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器官移植是20世纪人类医学科学的重大进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临床应用以来,移植医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在肾脏、肝脏、心脏、胰腺和骨髓移植的领域的移植总数已超过70万例(次),存活最长的器官移植受者已近半个世纪。器官移植已经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任何临床器官移植首先要有高质量的供体,这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障,作为器官移植学三大支柱之一的器官保存曾经为此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是器官移植学的基石。器官保存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缺血对离体器官造成的各种损伤,使离体器官保存有效的活力,以便完成运送、配型和手术,使移植器官在手术后迅速恢复功能。离体器官大都采用单纯冷却灌洗保存,而机器持续灌注和深低温保存主要应用于研究,本文将重点对于单纯冷却灌洗保存方面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简单可靠的器官移植动物模型,是进行移植免疫、移植病理等研究的基本工具.国内外已较为成熟建立肝、胰、肾、心、肺、小肠等器官移植和部分器官联合移植的动物模型.大动物(猪、狗、猴)器官移植模型主要用于手术技术和移植基础理论的研究.其中对大、小鼠的基础研究多,遗传背景清楚,相关试剂丰富,因此对于器官移植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如:排斥机理、器官保存、药物的筛选等),则以大、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最为常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一般仅吻合二根血管,对显微器械要求不高,手术较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相对简单,以供心搏动为评价手术成败及观察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志,结果观测方便、明确,还可在供心植入受体前按实验所需对其进行各种预处理,已在器官移植、基因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一家医院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已开始一项新的治疗方案,目的在于防止新器官排斥反应。在患者接受器官移植之前重编他们的免疫系统,从而欺骗患者的机体,使植入体内的新器官被认为是“自己的”而被接纳。如果重编后的免疫系统起作用,就不必使捐献器官与受者组织匹配。由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David Sachs开创的该系统还意味着植入新器官的患者可以不用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英《泰晤士报》最近报道:有可能防止移植器官排斥反应的一种方法是,从供者摘除出器官后移植至受者之前,将它们暴露于高浓度的氧中,这是一项研究的结论,说明移植器官的排斥分两步发生。由于存在排斥反应问题而阻碍了非亲属关系者之间的器官移植。迄今仍不明瞭如何发动受者体内的白细胞攻击和排斥移植的器官。丹  相似文献   

5.
2l世纪被称为“器官移植的时代”,器官移植已经成为重要组织脏器功能衰竭的根治措施,但排斥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移植物功能和存活率,因此预防和减少排斥反应一直是器官移植领域中的研究热点。2003年,Terasaki教授在“器官移植体液免疫学说”中阐明,移植排斥是由体液免疫介导的,抗-HLA抗体可立即或缓慢地杀死移植物而引起超急性、加速、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HLA抗体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的实验证实,种系相关较远动物之间的血管化大器官移植都存在超急性排斥反应。此反应的主要组织学特征是血管内血栓形成和血管间出血。学者们认为此种排斥反应主要是抗体介导机制。Calne通过观察提出“协调的(concordent)”和“不协调的(disconcordent)”概念。前者系指在某些种系之间进行异种移植不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后者系指某些种系之间的移植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90年代中期,研究发现超急性排斥反应这一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特征。第一,  相似文献   

7.
实体器官移植和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脏器功能衰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和环孢素的出现使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器官移植供者短缺问题日渐突出。异种移植如果能够应用于临床,则可为人类提供无限的供体器官来源,极大地推动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然而,异种移植后将出现比同种异体移植更为复杂的排斥反应。其中包括: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延迟性排斥反应(delayed rejection,DXR)、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cute cellular rejection,ACR)等。其中HAR主要由“异种抗原”——半乳糖α1,3-半乳糖抗原(Galα1,3-Gal)所引发。而延迟性排斥反应和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则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是指器官移植受者体内存在的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是造成超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1]。目前,PRA检测在器官移植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术前PRA阳性是移植的禁忌,但通过术前PRA特异性检测,可以对PRA阳性受者即致敏受者采用良好的HLA配型技术或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治疗,使致敏者PRA水平下降,从而获得重新移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受者对供者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无反应,而同时又保持对除移植物以外的非己抗原的正常免疫应答能力.毫无疑问,诱导受者产生针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是彻底解决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问题的理想措施.在诸多耐受诱导研究中,诱导受者建立嵌合体似乎是最接近临床可能的方法.嵌合体是指来源于供者的异基因背景的细胞在受者体内长期存在的状态.尽管在天然嵌合体是移植耐受的"因"还是"果"的问题上还存在争议,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诱导受者建立嵌合体可以明显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因此,人们试图从嵌合体的研究中获得免疫耐受诱导的突破,本文就这方面的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器官移植     
《当代医学》2007,13(9):78-83
器官移植是指将健康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使之迅速恢复功能的手术,目的是代偿受者相应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丧失的功能。 广义的器官移植包括细胞移植和组织移植。若献出器官的供者和接受器官的受者是同一个人,则这种移植称为自体移植;供者与受者虽非同一人,但供、受者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素质(即同卵双生子),这种移植叫同质移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文宁 《微创医学》2022,(3):345-349
实体器官移植(SOT)技术逐渐发展成熟,但移植术后感染和排斥反应依然是影响受者术后生存的重大问题,其中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死亡原因。SOT受者术后需要长时间服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器官的排斥反应,而这些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会使受者的免疫功能下降,继而增加感染概率。深入了解SOT术后感染的病因及早期临床特征,总结各种SOT术后肺部感染类型、致病因素和用药方案,及时地预防和治疗,对改善SOT受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人体器官移植术的开展,已有很多药物应用于临床从而使移植器官存活并维持良好功能。联合应用硫唑嘌呤(Aza)和泼尼松(Pred)进行肝移植的治疗一直是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的两大支柱药物。环  相似文献   

13.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促进了我国公民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但供体短缺仍是全球移植界面临的重要瓶颈和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扩大标准供体应用于临床,由于这些供体更易遭受热缺血、冷缺血、冷保存和再灌注损伤,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移植物缺血性损伤、移植物无功能以及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亟需制定移植供体器官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洪华  陆晓和  张永强 《广东医学》2005,26(9):1291-1292
转基因是将新的目的基因信息导入靶细胞内,赋予细胞新的生物学性质。移植器官转基因是通过基因转移方法,将不同的目的基因导入特定的供者器官,然后将这些经修饰后的器官植入受者体内,诱导免疫耐受和降低移植排斥免疫反应[1,2]。目前的免疫抑制药物对防止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免疫抑制药物的长期使用,也将给患者带来各种可能的严重后果,包括慢性排斥预防和控制失败,耐受诱导失败,增加感染机会,导致肿瘤,代谢失调,药物毒性,延迟生长等,加上制剂昂贵的费用,都限制了它们的应用。相对于免疫抑制药物,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生物制剂可以…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人体器官移植术的开展,已有很多药物应用于临床从而使移植器官存活并维持良好功能。联合应用硫唑嘌呤(Aza)和泼尼松(Pred)进行肝移植的治疗一直是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的两大支柱药物。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Sandimmune)了二1978年用于肝肾移植,使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为了增加免疫抑制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阳飞 《医学综述》2011,17(6):809-811
器官组织移植是医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但移植免疫排斥是困扰器官移植发展因素中重要的问题。如何控制免疫排斥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普遍认为,解决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在于诱导受体对供体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免疫耐受。白细胞介素10(IL-10)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L-10可以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及诱导活化的T细胞凋亡、减轻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7.
临床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简称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是现代医学治疗绝症的一种新方法。绝症系指生命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进入终末期,患者不久即将死亡。而将另一个体的健康器官移植于患者体内,可以使之获救。主要器官移植有:肾移植、肝移植、心移植、肺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等。移植手术成功后移植物遭到人体免疫系统的强烈破坏的过程称为排斥反应。其中以急性排斥反应最为重要,因其发生率高且尚具有可治性,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防止其发生或予以逆转。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免疫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和各种病理学取材检测并加以综合判断。治疗方法主要依赖免疫抑制药物,如环孢素A(包括山地明与新山地明)、硫唑嘌吟、各类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血清ALG,ATG,单克隆抗体等。现在又有他克莫司(FK 506)、麦考酚酯(骁悉)等新药。治疗分为预防用药(始动阶段)、治疗用药(抗排斥冲击治疗和难治性排斥挽救治疗)以及维持用药,通过合理安排、联合用药有可能使移植器官和患者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8.
环孢素A(cyclosporin A,环孢素A)是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抑制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器官移植后新发糖尿病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除器官移植,环孢素A还被用于治疗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1型糖尿病。但环孢素A对胰岛β细胞和其他多种器官有毒副作用,长期使用环孢素A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这也是器官移植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 dibetes mellitus,PTDM)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糖尿病领域环孢素A的使用需要对病情进行具体分析和仔细斟酌。  相似文献   

19.
中药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鹏 《当代医学》2011,17(7):19-20
器官移植手术已成为治疗器官严重病变而致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应用于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西药副作用较大,因此近年来活血化瘀类、祛风湿类、补益类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这必将成为开发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新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异种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4年Murray首次施行同卵双生姐妹间的肾移植获得成功 ;1959年Murray和Hamburger各自为异卵双生同胞间施行肾移植 ,受者接受全身照射使移植肾获得长期存活 ;196 2年Murray施行首例尸体肾移植 ,受者服用硫唑嘌呤获得长期存活。自此 ,现代器官移植时期正式开始。随着外科技术 (血管吻合技术 )、组织器官低温保存技术的进步及免疫抑制药物 (特别是环孢素 )控制排斥反应的成功 ,临床同种异体移植飞速发展 ,移植种类逐步扩大到心、肝、脾、肺、小肠、骨髓、骨、关节及胰岛细胞等几乎所有重要脏器和组织 ,移植对象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