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亚平 《光明中医》2014,(7):1498-149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解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解郁方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恩替卡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HBeAg转阴情况及HBV DNA应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有效率、HBeAg 转阴情况及HBV DNA应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解郁方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薛爱荣 《光明中医》2010,25(9):1687-168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解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中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本组观察,疏肝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能积极改善CHB患者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对提高恩替卡韦的疗效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是否要求联合中药治疗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方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LT)、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定量)、HBV-DNA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分别为74.2%和94.4%,HBeAg转阴率分别为19.4%和11.7%,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7.7%和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恩替卡伟对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49例,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4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阴转率、E抗原阴转率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联合恩替卡韦可促进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提高E抗原阴转率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德运  李慧  赵学印 《山西中医》2021,(2):22-23,26
目的:观察中医温阳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常规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口服中药温阳调肝方.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T、ASTT、TB1L、ALB)、肝脏瞬时弹...  相似文献   

6.
张意兰  王志凌  马英杰  韩莉  韩际奥 《陕西中医》2018,(11):1515-1517,1547
目的:探讨解郁软坚活血方联合西药恩替卡韦及甘草酸二铵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保肝、利尿、抗炎及抗乙型肝炎病毒等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0.5 mg/d、1次/d),甘草酸二铵胶囊(150 mg/次,3次/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解郁软坚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四项(HA、LN、Ⅳ-C及PCⅢ)变化、肝功、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4、8、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LN、Ⅳ-C及PC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LN、Ⅳ-C及PCⅢ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HA、LN、Ⅳ-C及PC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LQ-C30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解郁软坚活血方联合西药恩替卡韦及甘草酸二铵可有效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A、LN、Ⅳ-C及PCⅢ等四项肝纤维指标水平,延缓肝硬化进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臭氧治疗乙型肝炎患者其HBVDNA病毒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联合臭氧治疗组和拉米夫定组各31例,疗程48周,观察治疗前、后乙肝六项、HBVDNA定量及生化指标.结果:治疗24、48周时,ETV联合臭氧治疗组HBVDNA下降幅度、HBeAg阴转率均分别高于拉米夫定组,48周内两组无耐药发生.结论:恩替卡韦(ETV)联合臭氧治疗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强效、快速抑制HBVDNA复制,耐药率低,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6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改善和HBV血清学变化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沈萍  罗海保  吴德慧 《新中医》2009,(11):32-33
目的:观察中药珠芪乙肝丸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39例用珠芪乙肝丸治疗,每次10g,每天2~3次。对照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20~40mg,肌肉注射,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标志物及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或消失,黄疸消退,肝脾肿大回缩。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44.4%(16/36),HBV—DNA阴转率为41.9%(13/31);对照组分别为23.1%(6/26)和22.7%(5/2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中HBsAg有3例(7.7%)转阴,而对照组无1例转阴。结论:珠芪乙肝丸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症状,恢复肝功能,促进HBeAa、HBV—DNA阴转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用恩替卡韦治疗,疗程1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68.9%,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脾门厚度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灵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灵芝汤。在第24、48、96周分别检测HBV-DNA、HBV-M及肝肾功能、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第24、48、96周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时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96周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CD3+、CD4+、NK细胞、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灵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能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肝补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清肝补肾汤治疗组和硫普罗宁、甘利欣胶囊对照组,对照比较其疗效、不良反应、费用。[结果]清肝补肾汤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不良反应率等各方面均优于硫普罗宁、甘利欣胶囊组。[结论]清肝补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清肝补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清肝补肾汤治疗组和硫普罗宁、甘利欣胶囊对照组,对照比较其疗效、不良反应、费用。[结果]清肝补肾汤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不良反应率等各方面均优于硫普罗宁、甘利欣胶囊组。[结论]清肝补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脂质过氧化的关系及愈肝冲剂的抗氧化作用.方法: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愈肝冲剂,观察其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的变化,并与3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OD、GSH-Px活性降低(P<0.05),LPO水平升高(P<0.05);血清ALT、AST、PCⅢ与LPO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0.01);愈肝冲剂可以升高SOD、GSH-Px酶活性(P<0.01),降低LPO水平(P<0.05).结论: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导致慢性肝损伤的重要机制,愈肝冲剂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减轻肝细胞损伤和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愈肝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脂质过氧化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脂质过氧化的关系及愈肝冲剂的抗氧化作用。方法: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愈肝冲剂,观察其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的变化,并与3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OD、GSH-Px活性降低(P<0.05),LPO水平升高(P<0.05);血清ALT、AST、PCⅢ与LPO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0.01);愈肝冲剂可以升高SOD、GSH-Px酶活性(P<0.01),降低LPO水平(P<0.05)。结论:脂质过氧反应是导致慢性肝损伤的重要机制,愈肝冲剂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减轻肝细胞损伤和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鸡活血汤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对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炎性反应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鸡活血汤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反应介质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肝部不适或疼痛、舌质暗红、面色晦暗、食欲衰退与乏力等主要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ALB)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观察组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鸡活血汤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肝功能的同时抑制肝纤维化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炎性反应介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芪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士杰 《陕西中医》2004,25(1):36-37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1 40例患者随机 ,分为治疗组 80例 ,口服黄芪柴胡汤 (生黄芪、丹参、白芍、柴胡、党参、半夏等 ) ;对照组 60例 ,静滴肝得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0 .0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提示 :本方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具有疏肝健脾 ,滋肝养肾 ,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乙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伟 《陕西中医》2003,24(7):597-59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 (大青叶、板蓝根、丹参、黄芪、金钱草、草河车等 )治疗本病 80例 ,并设对照组。结果 :两组降低 ALT比较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两组 HBe Ag、HBV— DNA阴转比较有明显差异 P<0 .0 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提示 :乙肝解毒汤对本病有抗病毒 ,调解机体免疫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黄芪化纤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片联合黄芪化纤汤治疗,比较2组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侯机体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免疫指标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各30例,动态观察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8+水平及IgA、IgM、IgG含量的变化。结果:肝胆湿热型患者CD3+水平在初次、随访8周和16周时均明显升高,与肝郁脾虚型患者相应数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初次、随访8周和16周时CD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组高于肝郁脾虚组。两组患者初次IgM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胆湿热组低于肝郁脾虚组(P〈0.05),随访8周和16周时两组IgM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8+、IgA、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CD3+、CD4+、CD8+水平及IgA、IgM、Ig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CD3+、CD4+、CD8+水平及IgA、IgM、IgG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关联性,相关免疫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②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