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识别活化血小板膜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发展,流式细胞术(FCM)以其快速、敏感、准确、特异的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活化血小板的检测。血小板在血栓性疾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只有血小板活化后才参与血栓形成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本文通过测定40例冠心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P、PAC-1的变化,以讨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本组4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37~78岁,其中心绞痛15例,心肌梗死(MI)25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8~67岁,均为健康体检者,无心脑血管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 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40例冠心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小板膜CD62p和PAC 1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冠心病组血小板CD62p[ (27. 6±14. 0)% ]与PAC 1[ (31. 8±16. 7)% ]阳性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1±1. 5)%, (7. 0±1. 8)%,P均<0. 01]。结论 CD62p和PAC 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和特异指标,全血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功能可用于冠心病的监测和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治疗干预的效果和预测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D62p及GpⅡb/Ⅲa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静懿  李培成 《检验医学》2005,20(3):189-19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40例冠心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小板膜CD62p和PAC-1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冠心病组血小板CD62p[(27.6±14.0)%]与PAC-1[(31.8±16.7)%]阳性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1±1.5)%,(7.0±1.8)%,P均<0.01].结论 CD62p和PAC-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和特异指标,全血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功能可用于冠心病的监测和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治疗干预的效果和预测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CD62p的表达与脑水肿形成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分析比较脑出血患者与健康人血小板CD42b,CD62p的表达差异及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CD62p的表达量与脑水肿体积的相关性,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42b,CD62p的表达及其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自2002-01/0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20例。健康者选 自2002-01/0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家属共15例,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20例脑出血患者和15例健康人血板CD42b和CD62p的表达,根据头颅CT测量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并对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和CD62p的表达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人[(9.7&;#177;1.1)%,(81.6&;#177;3.1)%]比较,急性期脑出血者血小板CD42b的表达(74.2&;#177;6.4)%减少,CD62p的表达(4.7&;#177;4.8)%增加(tCD42b=4.328,P&;lt;0.01;tCD62p=4.017,P&;lt;0.01);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和CD62p表达量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有相关性(rCD42b=-0.489,P&;lt;0.05;rCD62p=0.646,P&;lt;0.01)。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血小板活化,活化的血小板参与了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这一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活化(CD62p)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血球计数仪及血小板聚集仪分别对89例CHD和60名健康人的CD62p、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进行测定.结果 CHD CD62p、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PA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血小板数(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血小板压积(PCT)两组差异无显著性.CHD患者CD62p与PAGM、MPV均有正相关关系,而与PLT、PDW及PCT无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CD62p、MPV明显高于心绞痛(AP)组(P<0.001),而PLT明显降低(P<0.001)结论检测CD62p、血小板四项参数及PAGM可较全面地反映不同类型的CHD患者的血小板形态、功能和活化状态,对疾病的预防、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识别活化血小板膜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发展,流式细胞术(FCM)以其快速、敏感、准确、特异的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活化血小板的检测。血小板在血栓性疾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只有血小板活化后才参与血栓形成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本文通过测定40例冠心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P、PAC-1的变化。以讨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丹  朱浩佳  杨前进 《临床荟萃》2008,23(13):949-950
脑出血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病理过程较复杂.近几年来,对于血小板活化与脑血管病发病关系受到重视.研究证实,CD42b和CD62p两者都是活化血小板特异性的糖蛋白分子标志物,是体内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性指标[1-2],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发病后第3天、第7天、第21天的血小板CD42b和CD62p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脑出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21例)和常规治疗组(21例),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和术后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丹红治疗组于PCI术后即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输注,14d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经丹红注射液治疗后,CD62P、CD6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血小板CD62P、CD63、SCD62P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2P、CD63、ELISA测定SCD62P,血球计数仪CD1700测定血小板数量。[结果]随着放射治疗时间延长CD62P、CD63、SCD62P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数量低于对照组。[结论]放射治疗能使血小板CD62P、CD63高度活化,最终导致血小板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全血血小板活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研究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CHD)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 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 63)的阳性表达,并与2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的90例病例中70例为阳性,CD 62P表达率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非冠心病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冠脉二支以上病变与无病变及一支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D 63阳性表达率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二支病变与无病变及一支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增高,血小板活化状态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是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但血小板膜蛋白极不稳定,易活化,造成实验结果不可靠,为此应采用统-标准的检测方法.为探讨该目的并了解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实验中采用全血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正常人及37例成人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正常人无固定组在标记后30,60,90和120分钟时,CD62P和CD63阳性率(%)分别为7.57±2.33,20.50±5.70,28.70±5.67,36.52±6.13及0.89±0.36,1.11±0.84,2.35±2.02,5.43±3.66,其相应点的平均荧光强度各自为1.57±0.13,1.88±0.08,2.00±0.09,2.38±0.22及3.91±0.11,4.07±0.16,4.38±0.14,4.44±0.19,二项均随检测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其中阳性率增高更加显著.而正常人多聚甲醛固定组CD62P和CD63在相同各时间点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基本相同,未出现明显变化.此外,37例成人糖尿病患者CD62P和CD63的阳性率分别为(14.11±6.68)%及(2.71±1.74)%,比相对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P<0.05).由此可见,血小板CD62P和CD63非常敏感,在体外易受激活,采血后需立即标记,全部操作应在30分钟内完成,而多聚甲醛固定可抑制活化并稳定血小板标记复合物,使上机检测时间延长至2小时而对结果无影响.成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合并症可能与血小板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组57例和对照组30例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血小板CD62p的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脑梗死时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监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对预测病情轻重及指导临床用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微血管病变者27例,无微血管病变者24例)及29名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糖蛋白,包括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1、CD42b)、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同时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内皮素和胰岛素.结果糖尿病组血小板CD62P、CD63、TSP阳性的百分率[(1.35±0.70)%、(5.04±2.73)%、(76.5±9.1)%]和CD41、CD61的平均荧光道数(MnX)[(14.22±6.03)%、(6.54±1.7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4±0.34)%、(2.84±1.12)%、(66.3±8.4)%、(10.43±1.70)%、(4.36±0.62)%](P<0.005),有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糖尿病组的血小板CD42b的阳性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5).但有无微血管病变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血小板CD62P,CD63,CD61,TSP与血浆内皮素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5,0.47,0.34和0.30,P均<0.05).结论活化血小板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CD62P及CD63在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有微血管病变者42例,无微血管病变者34例)及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活化血小板标志物CD62P及CD63的表达。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CD62P及CD63表达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较无微血管病变组其表达亦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微血管病变者活化血小板表达明显增高,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活化血小板的高表达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各组间差异及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10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入院时均查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血小板聚集率(分别由AA或ADP诱导的),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按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PCI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10d后重复检查上述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及治疗后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程度.结果:入院时冠心病各组的PAC-1、CD62p阳性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AMI组最为显著.治疗10d后各组CHD患者上述指标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除SAP组患者CD62p对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其余各组CD62p及各组PAC-1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1、CD62p、血小板聚集率可作为早期发现冠心病、观察病情变化、实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膜糖蛋白GPⅡb/Ⅲa、CD62p的变化与PaO2、PaCO2的关系。方法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4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42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GPⅡb/Ⅲa、CD62p的表达水平,检测患者PaO2、PaCO2,并与3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及30例非老年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GPⅡb/Ⅲa、CD62p的表达率分别为(84.17±9.21)%、(50.21±7.68)%,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老年健康对照组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均P〈0.001)。老年肺心病缓解期组GPⅡb/Ⅲa、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40±7.43)%、(35.83±6.08)%,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均P〈0.05)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均P〈0.001),老年健康对照组GPⅡb/Ⅲa、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80±6.37)%、(31.97±4.91)%,亦高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45.53±7.94)%、(27.87±4.82)%](均P〈0.05)。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GPⅡb/Ⅲa、CD62p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结论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PaO2、PaCO2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62p的变化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42例老年慢性肺心痛急性加重期患者及42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GpⅡb/Ⅲ a、CD62p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并与3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及30例非老年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 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GpⅡb/Ⅲa、CD62p、hs-CRP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老年健康对照组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均<0.001).老年缓解期组Gp Ⅱb/Ⅲa、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P均<0.05)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均<0.01),老年健康对照组GpⅡb/Ⅲa、CD62p阳性表达率亦高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均<0.05).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GpⅡb/Ⅲa与hs-CRP呈正相关(r=0.59,P<0.01)、CD62p与hs-CRP呈正相关(r=0.54,P<0.01).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hs-CRP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GPⅡb/Ⅲa(PAC-1)、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血小板活化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35例正常对照者(D组)及114例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时期PAC-1、CD62P的表达。结果冠心病组患者PAC-1、CD62P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冠心病组治疗后,各时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A组)对比:B、C组PAC-1、CD62P的表达均较A组高(P<0.05),而B、C组之间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A、B、C)组PCI术后的CD62P、PAC-1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术后24 h下降至术前水平,和术前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明显增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小板表面蛋白PAC-1,CD62P的表达进一步的升高,两者的表达可作为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敏感指标,在冠心病的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 2P ,GPⅡb/Ⅲa的表达。结果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CD6 2P(4 8 3± 15 .2 ) % ,GPⅡb/Ⅲa(80 4± 10 .3)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CD6 2P(2 4 2± 12 .4 ) % ,GPⅡb/Ⅲa(4 8.8± 8.4 ) %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结论 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CD62p的表达与脑水肿形成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脑出血患者与健康人血小板CD42b,CD62p的表达差异及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CD62p的表达量与脑水肿体积的相关性,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42b,CD62p的表达及其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选自2002-01/0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20例。健康者选自2002-01/0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家属,共15例,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20例脑出血患者和15例健康人血小板CD42b和CD62p的表达,根据头颅CT测量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并对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和CD62p的表达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犤(9.7±1.1)%,(81.6±3.1)%犦比较,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的表达(74.2±6.4)%减少,CD62p的表达(4.7±4.8)%增加(tCD42b=4.328,P<0.01;tCD62p=4.017,P<0.01);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和CD62p表达量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有相关性(rCD42b=-0.489,P<0.05;rCD62p=0.646,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小板活化,活化的血小板参与了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这一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