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spencer首次报道应用T CD发现了与卒中有关的微栓子信号,脑微栓子监测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术等术中监测,在非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微栓子监测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就微栓子在大动脉狭窄、溶栓、颈动脉斑块、预后、评价药物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微栓子监测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栓子监测(MES)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微栓子监测109例神经内科患者,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4例(试验组),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同时进行颈部血管彩超,记录微栓子监测阳性及阴性患者的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1)试验组中35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占54.7%,对照组45例25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占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中具有颈动脉斑块者40例,占66.7%;49例微栓子阴性病例数中具有颈动脉斑块者18例,占3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比较中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栓子监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栓子监测(MES)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微栓子监测109例神经内科患者,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4例(试验组),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同时进行颈部血管彩超,记录微栓子监测阳性及阴性患者的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1)试验组中35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占54.7%,对照组45例25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占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中具有颈动脉斑块者40例,占66.7%;49例微栓子阴性病例数中具有颈动脉斑块者18例,占3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比较中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栓子监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微栓子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微栓子 (MES)情况 ,微栓子对病人再发卒中的影响。方法 对2 0 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进行经颅彩色多谱勒 (TCD)检测 ,其中 15 3例分别于入院第 1、2、3天 ,1周 ,1个月 ,半年时做TCD栓子监测 ,并随访。结果 发现MES的阳性率为 16 .5 % ,有MES的患者缺血事件半年内的再发率 6 6 .7% ,无MES的患者 2 2 .7% ,P <0 .0 5。在TIA的发生和MES发生率之间有时间间隔的影响。结论 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进行TCD栓子监测发现的MES是早期卒中再发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TIA发生后距TCD检测之间时间越短 ,MES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取4℃~6℃保存1~21天全血,光镜动态观察血中微粒变化。观察表明,保荐期越长微粒越多越大。形成原因主要为血小板、细胞残片聚集粘附,蛋白成分析出等。为预防起见,建议缩短血液保存周期,推广成分输血,加强血液检、采、分、供、输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微栓子发病机制已得到广泛研究,而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行微栓子监测也得到了一定的临床及科研支持。现从微栓子监测的应用基础、诊断标准及条件、微栓子与脑梗死亚型的相关性、临床药物的疗效评价、脑缺血事件复发的预测等方面对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7.
微栓子监测与动脉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微栓子检测技术是20 世纪9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可以无创、实时、动态地检测循环中微栓子,微栓子检测阳性可以高度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本文就微栓子监测与动脉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脑动脉微栓子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大脑动脉微栓子的出现频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其高危人群1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国DWL公司multi-Dop Tl TCD检测仪对被检者进行TCD微栓子监测.结果:微栓子阳性发现率为16%(16/100).房颤组为16.7%(3/18);心脏瓣膜病组13.3%(2/15);脑梗死组24.1%(7/2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4.2%(3/21),颅内大血管狭窄组5.3%(1/19).结论:微栓子阳性率在有潜在栓子来源的患者高于无栓子来源的患者,微栓子的阳性发现率与患者发病后的间隔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经颅多普勒(TCD)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这项技术具有无创、经济、安全和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在进一步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高危人群监测和指导治疗方面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爽  吴晓萍 《医学综述》2014,(10):1836-183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颈动脉硬化性狭窄,在众多的筛查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方式中,血管超声有其独特的优点,成为检查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不可或缺的手段,血管超声技术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斑块性质的判断,反映颈动脉有无狭窄、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及其斑块的稳定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脑动脉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发病机制之一,但目前缺乏证实栓子发生的客观指标,临床一般只能依靠发病过程及是否存在栓子来源进行推断.由于卒中后自发性栓子溶解以及由于患者合并存在动脉闭塞性病变,因而有潜在栓子来源也难以肯定诊断梗死,增加了脑梗死发病的复杂性.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除探测颅内血管外,也为检测脑血流中栓子提供了可能性[1].1990年,Spencer等首先报道了应用TCD观察到大脑中动脉血流中存在固体微栓子,此后人们相继在颈动脉狭窄、心脏瓣膜病以及房颤患者中发现了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MES),并归纳了其特点;进而人们通过动物实验确认了固体栓子可以产生高强度信号;其次对MES的特征--高强度短暂信号(high intensity transient signal,HITS)与伪差信号进行了区别,并通过对计算机监测软件的改进,尤其是在Aaslid教授研制的TCD-8软件应用于临床以来,大大改善了TCD监测MES的可操作性及可信性,对MES的监测也逐渐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2].本文就TCD实时微栓子监测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余丹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2):215-217,257
栓塞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使脑动脉内微栓子的直接检测或实时监测成为可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就脑动脉内微栓子监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检查方法、结果判断与临床应用,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微栓子(MES)情况,揭示低分子肝素钠(LWMH)对MES的干预作用.[方法]我们对395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进行了TCD检测,分别于第3、5、7、12、15天时做TCD系列栓子监测,做随访记录,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信号(MES)的自动监测.[结果]入院MES阳性者66例,阳性率达16.8%,LWMH治疗组MES消失例数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MES阴性者MES的出现率LWMH治疗组明显低于其对照组(P<0.05).[结论]LWMH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具有良好的抑栓作用.  相似文献   

16.
80例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微栓子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及狭窄与微栓子的关系及不同症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微栓子情况.方法 经二维超声检测,有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3 d内行经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微栓子信号.结果 5组间微栓子信号检出率为:内膜增厚组(8.8%),内膜斑块形成组(10.5%),轻度狭窄组(16.7%),中度狭窄组(18.2%),重度狭窄组(25%).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程度越重,微栓子信号检出率越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微栓子信号阳性率为17.07%,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8.69%)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25%).结论 随着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程度加重,微栓子信号检出率增高.脑梗死面积大,微栓子信号易检出.脑动脉系统中检测到微栓子信号,有助于脑梗死的预测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栓子随血液流动堵塞直径较小的动脉所导致。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能动态监测动脉血流中的栓子,广泛应用于动脉血流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检查。该文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微栓子发生的关系,分析微栓子发生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监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药物干预后微栓子的发生率,预测复发可能性,并综述近年来微栓子监测在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预防中取得的新进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经颅多普勒应用于脑循环中微栓子监测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晔  顾慎为 《疑难病杂志》2007,6(5):279-28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测技术进行脑循环中微栓子(MES)监测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德国DWL公司multi-DopX4TCD仪,对100例患者脑循环中微栓子监测。结果微栓子监测阈值设定在9dB时,其检出个数与3dB及6dB差异有显著性(P<0.05);选择30min的监测时间,微栓子检出个数与15mi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循环中微栓子监测选用9dB的阈值,15~30min的监测时间,可以有效的检出其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朱然  李海山 《安徽医学》2020,41(3):317-3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发现颈动脉硬化的10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自2017年1月随访至2019年6月,将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作为观察组(47例),未发生者为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糖尿病及高血压发病率、年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糖尿病、高血压、年龄为颈动脉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高龄、高NLR的颈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临床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