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背景:药物洗脱支架明显降低了再狭窄率,但永久聚合物涂层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同时,阻碍血管完全内皮化进程,促使再狭窄发生,且永久聚合物涂层可引发晚期血栓等并发症。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患者置入国产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后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并与置入金属裸支架患者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组选择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首次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治疗,置入国产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EXCELTM),并以同期行金属裸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7例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129例,对照组83例完成(13.5±3.5)个月随访,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8例及12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5),对照组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再发心绞痛多于实验组(P < 0.05)。两组患者随访冠状动脉造影的定量分析提示实验组最终丢失指数小于对照组(P < 0.05),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说明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国产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再狭窄,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安全性能良好。 关键词:血管成形;裸支架;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经皮冠状动脉; 糖尿病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26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并总结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支架置入后的冠状动脉再狭窄,展望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应用。 方法:以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生物相容性,再狭窄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drug eluting stent, bare metal stent, biocompatibility, resteno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再狭窄率,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炎症因子的表达为评价指标。纳入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 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523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普通金属裸支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用普通金属裸支架取代球囊扩张,使支架内再狭窄由50%下降到20%~30%;药物洗脱支架改善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愈后,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大多数药物洗脱支架由药物、药物载体、支架平台3部分组成,其中金属支架和聚合物不能被人体吸收。金属置入物和药物载体长期存留于血管中,影响内皮化、引起局部的慢性炎症反应和后期的血栓形成。 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在防止支架内再狭窄及再次血运重建明显优于普通金属裸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载体对血管内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观察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在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2004/2008)检索关于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词为“洗脱支架、裸支架”。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 结果:共有19项实验2 731例血管内支架置入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置入后比较,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血管再狭窄率均较术前降低,随访结果显示药物洗脱支架较金属裸支架能明显减低再狭窄率,靶病变血管重建率等,但其远期在体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结论:与金属裸支架相比, 药物洗脱支架在小血管复杂病变中置入是有效的,且能明显减少术后再狭窄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但由于纳入试验少,证据的强度不足,其他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有待更多证据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4.
背景:支架再狭窄是支架置入后血管壁受牵张和损伤引起炎症性愈合反应为特征的病理过程。炎症细胞在支架再狭窄中起了重要作用,针对这些炎性细胞是防治支架再狭窄的最佳选择,调节炎症反应可减少支架再狭窄。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质量浓度的变化,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反应与支架再狭窄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5-12/2009-05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 对象:纳入邢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心病支架置入治疗的病例65例。 方法: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根据病变置入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 主要观察指标:支架置入前常规查血常规,置入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分别于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48 h、6个月取肘静脉血,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质量浓度。 结果:65例患者中56例完成随访,临床再狭窄率为9%(5/56)。支架置入后48 h外周静脉血高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支架置入前(P < 0.05),支架置入后6个月显著低于支架置入后48 h (P < 0.05)。与非支架再狭窄组患者相比,支架再狭窄组支架置入前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质量浓度明显增高(P < 0.05),支架置入后48 h静脉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质量浓度明显增高(P < 0.05)。 结论:支架再狭窄与炎症反应有关,雷帕霉素支架抑制支架再狭窄。  相似文献   

5.
不同材料支架置入后颅内靶血管再狭窄的影像形态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材料支架置入后颅内靶血管再狭窄影像形态学差异。 方法:选择2003-05/2007-05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82例,按置入支架材料的类型分组:金属裸支架组74例(98支),药物涂层支架组108例(37支)。两组患者分别于颅内动脉狭窄部位置入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随访15个月。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随访期间靶血管再狭窄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金属裸支架组比较,药物涂层支架组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支架内弥漫性再狭窄、超过支架边缘的弥漫增殖性病变明显减少,支架内局限性再狭窄和支架近端局限性再狭窄明显增多(P < 0.05或0.01)。 结论:金属裸支架置入处再狭窄发生率高,影像形态学以支架内弥漫和支架内弥漫累及两端为主;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率低,影像形态学以支架内局限和支架近端局限多见。  相似文献   

6.
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相比,最大的改进就是在原有裸金属支架平台上,增加了药物载体和药物。虽然冠状动脉支架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有了提高,但是再狭窄仍然是限制支架应用的一个障碍。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的过敏反应已有报道。文章在药物洗脱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进行了临床研究,探讨了支架再狭窄产生的原因并从临床实例角度综合研究了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新进展与启示。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药物洗脱支架;裸支架;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血清炎症因子对再狭窄形成的影响。 方法:以“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炎症介导,支架材料”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文数据库及Medline数据库2001/2010相关文献。纳入研究对象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需要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不限定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及地域,且同意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检测指标为炎症因子表达。排除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白血病、严重肝病、严重肾功能不全及肿瘤者。重点对23条文献进行探讨。 结果:支架置入后随着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增加sCD40L浓度也增加。支架置入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均明显升高,并上调了黏附因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8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有明显影响。 结论:结果说明在支架置入过程中,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一系列挤压斑块因素, 促进了炎症因子释放,增加了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冠脉血管损伤后血管重构及再灌注也是促其增高的原因,而升高幅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冠状动脉;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支架材料;再狭窄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44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血管造影下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支架置入操作技术参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主要危险因子。这些危险因子在不同的组合条件下可对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研究结果较一致的可增加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危险的因素为:冠状动脉病变长度、病变血管直径< 3 mm、开口病变、支架总长度以及置入支架的个数。同样研究结果较一致的是:药物洗脱支架(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和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相比,明显降低了发生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危险;而这2种药物洗脱支架之间相比,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风险方面似乎优于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而其他的一些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等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分析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支架血栓发生率和特征,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患者中造影证实的支架血栓事件风险。 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在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1997/2009)检索关于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安全性的自身前后对照实验,检索词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支架内血栓”。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 结果:共有12项实验3 839例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管脉狭窄率均较术前降低,随访结果显示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均较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再狭窄率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支架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表明,延长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很有必要。 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后的安全性尤其是晚期血栓问题的确值得关注,但发生率很低,临床实践中需要对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安全性以及危险与获益的相关性进行合理的判断。治疗多支血管病变时全部采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优于金属裸支架,可获得较高的收益与风险比。  相似文献   

10.
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是一项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可用于预测临床预后。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对靶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 对象:选择2005-03/2007-03解放军第三○五医院住院的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患者82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2例,均符合WHO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单支血管经皮冠状动脉心血管支架置入,置入前采血测定基础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具体值将患者分为C-反应蛋白< 3.0 mg/L 33例和C-反应蛋白≥ 3.0 mg/L 49例。置入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及支架两端5 mm范围内管腔直径丢失≥ 50%为支架内再狭窄,其他部位新出现的病变使管腔狭窄≥ 30%为新生血管病变。 主要观察指标:支架内再狭窄及靶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结果:C-反应蛋白< 3.0 mg/L的33例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为6.1%,显著低于C-反应蛋白≥ 3.0 mg/L的49例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18.4%(P < 0.01)。C-反应蛋白< 3.0 mg/L的33例患者靶血管新生病变率为3.0%(1/33),亦明显低于C-反应蛋白≥ 3.0 mg/L的49例患者靶血管新生病变率6.1%(P < 0.05)。 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心血管支架置入前基础C-反应蛋白水平与置入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及靶血管新生病变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Drug-eluting stent (DES) implantation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innov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owever, inflammatory-related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subacute thrombosis and in-stent restenosis, are still important limitations to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early local release of interleukin 1beta (IL-1beta) and IL-6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fter elective placement of either bare metal stents or D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IL-1beta and IL-6 levels were assayed in plasma obtained from the coronary sinus both before and 20 min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 in 59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who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bare, paclitaxel-, or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during elective PCI. RESULTS: We found that IL-1beta and IL-6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coronary sinus of patients receiving either bare, paclitaxel- or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20 min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 as compared with basal concentrations. The variation in the level of both cytokines was comparable among the three study groups. CONCLUSIONS: A local releas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occurs shortly after coronary stent placement, including DES, which is possibly related to plaque rupture and/or endothelium traumatism following the stenting procedure. This suggests that precocious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could be of benefi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CI clinical outcome.  相似文献   

12.
背景:药物洗脱支架越来越多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效果良好。但急诊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对比观察Firebird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6-01/2008-09洛阳150医院心内科。 对象:选择洛阳150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4例,男71例,女23例,年龄47~76岁。 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Firebird支架组:均在靶病变置入Firebird支架1或2枚;普通支架组:在靶病变置入金属裸支架1或2枚。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 结果:①94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Firebird支架组52例,共置入68枚药物涂层支架;普通支架组42例,共置入56枚普通支架。两组平均置入支架个数、手术成功率、支架置入并发症发生率、置入前置入后平均狭窄程度及操作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选用的支架内径相比,Firebird支架明显偏小(P < 0.01);两组支架长度相比,Firebird支架显著偏长(P < 0.05)。②住院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心肌酶峰值,TnI峰值,血管开通后2 h ST段下降幅度,左室功能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靶血管重建Firebird支架组1例,普通支架组2例,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各有2例患者死亡,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Firebird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1.3±4.2),(12.4±4.6)d,P > 0.05]。③出院后随访1~10个月,平均(6.5±2.4)个月,两组患者无心源性死亡、再梗死。普通支架组心绞痛发生率35.5%较Firebird支架组21.0%显著增高(P < 0.01)。Firebird支架组无心脏事件生存率95%;显著高于普通支架组78%(P < 0.01)。 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与普通支架一样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背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等并发症越来越引起关注。 目的:系统评价生物可降解心血管支架材料与人体相容性的研究。 方法:计算机检索 EMbase(1980/2011-08)、MEDLINE(1966/2011-08)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1-08)、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查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收集发表的生物可降解心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中文献,对可降解心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总结。 结果与结论:当血管内皮化完成之后,生物可降解支架如期降解,从而克服了支架本身作为异物的血栓源性,抑制早期血栓形成及晚期新生内膜增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效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同时,生物可降解支架还可作为药物局部投放的载体,达到有效防止支架置入后血管急性闭塞和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Acute stent thrombosis and in-stent restenosis are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vascular or platelet abnormalities. We aimed to assess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motion, endogenous fibrinolysis and platele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ent thrombosis or in-stent restenosi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rty-six subjects were enrolled into four groups: acute stent thrombosis, in-stent restenosis, uncomplicated PCI with stent implantation and healthy matched controls. Forearm blood flow was measured using bilateral venous occlusion plethysmography during intra-brachial acetylcholine, substance P and sodium nitroprusside infusion.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withdrawn for estimation of plasma fibrinolytic variables and platelet aggregometry. Results: Acetylcholine, substance P and sodium nitroprusside caused dose-dependent increases in blood flow (P<0.001) and substance P caused a dose-dependent increase i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release (P<0.001) in all groups. Thrombin, collagen, 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 and the thromboxane A2 analogue, U46619, caused dose-dependent platelet aggregation (P<0.001) in all group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between group differences in these responses except that, in keeping with aspirin therapy, collagen-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was impaired in patient group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P<0.01). Post-hoc analysis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impairment of acute t-PA release in current smokers compared to non-smokers (P<0.05). Conclusions: Despite previous reports suggesting impaired vascular function,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motion, endogenous fibrinolysis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do not appear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ute stent thrombosis or in-stent restenos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 方法:以颅内动脉,支架,狭窄,血小板活化,炎症因子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ts, stenosis, elevated platelet activation, inflammatory factor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血小板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变化为评价指标。纳入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和其他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方法。 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650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脑血管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进行分析。血小板活化、炎性反应和炎症因子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中的作用,目前成为研究的热点。认识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对判断支架置入的适应证及有效预防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有重要意义。血小板血栓形成是支架置入后急性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之一,活化的血小板通过其释放产物加重对内皮细胞的破坏作用,促进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迁移。支架本身作为一种外来刺激物,首先引起血小板在支架表面的聚集和激活,分泌出大量的各种细胞因子,导致血栓的形成。随之大量的白细胞将在血管损伤部位聚集后分泌出细胞因子并介导炎症反应,导致平滑肌细胞大量向损伤部位迁移发生增殖反应,由于新生内膜的大量增生,导致血管壁的重构引起支架内再狭窄。 结论:置入前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同时控制置入后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将会成为治疗颅内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血管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但由此产生的并发症也日益显露出来,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是影响支架材料与人体生物相容性的关键因素。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引发内皮层剥脱,导致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反应,造成支架内再狭窄,因此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功能改变在支架内再狭窄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所选用的支架置入人体后如何发生快速的血管内皮化反应及寻找如何解决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的途径,文章通过检索大量文献,来对支架置入后的快速血管内皮化进行探讨分析,以寻求较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何峥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25):4923-4926
目的:探讨心血管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database (1998/200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8/2008),由作者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对心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随机动物对照实验和临床应用进行描述。从心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实验动物、实验分组、实验材料、观察方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加以整理。同时对心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临床文献进行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的分析,同时结合其随访方面,进行心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全面总结。 结果:共纳入9篇文章,从6篇有关心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动物实验可以看出实验动物以犬、猪为主,实验结论均显示,药物涂层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再狭窄发生率低,是较理想的心血管支架材料。3篇有关心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临床应用显示,药物涂层支架在临床应用中无年龄、性别和病变部位的影响,从评估标准上可以证实涂层支架可降低介入后的炎症反应,再狭窄发生率,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方面有优势。 结论:药物涂层支架是一种良好的心血管支架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冠状动脉支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明显改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引起的急性闭塞并发症以及血管再狭窄。但支架置入同样面临再狭窄的问题,尤其是复杂病变更易形成再狭窄。研究证实,血栓、炎症和平滑肌增生是支架再狭窄的3个重要阶段,其中血管内膜增生是再狭窄的最主要机制。文章通过检索文献总结了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置入后再狭窄,分析了支架置入对侧支循环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