCI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左前降支和左主干病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比例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用比例高于B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IABP辅助时间、再次PCI率、院内病死率及术后30 d病死率均低于或短于B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置入IABP是HR-PCI术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PCI术后置入IABP相比,PCI术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的4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对47例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术前重点评估有无易患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术中维持患者MAP 50mmhg以上;术后加强神经系统的监护: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密切观察有无心律失常、低血压、严重贫血等并发症;对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待循环稳定后即开始正规的脱水治疗;常规给予辅助脑细胞代谢药物;对于肝、肾功能衰竭患者积极行持续血液滤过治疗;保持合理的脑灌注压水平;维持良好的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预防肺部并发症.结果本文47例患者中死亡9例,其中2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例死于严重感染,5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癫痫持续发作.存活38例,平均随访3年,死亡3例.结论术前评估、护患沟通是重要环节,加强术中脑保护、维持术后血液动力学平稳,重点观察及时处理术后低血压、急性肾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是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欧洲心脏手术危险因素评价系统(EuroSCORE)评分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前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3年1月~2018年6月接受OPCABG 手术、并在术前预防性应用 IABP辅助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uroSCORE评分分为低危组(EuroSCORE评分<6分,n=153)和高危组(EuroSCORE评分≥6分,n=83)。收集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比较两组IABP 预防时间、IABP 运转时间、IABP 相关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ICU 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死率,检测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在年龄、≥65岁、女性、顽固性心绞痛、<30天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3支病变、EuroSCORE评分、LVEF等术前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IABP 预防时间、IABP 运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明显长于低危组(P<0.05),两组在IABP 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1年内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65岁、女性、左主干病变、LVEF<40%、急诊、IABP并发症是OPCABG 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EuroSCORE 指导下高危患者OPCABG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不会增加 IABP 相关并发症,能够降低院内病死率,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治疗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3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低血钾伴有心血管病史,手术时间>3 h及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术前低血钾、心肺伴发病、手术时间长、术后低血氧血症是高龄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经积极治疗并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347例≥65岁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97例,肺叶切除术219例,楔型切除术24例,开胸探查术7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13例,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32.6%,吸烟史、心律失常史、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方式、术中低血压、手术时间、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是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P=0.001).结论 老年人心肺储备功能降低、对手术损伤及缺氧的耐受力降低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其发生率.对于高危患者,术前应着重改善心肺功能、戒烟;术中应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应加强心电监护、充足氧供、减轻疼痛和有效排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肾母细胞瘤术前化疗的优劣。方法 对35例手术治疗的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患者术前给予化疗。结果 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17例,出现明显化疗药物毒副反应15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切口延迟愈合4例、白细胞仍减少5例。结论 肾母细胞瘤术前化疗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化疗方案的选择,积极的内科保守治疗可有效预防化疗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在冠心外科的应用(附9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气囊反博(IABP)在冠心外科中的应用时机和效果。方法:对9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病人行IABP治疗,其中术前使用者12例(13.2%),术中开放主动脉30min内使用者28例(30.8%),开放主动脉30min后使用者51例(56%)。结果:使用IABP后,病人平均动脉压升高、心率、中心静脉压、左房压下降,升压药用量减少,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消失,左心功能改善。术前置IABP有效率91.7%,病死率9.1%;术中开放升主动脉30min内使用IABP有效率89.3%,病死率14.3%;开放升主动脉30min后使用IABP有效率82.4%,病死率41.2%。1例发生下肢缺血,没有因IABP并发症导致死亡。结论:IABP对冠心外科病人的急性左心衰治疗作用是肯定的,但应用要及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本中心2010年至2012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前的应用,评价IABP在不同EuroSCORE评分患者术前的预防性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184例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根据EuroSCORE评分分为中低危组(A组,评分小于等于6分)、高危组(B组,评分大于6分),分析相关数据。结果三年预防性应用IABP依次为24例、61例和99例。A组122例,B组为66例。与A组比较,B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近期心肌梗死率更高,冠状动脉病变累及三支及左主干病变者更多。B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IABP预防时间及持续时间更长。高危组在机械呼吸辅助时间、ICU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均高于A组,但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OPCABG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明显降低高危患者死亡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在EuroSCORE评分指导下对高危患者早期预防性应用IABP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10例CABG围术期行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置时间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并发症;1例住院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心功能差的高危CABG患者应及时放置IAB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肺癌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治疗方法.方法 对肺癌切除术后发生呼衰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随机选取同期手术未发生术后呼衰的肺癌患者作对照,应用统计分析可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并对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结果 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既往COPD病史,术前肺功能MVV,FEV1,FEV1%,手术方式,胶体液输入量,术后发生并发症与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手术患者既往患有COPD病史,术前肺功能FEV1<1.5L、FEV1%<60%、MVV%<60%,行全肺切除手术,胶体液输人量>2500ml,术后发生并发症者更易发生呼吸衰竭.有效的术前准备、手术后处理等预防手段以及尽早诊断与治疗是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及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危冠心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例术中行紧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7例预防性应用IABP.结果术后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平均搭桥3.5支,1例胸骨感染,2例2次开胸止血.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中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高危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治疗后,住院期间IABP相关并发症的特点。方法:连续收集385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接受IAB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住院期间IABP相关并发症的特点。结果: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部位局部血肿(发生率5.2%),假性动脉瘤(发生率0.5%),下肢动脉闭塞症(发生率0.8%),IABP相关血小板减少(发生率6.0%),坠积性肺炎(发生率9.6%),脑卒中(发生率0.5%)。上述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3.6%。其中男性的发生率为18.4%,女性的发生率为5.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接受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ercute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术前预先使用IABP(简称主动IABP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4%,术中被动急救使用IABP(简称被动IABP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有一定比率的并发症,其中男女之间在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各项无差异。PCI患者被动IABP比主动IABP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联合临时心脏起搏在急性右心梗死患者PCI术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对58例下壁及右室心梗患者根据术前是否存在低血压和(或)缓慢心律失常分为两组:低血压和(或)缓慢心律失常组(低缓组)与无低血压和(或)缓慢心律失常组(无低缓组),低缓组PCI术前进行液体复苏、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无低缓组PCI术前给予输液、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低缓组术中发生低血压的程度和(或)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无低缓组术中发生率高,两组患者在PCI术中低血压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I术前液体复苏联合临时心脏起搏可有效减轻PCI术中低血压严重程度,减少心源性休克发生,对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针对性预防其发生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收集194例进行肺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术前有无高血压、术前有无心律失常、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无肺部感染、术后有无胸腔积液、术后有无气胸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合并心律失常、手术切除范围大、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500 ml、术后肺部并发症,5个因素与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纠正术前心律失常、减少全肺切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等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时机、指征,以提高使用的成功率。②方法 对9例冠心病病人围手术期应用IABP治疗。③结果 全组9例中,8例存活,死亡1例,存活率为88.9%。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血肿1例,术中误穿股静脉1例。④结论 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及术中、术后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尽早合理应用IABP是提高冠心病外科手术病人存活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冠心病血管重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运用。方法:因冠心病而进行冠脉血管重建术的高危患者,排除IABP禁忌证,在术前、术中、术后放置IABP,共计24例。结果:组内并发症5例,其中1例并发脑梗死,1例机械性溶血,3例穿刺部位血肿,并发症比率19.8%。无一例发生股动脉血栓、主动脉夹层剥离、感染事件。死亡6例,死亡率25%。结论:IABP运用于高危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可减轻血流动力学改变、防止心源性休克发生、有较好效果和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