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核酸或核苷酸用于临床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学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MEDLINE光盘数据库,EMBASE光盘数据库,并联机检索SCI数据库,鉴定有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4.1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6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核酸/核苷酸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婴儿营养,免疫调节治疗。18个研究报告了含核苷酸组分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外科术后和危重症患预后的影响,合并分析发现免疫营养对患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费用有肯定意义。发现1个报告在母乳代用品中加入核苷酸对婴儿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但报告对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27个对“免疫核酸”用于免疫调节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均为低质量研究,合并分析无法肯定iRNA的临床价值。结论:在外科术扣患应用免疫肠内营养制剂可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并可能减少住院费用,但不能确定作为组分之一的核苷酸的作用。尚无证据支持在母乳代用品中添加核苷酸具有临床意义。不能肯定免疫核酸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亦未发现核酸在延缓衰老,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方面的可用证据。建议对核酸,核苷酸用于营养支持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进行进一步研究,严格规范“核酸营养品”的宣传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医疗保险在许多国家被证明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然而,如何控制医疗保险系统费用的增长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瑞典将卫生技术评估结果与政府决策和医疗保险管理结合起来,使医疗费用得到控制同时卫生服务的质量得以提高。中国正在进行医疗改革开展新的医疗保险计划。借鉴别国的经验对医疗保险体系的发展和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总结和分析当今国内开展的适宜卫生技术评估的现状、评估内容及其问题。方法经检索人员讨论并预检索后确定检索词及检索策略,而后电子检索CBM、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1949年10月~2012年3月期间发表的所有描述中国适宜卫生技术评估的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讨论解决,必要时参考第三方意见。采用定性方法系统总结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结果最终共纳入174篇文献,其中横断面研究占117篇。研究人群主要包括已接受适宜卫生技术服务或治疗的患者和社区居民,以及使用或开展适宜卫生技术的基层医务人员和推广组织人员。目前适宜卫生技术主要包括中医(中医药)适宜卫生技术、西医适宜卫生技术、计划生育适宜卫生技术、以及社区卫生服务适宜卫生技术4个方面;涉及最多的疾病种类是循环系统疾病,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高血压。适宜卫生技术评估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①有效性;②可接受性;③经济学特征;④需求性;⑤安全性;⑥技术特性。从纳入研究的结果看,目前国内针对适宜卫生技术的评估研究多从某一个方面进行评估,缺乏全面综合性评估,且每项评估内容所使用的指标涉及面太广泛,缺乏统一的评估指标标准。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现有适宜卫生技术评估的领域分布较广;评估内容较单一,缺乏综合性;评估指标体系缺乏统一标准;评估研究设计方法不一,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设计。提示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评估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适宜卫生技术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卫生决策者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卫生技术评估与循证准入管理探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从卫生部层面采用卫生技术评估的高质量证据,对影响广、费用高、风险大、有争议的卫生技术实行准入管理的可行性.方法借鉴国外卫生技术评估与循证管理实践的经验,在国内建立了四家卫生技术评估和循证医学相关机构,推动和开展卫生技术评估工作.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人类精子库"等技术的管理问题为切入点,领导开展技术评估,以高质量证据制定卫生部的准入管理办法和条例.结果开展多项有关医疗设备、临床医疗技术、预防与疾病控制的筛查技术等方面研究与评估;制定了多个单项技术评估与循证准入管理办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等,指导各地机构和人员认证,规范管理.结论在我国建立卫生技术评估与循证准入管理制度已有一定基础,还需不断改进与完善,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卫生技术准入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细胞外核苷及核苷酸对神经细胞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中,已证实细胞外瞟吟及嘧啶具有神经递质及调质的作用。其对调节神经系统的发育、胶质细胞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与调亡、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及其对疾病过程的反应等均具有潜在的影响[1]。尤为有意义的发现是,在脑损伤及缺血时,受损的脑细胞释放出大量的核普及核着酸,其在脑细胞的修复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作用的途径主要为:(1)诱导胶质细胞功能的改变。而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分化及存活、再生均有着密切关系;(2)刺激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产生其它的营养物质,以及进一步促进这些营养物质对神经元及/或胶质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快速评估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helical tomotherapy,HT)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适用性,为政府卫生政策制定者提供当前可得的最佳决策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同时检索相关专业网站。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最终纳入150个研究,其中卫生技术评估(HTA)4个、临床对照试验(CCT)18个和观察性研究127个。2 4个HTA全文发表于2006~2009年,证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纳入的145个原始研究结果显示,HT主要用于14类肿瘤的治疗,治疗肿瘤总体毒性较低,生存率较高。虽纳入研究质量均低,但前列腺癌、头颈部癌、鼻咽癌、宫颈癌、肺癌和肝癌研究证据较多,累计样本量较大,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可靠。3 Clinicaltrials.gov上已注册56个HT相关临床试验,多为欧美国家注册,其中9个研究已完成,但尚未公布研究结果。结论当前证据显示HT安全性高,临床疗效较好,但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长随访研究加以验证。该设备不仅购置、维护和使用费用较高,对操作者的技术、培训和资质要求也高。建议政府根据我国的肿瘤流行病学特征、卫生资源配置、疾病负担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减少购置数量,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同时立项资助高质量长周期随访研究,生产本土化证据,不断指导和完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7.
卫生技术评估(HTA)是指对卫生技术性质及影响的系统评估,是采用卫生干预或卫生技术对社会、经济、组织和伦理所产生问题进行评价的方法体系.针对目前医疗器械领域可用性、可及性、可负担性、合理和安全性的问题,HTA能系统评估医疗器械的特性、效果和影响,为科学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本文从医疗器械的管理现状与挑战出发,介绍HTA的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卫生技术评估(HTA)研究的现状和热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搜集已发表的HTA研究。采用BICOMS-2和VOSviewer 1.6.10软件绘制网络图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1 170篇,英文文献8 584篇。HTA研究发文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中英文发文量居前列的国家是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中文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复旦大学,英文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约克大学。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医院HTA、HTA决策转化研究、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出现频次最多的疾病是肿瘤和抑郁症。新兴的关键词为real-word evidenc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ost-benefit analysis等。结论 HTA研究发文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HTA研究发文量较多,相关研究主题涉及医院HTA、HTA决策转化研究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当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开展的肿瘤领域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8):F0002-F000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研究现状,促进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卫生部科教司于2011年8月10~13日在成都举办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工作座谈会。此次座谈会由四川省卫生厅承办,北京、上海、广东等有关省(区、市)卫生厅局科教处负责人、知名专家和困内开展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网1、2)。卫生部科教司刘登峰副司长(冈3)、四川省卫生厅王正荣副厅长(图4)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目的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已被多国广泛用于诊断小肠疾病,为将CE纳入我国医保目录、加大向基层医院示范推广力度,政府急需高质量证据帮助决策。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全球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为政府卫生政策制定者提供当前可得的最佳决策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8期)、PubMed、EMbase、INAHTA、VIP、CBM、CNKI和WanFang Data。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然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最终共纳入32个研究,其中卫生技术评估(HTA)、系统评价(SR)/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CT)、指南和经济学研究分别为4、11、2、5和10个。其结果均显示,CE检出率高于其他多项相关传统技术,主要不良事件为胶囊滞留(0.7%~3.0%),与指南推荐一致。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技术相比,CE作为首选可明显降低潜在成本,且门诊患者潜在成本降低最显著。结论①CE诊断小肠疾病优势明显且较安全,比同类技术更能降低潜在成本。但使用存在一定局限性,仍需高质量证据证实。②建议政府在批准医院引进CE时,需综合考虑当地疾病负担、临床需求、支付能力和人员配套等因素。同时须强调进一步规范化培训操作医师,减少因医务人员个人技术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过敏性疾病自20世纪后叶迅速增加,其治疗药物随之上市。但大量临床研究并未明确药物治疗效果和经济学特性好坏,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给临床用药和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带来困难。目的:运用卫生技术评估方法,评价阿司咪唑、氯雷他丁、西替利嗪和特非那定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的有效性,心脏不良反应和经济学特性。检索策略:数据库包括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和中生物医学数据库,安全性和经济学另检索相关数据库。选择标准:中或英研究。1)有效性:四种抗变态反应药物中的两种或以上用于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2)安全性:四种抗变态反应药物用于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后出现心脏不良反应的各种级别的证据;3)经济学特性:四种抗变态反应药物中的两种或以上用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的研究。评价方法:设计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表。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分别使用QUOROM STATEMENT和Jadad评价表评价研究质量。两名评价独立选择献、评价研究质量和提取原始资料,不同意见经讨论解决。数据分析:Revman 4.1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原始数据,敏感性分析解决研究间异质性,若仍有异质性使用随机效应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卫生技术评估(HTA)相比,医院卫生技术评估(HB-HTA)从组织视角出发,需要立足医院实际情况、支持医院层面的管理决策。新医改对医院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HB-HTA具有管理功能、经济功能和技术功能,可基于当前最优证据为卫生医疗政策管理和决策提供方法学支持,推动医院由行政决策向知证决策转变。作为HTA网络的组成部分,HB-HTA在卫生技术网络中通过纵向合作机制和横向扩散机制发挥作用,既同国家和地区HTA进行广泛的互动与合作,也可基于某一特定医学领域进行扩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种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和2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检测室间质评样本的结果,进行性能比较.方法收集2020年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样本共15份,用2种常用核酸提取方法(磁珠法、核酸释放剂法)、2个厂家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扩增检测试剂检测,进行质评物...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卫生技术评估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评估时效对于卫生决策的重要性,于是出现了对新兴卫生技术早期和及时评估的需求。在卫生技术上市或开展实施前提供早期、及时评估,有助于留给决策者足够时间为一项新技术制定应用方法。新兴卫生技术评估可通过新兴卫生技术水平扫描系统开展,该系统能识别在卫生技术领域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技术,从而促进适宜的新兴技术的临床运用。本文主要对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瑞典的3个新兴卫生技术水平扫描系统的情况进行概括及比较,从而为我国新兴卫生技术水平扫描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院对卫生技术决策需求的不断增长,医院技术评估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呈增长态势。多数发达国家,如法国、芬兰、丹麦、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都开展了医院技术评估活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卫生技术评估事业的发展,树立医疗机构基于循证的管理与决策理念,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了医院技术评估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文介绍我国医院技术评估试点的背景、对象、方法、内容、取得成效及对未来展望,为读者了解中国医院卫生技术评估整体情况及在医院开展卫生技术评估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Abstract

Purpos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urvey registered dietitians (RDs) at acute care hospitals across Canada to determine whether valid screen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e. those with formal evaluation of the psychometric and/or clini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tool) are used to identify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following stroke.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five Canadian healthcare institutions admitting high volumes (≥100/year)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RDs at these sites who provided services to patients recovering from acute stroke were contacted and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an online survey. Results: Ninety-five RDs completed the survey. Sixty dietitians (63%) indicated that patients were screened routinely at their institution, which was conducted primarily by dietitians (n?=?64, 67.3%). Ten respondents (10.5%) stated they used a screening tool with previously-established validity, while 32 (33.7%) indicated they used a validated assessment tool. Among dietitians using validated tools, 40% and 64% indicated that they used modified versions of the original screening and assessment tools. The most frequently cited tools used for both screening and assessment purposes wer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and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national survey suggest that screening and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following acute stroke is conducted using tools that have not been validated previously.
  • Implic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 Although the use of valid screening and assessment tools is considered part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ir adoption are included in several national stroke-specifi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the results from an online survey suggest that they are not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by RDs in Canada caring for patients following stroke.

  • There are associated risks with the use of screening and assessment tools, which have not been formally validated. The tru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may not be initially identified correctly, and the response to subsequent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may not be assessed accurately or reliably.

  • While the results of this survey were stroke-specific, we suggest that the results are likely generalizable to dietitians working in other patient area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阿司咪唑、氯雷他丁、西替利嗪和特非那定四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提供依据。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献数据库。另检索14个药物安全性和经济学研究数据库。纳入标准中和英研究。有效性研究纳入比较四种药物中的两种用于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的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经济学研究同时纳入非随机研究。安全性研究纳入四种抗组胺药物用于过敏性疾病导致心脏不良反应的各种级别证据;质量评价随机对照试验使用Jadad评价表,另评价分配隐藏和意向性分析。数据提取和分析有效性研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安全性评价收集不良反应病例数、症状和心电图特征。结果尚无经济学研究。分别有27和6个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抗组胺药物用于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西替利嗪较其他三种药物总体上更优。分别收集到73和27例有关阿司咪唑和特非那定的心脏不良反应,西替利嗪和氯雷他丁的心脏不良反应报道极少,特非那定和阿司咪唑与其他药物合用可引起QTC延长。结论总体上,西替利嗪较其他三种药物更有效,阿司咪唑和特非那定易导致心脏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