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类疱疹病毒6型、EB病毒与霍奇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发现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在白血病、淋巴瘤中有较高的抗体滴度[1],与淋巴瘤关系密切。长期以来人们发现EB病毒(EBV)不仅嗜B淋巴细胞,还发现与T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病(HD)有关[2]。为了解HD中HHV6、EBV的感染情况、HD与HH...  相似文献   

2.
EB病毒与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人类γ-DNA疱疹病毒,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流行。EBV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它除与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外,还与B细胞淋巴瘤如非洲Burkitt's淋巴瘤等以及...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脑脊液纤维连接蛋白分子状态的研究丁云红,吕雁群,郭品娥,徐德安,张永生我们对65例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脑脊液(CSF)纤维连接蛋白(Fn)分子状态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对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患者变化的意义。材...  相似文献   

4.
EB病毒(EBV)是由Epstein和Barr从非洲Burkitt淋巴瘤中发现的一种疮疹样病毒,与低分化的鼻咽癌在病原学上有密切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EBV胸苷激酶基因,实验方法简便可靠,引物设计合理,效果满意,为研究胸苷激酶在EBV复制和致癌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近代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及基因分析技术的进展,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H)原先的概念已有所转变,有认为昔日的所谓MH除少数确为MH之外,绝大多数实质上是MH样T细胞淋巴瘤、血管中心性T/NK细胞淋巴瘤、暴发性EB病毒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MH样B细胞淋巴瘤,间变型大细胞淋巴瘤、应引起鉴诊之参考。  相似文献   

6.
ELISA检测脑脊液S100B蛋白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S100蛋白是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的一类分子量较小(9~13 ku)的EF臂型钙结合蛋白,目前已发现该家族至少有19个成员,S100B(旧称S100β)96%存于脑组织中,因而被认为是脑特异性蛋白[1,2]。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临床发现,脑血管疾病和脑损伤后,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含量升高,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标志物。我们建立了抗S100B蛋白单隆抗体为包被抗体,抗S100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以及正常对照(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无肿瘤)病人脑脊液S…  相似文献   

7.
PCR检测脑炎患者血及脑脊液中三种病毒的核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检测脑炎患者血及脑脊液中三种病毒的核酸潘广锦汪运山申红姜莉华(山东医科大学济南临床学院中心实验室,济南250013)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脑脊液各种病毒引起的散发性脑炎,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较难确诊为其特点。在...  相似文献   

8.
唾液EB病毒-IgA的检测杨德仁,胡妍,张庭卿(江苏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9)EB病毒是否是鼻咽癌的病因虽尚末肯定,但两者在血清学方面的关系是非学密切的。与EB病毒相关的抗原有病毒衣壳抗原(VCA)、病毒诱导的膜抗原(MA)、病毒的早期抗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活检术前应用皮质醇是否会影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73例经立体定向活检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资料。结果 73例淋巴瘤患者中,39例(53.4%)在活检术前应用皮质醇;10例(73;13.7%)未得出阳性结果,再次行立体定向活检或开颅被证实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其中5例(39例)术前应用过皮质醇(12.8%),5例(34例)未使用皮质醇(14.7%)(P=1.0)。结论活检术前应用皮质醇对大部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而言不影响其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0.
噬血细胞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T细胞介导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部分EB病毒相关的HS病例已证实TCRγ或β基因的单克隆重排。HPS的发生率远较恶性组织细胞病(MH)多见,临床和细胞形态学,组织学与MH十分混淆,尚缺乏特异鉴别标记,多数成人HPS病例常误为MH,或少数将MH样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淋巴瘤病的一种变型)误为原因不明的HPS,值得临床注视。高细胞因子血症为发病的中间机制。非感染相关的HPS和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脊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载量(以下简称“HIV RNA载量”)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2018年3月1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诊断HIV-1感染的住院患者。将纳入患者分为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与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高病毒负荷组与低病毒负荷组。观察比较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与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CD4+T淋巴细胞计数、脑脊液常规检测和脑脊液及血浆的HIV RNA载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367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10例(57.22%),隐球菌感染最多。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较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的脑脊液细胞数升高比例、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HIV RNA阳性比例和脑脊液HIV RNA载量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HIV RNA载量≥100 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的活性、临床意义及与其他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36例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和36例感染性疾病患者(HIV阴性且排除细菌性脑膜炎、结核、白血病),检测其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氯(Cl)和总蛋白(TP)的水平。结果艾滋病患者脑脊液ADA水平显著高于HI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V阳性患者脑脊液ADA水平与LDH、TP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Glu、Cl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脑脊液ADA水平与其他生化指标联合应用,有助于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胃肠道CD5 6阳性淋巴瘤十分罕见 ,分为NK细胞淋巴瘤与NK样T细胞淋巴瘤两种亚型 ,二者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常有交叉 ,诊断困难。本文分析了 3例原发性胃肠道CD5 6阳性淋巴瘤 ,其中 2例EB病毒编码的早期核RNA(E BER)原位杂交试验阳性 ,TCR基因重排阴性 ,符合胃肠道NK细胞淋巴瘤 ,另 1例EBER(- ) ,TCR重排 (+) ,符合NK样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无肠病的临床或组织学表现 ,主要症状为发热、消瘦、小肠穿孔。尽管经手术和化疗等治疗 ,3例均死于该病诊断后 1周至 6个月内。本文结果提示 ,原发性胃肠道CD5 6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PCNSL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诊断PCNSL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就诊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4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3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脑脊...  相似文献   

15.
AIDS相关性淋巴瘤发生率的不断增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高度恶性B细胞(免疫母细胞和小无裂细胞性)淋巴瘤为其主要组织学类型。其病因学和发病机理主要涉及到人免疫缺陷病毒和EB病毒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异常DNA重排和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等方面。本文就其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组织学改变、病因学和发病机理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恶性淋巴瘤患者脑脊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测定王丽峰孙秉中范玉红于文斌我们观察了恶性淋巴瘤(ML)及伴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的患者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变化情况,旨在为临床提供一项新的ML合并CNS浸...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总结了8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恶性淋巴瘤,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8例肿瘤均位于大脑且为弧立的或弥漫多中心的病灶。组织学类型均为弥漫型,以小细胞性及低度恶性为多。LCA,CD(20)及CD(4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多为B细胞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是临床少见的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5%-1.5%,占全身各部位恶性淋巴瘤的0.7%-2%,但近年有明显增多趋势,尤其在免疫受抑制的患者,如器官移植者,艾滋病人及患有遗传性免疫缺陷者等。本病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肿瘤。现将我科收治的22例PCNSL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EB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的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是由Epstein和Barr从非洲Burkitt淋巴瘤中发现的一种疱疹样病毒,与低分化的鼻咽癌在病原学上有密切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EBV胸苷激酶基因,实验方法简便可靠,引物设计合理,效果满意,为研究胸苷激酶在EBV复制和致癌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脑脊液髓样分化因子88L265P(MyD88L265P)突变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经手术或定位穿刺病理确诊的39例初发PCNSL患者(男18例,女21例,年龄40~73岁)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