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血栓栓塞症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PTE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PTE患者常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和(或)骨折、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检查可提示PTE;超声心动图对PTE有诊断作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是确诊PTE的可靠方法.结论 PTE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对有症状的高危患者应及早行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易患因素、辅助检查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好转及治愈出院,3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 PT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及时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是最主要的首发症状,CT下肺动脉造影(CTPA)是主要的确诊检查,抗凝和溶栓治疗均有效。结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PTE患者60例。结果 60例患者中,抗凝组中有1例患者因病情进行性加重而死亡,余患者均症状缓解后出院并定期随访。溶栓治疗者中死亡1例,余病例3d内症状缓解。结论随着诊断技术的改进,PTE诊断率不断提高,临床医师须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对PTE各种危险因素给予重视,给予早期正确的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55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缓解,部分病例复查ECT正常,未发现并发症。2例因并发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应早期预防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一旦发病应早期溶栓、尽早外科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2005年12月~2011年9月确诊的33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痛、晕厥和心动过速等。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及D-二聚体试验对PTE诊断有提示作用;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最常用的技术。本组有7例死亡,病死率21.2%,24例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存活。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TE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的警惕性,仔细查找病因,常规X线片、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血管超声等均有助于其诊断,但螺旋CT更方便可靠。溶栓治疗能提高PTE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临床资料,寻找诊断依据。方法对40例确诊PT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诊断的敏感指标。结果40例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占95%,最常见原因是深静脉血栓脱落占75%。临床表现中最常见是呼吸困难占65%。血气分析异常占80%,心电图变化以V1~V4导联ST-T改变最多,超声心动图异常占90%,表现为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增宽。D-二聚体阳性率为90%。结论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出现临床难以解释的呼吸困难、晕厥,结合D-二聚体阳性应考虑肺血栓栓塞症,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肺血管造影是确诊PTE的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诊治措施和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38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分为单纯抗凝治疗组和抗凝联合溶栓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急性肺血栓栓塞的发生受到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经过临床治疗,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抗凝联合溶栓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的抗凝治疗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急性肺血栓栓塞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体重和临床症状。抗凝结合溶栓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任桂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2):41-42
目的 讨论PTE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9年元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诊治的146例PTE进行回顾及分析.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长期制动、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等,呼吸困难为最常见症状,再次是胸痛、晕厥.结论 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多,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CTPA检查PTE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是确诊PTE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0年~2004年确诊的PTE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治疗过程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有46.2%的PTE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或曲张,PT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心电图呈现典型SIQT者占50%,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扩大者占53.8%,血气分析示低氧、低碳酸血症者占75%,D-二聚体大于500μg/L者占93.3%,溶栓较抗凝治疗更为有效。结论: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可筛选出高度怀疑PTE的患者,降低漏诊率、误诊率,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肺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PE)是指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误诊率均高,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为了解其临床特征,以便早期治疗,降低误诊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08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6例自发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早期诊断的特点。结果6例均无明显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通过CT肺动脉造影( CTPA)确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10 d后复查CTPA,肺动脉血栓消失。结论自发性肺血栓栓塞症病因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需要认真分析和综合判断,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胸腔积液中,下肢静脉血栓25例,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19例,其他21例,经介入、溶栓、抗凝等治疗后,45例好转及治愈,11例治疗效果差,9例死亡。结论必须高度重视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应综合考虑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早期作出肺栓塞的诊断,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主要是溶栓和抗凝治疗,对慢性肺栓塞可进行外科取栓及介入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PE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老年人肺血栓栓塞症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年来老年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其肺动脉造影情况.结果 老年肺血栓栓塞症基础疾病多,半数以上存在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压增高、右室增大,D-Ⅱ聚体均出现升高,动脉血气分析主要表现为低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肺动脉造影显示栓塞部位以双下肺动脉为多见.结论 老年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存在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效避免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中的误诊、漏诊,提高该病症的医疗救助率。方法选择我科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42例,对其诊断及治疗期间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愈24人,2人转上级医院,16人死亡。结论 PTE的临床因其变化多端的表现形式,临床医师必须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发病特点,从根本上减少PTE的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20.
<正>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或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肺血栓栓塞症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但其临床表现隐匿复 相似文献