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otal arterial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TACR)的手术方法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46例行TACR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以左乳内动脉、游离右乳内动脉、左/右桡动脉为桥血管,其中左乳内动脉+左桡动脉14例,左乳内动脉+左桡动脉+右桡动脉14例,左乳内动脉+游离右乳内动脉6例,左乳内动脉+游离右乳内动脉+左桡动脉12例;共移植116支血管桥,其中序贯桥58支,单支桥52支,"Y"型桥6支;体外循环7例,非体外循环33例,体外循环并行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6例;均采用心包开窗-胸腔引流术;观察手术近期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脑卒中等发生,随访2~25个月,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42例、明显改善4例;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和移植血管供应区域心肌灌注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胸骨切口愈合良好,无筋膜室综合征或手臂缺血发生,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发生。结论采用TACR治疗冠心病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体外循环并行辅助心脏不停跳、心包开窗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通畅率是否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相同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同一操作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00例,按其临床特征及桥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匹配抽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37例.采用64排多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冠脉搭桥后1个月,1年,2年,3年,4年的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与结论:共对641条桥血管进行评价,两组中左侧乳内动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均高于大隐静脉桥,两组左侧乳内动脉桥和人隐静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患者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相似,对于某些适当的患者来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翀  倪一鸣  金涛  马量 《浙江临床医学》2004,6(12):1035-1036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1年至今本科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例,男33例,女5例;年龄44~78岁;左主干病变6例,单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9例,3支病变27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52±0.16).结果常规正中胸骨切口共行冠状动脉搭桥90支,其中单支6例,双支15例,3支14例,4支3例,乳内动脉桥数为27支,大隐静脉桥数为63支.2例术后使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住院死亡1例,37例痊愈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手术和术后并发症少,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通畅率是否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相同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同一操作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00例,按其临床特征及桥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匹配抽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37例。采用64排多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冠脉搭桥后1个月,1年,2年,3年,4年的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与结论:共对641条桥血管进行评价,两组中左侧乳内动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均高于大隐静脉桥,两组左侧乳内动脉桥和大隐静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患者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相似,对于某些适当的患者来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肌桥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9年1月狭窄程度Noble分级在3级以上的13例心肌桥患者,均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采用Genzyme心脏血管稳定器,心脏不停跳下切开心肌桥远端(冠状动脉钻出心肌处)心肌表面脂肪组织,取左内乳动脉搭桥至心肌桥远端.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50个月,均无心绞痛发作,患者生活质量满意.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Noble3级以上心肌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目前几种常用旁路材料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1月-2002年3月连续5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材料包括左乳内动脉(56根)、游离右乳内动脉(21根)、桡动脉(32根)和大隐静脉(43根)。回顾分析不同旁路材料的手术结果。结果:桡动脉移植后旁路血管“线样征“1例;无胸骨、前臂并发症;下肢切口感染2例,均为糖尿病、大体重患者,治疗后痊愈;死亡3例,与旁路材料无关(非体外循环手术因循环状态下不稳死亡1例,鱼精蛋白过敏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注意旁路材料的取制技巧,针对不同病变冠脉血管选取应用不同旁路血管,以及术后及时监护处理是保证良好手术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目前几种常用旁路材料的临床应用。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3月连续 5 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旁路材料包括左乳内动脉 (5 6根 )、游离右乳内动脉 (2 1根 )、桡动脉 (3 2根 )和大隐静脉(4 3根 )。回顾分析不同旁路材料的手术结果。结果 :桡动脉移植后旁路血管“线样征”1例 ;无胸骨、前臂并发症 ;下肢切口感染 2例 ,均为糖尿病、大体重患者 ,治疗后痊愈 ;死亡 3例 ,与旁路材料无关 (非体外循环手术因循环状态不稳死亡 1例 ,鱼精蛋白过敏 1例 ,顽固性心律失常 1例 )。结论 :注意旁路材料的取制技巧 ,针对不同病变冠脉血管选取应用不同旁路血管 ,以及术后及时监护处理是保证良好手术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经验及远期疗效.方法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4例,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游离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胸骨正中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在并行循环下分离出冠状动脉吻合部位,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急症手术2例,常温不停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其中用左前外侧小切口乳内动脉-左前降支搭桥2例.结果全组搭1支桥3例、2支桥6例、3支桥15例,平均搭桥2.5支.LIMA桥20支,桡动脉桥3支,RIMA桥1支.用静脉桥作Y型桥吻合并序贯搭桥6例, 全静脉桥4例,全动脉桥3例,包括1例双侧乳内动脉搭桥,左桡动脉搭桥3例,全动脉化搭桥均应用了乳内动脉和左桡动脉3例, 部分年龄大于75岁者用全静脉桥.20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1~124分钟,平均67分钟,转流时间45~321分钟,平均96分钟.术后因呼吸衰竭带呼吸机大于1周、气管切开并肺部感染、胸骨裂开前纵隔感染5例;行再次清创缝合固定胸骨治愈3例,其中1例肺部严重感染、大量痰液经气管造瘘口窜入胸骨后导致严重感染,监护室监护1个月治愈出院;上消化道出血3例,其中大出血死亡1例;其余病人无心绞痛症状,心功能恢复到I~II级,顺利出院,无远期死亡.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比较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不高,文献报道手术死亡率1.7%~3.3%, 本组死亡率4%.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例的术中及术后乳内动脉(IMA)超声血流参数,通过对其在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的探讨分析,早期评估移植功能。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75例,术中TTFM测量乳内动脉血流量、搏动指数、舒张分数。术后5~8d观察乳内动脉起始段,测量血流量、搏动指数、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流速,计算舒张期与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对不同时期血流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75例均于术中实施TTFM,术后5~8d乳内动脉起始段的显示率96%。72例术中TTFM与术后超声血流参数比较,乳内动脉血流量、搏动指数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术中TTFM结合术后乳内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再次发作心肌缺血事件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4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复发心绞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糖尿病患者为156例(28.6%),较非糖尿病患者搭桥术后心绞痛复发时间短(P<0.05).266例患者药物治疗(48.8%).247例接受再次介入治疗(45.3%),32例行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1个月内复发症状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闭塞37.5%,1~12个月大隐静脉桥狭窄16.3%,闭塞15.2%,左乳内动脉狭窄15.3%.>1年后症状复发桥血管闭塞以静脉桥为主.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搭桥血管的类型影响再次冠状动脉治疗的必要性和倾向性.  相似文献   

11.
8例胸腔镜辅助微创单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配合医师对8例患者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测下经第4肋间前外侧小切口采集乳内动脉,经此小切口完成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8例患者均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测下经第4肋间前外侧小切口采集乳内动脉,并经此小切口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好各种必要物品、术中保证电视胸腔镜系统提供清晰术野、协助游离完好的乳内动脉、防止患者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是此手术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导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桥血管病变和心律失常.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检索2000/2009国内关于检索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后疗效的临床对比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用RevMan 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检索并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共16篇,其中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的病例1 392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的病例1 252例.Meta分析结果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的手术效果优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在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上都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但在移植血管数上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而两组在年龄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近期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效果更好,但远期效果如何,尚未形成定论.  相似文献   

13.
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2年1月-2009年2月间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非体外循环组发生并发症1例,体外循环组6例;非体外循环组住院死亡1例,体外循环组死亡3例.结论 在多支病变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再血管化的应用上无差别;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低,但是合并瓣膜病或严重的3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更适宜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能取代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7):486
审定名词非规范名词审定名词非规范名词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食管炎单侧膈肌麻痹单侧膈肌瘫痪拉斯泰利手术心外管道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冠状动脉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冠状动脉大隐静脉搭桥术主动脉冠状动脉胸廓内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冠状动脉胸廓内动脉搭桥术主动脉冠状动脉动脉管道旁路移植术主动脉冠状动脉动脉管道搭桥术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冠状动脉桡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冠状动脉桡动脉搭桥术主动脉冠状动脉胃网膜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冠状动脉胃网膜动脉搭桥术主动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全国多中心1386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 常温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胸骨正中切口,取左侧乳内动脉、桡动脉及大隐静脉,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术.70岁以上患者占32.35%,年龄最大为99岁,急诊或亚急诊手术111例,二次冠状动脉旁路术52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24例,总病死率1.73%,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高龄及合并其他慢性老年疾病患者是可行的,熟练的手术技术,对手术适应证的把握,积极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有确切疗效,但由于手术应用的移植物多为大隐静脉,远期通畅率低,远期疗效较差.近年来我院开展将桡动脉作为移植物进行冠状动脉移植术10例,取得良好的远期通畅率.我们根据手术配合的要求,进行手术前的探视,重点检查患者前臂与手的血供情况,准备齐备种术中所需器械,配合医生取桡动脉及进行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旁路动脉移植术.10例患者顺利通过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47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2年12月~2006年12月进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47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全组男41例,女6例,平均年龄(53.12±8.31)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19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6例,合并高血压23例,糖尿病15例,慢阻肺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48土0.32。结果:全组共行左乳内动脉桥吻合47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59支。2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例。死亡1例,46例10~18d痊愈出院。结论: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理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有助于提高OPCAB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同顾性分析25例2005-01/2007-01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应用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进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取左乳内动脉25例:左侧桡动脉15例,右侧桡动脉6例,双侧桡动脉4例;人均重建旁路3.14(2~4)支.出院后1,3,6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半年1次,术后随访11~35个月,血管通畅率良好,取桡动脉侧无前臂运动障碍及缺血并发症.结果说明自体桡动脉是冠状动脉搭桥理想的第2种动脉移植物,重建血管后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左心室重建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心室室壁瘤的效果。方法左心室室壁瘤患者103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80例,大隐静脉-前降支或其他血管吻合21例,2例未搭桥,然后用2-0聚丙烯线围绕前间壁及心尖部室壁瘤基底部全层荷包缝合室壁瘤及室壁瘤的游离壁以消除死腔。结果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10例,脑卒中2例,开胸止血2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死亡3例;手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6.59±9.76)mm,术后减少到(50.00±5.30)mm(P〈0.05);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由术前(165.20±59.48)mL减少到(85.60±23.70)mL(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35.70±0.05)%增加到(50.00±0.04)%(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左心室重建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心室室壁瘤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的临床经验和效果。方法 :2 0例冠心病人术前均有心绞痛发作史 ,左室射血分数 3 0 %~ 69%。取胸骨正中切口 ,采用Octopus心表稳定器显露固定目标血管拟吻合部位 ,使用血管内分流管 (Shunt)维持冠脉血流和改善术野显露。应用左乳内动脉 2 0例 (其中双侧乳内动脉 3例 )、桡动脉 2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 ,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平均ICU住留时间 1 5d。术后平均 7 5d出院。平均随访 9个月 ,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活动量改善。ECT检查示心肌血供显著改善 ,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结论 :OPCAB技术安全、经济、有效 ,对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尤其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