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睾丸表皮样囊肿是一种罕见的睾丸良性病变.约占睾丸肿瘤的1%。虽然尚有不同观点,但多数学者已将其归入生殖细胞肿瘤。通过分析国内至今共20例睾丸表皮样囊肿报告(包括本组2例)并复习国外文献,对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讨论。本病术前常无法确诊,B超及血β-HCG、AFP等检查可有所帮助。单纯睾丸表皮样囊肿可仅行囊肿摘陈术,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术前诊断方法及手术方式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的1例MRI误诊睾丸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文献复习并分析误诊原因。 结果 本例睾丸表皮样囊肿患者肿瘤大小2.9cm*2.7cm*2.8cm,术前MRI检查提示睾丸精原细胞瘤,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提示睾丸表皮样囊肿,术后常规病理证实快冰冻切片结果。 结论 睾丸表皮样囊肿临床上少见,术前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及MRI检查。术中可行睾丸冰冻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睾丸表皮样囊肿甚为少见,约占睾丸肿瘤的1%。国外自1942年首例报告以来,至今累计仅百余例,作者收集国内报告仅15例。我们共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对1例睾丸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阴囊左侧坠胀、疼痛,睾丸触摸到类圆形肿物,双侧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CT、磁共振均提示睾丸恶性肿瘤可能。行睾丸肿物穿刺活检及切除术后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为表皮样囊肿。随访半年无不适。结论睾丸表皮样囊肿是少见的睾丸良性肿瘤,B超、CT、磁共振检查对诊断本病有筛查作用,但主要依靠术前穿刺病理检查确诊,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例睾丸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取睾丸囊肿及周围组织送快速病理检查,其中7例采用肿瘤摘除术,1例采用睾丸切除术.术后随访10个月~10年,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睾丸表皮样囊肿是少见的睾丸良性肿瘤,病史、体检及彩超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较大意义,结合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主张采用保存患侧睾丸的肿瘤摘除术.  相似文献   

6.
李英俊 《中外医疗》2008,27(18):159-159
睾丸表皮样囊肿天少见的睾丸良性肿瘤,约占睾丸肿瘤的1%.现报道睾丸表皮样囊肿1例.  相似文献   

7.
表皮样囊肿多发生在神经系统,而发生在睾丸的表皮样囊肿则是一种少见的睾丸良性肿瘤,我科收治1例,复习相关文献并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1岁。发现右侧睾丸肿物3年伴右侧睾丸坠胀疼痛1月余。体格检查:提示睾丸上极触及肿物,大小约为2.2cm×3cm,表面光滑,质地坚实,轻微触痛,不与阴囊皮肤粘连,阴囊皮肤颜色正常。  相似文献   

8.
睾丸表皮样囊肿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睾丸表皮样囊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睾丸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术后均随访1年,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睾丸表皮样囊肿是少见的睾丸良性肿瘤,巨检肿瘤的全部取材及蜡块的连续性切片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主张采用保存患侧睾丸的肿瘤剜除术。  相似文献   

9.
<正>95%睾丸内肿瘤是恶性肿块,其中90%~95%是生殖细胞肿瘤,所以通常采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进行治疗[1]。如果在术前可预测到良性病变的存在,可以很大比例选择相对保守手术方式,保留睾丸功能。睾丸表皮样囊肿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占睾丸内肿瘤的1%[1-2]。笔者报道1例临床上碰到罕见的术前磁共振影像(MRI)误诊睾丸表皮样囊肿案例,查阅相关文献,对睾丸表皮样囊肿的流行病学、术前辅助检查、手术方式选择及本案例误诊原因等方面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何明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384-1385
目的:提高对睾丸表皮样囊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睾丸表皮样囊肿病例,观察和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术后随访1a,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睾丸表皮样囊肿是少见的睾丸良性肿瘤,病史、体检及病理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较大意义,主张采用保存患侧睾丸的肿瘤剜除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极罕见的非皮样或非表皮样的椎管内上皮性囊肿,其中包括肠源性囊肿3例,支气管源性和畸胎瘤性囊肿各1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起源、命名、病理及临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睾丸表皮样囊肿继发睾丸畸胎瘤恶变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睾丸肿瘤多为恶性,良性仅占2~4%,睾丸表皮样囊肿罕见,而睾丸表皮样囊肿继发睾丸畸胎瘤恶变更为罕见,至今尚无报告。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33岁。2年前左阴囊有轻微下坠感体检发现左睾丸肿大而于1988年10月第1次入院。查体:左睾丸内侧中部触及2.0cm×2.0cm×2.0cm肿物,质硬、光滑、无压痛。“B”超:左睾丸内侧探及1.5cm×1.5cm圆型低回声区,界限清楚。手术见睾丸内侧肿物有完整包膜,境界清楚,行单纯肿物摘除术。病理报告:睾丸表皮样囊肿。术后痊愈出院。18个月后再次发现左睾丸肿大,伴有坠痛感于1990年2月再次入院。体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67年来遇到4例睾丸表皮样囊肿,临床资料见附表: 讨论睾丸表皮样囊肿属良性,较少见,在全部睾丸肿瘤中不到1%。本病好发于青壮年,肿瘤直径一般在2.0cm左右,界清,多局限于睾丸的一极。约半数患者是在体检时发现的。睾丸肿瘤发展较快,质坚硬而重。两者在临床上鉴别困难,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性质良性,临床少见,术前定性较难,多被误诊为脊柱畸形成椎管内其它病变并延误治疗。我院近18年共收治8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综合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8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令最大29岁,最小3岁,平均19.1岁。表皮样囊肿3例,皮样囊肿5例,均为单发。占同期神经外科住院病人的0.23%,占同期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7.9%,较国外文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行超声检查诊断为睾丸表皮样囊肿的25例病例的声像图资料,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5例病灶均边界清晰,内无血流信号.12例病灶内部呈“洋葱皮”样或“漩涡”状改变;9例病灶周边有环状或蛋壳样强回声,其中1例病灶为囊实性结节,以实性为主,周边伴蛋壳样钙化;3例病灶同时具有内部“洋葱皮”样或“漩涡”状改变和周边强回声;4例病灶为不均质低回声结节,其内可见多发小片状液化区及点状强回声.超声诊断正确提示,睾丸表皮样囊肿23例,其余2例被误诊为睾丸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23/25).结论 多数睾丸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而对于特征不典型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可以发现与其他睾丸肿瘤特别是睾丸恶性肿瘤的不同之处,对于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板障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障表皮样囊肿为少见的颅内肿瘤,我院1993年4月至2006年3月收治4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罕见,本文报告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1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以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肿瘤,其发病率仅占颅内肿瘤的0.2%~1.0%,最好发部位为桥小脑角.颅内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多见,以继发癫痫为临床表现的较少,且当囊内容物发生变化时其影像学表现可不典型,术前诊断往往具有误导性.现报道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额顶叶表皮样囊肿继发癫痫 1 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加深临床医生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认识,降低临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唇表皮样囊肿临床较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此类报道较少,本文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1病例介绍病例1,女,49岁。发现右口角内黏膜下无痛性肿物半年余,半年内肿物无明显改变,唇部无明显疼痛及感觉异常。入院查体:右口角内侧黏膜下可触及一个边界清楚、麦粒大小的肿物,可移动,  相似文献   

20.
脾囊肿(splenic cyst)是一种发病率非常低的脾脏组织的瘤样囊性病变,并非为真性肿瘤.脾囊肿临床上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脾囊肿[1-3],本病例为非寄生虫性囊肿中的表皮样囊肿,主要并发症包括如囊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感染等.表皮样囊肿破裂后由于囊内容中所含胆固醇和其他化学物质刺激可导致急性腹膜炎或严重的肉芽肿性炎症,临床上出现严重的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收治1例脾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对该囊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