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论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的概念及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是在融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以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研究方法学等组成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其主要任务为研究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及评价方法以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方法学;阐释中医理论基本概念,建立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病证,建立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中药、方剂基本理论及作用机制,建立中西医结合药理学;最终构建中西医结合基础三级学科分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生理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介绍了贵阳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和医学心理学双学位专业的学生学习《生理学实验》课程之后的考核方法改革,包括建立系统的考核评分体系、制定评分细则、多种考试形式等,既考查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又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结果表明,通过改革,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提升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改变以往的中西结合生理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中医学等专业20余本科生教育教学实践,获得了以下的调查结果:(1)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理论教学加深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脏象功能的理解;并且使其中医学理论具有了客观化、科学化表达;(2)本教学加深了对中西医结合专业性质与使命的认识,增强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稳定了将来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信心;(3)在课堂理论讲授中,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内容比例安排基本适中,教材内容结构及比例有助于对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向与要求为依据,以中西医结合基础生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为研究载体,在更新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中西医结合医学基础教学培养目标,研制了新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大纲,创新了理论教材编写模式与教材内容体系,构建了新的理论教学模式与内容,改革与创新了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建立理论与实验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估体系,完善了高素质中西医结合基础师资队伍。在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对于中西医结合医学基础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为创新中西医结合医学基础教育教学新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的特点在于,学生既要学习传统中医的辨证施治,又要学习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西医。根据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生理学是必修课程。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体现出中西医结合的特点,是生理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中西医结合专业生理学教学多年,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人的实践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其理论知识是医学生理解医学问题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其实践方法是医学生进行医学实践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为了使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接受和掌握医学遗传学的核心内容,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以遗传病案例为核心的教学相互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 现状分析与改革需求 方剂学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以往本课程主要是在中医临床专业学生中开设,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新专业和专业方向不断出现,本课程目前开设范围较广,我校主要在中医临床、针推、骨伤、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全科、中西医结合妇产、中西医结合医疗美容、中药等专业开设,还有一些医学相关专业如护理、康复、心理、医保、医药软件开发等也有开设.  相似文献   

8.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3):F0004-F0004
1993年经湖南省教委批准我校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并成立中西医结合系。2003年更名为中西医结合学院。目前学院设置有院办、学生办、第一临床教研室、第二临床教研室、基础研究室、循证医学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科研实验室、蛋白质组学实验室,有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2所。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西医两种医学模式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特点,探讨开设中西医比较史课程的实践效果,以期为医学专业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思维创新提供参考。将中西医比较史课程设置为专业选修课,大二至大四年级中医专业学生自主选修,过程性评价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可系统化地学习中西医在理论基础、知识构架、研究对象、概念属性、防病治病、中药西药等方面存在的异同和联系,加深对中医、西医的理解能力,减轻学习过程中的难度。中西医比较史课程的开设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医学生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寻找新的支撑点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教授学生必须的生理学知识,根据护理专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从教学方式、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生理学是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认识,是在中国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理论体系。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生理学在中国医学史上没有形成独立学科。魏晋以后,中医学逐渐偏向于研究"病理"和临床,其学术特点也由之前的"形气并重"逐渐衍变为"重气化轻形迹"。清末民国时期,在西医学的影响下,中医界积极建立自己的生理学,但终因无法解决脏腑本质和解剖形体的问题而失败。中医学欲求发展,必须明确形体与气化的关系,完善中医生理学的学科建设,进而以形体为基础,在中医气化与西医生理之间探寻中西医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2.
发挥中西医优势治疗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肺癌诊疗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疗效也不断提高,但远未达到基本控制该病的目标。中医药参与下的肺癌综合治疗是我国恶性肿瘤治疗的特色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治疗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者之长,在提高中晚期肺癌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及维护和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可取得比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更佳的疗效,使“带瘤生存”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理解剖和医学理论两方面,论述了中国近代早期中、西医学比较研究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医学人物、著作及其主要学术观点,并从历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评述了他们在中国近代医学史的地位与作用。作者认为:这一时期关于中、西医学比较研究,虽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果,但是,在当时对中国医学界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并且,为后人正确评价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以及中医学怎样吸收西医学之长,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与西医的学术差异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宏观差异是学术视野的分异,是整体性和根本性的差异。以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为例,论证了中西医学术的分野是两圆相交式,即局部相交,主体相异,核心并立,方向相悖。指出了中西医学术分野的一个焦点——是否以人为本;剖析了中西医学术的四个分野点——人与人体之分、还原与非还原之分、生态与理化之分、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之分。总结了中西医学术分野的两个基本特征——中医视野宽广但深细不足,西医视野缩减而深细。  相似文献   

15.
急性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医疗界面临空前严峻的细菌耐药形势,而新药研发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发展速度。在严重感染诊治过程中注重脏器保护、改善微循环,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我们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下,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中西医优势互补、病证结合的原则诊治急性感染性疾病,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通过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总结出实热证(热夹湿型、热盛伤阴型)、血瘀证、腑气不通证和厥脱证。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中药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细菌耐药、脏器保护、微循环等方面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最佳策略,突破中西医之间的壁垒是关键,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对《全体新论》成书背景、版本内容、编纂特点、学术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全体新论》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介绍西医解剖学与生理学的专著。由西医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编译。合信在华期间致力于传播和普及西方最新的医学知识与技术,出版了多部自然科学类著作,其中《全体新论》是其成书最早,价值最高,流传最广的西学书籍。《全体新论》图文并茂,引入了西方19世纪上半叶最新的生理解剖学知识,并在撰文过程中融合了传统中医的术语、概念,便于国人的阅读与学习,其出现推动了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在华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医学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自主创新研究,在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其基础理论体系尚未能打破中医、西医各自的局限性,因而不能更有效地指导实验和临床实际工作。针对当前的现状,应加强中西医结合体系及人才建设、重视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及相关的基础研究,同时应努力创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以期进一步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参与调节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医学中的脾胃功能与西医学肠道菌群密切相关,通过探讨西医学肠道菌群研究、中医学脾胃理论、慢性荨麻疹三者的内在关联,以期能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角度探讨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发病和中医药作用的现代科学机制,为CU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提供临床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为从脾胃论治CU的现代化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医学在基础理论、诊治大法、药物的发现和积累以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人民健康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认为中国医药学是国粹前途光明,中医学子应坚定献身中医药事业的信念,认真钻研学习中医药学知识,重视和抓紧中药剂型的改革,并以衰中参西的态度对待西医药学,以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邓老认为:铁杆中医,不是中医与西医结合,而是中医与现代尖端科学结合。中医学就是尖端科学,两个尖端科学结合,那就是更高的医学。关于中医传承与创新,邓老说要学习好中医,就要从经典入手,因为经典是中医学之根,是后世各家学说之源头,必须下一番工夫才能学好。而要学习好经典,还必须注重临床实践。临床实践是中医的生命线,离开临床实践,中医就寸步难行。此外,中医也要与时俱进,西医的检查手段,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用,用‘拿来主义’的办法,补充中医的不足,中医也是这么发展过来的。要发展中医,就必须把中医教育办好,要抓紧抢救老中医学术经验,办学要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