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面临困难或处于逆境时成功应对并适应良好的能力,又称"复原力"、"抗逆力"、"心理韧性"等[1] .目前已存在一些测量心理弹性的量表[2-4],其中Connor-Davidson 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因能有效地评估多个被试群体的心理弹性而受到研究者们较多的关注[2,5-6].本研究将CD-RISC中文版用于640名军校大学生,来验证其信效度.  相似文献   

2.
<正>心理弹性又称"心理韧性""复原力""抗逆力",Masten[1]把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或者面临严重的威胁后,最终仍能良好渡过,并产生良好适应得到顺利发展的现象。APA Help Center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它意味着从困难经历中"恢复过来"[2]。Luthar[3]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能良好适应危险环境的一种动态过程。本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农村大学生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和逆境认知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24例农村大学生(有留守经历338例,无留守经历486例),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逆境评价量表分别评估有无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逆境认知。结果: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心理韧性量表总分、目标专注因子得分和家庭支持因子得分,均低于无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均P0.01);留守开始年龄在6岁以下的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韧性量表总分低于留守开始年龄在6岁以上者(P0.05);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分析结果显示,逆境积极认知对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量表总分间的关系无调节效应(P0.05,Bootstrap区间包含0),逆境消极认知对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量表总分间的关系有调节效应(P0.001,区间不包含0)。结论:留守经历影响着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对逆境的消极认知是农村大学生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之间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4.
<正>心理弹性指尽管个体遭受逆境与强大压力后其心理功能仍能正常发展的心理现象[1]。心理弹性元理论强调了心理弹性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2],且新入职教师心理弹性具有明显的潜类别特征[3]。此外,心理弹性发展变化受社会支持和工作压力影响[4-5],且有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6]。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 GMM)是一种刻画不同亚群组发展趋势的计量模型,可以对样本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军校新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探究心理韧性、积极情绪、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4个变量对心理适应的影响,为军校新生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文修订的心理韧性量表(CD-RISC)、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中文版中的积极情绪分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WCQ)中的积极应对方式分量表以及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对方便取样抽取的某军校281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军校新生心理适应现状处于中等水平者较多,心理韧性对心理适应水平影响显著(R2=0.423)。结论: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提升促进军校新生的心理适应,还有本研究未纳入的变量对于心理适应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大学生样本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医科院校39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将留守经历定义为:在个体成长阶段(≤16周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生源地外出务工,自己留守在家乡,由父或母单亲照顾或托付给其他人照顾。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来测量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其中,SBQ-R总分≥7分,提示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结果:116(33.8%)人有一年以上的留守经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RSCA总均分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3.4±0.5)vs.(3.7±0.4),P<0.001],而SCL-90总均分和SBQ-R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1±0.7)vs.(0.7±0.4),(5.9±2.6)vs.(4.9±2.1),均P<0.001]。结构方程建模发现,心理韧性部分中介了留守经历与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β=0.22,P<0.001)。结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可能较低,并可能与个体出现心理病理症状和较高自杀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7.
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肇始于西方,考虑到心理弹性是一个兼具文化一般性和文化具体性的构念,中国的心理弹性研究亟待本土化。身处严重压力/逆境该如何应对,如何保持健康及积极发展?古老的中国哲学透露出深厚的生存智慧。从儒、道、释出发,尝试梳理、廓清中国心理弹性思想本质,探明中国心理弹性思想的内核及其由来。儒家强调自强进取,道家注重安时顺应,佛家主张超脱了悟。儒道释为中国人提供了逆境应对的进路指南,进取、顺应、超脱,是中国古代心理弹性思想的坚实内核,体现着中国人心理弹性的文化实质,是中国人面对压力/逆境时的应对能量基源。通览和梳理中国古代心理弹性思想,挖掘中国心理弹性思想的内核,对于推进心理弹性研究本土化进程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军校教育工作者采用国内通行的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对学员调查 ,发现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对军医大学 62 4人测查 ,有 81 .4 %的学员至少有一个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心理健康状况严重程度依次为 :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焦虑和忧郁[1 ] 。对军校文科 1 76人测查 ,有72 .2 %存在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2 2 .7%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 ,9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 [2 ]。笔者对本院工科 2 0 0人进行测量 ,结果有 3 1 %的人存在各类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以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偏执和敌对性等因子分居高 ,9项因子分也…  相似文献   

9.
心理韧性对于提高心理健康状况、预防心理疾病有重大研究价值。现有基于神经影像学的心理韧性神经机制研究主要针对经历严重压力或逆境后仍适应良好的现象展开,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3方面:第一,大脑结构,如顶叶、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岛叶等的相关功能;第二,神经回路,如奖赏、恐惧、情绪调节、社会行为回路等的相关功能和机制研究;第三,脑神经网络,涉及网络去相关活动以及跨网络连接的韧性相关机制。未来可进一步研究不同神经机制间的交互、各自与韧性相关维度(如自我效能、乐观、坚韧)的对应关系、以及相关干预方法对其神经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伴随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出现了差异化和个性化,面对同样的逆境,有些人屈服于压力而有些人却变得更加坚强,这也是近几年心理学界关注的对心理弹性的研究。在逆境面前,具备较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可以勇于面对并挑战逆境,最终战胜逆境;而低心理弹性水平的个体则无法应对逆境,从而导致出现各种不适应或产生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从而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小琴 《校园心理》2010,8(1):27-29
<正>心理危机主要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1]。它是由心理冲突引起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或生理反应,是指当事人遭遇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紧张刺激而陷于极度焦虑、抑郁、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也是指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初中生孤独感的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对765名初中生施测。结果初中生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和情绪控制在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家庭氛围对初中生的孤独感和心理韧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01);初中生孤独感与心理韧性各个维度及总分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心理韧性个人力方面(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孤独程度,其中情绪控制对孤独感的预测力最高(β=-9.43,P0.01);心理韧性支持力方面(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也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孤独程度,其中人际协助对孤独感的预测力最高(β=-10.57,P0.01)。结论心理韧性可能是影响初中生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军校学员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对军校生活的适应状况。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某军校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共409人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军校不同性别、年级、是否学员干部的军校学员的心理弹性无显著差异。不同适应程度学员的心理弹性相关显著(F=13.480,P<0.01)。结论军校学员的心理弹性越好,学员对军校生活的适应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军校学员心理适应现状。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封海军某校学员进行团体调查研究。结果 军校新学员:①不适应的主要问题有:个人支配的时间少,管理严格,禁令过多,某些形式主义的做法,生活单调乏味等;②主要不良情绪体验有:紧张,压抑,孤独,无聊,担忧等;③主要心理与行为反应有:想家、常回忆入学前的美好事情、感到前途无法预测、感到身心疲惫、感到自尊心受到一些伤害等。军校老学员:①对军校生活感受的积极评价是:有价值、充实、友爱;消极评价是:紧张、压抑、节奏快、严肃、受限制、单调、艰难;②影响老学员心理适应的问题是:封闭式管理、与社会接触少;自习或课外自由支配时间过少;考试成绩不理想或不及格,校园文化氛围不活跃;不能与异性正常交往;参与不符合个人兴趣的集体活动;对未来任职担忧;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军人待遇低,心里话设处讲。结论 军校学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适应问题,应加强心理教育与辅导,帮助学员逐步适应军校生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军校护理学员的心理状况,追踪分析其发展水平。方法应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比较一年级护理学员相对于一年级其余专业学员的心理特点,并每隔半年应用UPI、SCL-90对一年级护理学员进行测试一直到实习前。结果一年级护理学员和一年级其余专业学员两两比较,UPI、SCL-90分值较低,E分较高(Z=12.56、10.24和9.76,P0.05),在观察的两年时间里,其SCL-90分值逐渐下降(H=24.79,P0.05)。结论军校护理学员的心理水平高于其余专业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其心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军校新学员一跨入军校的大门,一种全新的生活便展现在他们面前。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的改变以及紧张艰苦的学习和训练必然使他们感到有所不适应,造成心理紧张、苦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学生父母的教养压力对婚姻质量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方法:以251对小学生父母为对象,分别测量父母各自的教养压力、心理韧性和婚姻质量。结果: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发现:(1)母亲教养压力能显著负向预测自身婚姻质量,但父亲教养压力无法显著预测自身婚姻质量(主体效应),父母教养压力都能显著负向预测配偶婚姻质量(客体效应);(2)母亲心理韧性在自身主体效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父母的心理韧性在父亲主体效应中互为竞争中介;(3)父母的心理韧性在母亲教养压力对父亲婚姻质量的客体效应中互为竞争中介,母亲心理韧性在父亲教养压力对母亲婚姻质量的客体效应中起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压力与婚姻质量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主客体效应,且均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基于初级指挥军官任职需求的军校技术类学员胜任力模型。方法: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建立初级指挥军官胜任力指标,针对军校技术类学员施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和分析数据。结果:建立的胜任力模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与已有的模型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结论:初级指挥军官胜任力模型可以作为技术类学员选拔、训练、培养和分配的科学依据,对改革军校技术类学员培养模式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与心理韧性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和心理韧性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4.982±0.672)处于中上等水平,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在性别、民族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在依恋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显著高于恐惧型;③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和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r=-0.214,P0.01),依恋得分能够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4.1%的变异(R~2=0.041,P0.01)。结论:①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良好;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水平能够有效的预测其心理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某军医大学184名学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学习生活,实验组在与对照组同样学习生活的基础上,给予5周的团体心理训练.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信赖他人量表,在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和信赖他人水平测评.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躯体化(t=2.414,P<0.05)、强迫(t=2.414,P<0.05)、人际关系敏感(t=2.119,P<0.05)、抑郁(t=2.236,P<0.05)、敌意(t=2.117,P<0.05)5个因子得分比训练前降低;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全部9个因子得分同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的降低:躯体化(t =-4.435,P<0.01);强迫(t=-2.762,P<0.05);人际关系敏感(t=-2.411,P<0.05);抑郁(t=-3.344,P<0.01);焦虑(t=-3.465,P<0.01);敌意(t=-3.117,P<0.01);恐怖(t=-3.990,P<0.01);妄想(t=-3.554,P<0.01);精神病性(t=-3.969,P<0.01);实验组干预后信赖他人量表得分比训练前降低(t=2.609,P<0.05).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信赖他人量表得分同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降低(t=-2.847,P<0.01).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对他人的信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