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62年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问世,及1984年FDA批准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诺氟沙星上市,虽然该类药物使用时间相对较短,但基于其药效学药动学特性优良,口服和静脉剂型兼备,且因新品种研发活跃,已发展到第四代,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扩大,毒性得到降低,因此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疗效优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8年均是左氧氟沙星针用药频度最高,而2008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有所下降。结论:近2年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一致,随着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15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类别、用药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药物包括5大类12个品种,术前用药65例,术前术后均用药142例.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滥用情况较较严重,医院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1800例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围手术期各抗菌药物种类及手术感染发生率。结果 180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共901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50.1%,其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比例高达79.2%,而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76.5%;901例患者中Ⅰ类切口手术院内感染发生率为95.4%,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比例为4.6%。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把握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指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适当选取抗菌药物,这不仅可有助于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还能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张广珍 《淮海医药》2013,(6):546-548
目的 了解我院近5年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8~2012年医院头孢菌素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和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5年来,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分别为:3472 358.62元,5 360 495.00元,8 988322.32元,11 231 968.23元,19 765 233.51元;DDDs分别为:47 581.57,62 827.22,91 934.09,103 499.26,219925.33;DDC分别为72.98元,85.32元,97.77元;108.52元,89.87元;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占临床治疗的主导地位.结论 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总体情况基本合理,但是为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应进一步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确选择抗菌药物的注射途径和注射溶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安全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用药失误的发生,本文参考了有关文献和药学书籍及药品说明书,结合临床用药实际,进行汇总、分析和阐述抗菌药物的正确注射途径和注射用溶媒,使临床用药趋于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7.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配合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38号文件,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了全院培训和监管,抽取2009年普外科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00份,对比分析监管措施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加强监管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在联合用药比例,术中、术后更换抗菌药物品种及出院带药率上都有所下降,预防用药种类选择上更规范,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显著降低。结论:自加强抗菌药物培训和监管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更规范合理,但不合理之处仍然存在,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8.
自2011年6月全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我院加大了对抗菌药物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管理。为了了解抗菌药物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的抗菌药物的出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对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药库抗菌药物的出库金额、出库数量、用药频度的变化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中口服用药趋于稳定,本文主要分析注射剂类的使用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方法 162例因为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其病历内容进行仔细的阅读,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类型、感染类型、用药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用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因素.结果 泌尿系统感染率为22.8%(37/162),呼吸道感染率为43...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1年9月-2012年8月282例出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预防用药的选择、用药的品种、联合用药、药物的用法用量、给药时机及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2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59例(91.84%);平均用药时间为5.62d;术前0.5~2h用药238例(84.40%),术前>2h用药7例(2.48%),术后用药14例(4.96%);不合理用药246例(87.23%)。结论该院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用药指征、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10年我院头孢菌素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来,医院头孢菌素类药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头孢菌素的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总金额的20%以上,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及其复方制剂销售金额占头孢菌素的40%以上,第4代头孢菌素销售金额呈下降趋势。结论:我院头孢菌素应用基本合理,为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应进一步规范管理头孢菌素类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再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杜丽华 《中国药事》2011,(9):948-950
目的调查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8~10月Ⅰ类切口择期手术患者病历共111例,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预防用药有无适应症、药物选择的适宜性、首次用药时机、时长适宜性、联用合理性等等。结果 111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中,101份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1%。有指征用药占41%(46/111),其中:选药合理的52%(24/46),初次给药时机合理和基本合理的67%(31/46),术后用药时长合理和基本合理的26%。联合用药3.6%(4/111)。结论我院Ⅰ类手术预防用药从使用率、指征把握、首次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长到选药品种,均较我院2008年4季度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调查结果有明显改善,但总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何芬芬  李名扬 《海峡药学》2010,22(7):213-214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茵药物的现状。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29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98.4%。预防应用给药时间在术前30min-2h的有108例(占85%),术前〉2h给药有3例(占2.4%),术前未用术后给药的有16例(占12.6%)。术后用药,t〈24h者35例(占27.56%),术后用药24h〈t≤48h者45例(占35.44%),术后用药3~7天有47例(占37%)。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高霞  武静  王克柳 《齐鲁药事》2009,28(6):369-370
目的分析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分析,并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方案是否合理提出纠正意见。结果门诊用药在溶媒使用、给药次数、给药剂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医师确认核实或重新确认。结论处方审核、用药分析有助于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而使DNA不能控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菌菌体延伸成丝状和形成液泡,再通过核酸外切酶降解染色体DNA。不受质粒介导耐药机制的影响,因此与其它抗感染药物之间不易产生交叉耐药性。迄今,该类药物种  相似文献   

16.
头孢菌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自1948年头孢菌素被发现[1],它便因其广谱、疗效高、抗菌活性强、副作用小等优点,得到临床广泛关注。随着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增加和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细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性的升高及不良反应增多等情况,新型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研发已成为一大方向。现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群 《中国药房》2014,(16):1504-1507
目的:促进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从我院管理系统和药剂科数据库中采集我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类药品的实际销售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和销售金额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法,统计不同类别、品种的抗菌药物类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并随机抽查我院2011-2013年同期(第三季度)的处方3 000张进行处方点评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类药品总品种和销售金额2012年低于2011年,而2013年由于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相比2012年有所增加,但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占比2011-2013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1-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分别有4、3、5种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处方点评结果发现,经过3年的整治,不合理处方比例从5.40%下降至2.87%,效果较好。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较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基本可满足临床用药。但是,仍需加大对国家基本药物的宣传、培训力度,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在临床的优先、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提高生命质量。不合理应用,则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加速细菌耐药性的发生,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整理及归纳,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应用极为广泛,其使用的合理性与患者的康复及医院的医疗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未掌握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但不会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沧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2-09-01-2013-09-01新生儿科收治并确诊为败血症的病例,将所筛选病例的病原学检出结果、细菌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所调查的198例病例共检出病原菌212株,其中G+菌、真菌和G-菌分别占47.2%、29.7%和23.1%。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两种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分别为50%~93.3%及0%。检出菌对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的耐药率高达40%~100%。此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头孢吡肟、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美罗培南)按药敏试验结果选药的比例较高,达48.5%~100%,其他多数为经验用药。结论:虽然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G-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但G+菌中的葡萄球菌属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需高度重视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防止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