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脏术后并发乳糜胸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心脏术后发生乳糜胸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心脏术后乳糜胸出现的时间为术后3~12 d,确诊后通过保守治疗及营养支持、胸腔引流的护理、心理护理等,10例病人全部痊愈。[结论]对心脏术后并发乳糜胸病人给予保守治疗及护理,可以促进乳糜胸的愈合,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2.
总结11例肺癌患者手术后出现乳糜胸的护理。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7d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确认乳糜胸;一旦发生乳糜胸后立即给予禁食,全肠道外营养支持及注射生长抑素,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加强呼吸道管理。11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1例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行胸导管结扎术,10例保守治疗有效,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35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乳糜瘘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35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乳糜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35例甲状腺癌术后乳糜瘘病人的治疗和全面而有效的护理,所有病人均康复出院。其中4例并发乳糜胸者经胸腔穿刺治愈,9例经二次手术后治愈,22例经加压包扎、负压吸引及营养支持等治愈。所有病人出院后随访3个月,均无乳糜瘘的复发。[结论]对甲状腺癌术后并发乳糜瘘病人把握重要环节,使用整体规范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双侧乳糜胸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左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准确判断患者并发乳糜胸,给予及时的治疗及护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及时准确的判断乳糜胸,尽早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可以预防乳糜胸所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行保守治疗,2例行胸导管结扎术,均恢复良好。结论早期发现乳糜胸的征象,及时有效地处理和护理,有助于乳糜胸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本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乳糜胸护理的治疗经验,探讨综合性的护理策略和方法在乳糜胸保守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之间1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乳糜胸保守治疗中护理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观察综合性的护理策略和方法在乳糜胸保守治疗中护理效果。【结果】患儿出现乳糜胸时间为术后0~8(2±3)d ,胸腔引流管引流5~46(15±9)d ,住院时间12~57(22±15)d。所有患儿均通过保守治疗,护理康复痊愈。无切口或胸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及时有效的综合性护理策略和方法可促进乳糜胸患儿的愈合和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心理护理、胸腔引流的护理、饮食及营养护理及呼吸道管理。认为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积极治疗乳糜胸的同时给予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乳糜胸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总结1例左肺上沟瘤侵犯颈胸交界处患者行肿瘤切除伴锁骨下动脉部分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建立个案护理小组,保障急性创伤期安全;加强人造血管置换术后护理,提高人工血管存活率;针对性呼吸道管理,改善呼吸功能;持续负压吸引,促进皮下气肿消散;个体化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有效控制乳糜胸进展;“互联网+”随访模式,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0日后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手术中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在预防乳糜胸方面的效果。方法通过对66例食管手术中采取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的病人,其术后胸腔引流液的分析,了解术后乳糜胸发生的情况。结果64例病人中,术后第1天乳糜定性试验阳性45例,64例病人术后第2~4天引流量少于50ml,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2例病人引流量较多,于手术后第6天引流量减少至50ml,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结论在食管手术中,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手术能有效地降低乳糜胸所致的严重并发症,提高乳糜胸的治愈率,降低二次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6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3月~2011年3月16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14例采用保守治疗,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采用左胸横膈上低位胸导管结扎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其对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胸部手术后乳糜胸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8例胸部手术后乳糜胸的护理。认为胸部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胸腔引流液量及性状,以便及早发现乳糜胸;对乳糜胸患者做好胸腔引流管护理,合理补充营养,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康复期健康教育。3例经保守治疗,5例经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姜辉  黄国双 《全科护理》2023,(16):2293-2295
总结1例努南综合征并发乳糜性胸腔积液(乳糜胸)、乳糜性腹腔积液(乳糜腹)早产儿的护理及管理经验。护理要点:重视乳糜胸、乳糜腹的护理及管理,使用富含中链三酰甘油的配方奶粉进行营养支持护理是本例患儿救治成功的关键。此外还应防止非计划性拔管及伤口感染;加强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损伤发生;严格执行机械通气期间的气道管理流程,深静脉置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特殊配方奶喂养过程中胸腹腔积液引流量的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和疼痛管理。经过44 d的住院治疗和护理,患儿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按时随访。随访至患儿矫正月龄5个月时,生长发育较同龄婴儿落后。  相似文献   

13.
总结22例新生儿自发性乳糜胸的护理体会,探讨患儿乳糜胸的护理方法.22例新生儿经禁食水、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内注射药、抗感染、颈外深静脉置管法补充营养等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认为对新生儿进行积极和精心护理如禁食中的非营养安抚疗法、颈外深静脉置管渗漏导致皮肤坏死的及时处理、预防长期留置的胸管的引流不畅、胸腔注射药物后的护理是乳糜胸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总结8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护理。给予常规禁食、全胃肠外营养、保持胸管引流通畅,同时使用长效生长抑素(奥曲肽)治疗,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禁食中的安抚疗法、静脉营养渗漏导致皮肤坏死的及时处理、预防长期留置的胸管致引流不畅、皮下注射奥曲肽期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食管癌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果发生了乳糜胸,没有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病人可在短时期内营养丢失、衰竭,失去救治机会而导致死亡。检索文献,多家医院胸外科在胸部手术特别是食管手术中,为了预防乳糜胸的发生,多在手术中对胸导管进行常规结扎。但即便是采取如此措施,乳糜胸的发生还是时有出现。  相似文献   

16.
乳糜胸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胸导管破裂或阻塞,使乳糜液溢入胸膜腔.新生儿乳糜胸发病率约为0.1%~0.5%[1],临床上少见.我院新生儿病房于2001年6月收治了1例新生儿乳糜胸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沈贤  党霞  刘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427-6427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例患者采取饮食护理、胸腔引流管护理、静脉营养支持、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及促使肺扩张等措施。结果:经保守治疗护理4例患者均痊愈。结论: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保守治疗乳糜胸起关键作用,可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总结22例新生儿自发性乳糜胸的护理体会,探讨患儿乳糜胸的护理方法。22例新生儿经禁食水、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内注射药、抗感染、颈外深静脉置管法补充营养等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认为对新生儿进行积极和精心护理如禁食中的非营养安抚疗法、颈外深静脉置管渗漏导致皮肤坏死的及时处理、预防长期留置的胸管的引流不畅、胸腔注射药物后的护理是乳糜胸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姜爱华 《当代护士》2021,28(10):66-67
总结甲状腺癌行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的护理.甲状腺癌患者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护理要点,即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局部切口及引流液的观察、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与营养支持的护理、有效的负压引流、局部加压包扎、生长抑素的使用及观察等,1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康复出院.密切的护理观察,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积极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乳糜漏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乳糜胸(neonatal chylothorax)是由于淋巴液(呈乳糜)漏入胸腔引起,又称淋巴胸(lynphothrax),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创伤性,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性)[1].近年来由于新生儿心、胸外科手术与中心静脉高营养的开展,本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为0.1~0.5%[2].目前国内外关于新生儿乳糜胸护理的报道少见,我院NICU于2009年3月收治了1例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的病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