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多重引物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16、18型聚合酶键反应(PCR)技术检测74例新疆南疆、北疆部分地区女性下生殖道尖锐湿疣(CA)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其中在南疆检测出CA17例,CIN Ⅲ级20例,在北疆检测出CA22例,CINⅠ~Ⅲ级2例,CINⅢ级13例.结果:总HPV DNA检出率分别为94.1%、90.0%、90.9%、86.7%.CIN与CA患者的HPVDNA检出率在地区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南、北疆患者CA组织中HPV6b、11、16、18型检出率分别为89.7%、12.8%、5.1%.CIN组织中HPV6b、11型检出率为0%,HPV16、18型检出率分别为65.7%、20%.提示CA与HPV6b、11型感染有关,CIN则与HPV16、18型密切相关.并且在南、北疆CA与CIN患者所感染的HPV亚型无地理分布差异(P>0.05).CIN组织中,HPV16、18型检出率较国内外报道高,值得重视;CA组织中,检出HPV高危型(HPV16、18型)7例,其中1例伴宫颈不典型增生Ⅰ~Ⅱ级,这些病例应继续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重引物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16、18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74例新疆南疆、北疆部分地区女性生殖道尖湿疣(CA)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其中在南疆检测出CA17例,CINⅡ级20例,在北疆检测出CA22例,CINⅠ-Ⅱ级2例,CINⅢ级13例。结果:总HPVDNA检出率 94.1%、90.0%、90.9%、86.7%。C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妇科就诊的病理诊断为CIN并行LEEP治疗的患者228例,均于术前、术后6个月、1~2年随访时行TCT和HPV检查。结果①术前、LEEP后6个月、LEEP后1~2年HPV感染率分别为84.2%(192/228)、21.1%(48/228)、7.0%(16/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前HPV感染的主要亚型是16、52、58,术后6个月HPV感染的主要亚型是16、52、33,术后1~2年HPV感染的主要亚型是16、52、53。③LEEP后1~2年HPV阴性者和HPV持续感染者的复发率分别为0.5%(1/216)、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亚型检测是CIN术后随访的重要检查项目,为预测CIN的预后、监测其复发及癌变情况提供可靠干预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HPV 16,18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劲薇  李丽娟 《广东医学》2006,27(4):557-558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临床病理与人乳头状瘸病毒(HPV)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妇科门诊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139例(其中CIN 108例、宫颈癌31例),同时进行HPV16,18检测。结果 31例宫颈癌中HPV16,18型阳性表达率为58.1%(18/31),108例CIN HPV16,18型阳性率为47.2%,两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IN 1级阳性表达率最低33.4%,呈现级别越高,其HPV阳性率越高。结论 提示HPV 16,18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CIN1患者不同转归结果下HPV病毒负荷量变化的比较,为HPV病毒检测是否可以评估CIN1的进展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经过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及病理学检查确定为CIN1的患者(37例),于确定为宫颈CIN1同时以HC2法检测HPV病毒负荷量,其后6月、12月检测其宫颈细胞学变化,在任何一次细胞学检查中出现ASCUS或更高级别改变即给予HPV病毒负荷量检测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两次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者在12月给予HPV病毒负荷量检测(在此随访过程中失访6例).按照TCT检查阴性组、TCT检查阳性组(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又分为炎症改变组、持续CIN1组、CIN2-3及更高级别改变组)比较各组间随访前后HPV病毒负荷量变化的差异.结果 CIN1患者出现不同的转归结果后,各组的HPV病毒负荷量变化值与其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呈正相关性,即发生病变的级别越高其HPV病毒负荷量增长值越高.结论 在CIN1患者的随访中,可以依据HPV病毒的负荷量改变对CIN1的进展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王岩 《黑龙江医学》2011,35(10):768-769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瘤术后行HPV检测的意义.方法 术后第1年,随访1次;第2年,每6个月随访1次.在术后的3、9、18、24个月行TCT检测;术后6、12、18、24个月行HPV-DNA检测.结果 本组400例中,有305例HPV阳性,其中:有73例出现残留病变或复发,发生率为23.93%;HPV阴性中,无病变残留或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P21^waf、Ki67表达在人类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旧V感染以及Ki67、P21^waf表达的情况。结果:①在8/22CINⅠ,7/11CINⅡ,11/13CINⅢ,4/6原位癌,41/52宫颈鳞癌中为HPV16杂交信号阳性,CINⅢ、浸润癌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P21^wag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及强度都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且P21^waf的表达与旧V16感染之间为负相关)(P〈0.05,r=-0.337);③CINⅡ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Ki67的表达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Ki67表达与HPV16的感染不具相关性(P〉0.05);④P21^waf与Ki67的阳性表达在CIN演变到宫颈鳞癌的过程中呈现负相关性(P〈0.05。r=-0.406)。结论:宫颈鳞癌的形成与HPV16的感染、P21^waf的弱表达或阴性表达以及Ki67的高表达有很大关系。HPV16与P21表达为负相关,P21表达与Ki67表达也为负相关。进一步揭示了HPV16引起宫颈癌的作用机制,并且可配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p16和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以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 16/18感染的关系,探讨其在CIN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在CIN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CIN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HPV16/18感染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 在CIN中p16和p53蛋白均有较高表达,且随CIN级别升高而表达增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6:x2=9.41,P<0.05;p53:x2=11.13,P<0.05).p16蛋白表达在HPV16/18阳性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PV16/18阴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18,P<0.05),而p53蛋白表达在HPV16/18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28,P> 0.05).结论 在CIN中HPV16/18感染可能引发了p16蛋白的异常表达,进而引起细胞的转化和癌变,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CIN的发生,但不占主导地位;另外p16和p53蛋白的表达随CIN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可作为CIN分级诊断的辅助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9例CIN或宫颈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的37例正常宫颈标本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Wnt-11、Frizzled/LRP和ROR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应用HPV分型检测法测定高危型HPV感染状况。结果:与对照者相比,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Wnt-11、LRP-6和ROR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从宫颈炎到宫颈鳞状细胞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FZD-2在宫颈炎、CINⅠ-Ⅲ级的患者中均检测到轻微的增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62例检出高危型HPV,感染率为52.10%,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高而呈现逐步递增(P<0.05);而且,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Wnt-11、LRP-6和ROR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危型HPV感染者(P<0.05);FZD-2的表达量则与是否HPV感染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Wnt-11、LRP-6和ROR2在CIN和宫颈鳞癌中表达增强,且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电环锥形切除术(LEEP)治疗前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以评价手术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接受LEEP手术的CIN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采取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检测高危型HPV-DNA的变化。结果:术前高危型HPV感染情况,LEEP术前行Hc2方法检测阳性率为78.44%(131/167),其中CINⅠ、CINⅡ、CINⅢ高危型HPV-DNA阳性率分别为72.92%(70/96)、80.48%(33/41)、93.33%(28/30);LEEP治疗后12个月转阴率分别为91.42%(64/70)、77.73%(24/33)、75%(21/28)。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行LEEP术治疗后对清除高危型HPV感染有效,HPV-DNA检测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判断CIN疗效及随访观察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石蜡包埋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CINⅠ级28例、CIN Ⅱ级25例、CIN Ⅲ级25例病理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CINⅠ级HPV阳性率为46.4%(13/28),其中单一感染12例,三重感染(HPV16,33,59)1例;HPV亚型的感染频度依次为(前3位):HPV16(14.3%)、58(10.7%)和52(7.1%).CIN Ⅱ级阳性率为64.0%(16/25),其中单一感染15例,双重感染(HPV11,18)1例;HPV亚型的感染频度依次为(前3位):HPV16 (20.0%)、58 (12.0%)和18 (12.0%).CINⅢ级HPV阳性率为96.0%(24/25),其中单一感染17例,双重感染7例(HPV16和58双重感染为主,共3例);HPV亚型的感染频度依次为(前3位):HPV16(52.0%)、58(28.0%)和33( 16.0%).结论 HPV 16和58是广西地区各级CIN中最常见的感染亚型,HPV分型检测能够早期发现病原并且指导后续的治疗;基因芯片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应用于病理石蜡包埋组织HPV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疾病演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4医院妇产科门诊经阴道镜下活检并病理诊断为CIN Ⅰ级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杂交捕获2代(HC-Ⅱ)方法定量检测宫颈分泌物 HPV DNA的含量,并根据有无感染HPV将患者分为CIN Ⅰ+ HPV(-)组及CIN Ⅰ+ HPV(+)组,随访3年对患者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TCT)及HR-HPV检测,观察患者CIN疾病演变情况。结果 CIN Ⅰ+ HPV(-)组有13.33%患者疾病进展,而CIN Ⅰ+ HPV(+)组有21.67%患者疾病进展,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在CIN的疾病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防治 HPV的感染有利于减缓CI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术后的转归。方法:对109例高危型HPV感染的CINⅠ~Ⅲ患者进行LEEP治疗,术后6个月再次检测其宫颈HR-HPV的平均负荷量,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结果:LEEP术后6个月,CIN患者HR-HPV平均负荷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HR-HPV负荷量转阴率为73.39%(80/109),但各级别CIN HR-HPV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EEP术后6个月宫颈HPV-DNA负荷量,低度负荷量组8例中,7例为TCT正常者,1例为CIN;中度负荷量组10例中,7例为TCT正常者,3例为CIN;重度负荷量组11例中,7例为TCT正常者,4例为CIN。中、高度HR-HPV病毒负荷组与低度HR-HPV病毒负荷组之间CIN转归存在差异(P<0.05)。结论:LEEP是目前治疗CIN有效的方法,HR-HPV感染的宫颈CIN在LEEP术后,HR-HPV负荷量明显降低,宫颈CIN的转归与持续HR-HPV负荷量的高低密切相关,HC-Ⅱ动态监测HR-HPV负荷量,对术后宫颈CIN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子宫颈病变电环切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患者行子宫颈电环切术(loop e1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人孔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阳性,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炳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58例、CINⅡ72例、CINⅢ95例(原位癌10例)患者行LEEP,切除组织标记后均行病理检查。结果 LEEP术后3个月随访CIN Ⅰ100%治愈,CIN Ⅱ98.6%治愈,CIN Ⅲ98.9%治愈,宫颈糜烂100%愈合,宫颈肥大89.8%完全恢复正常大小。术后6个月随访CIN 100%治愈。术后3、6、9、12个月随访患者HPV检测转阴率显著,10例原位癌术后随访1年正常。结论 LEEP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宫颈病变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伍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2,9(4):44-45,48
目的探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高危型、低危型的感染情况,以及HPV各亚型在VIN病理中的分布情况、各亚型与VIN分级有无相关性。方法以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法分型检测各亚型HPV在100例VIN患者及100例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VIN组织HPV感染率远高于正常组织(χ2=45.54,P〈0.05);随VIN级别增高,HPV感染率有增高趋势(χ2=8.45,P〈0.05),高危型HPV感染亦有增高趋势(χ2=6.25,P〈0.05);各级别VIN两两比较,高危型、低危型HPV感染构成比均显著不同(均P〈0.05)。三种类型VIN组织中高危型、低危型HPV感染构成比显著不同(χ2=13.24,P〈0.05),各级别两两比较,VINⅠ组和VINⅡ组、VINⅢ组高危型HPV感染亚型分布均显著不同(均P〈0.05),VINⅡ组和VINⅢ组高危型HPV感染亚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χ2=1.52,P〉0.05)。VINⅠ中以HPV58感染为主,VINⅡ、VINⅢ中均以HPV16、HPV18感染为主。经Sperman等级相关分析,HPV16/18感染与VIN等级有相关性(r=0.65,P〈0.05)。结论 HPV感染与VIN发生、发展可能有关系,HPV感染型别在不同级别VIN中有显著差异,HPV16/18可能与VIN的进展有联系,治疗HPV感染可能预防V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将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CIN病例546例分为CINⅠ、CINⅡ、CINⅢ三组( CINⅡ-CINⅢ归为CINⅢ),分析3组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结果①546例患者HPV感染率86.08%(470/546),其中CINⅠ级68.92%(129/187)、CINⅡ级91.71%(166/181)、CINⅢ级98.31%(175/178),HPV感染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V单一感染率71.06%(334/470),多重感染率28.94%(136/470)。3组间HPV单一及多重感染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共检出19种HPV 亚型( HPV42、43型未检出),感染率排在前6位的亚型分别为16、58、31、33、52、18型;其中CINⅠ级为16、52、58、18、31、66型, CINⅡ级为16、58、31、33、11、52型,CINⅢ级为16、58、33、31、52、18型。 HPV16型感染率随病变等级升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州地区CIN 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HPV感染率随CIN等级的增高而增加;HPV16型是主要致病型,排在前6位的常见亚型为16、58、31、33、52和18型;HPV多重感染与CIN病变程度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陈亚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45+1513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相关性及意义,以利于宫颈癌的防治和早期诊断。方法:选取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10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HPV,并取正常宫颈组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Ki-67与HPV间的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Ki-67在宫颈鳞癌中的高度表达与HPV感染有关,可作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应用于宫颈癌高危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19.
陈曦曦  汪艳 《安徽医学》2014,(2):197-19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沙眼衣原体(Ct)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免疫层析方法分别对1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及83例正常宫颈上皮女性行HPV 16/18、Ct检测。结果 CIN组中HPV16/18阳性率为75.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 Ⅰ-~Ⅲ中,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56.66%、84.31%和87.75%,随着CIN级别的增高,其阳性率呈递增趋势,CIN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IN Ⅱ和Ⅲ较CIN Ⅰ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IN Ⅱ与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中Ct阳性率为28.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 Ⅰ~Ⅲ中,Ct阳性率分别为23.33%、33.33%和30.61%,CIN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IN各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中HPV16/18合并Ct感染率为13.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16/18感染与CIN病变进展密切相关,Ct感染与CIN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AIN), as a precursor of vaginal cancer, is a rare disease. Its prevalence has not been well analyzed. This research is to ascertain the risk factors for VAIN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Methods  A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including 63 VAIN cases and 64healthy controls. In all subjects Pap smear and HPV tests were perform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distributed, covering information on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moking, past history, reproductive and sexual histories.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medical records including symptoms, Pap smear results, grade of lesions,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status.
Results  Postmenopausal women had a 2.09 times higher risk for VAIN than pre-menopausal women (95% CI: 1.10–3.85; P=0.024). The patients with previous hysterectomy had an increased risk of VAIN (OR=4.69; P=0.003).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cervical cancer or CIN were predisposed to VAIN (OR=78.75; P <0.0001). The rate of HPV infection in VA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s, and an increased risk of VAIN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higher viral load (OR=126.00; P=0.000).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HPV infection and a history of CIN or cervical cancer were still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in patients.
Conclusion  HPV infection and a history of CIN or cervical cancer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