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全麻手术后血小板CD62p和CD63的变化,探讨全麻手术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 12例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后、术后3d血小板CD62p和CD63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结束后及术后3d的CD62p表达水平分别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手术结束后的CD63表达水平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3d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全麻手术后血小板的活化有明显的增强,增加患者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糖尿病组、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混悬液灌胃,20 mg/(kg ·d),共用12周]各10只,另取10只健康大鼠设为对照组,12周后测定及比较各组血脂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61、CD41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DL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水平低于糖尿病组,而HDL水平高于糖尿病组(P<0.01);糖尿病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较对照组高(P<0.01),辛伐他汀组的CD62p和CD63水平较糖尿病组低(P<0.01);3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4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调节糖尿病大鼠的血脂水平,能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水平,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62p、CD63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9例2型糖尿病患者CD62p、CD63,使用Nicolet Viking IVD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肌电图正常者为非DPN(A组,25例),神经电生理异常者为DPN(B组,34例)。健康对照组26例。结果CD62p、CD63的水平在糖尿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P〈0.01),B组与A组有显著差异(P〈0.05,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D62p与CD63(r=0.564,P〈0.001)、FPG(r=O.402,P〈0.01)呈正相关,与左腓MNCV(r=-0.320,P〈0.05)、右腓MNCV(r=-0.299,P〈0.05)、左尺MNCV(r=-0.407,P〈0.01)、右尺SNCV(r=-0.382,P〈0.05)呈负相关,与年龄、病程、GHB、TG、TC、BMI等无相关,CD63与FPG(r=O.623,P〈0.001)呈正相关,与左腓MNCV(r=-0.377,P〈0.01)、右腓MNCV(r=-0.285,P〈0.05)、右尺SNCV(r=-0.378,P〈0.05)呈负相关,与其余因素无相关。结论CD62p、CD63表达率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与发展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及血小板参数作为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为其作为靶分子治疗肺癌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为肺癌组,同期4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为肺良性病变组,38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经免疫荧光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或血小板亚群膜糖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检测。结果 (1)肺癌患者CD62P、CD63、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与肺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腺癌与肺鳞癌的CD62P、CD6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2P、CD63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3)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随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Ⅲ+Ⅳ期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2P和CD63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和血小板参数对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一定关系,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血小板CD62P、CD63、SCD62P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2P、CD63、ELISA测定SCD62P,血球计数仪CD1700测定血小板数量。[结果]随着放射治疗时间延长CD62P、CD63、SCD62P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数量低于对照组。[结论]放射治疗能使血小板CD62P、CD63高度活化,最终导致血小板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张昊翔  钱宝华  郭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153-3155
摘 要 研究血小板以及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分子的表达变化与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意义。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人和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和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和CD62P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转移组血小板CD44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P<0.05)和CD44(P<0.01)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转移组红细胞CD44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5)。提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分子处于高表达状态,而红细胞CD35、CD44分子表达减少,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这些变化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心绞痛与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AP)血小板胞浆内α-颗粒上的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与血浆纤溶酶原活物-1(PAI-1)、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并揭示其在UAP发生及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9例UAP患者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蛋白CD63、CD62P,同时检测血浆PAI-1及C-RP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UAP患者CD63、CD62P、PAI-1及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②CD63、CD62P与PAI-1及C-RP呈正相关;③CD63、CD62P及PAI-1、C-RP水平在心绞痛发作状态比发作前及发作后状态明显增高(P<0.05或P<0.01);④随着UAP患者Braunwald分级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CD63、CD62P及PAI-1、C-RP水平均有增加趋势。结论 血小板活化、纤溶机制及炎症反应在UAP的发生及发展中共同作用;这三者可能成为UAP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判别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CD62P及CD63在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有微血管病变者42例,无微血管病变者34例)及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活化血小板标志物CD62P及CD63的表达。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CD62P及CD63表达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较无微血管病变组其表达亦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微血管病变者活化血小板表达明显增高,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活化血小板的高表达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患者CD62p、CD63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表达水平与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ICI患者200例为观察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75例与预后不良组25例.根据出院后90 d内存活情况,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死亡组32例与存活组168例.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CD62p、CD63及PAF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CD62p、CD63及PA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脑梗死患者血清CD62p、CD63及PAF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脑梗死患者血清CD62p、CD63及PAF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CI患者的CD62p、CD63及PAF表达水平升高,检测这3项指标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临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骆华  骆方军 《检验医学》2009,24(7):542-544
目的探讨CD62P和CD63在羟乙基淀粉(HES)130/0.4对血小板(PET)活化抑制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输HES130/0.4前基础值(T1期)、输注完后(T2期)、手术完毕1h(T3期)的PLT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水平。结果CD62P、CD63表达水平在T:期平均分别下降了24.3%和24.O%,明显低于T,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62P在术后1h恢复至T1期水平(P〉0.05)。CD63表达水平在术后1h仍有6.7%(2/30)的病例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作为HES130/0.4对PIJrr活化抑制的评价中,以CD62P和CD63两者联合检测为宜。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观察25Gyγ射线照射对22℃保存条件下的手工富集血小板悬液不同保存期CD62p、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影响。将富浆法分离的16袋血小板,每袋平均分为两份,其中1袋经25Gy137铯γ射线辐照,另1份不辐照,然后按美国血库协会(AABB)标准保存72小时。经辐照的血小板作为观察组,未辐照的血小板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血小板辐照前及保存24和72小时后P选择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表明:辐照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表达CD62p百分率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保存24小时与新鲜血小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保存72小时与保存24小时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保存24、72小时后,两组血小板CD62p表达率、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血小板在保存72小时后MPV与新鲜血小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γ射线照射不影响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但手工血小板液态储存时间应尽可能缩短。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双嘧达莫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和CD62p表达水平的影响。选择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单纯组)和化疗+双嘧达莫组(联合组)。联合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应用双嘧达莫100mg/d。另择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磁珠法分别于化疗当天、第3、7和14天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AC-1、CD62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PAC-1、CD62p和FI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和0.05),且PAC-1与FIB间呈正相关(r=0.549,P〈0.01)。单纯组患者化疗当天和第3天的PAC-1表达较化疗第14天明显升高(P〈0.05和0.01);化疗第3天其CD62p水平与化疗当天、第7和14天比较均升高(P〈0.05和0.01)。联合组患者化疗第14天的PAC-1表达较化疗当天、第3天降低(P〈0.05和0.01);且化疗第14天的CD62p表达较化疗第3天时降低(P〈0.05)。联合组患者在化疗第3、7和14天的PAC—1、CD62p与单纯组患者比较表达呈下降趋势,但FIB变化不明显。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常出现外周血小板活化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化疗周期中应用双嘧达莫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脂联素(APN)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oulter EPICL-XL型流式细胞仪测定CD62p,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APN和血浆vWF,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清蛋白。结果未并发肾病(Ⅰ)组、并发肾病微量蛋白尿(Ⅱ)组、并发肾病临床蛋白尿(Ⅲ)组vW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Ⅰ组CD62P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发展为微量蛋白尿和临床蛋白尿时与Ⅰ组及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APN水平高于Ⅱ组和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低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PN与CD62p、vWF、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均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D62P、vWF、UAER是影响糖尿病患者A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随着DN的进展呈进行性加重趋势,血清APN升高可能参与了DN患者的内皮功能损害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血小板CD61和CD62p的阳性率,探讨并总结川崎病病程中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的阳性表达率的变化与临床诊断、疗效判定及冠状动脉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川崎病患儿和16例正常对照组急性期血小板CD61和CD62p阳性表达率。结果川崎病患儿全血CD61、CD62p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对照儿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冠状动脉异常者CD62p阳性表达率增高更加显著,CD62p阳性表达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CD62p的阳性表达率经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后能明显减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儿,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川崎病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损害过程中,CD61和CD62p均显著增高,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后能抑制KD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高表达,降低血小板的活化过程:川崎病病程过程中动态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阳性表达率,对川崎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对预测冠状动脉异常是否发生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血小板在老年高血压肾病中的活化状态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64例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及 2 1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小板的膜糖蛋白CD62P、CD63、CD 41和CD61的表达。结果 :老年高血压肾病组CD62P、CD63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CD41和CD6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老年高血压肾病组CD62P、CD63的表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随血压分级水平升高而递增。结论 :老年高血压肾病时血小板活化增强 ,推测其在老年高血压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CD62p与血清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50例AMI患者外周血CD62p,并与20例正常对照比较;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采用Clouse法测定Fib。并对AMI患者进行随访。结果AMI患者的CD62p的表达及hscrp、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MI患者的CD62p的表达与hscrp呈正相关(r=0.796,P〈0.01),CD62p的表达与Fib呈正相关(r=0.598,P〈0.01)。AMI患者中心脏事件者(15例,包括随访1年内的再发AMI,再住院行心肌血管重建术,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心源性死亡者)与随访1年内无心脏事件(35例)相比,CD62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血小板被激活,CD62p的激活与炎症因子hscrp有相关性,血小板激活和Fib交连形成血栓可能都是影响AMI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CD62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观察对象191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95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患者6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A组(48例)、B组(47例),NST-ACS患者随机分成C组(33例)、D组(33例),健康对照人群30名为E组.A组确诊后给予氯吡格雷75 mg/d,B组确诊后给予氯吡格雷150 mg/d;C组确诊后立即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后予维持量75 mg/d,D组确诊后立即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后予维持量150 mg/d.分别于服药前、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24h、服用氯吡格雷第5天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CD62p的浓度.结果 (1)服药前血清CD62p的浓度:SAP患者[A组(7.62±2.99) ng/L、B组(8.48±3.13) ng/L]和NST-ACS患者[C组(9.50±3.32) ng/L、D组(10.22±5.14) ng/L]均高于健康对照者[(E组(5.49±1.99)ng/L,P均<0.01],且NST-ACS患者高于SAP组患者(P<0.05).(2)SAP患者服药后第5天血清CD62p浓度[(A组(6.79±2.51) ng/L、B组(6.37±1.80) ng/L]均较服药前[A组(7.62±2.99) ng/L、B组(8.48±3.13) ng/L]降低(t=2.390、t=4.520,P<0.05和P<0.01),且两组患者服药后血清CD62p浓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C、D两组患者服药后第5天血清CD62p浓度[C组(8.21±2.62) ng/L、D组(8.17±2.37) ng/L均明显低于服药前[C组(9.50±3.32) ng/L、D组(10.22±5.1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84、2.157,P均<0.05),且两组患者服药后血清CD62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CD62p水平高于健康人群,服用氯吡格雷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D62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