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佩  杨宝义  汪蓉  曹蕾 《护理研究》2013,(25):2754-2755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实施机械通气(MV)且通气时间>48h的病人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不行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情况、MV时间及住ICU天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5.9%和34.1%,MV时间分别为(7.3±3.9)d、(15.1±3.1)d,住ICU天数分别为(12.8±4.0)d、(20.5±3.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留住ICU天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歇声门下吸引对预防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CU)173例行气管切开并给予机械通气病人按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并采取常规VAP预防管理策略;观察组采用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常规VAP预防管理策略,2h声门下吸引1次。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间歇声门下吸引方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3.
廖书娟 《全科护理》2013,11(11):974-975
[目的]探讨经可吸引导管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法,观察两组病人机械通气过程中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过程中VAP发生率分别为19.7%和45.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可吸引导管持续吸引声门下滞留物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病人VP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边伟帅  晁彦公  王兰  李黎明  焦庆贵 《临床荟萃》2008,23(21):1539-1542
目的了解持续声门下吸引及间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将收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29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气管插管组为对照组,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组为实验组,实验组中分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及间断声门下吸引组;记录各组机械通气时间、发生VAP的时间,VAP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及痰培养等。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第6天VAP发生率分别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29.0%,间断声门下吸引组26.0%,对照组43.5%,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声门下吸引组与间断声门下吸引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第7天VAP发生率分别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39.0%、间断声门下吸引组38.5%、对照组48.9%,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短期插管(<7天)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应用声门下吸引有预防VAP的作用。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方式与每2小时进行1次的间断声门下冲洗方式能得到相似的预防VAP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间隔时间4 h),对照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声门下吸引量,吸引物细菌涂片阳性率,吸引物隐血实验阳性率,刺激性呛咳发生次数,吸引管阻塞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VAP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吸引物隐血阳性率(P0.05)、刺激性呛咳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间断声门下吸引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以推迟VAP发生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孙龙凤  谭伟  王爱平 《护理研究》2014,(14):1739-1740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行口咽部吸引频次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将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口咽部有可视分泌物时给予口咽部吸引,试验组除在有可视分泌物时给予口咽部吸引外,2h行口咽部吸引1次。比较两组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每日口咽部分泌物吸引次数、日总吸引量、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每日口咽部吸引次数多、VAP发生时间滞后,1周内VAP发生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两组日口咽部吸引总量、口咽部吸引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2h进行1次口咽部吸引可以提高吸引效果,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声门下负压吸引方式对机械通气病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9月120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声门下负压吸引频率分为持续吸引组、每隔4 h 1次(q4h)间歇吸引组和每隔8 h 1次(q8h)间歇吸引组,每组40例。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清晨未使用抗菌药物前分别留取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及痰液进行细菌培养。记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声门下吸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及痰液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吸引组和q4h间歇吸引组病人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q8h间歇吸引组(P<0.05)。3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4h间歇吸引组和q8h间歇吸引组病人呛咳、堵管、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持续吸引组(P<0.05)。结论:3种声门负压吸引方式临床效果相当,其中q4h间歇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且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口腔护理方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的住院病人10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方法,治疗组给予二维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口腔护理前后口腔细菌菌落数、口腔溃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结果]治疗组病人口腔护理2h后口腔内细菌菌落数、口腔溃疡和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口腔护理方法能有效维持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清洁,减少病人VAP的发生,缩短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综合管理措施,干预及控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12月入住ICU的使用机械通气符合条件的76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VAP发生的隐性因素采取综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VAP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和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查找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针对性开展综合管理措施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次性双加热式密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综合ICU使用普通一次性呼吸机湿化管道(对照组)和一次性双加热式密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实验组)病人各3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命体征、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胸部X线片结果、痰痂形成例数、痰培养结果、VAP发生例数。[结果]机械通气同等时间内,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增加使用时间至168h、240h,甚至336h,其VAP发生例数无显著增加。[结论]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式湿化管道系统,可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动态调控气囊压力加声门下吸引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235例,116例予以常规调控气囊压力加声门下吸引干预者为对照组,119例予以动态调控气囊压力加声门下吸引干预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气囊压力达标率、声门下引流量、机械通气与ICU停留时间、美蓝渗透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情况。结果实验组气囊压力达标率显著较对照组高,且实验组声门下引流量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短;实验组美蓝渗漏发生率较对照低,最早发生渗漏时间较对照组长;实验组VAP发生率为2.52%,较对照组的21.55%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调控气囊压力加声门下吸引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显著,临床可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持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而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气管插管加持续声门下吸引下进行机械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和声门下滞留分泌物菌落情况。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7.23±2.14)d vs(11.86±4.32)d,(14.25±3.48)d vs(19.43±4.21)d,P0.05];研究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71%vs 41.18%,P0.05);研究组患者革兰阳性球菌、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现率分别为5.89%、14.71%和11.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44.12%和32.35%(P0.05)。结论:气管插管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臧正明  宫海鹏 《全科护理》2013,11(8):707-708
[目的]探讨呼吸道囊上分泌物冲洗联合氯己定口腔护理能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24例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执行常规气道护理及持续呼吸道分泌物囊上吸引。对照组病人给予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每日2次;实验组病人在口腔护理前先行囊上分泌物冲洗,后以0.12%氯己定棉球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比较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培养结果及VAP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分泌物囊上冲洗配合氯己定口腔护理能缩短病人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重症医学科内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VAP在国内外的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可导致ICU留置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1]。随着对VAP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误吸是VAP重要发病机制之一[2]。使用声门下吸引可避免声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护理在预防婴幼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内科重症监护室(ICU)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机械通气患儿92例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冲洗+擦拭法);2017年1月—12月机械通气患儿91例为观察组,使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VAP发生率、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VAP、口腔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3. 04%、33. 70%;观察组VAP、口腔溃疡发生率分别为4. 40%、5. 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 01);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改良口腔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机械通气患儿VAP及口腔溃疡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 11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5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64例.插管后每天声门下滞留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滞留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行MV4 d内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 d~10 d 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VAP病人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翻身前吸引联合口咽部、声门下冲洗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入住我院ICU并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翻身前有可视分泌物时吸引+声门下冲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翻身前吸引+口咽部、声门下冲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情况和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VAP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身前吸引联合口咽部、声门下冲洗能够有效地降低VAP的发生率,延迟VAP的发生时间,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的影响。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98例,随机分为持续吸引组和间断吸引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和气囊上滞留物的含菌量。结果持续吸引组发生VAP 2例(4.1%),间断吸引组发生VAP 7例(14.3%),持续声门下吸引组VAP发生率低于间断声门下吸引组,差异有显著性。持续吸引组滞留物含菌量显著低于声门下间断吸引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气囊上滞留物含菌量,降低早期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汤德智  李玲 《全科护理》2020,18(7):844-845
[目的]探讨呼吸机吸入端不同湿化温度对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ICU呼吸机通气病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3组呼吸机吸入湿化温度分别为32.0~33.9℃、34.0~35.9℃、36.0~37.0℃,比较3组病人使用呼吸机3d后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次数、VAP、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病人治疗满意率。[结果]较A组、B组而言,C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及VAP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而病人治疗满意率则相对较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结论]将呼吸机吸入端湿化温度设置为36.0~37.0℃可降低ICU机械通气病人痰液黏稠度,避免痰痂产生,降低VAP发生率,有利于病人及早撤机和预后,提高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病人的逐步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居高不下。美国国家医院获得性感染监测系统(NNISSR)报告1992年—2004年收集的资料显示,在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监护室(ICU)成人病人中VAP病死率为20%~70%,而且VAP继续威胁着8%~28%接受机械通气病人的健康[1]。随着对VAP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临床工作者认识到VAP的发生与声门下分泌物移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