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是一种新的微侵袭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技术,它可以提供一个三维的动脉瘤图像,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本文验证3D-CTA在诊断和治疗动脉瘤中的价值以及它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比较时的特点.方法对经过DSA证实的20例21个动脉瘤进行3D-CTA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3D-CTA显示21个动脉瘤,检出率100%(21/21),它可对动脉瘤的位置、蒂的宽窄、瘤的生长方向、同载瘤动脉及周边血管的关系明确表示.结论 3D-CTA是一种相对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补充检查手段和脑血管疾病的初步筛选方法,目前还不能取代DS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考虑颅内动脉瘤的66例患者同期行3D-CTA检查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3D-CTA检查包括多层平在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和仿真内窺镜技术(VE),对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 ①3D-DSA确诊57例患者有颅内动脉瘤共62个,3D-CTA检出58个动脉瘤,漏检4个,诊断正确率为93.5%.②原始图像、MPR、SSD、MIP及VR检出脑动脉瘤的灵敏度分别为46.8%、58.1%、62.9%、74.2%及88.7%,以VR技术最优,其次是MIP技术.③SSD、MIP及VR3种成像技术对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分别为41.3%、65.6%及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62,P<0.05). ④3D-CTA对动脉瘤的瘤体、瘤颈及周围结构关系显示良好,还可显示附壁血栓及钙化.结论 3D-CTA结合MIP、VE及VR等后处理技术是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快速、价廉、准确率高及重复性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和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瘤62例、血管畸形26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47例)经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 MRA可以对124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靶MIP、MPR和原始像,其诊断符合率为91.9%.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7%;动静脉畸形为84.6%;47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与DSA相一致.3D TOF可显示1-5级脑血管分支;2D TOF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3D TOF增强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及其局限性,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3D-CTA图像重建时分别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最大强度投影法(MIP)、体积透视图法(VR)以及仿真血管内镜技术法(VRT)分别重建颅内血管三维图像。DSA常规进行双侧颈内动脉及左侧椎动脉造影,必要时进行右侧椎动脉造影。结果本组68例患者,DSA检查和3D-CTA检查各发现动脉瘤76个,3D-CTA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动脉瘤最大直径平均(4.7±3.0)mm;3D-CTA检查MIP法测为(4.8±3.0)mm,SSD法检测为(5.0±3.0)mm。三者间所测得的动脉瘤最大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TA能够避免常规DSA检查时产生的影像重叠,但是三维重建后的影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对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破裂动脉瘤中诊断及手术指导作用.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3月对26例破裂动脉瘤进行3D-CTA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结果 术前3D-CTA检查与术中所见结果一致,术中根据3D-CTA影像顺利暴露并夹闭动脉瘤.结论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有较高准确性,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伍子南 《吉林医学》2010,31(11):1453-1453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3D-CTA和DSA测定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TA和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准确率与DSA诊断结果基本相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怀疑颅内血管瘤的病例共53例患者,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4 h到3 d).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 经3D-CTA、DSA和手术共同证实发现44例共49个动脉瘤.在44例动脉瘤患者中,3D-CTA发现42例47个动脉瘤.DSA发现43例48个动脉瘤.动脉瘤的瘤体最大径及瘤颈最大径3D-CTA测量值与DSA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和t=0.49,均为P>0.05).表明3D-CTA所显示颅内动脉瘤位置、大小、数量等结果与DSA检查基本相符.53例病情轻重不一患者在行3D-CTA检查过程中,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结论 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高,可精确显示动脉瘤的三维空间形态率,与DSA检查互补可得到颅内动脉瘤更完整的信息其有快捷、经济、安全和微创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重建(3D-CTA)在子宫动静脉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例子宫动静脉瘘患者64排螺旋CT数据,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 3D-CTA可以清晰显示骨盆、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及其分支、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及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立体空间关系.结论 3D-CTA能准确诊断子宫动静脉瘘,为临床诊治提供清晰立体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和预后生存质量,及时、正确诊断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环节.数字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以及CT血管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两者各有优缺点[1].我们对11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患者进行了3D-CTA和2D-DSA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2种检查方法对于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79例,行3D-CTA、3D-DSA检查.研究并比较CTA和DSA影像特点.结果 79例患者,阴性2例,余77例患者共检出83个动脉瘤.3D-DSA与3D-CTA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上,3D-CTA和3D-DSA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就诊的11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进行头部3D-CTA检查.后进行DSA检查,检出动脉瘤89例,动脉瘤瘤颈夹闭术(81例)和介入栓塞术(8例),行手术和血管介入患者1周后全部行CTA复查,比较术前3D-CTA与DSA结果.结果:89例患者CTA枪出颅内动脉瘤97个,DSA检出颅内动脉瘤93个.其中5例CTA发现并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小动脉瘤和3例后交通动脉小动脉瘤DSA检查为阴性;4例CTA检查阴性,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并经手术证实,3D-CTA对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与DSA或/和手术诊断符合率为88.1%.结论:3D-CTA诊断结果与2D-DSA或/和手术诊断符合率较高,应灵活地结合CTA和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达到最大稗度上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临床怀疑颈脑血管疾病981例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进行颈脑血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颈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影像学征象。结果颅内动脉瘤89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颈脑血管狭窄524例(颈总动脉狭窄53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183处,烟雾病3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73处,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75处,颅内动脉狭窄195处),颅内乙状窦血栓3例,海绵窦瘘3例,血管变异78例,无异常发现259例,阳性检查率73.59%(722/981)。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效、无创、诊断准确等优点,对评价其风险,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邓晓彬 《河北医学》2012,18(1):61-64
目的:探讨16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的16排CTA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脑血管影像表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52例脑血管病变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49例,脑内动静脉血管畸形(AVM)3例.52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并且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也清晰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它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文卓 《吉林医学》2010,31(8):1022-102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采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并与手术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结果作对照。结果: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其特异性、灵敏性与准确性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CTA是一种微侵袭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能很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特征和与周围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将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CTA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患者中共29例患者经DSA检查后明确为脑血管畸形,其中包括18例动静脉畸形,5例静脉畸形,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颅内囊性动脉瘤。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A诊断脑血管畸形的特异性为90. 32%、准确性为91. 67%、敏感性为93. 10%、阳性预测值为90. 00%、阴性预测值为93. 33%。结论:CTA对脑血管畸形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准确性及灵敏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64排容积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IAN)破裂出血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92例患者,患者术前进行3D-CTA造影扫描,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手术治疗,以显微神经手术所见的结果为金标准,将术前3D-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治的价值。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8例,3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均行3D-CTA检查,8例同时行常规DSA检查,32例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6例行介入治疗。结果 38例共计发现39个动脉瘤,3D-CTA检查发现36个动脉瘤,18例在术前行DSA检查。l例多发动脉瘤中3D-CTA遗漏1个大脑中动脉瘤,DSA能显示该动脉瘤,同时发现载瘤动脉存在脑血管痉挛。32个动脉瘤直接手术夹闭,术后存活36例(恢复良好32例,差4例),死亡2例,术中发现动脉瘤的位置、数量、形态、载瘤血管及周围组织关系与3D-CTA显示无明显差异,无假阳性。结论 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安全的优点,并可显示动脉瘤立体结构,可作为重症破裂动脉瘤及体质差患者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我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间192名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血管造影检查(CTA)检查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评价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可靠性。结果 192例中,CTA检查出动脉瘤162例,脑血管畸形12例;另有假阴性1例,假阳性1例,均通过DSA及手术证实,3D-CTA在aSAH诊断的灵敏性为96.17%,特异性为94.11%。结论3D-CTA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3D-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评估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及术前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6年以来76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DSA、3D-CTA影像学资料,CTA处理后图像与DSA图像分别由两位神经外科医师及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结果 76例临床疑似患者仅58例经过手术及介入治疗证实为动脉瘤患者,共发现71个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47例,9例为2个动脉瘤,2例为3个动脉瘤.3D-CTA检查准确性为90.3%、敏感性为91.6%、特异性为98.6%,而DSA检查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8%、95.8%及100%.结论 DSA诊断准确性及敏感性略高于3D-CTA,仍是颅内动脉瘤确诊的"金标准".但后者具有安全、简便、快速、无创的优点,可清楚地显示解剖结构,是DSA检查的有力补充.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术前制定治疗策略,提高动脉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CT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颅内动脉瘤)、颅内肿瘤、颅内畸形等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螺旋CT脑灌注成像曾因对较大病灶的覆盖面有限、动脉灌注值不精确及对目的灌注区域外的病灶无法探测等问题,使得其临床应用价值受限。同时,传统3-DCT血管造影(3-DCTA)相对于血管影像"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最大的不足在于,其检查时间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