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静脉留置针行新生儿气漏穿刺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气漏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常见疾病,重症者需行穿刺抽气。我们使用静脉留置针行新生儿气漏的穿刺,简单、方便、易操作、安全性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推广使用。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3例患儿中,男9例,女4例,起病年龄2~12h。城镇5例,农村8例。早产儿2例,足月儿11例。出生前或出生时窒息10例,顺产8例,剖宫产5例。羊水混浊(Ⅰ°~Ⅲ°)8例,脐带绕颈5例。出生时7例气囊加压给氧,11例未使用呼吸机,2例早产儿使用CPAP。二、诊断1.临床诊断13例皆有呼吸增快,80~1次/min,伴吸气性三凹征,10例呻吟,7例口吐泡沫10例发绀。无发热病例。…  相似文献   

2.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6月至 1 998年 5月我科收治新生儿 6 2例 ,年龄最小的出生后半小时 ,体重最轻的 1 40 0 g。在头皮静脉输液中采用美国B- D公司生产的 INTIMA2 4G静脉留置套管针 ,一次成功率为 94%。留置部位 :额静脉2 4例 (39% ) ,颞静脉 30例 (48% ) ,耳后静脉8例 (1 3% )。留置时间 :1~ 2天 2 1例 (34% ) ,3~ 4天 32例 (5 1 % ) ,5~ 6天 9例 (1 5 % ) ,平均 3.9天。局部反应 :肉眼可见静脉炎 0例(0 % ) ,液体外渗 5例 (8% ) ,套管堵塞 4例(6 % ) ,局部红肿 8例 (1 3% )。讨论 :1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技术的难点 ,留置针的应用减…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 ,在多途径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静脉留置针封管液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高危儿中怎样应用 ?虽有报道 ,可用生理盐水替代肝素盐水封管 ,对新生儿肝素盐水是否适用 ?不同封管液和不同维持时间有何结果 ?我院对 90例新生儿观察比较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选择 1 999年 4月~ 9月收治的患儿 ,随机抽 9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 ,其中新生儿 6 0例 ,早产儿 30例 ,日龄最小 9h ,最大 2 8天。体重 1 7~ 2 5kg 2 8例 ,2 6~ 3 5kg 40例 ,3 5kg以上 2 2例。病种分别为新生儿肺炎1 5例 ,吸入性肺…  相似文献   

5.
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NICU应用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新生儿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 对2003年10月-2005年1月30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2例与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0例,头皮静脉留置针组98例,分别观察统计3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前瞻性l临床观察分析对比证实(留置时间比较,P均〈0.001;静脉炎发生率比较,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操作方便及经济实惠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分析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我院儿科近2年来也开始应用并逐渐推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便于临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是患者及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通过临床观察,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不太令人满意。现将我院儿科2004年6月~2005年4月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以及分析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使用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本文对394例患儿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阻塞以及局部渗漏、肿胀甚至并发静脉炎等问题依然存在。结论探讨并消除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不良问题,已成为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8月至2007年2月113例放置PICC和102例置PIV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PICC组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6%,PIV组为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22.5±13.4)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14.7±9.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PICC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16.6±12.5)g/d,PIV组体重增长为(14.4±22.1)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可显著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静脉穿刺的次数,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病人静脉输液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减轻了长期输液每天穿刺所带来的痛苦,特别是小儿病人的静脉结构,为浅表静脉细小分布少,易损伤,给护理工作者的穿刺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轻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并且为紧急抢救危重患儿赢得时间,同时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气漏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气漏常见原因有机械通气时气过压过高、气道内梗阻、产伤如肋骨骨折损伤胸膜和肺等[1]。本文将我院1990年~1996年收治的48例新生儿气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早产儿3例,过期产儿5例,足月儿40例。产程延长7例,股头吸引器助产8例,创立产10例,脐带绕领12例,  相似文献   

11.
浅谈儿科急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它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专门为静脉输液设计的一种新器械,输液中可延长留置导管在血管内的时间,保护静脉通道。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急诊科因为人员流动快,补液天数短以及很多家长对留置针了解甚少,故而尚未普及。现我院儿科急诊室通过宣教工作,让更多家长了解静脉留置针并配合使用,经过2个月的试行,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源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或中心静脉伴随血源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进行特征分析并评估CRBSI或CLA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NICU需要PICC置管的患儿临床资料。同时采集导管数据,包括置管时间、置管部位、拔除日期和PICC抗生素锁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ICC患儿发生CRBSI或CLABSI的危险因素。结果NICU患儿中共446例需要PICC置管,平均胎龄为(30.8±4.0)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580±810)g;中位年龄为9 d;PICC留置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8 d。CLABSI和CRBSI的发生率分别为每1000导管日5.6和1.46。PICC致CLABSI的常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n=19)和肺炎克雷伯菌(n=11),CRBSI的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n=6)。PICC致CLABSI的风险随着PICC置管持续时间和抗生素的持续使用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头颈部位置管的感染概率低于上下肢置管(P<0.05),且上述情况在出生体重<1500 g的患儿中更加显著。PICC致CRBSI的风险随着胎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CRBSI和CLABSI仍然是NICU医院感染中的重要问题。识别导致CRBSI和CLABSI的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治疗及管理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笔者拜读了《新生儿科杂志》1999第一期刊登的题为“应用头皮针进行新生儿静脉采血200例报告”一文,受益非浅。为了在临床上达到象本文所说:应用7#~8#头皮针对新生儿手背、足背静脉采血的方法有操作方便简单,容易掌握,节约时间、人力,价格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儿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的优缺点,为需要长期使用静脉治疗的患儿寻找稳定有效的手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06年4月至2008年2月间在该科住院,使用PICC的65例新生儿和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PIV)的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机械性并发症、败血症以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PICC的置留时间为18.75±7.62 d(7~62 d);PIV为1.49±0.57 d(0.5 h至4 d),PICC明显长于PIV(P<0.01);PICC组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7.7%,PIV组为63.8%,PICC组明显低于PIV组(P<0.01);PICC与 PIV组的败血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ICC对新生儿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明显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2):100-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