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系统技术应用于口腔修复临床,已有十年历史了,本文主要介绍十几种CAD-CAM系统的配置,加工性能,用途和精度等方面的特点以及CAD-CAM技术的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ProceraAllCeram结合先进的CAD/CAM技术和 粉末制靠与成形技术,创造出强度高 ,生物相容性好的全瓷冠修复体。本文就其组成,操作过程,优缺点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CBFA基因编码的OSF2/CBFA1转录因子的结构、对成骨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对骨基质中非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以及OSF2/CBFA1与遗传性骨病的关系。OSF2/CBFA1作为一种成骨细胞牧民性转录因子调控着骨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的分化,其详细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转移潜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不同转移能力的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对细胞外基质侵袭及趋化运动的能力。方法 MTT法测定SACC-LM,SACC-83,ACC-M,ACC-2与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粘附,用改良Boyedn chamber方法观察了SACC细胞对人工重组基底膜的侵袭以及趋化运动。结果 高转移的SA  相似文献   

5.
研究癌细胞的运动性和粘附性,是探索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机理重要方面。本研究应用改良的Boydeb小室测得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和高转移细胞株-ACC-M的体外运动能力,经统计学处理,高转移细胞株的运动能力明显高于ACC-2系细胞株;两种细胞克隆的体外粘附性也有较大的差别,说明在ACC转移过程中,癌细胞的运动性和粘附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16例口腔颌面颈部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对口腔颌面颈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对116例口腔颌面颈部肿块进行FNAC检查,将其结果与肿块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对比。结果:FNAC检查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9052%,误诊率为948%,假阳性仅1例;FNAC检查所定肿块组织类型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完全一致者达50%;FNAC检查后无1例并发症发生,至今未发现肿块转移与复发。结论:①“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吸取细胞诊断口腔颌面颈部肿块,简便安全,实用快捷。②口腔颌面颈部肿块FNAC检查定性诊断的可靠性较高,在确定肿块具体类型方面,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纤维粘连蛋白(FN)与人涎腺样囊性癌(Acc)转移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oyden小室体外移动试验和体外粘附试验,对人涎腺样囊性辣细胞系ACC-2和其克隆出的高转移细胞株ACC-M细胞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FN在ACC-M表达明显高于ACC-2。在加入外源性FN后,ACC-2体外移动性、粘附率均明显提高,已接近ACC-M,而ACC-M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FN在Acc侵龚和转  相似文献   

8.
涎腺腺样囊性癌AgNoRs与核形态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腺样囊性癌AgNORs与核形态的图像分析王淑珍胡永升安文生杨荔琳尚彤赵荣椿本文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进行了AgNORs与核形态的定量分析研究,旨在探讨两者关系、评估SACC增殖活性意义和两者对SACC病理学分型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者应用凝集素亲和组化法(九种凝集素)对43例13周至38周的髁状突软骨(CMC)进行研究,目的是观察胎儿CMC各部位的特异性糖基及其随胎龄增长的变化。结果显示:ConA、WGA、RCA、PSA、BSL对该组织有反应。ConA、WGA的反应见于整个胎儿期。RCA、PSA在18周出现反应。BSL在22周出现反应,后三者反应均较弱。随着胎龄增长,ConA、PNA、BSL等在CMC不同部位的凝集素结合指数具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29周后CMC最表面出现一连续的RCA阳性细胞带,其反应性质与血管内应相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通过采用ELLISA法对61份正常人血清及49份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进行癌胚抗原(CEA)含量测定,得出各组CEA含量结果(ug/L)。经统计学处理,正常人组(X±SD,2.94±1.55)与良性肿瘤组(X±SD,4.12±2.00)对比,P<0.01。正常人组与恶性肿瘤组(X±SD,5.75±2.77)对比,P<0.01。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对比,P<0.05.血清CEA含量测定阳性率:良性肿瘤组为4.8%,恶性肿瘤组为25%。由此可以推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E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肿瘤患者。本文实验结果提示,在口腔科临床开展血清CEA含量的测定,对诊断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