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冠状动脉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24h及7d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于术后24h、术后7d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于术后24h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治疗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于术后24h、术后7d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冠状动脉局部的炎症反应,对冠脉内支架置入后患者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丁洪涛  吴玉芳 《重庆医学》2012,41(6):552-553,55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用泮托拉唑钠,治疗组采用生长抑素和泮托拉唑钠联用。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腹痛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撤离呼吸机时间)及血清炎性因子(血清白介素-8、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撤离呼吸机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白介素细胞-8、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可显著降低SA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及血浆瘦素水平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4例,两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A组给予生长抑素(思他宁3 mg+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上述配液静脉注射4 ml后以4 ml/h恒速泵入)维持48 h,B组给予生长抑素(思他宁3 mg+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4 ml后上述配液以4 ml/h恒速泵入)维持48 h。分别于入院时和生长抑素维持48 h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瘦素、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同时收集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胰腺炎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均明显降低,而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明显升高(P<0.05);(2)经生长抑素治疗48 h,两组胰腺炎患者血浆各指标均较前改善,A组改善程度优于B组(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髓过氧化物酶均呈负相关。结论静脉注射后再给予恒速泵入生长抑素能更好地上调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下调炎性因子水平;血浆瘦素水平与炎性因子呈负相关,血浆瘦素水平在急性胰腺炎早期可能具有改善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7天,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IL-8、IL-10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SIRS改善时间、MODS发生率和胰腺及胰周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较早期肠外营养治疗能有效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与疗效影响.方法:选择9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禁食、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CD4/CD8)肠屏障功能指标(血浆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和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浆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肠屏障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各免疫指标均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肠屏障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0例分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与对照组,并行两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入院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入院后24、48h及7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维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粥样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床边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重症急性胰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床边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生化因子(血清淀粉酶、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血清淀粉酶、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6%,高于对照组的7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床边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和生化因子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照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并监测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2.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IL-8﹑CRP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20.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有助于提高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对急性重症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分析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128例,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和非肥胖组(BMI<28 kg/m2),比较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入院24h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肥胖组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中胰腺坏死、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肺功能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而且肥胖组炎症因子IL-6、CRP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结论:肥胖是影响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与扩大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清胰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胰汤胃管鼻饲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肠胃功能恢复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并对2组行血气分析。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3.3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排气、排便等恢复时间和血淀粉酶、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清胰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观察患者血浆中炎症介质的变化情况,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时间及4周的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周内死亡率以及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使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但对4周内死亡率及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231-1232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50μg/h微量泵泵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炎性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d,观察组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观察组TNF-α及IL-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可明显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TNF-α及IL-8的表达,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动力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高剂量组51例,低剂量组51例,对照组5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预后、胃肠动力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和入院7天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的肛门排气率、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内压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不同时刻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生长抑素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并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乌司他汀联合奥曲肽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按入组序列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休克、补液、抗感染、及时抑制消化液等常规治疗,同期观察组给予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及淋巴细胞(Lym)、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7d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增高程度低于对照组,12 d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同时白介素-10(IL-10)水平持续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7、12d后Lym、CD3+、CD4+百分比及CD4+/CD8+较对照组增高明显,CD8+百分比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指标指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血清炎性指标异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诊断价值。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发生率为33.3%。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血淀粉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以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阻断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予以综合性治疗措施,即观察组;另外于该时间段再选取60例予以常规治疗措施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进行对比研究,即对照组;同时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气分析、相关炎性因子水平(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内容进行观察,对其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80.00%);在相同时间段内,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分别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综合性治疗方案能明显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阻断炎症反应:是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其预后的有效方案之一,值得临床推广且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白介素-6在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6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在入院后3天内的血清白介素-6浓度,并将重症胰腺炎与轻症胰腺炎的白介素-6水平作对比.结果急性胰腺炎的白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胰腺炎明显高于轻症胰腺炎(P<0.05);重症胰腺炎入院后第一天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6.7%及81.8%.结论测定血清白介素-6可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李春艳  程月飞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60-3361
目的分析谷氨酰胺辅助治疗在重症胰腺炎伴腹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伴腹部感染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谷氨酰胺治疗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54%(62/67)]高于对照组[71.43%(4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谷氨酰胺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伴腹部感染效果确切,可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20,(2):212-215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1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静脉持续泵入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贝酯治疗,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腹内压均低于对照组,且腹痛缓解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二胺氧化酶(DAO)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加贝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并能促进肠道黏膜屏障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观察2组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6、TNF-α及CR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IL-10均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及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调节炎症反应作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